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对听力文本的深层挖掘,忽略语篇的主题意义和语用价值,导致学生在听力活动中不能有效地进行意义建构,从而影响口语输出的效果。本文结合具体的听说教学实例,探寻话语标记语for example和 such as在口语语篇主题意义探究中的语用功能,旨在实现以听促说,完成交际目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主题意义;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
《普通髙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六要素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关于语用知识,《课标》指出:“语用知识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有助于学生根据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人的身份和角色,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口头或书面语等语言形式,得体且恰当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达到交际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活动(程晓堂,2018)。
主题是指作者(或说话者)通过文本传递的主要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也为语言学习提供范围和语境。主题意义是指主题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往往与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陈新忠,2018)。
目前基于主题探究的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为数众多,也衍生出许多基于阅读、词汇、写作等课型的教学创新。在日常的听力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微技能,即通过听获取主旨大意、具体信息,简单推断和理解说话者的态度、意图、观点等。然而,如何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聚焦于听,而不是仅仅完成听力练习题、对答案,让学生真正通过听来理解所听内容从而完成主题意义的自我构建,在理解所听内容的基础上,并在后续的口语输出活动中,实践应用、迁移创新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口语语篇中,话语标记语出现频率很高。Schriffrin(1987)指出,话语标记语是指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確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它包括部分连词、副词、感叹词以及某些短语或小句,它们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也不受句法结构的限制,但却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起着特殊的连接作用。话语标记语按照词类可以分为:副词,如therefore,however,instead,moreover,besides,finally 等;连词,如because,and,but,so,for 等;叹词,如well,ho,yeah 等,以及一些短语,如,as well,as a matter of fact,in addition,you see,I know 等。话语标记语既有助于话语的局部连贯,同时也可用于传递说话者的意图、目的或情感(于振亚,2016)。关联理论认为,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就是为了保证听话者能正确地理解话语,并付出尽可能少的努力,从认知上指出了话语标记语这类语言机制存在的理据(冉永平,2000)。 根据该理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 交际是明示过程, 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展现出来; 从听话人角度来说, 交际是一个推理过程, 推理就是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 结合语境假设, 求得语境效果, 获得说话人的交际意图(Sperber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主题意义;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
引言
《普通髙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倡导六要素整合、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关于语用知识,《课标》指出:“语用知识指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掌握一定的语用知识有助于学生根据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人的身份和角色,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口头或书面语等语言形式,得体且恰当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达到交际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活动(程晓堂,2018)。
主题是指作者(或说话者)通过文本传递的主要内容,为学科育人提供话题和语境,也为语言学习提供范围和语境。主题意义是指主题呈现的核心思想或深层含义,往往与文化内涵、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关(陈新忠,2018)。
目前基于主题探究的英语教学研究和实践为数众多,也衍生出许多基于阅读、词汇、写作等课型的教学创新。在日常的听力教学中,教师更关注的是训练学生的听力微技能,即通过听获取主旨大意、具体信息,简单推断和理解说话者的态度、意图、观点等。然而,如何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聚焦于听,而不是仅仅完成听力练习题、对答案,让学生真正通过听来理解所听内容从而完成主题意义的自我构建,在理解所听内容的基础上,并在后续的口语输出活动中,实践应用、迁移创新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口语语篇中,话语标记语出现频率很高。Schriffrin(1987)指出,话语标记语是指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確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它包括部分连词、副词、感叹词以及某些短语或小句,它们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也不受句法结构的限制,但却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起着特殊的连接作用。话语标记语按照词类可以分为:副词,如therefore,however,instead,moreover,besides,finally 等;连词,如because,and,but,so,for 等;叹词,如well,ho,yeah 等,以及一些短语,如,as well,as a matter of fact,in addition,you see,I know 等。话语标记语既有助于话语的局部连贯,同时也可用于传递说话者的意图、目的或情感(于振亚,2016)。关联理论认为,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就是为了保证听话者能正确地理解话语,并付出尽可能少的努力,从认知上指出了话语标记语这类语言机制存在的理据(冉永平,2000)。 根据该理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从说话人的角度来说, 交际是明示过程, 即把信息意图明白地展现出来; 从听话人角度来说, 交际是一个推理过程, 推理就是根据说话人的明示行为, 结合语境假设, 求得语境效果, 获得说话人的交际意图(Sper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