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会化腐朽为神奇、画龙点睛的功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关键词]自制教具;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学习兴趣
自制教具是教学形象化的教学器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自制教具,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切实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教具是形象化的教学器具。
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1、自制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的过程。现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和学具,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教学是一种学习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是这种认识活动特殊性的表现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教具和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师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等。
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有利于学生会化腐朽为神奇、画龙点睛的功效
有些教具缺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性,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不易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因此,老师在讲课时要跟据自己班的学生来制教具,要有针对性,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突出、强化某一知识点。画龙点睛,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对正规教具进行改进、完善,化腐朽为神奇,让普通平凡的教具产生惊艳的效果。
学习《量角》时,学生在量角的度数时往往会出现把锐角的度数量成了对应的钝角的度数,而把钝角量成了对应的锐角的度数这个问题。而且屡教屡错,真是让人恼火。但静下心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教学中演示的量角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造成的。笔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容易犯的错误,对传统的量角器进行了改造:①、把左边0刻度线和外圈刻读数分别涂成红颜色;②、把右边0刻度线和内圈刻读数分别涂成黄颜色。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①、先把量角器的圆心点对准角的顶点;②、把角的一边与零刻度线重合;③、如果重合的黄色零刻度线,就看黄线所指的黄色刻度数。如果重合的是红色零刻度线,就看红线所指的红色刻度数。这样,通过量几个角的度数的演示,学生很快地领悟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关键是学生在量角时不会再出现刚好选反零刻度线的问题。这个改造,突出、强化了量角的度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并突破了这个难点。
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时,课本上有这样一个实验:两个同样大的杯子,一个装满了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将装满水的杯子中的水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结果发现杯子满了水还没倒完。从而说明物体能够占据空间的大小,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的含义是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但在一个班级上这节课时,笔者发现,一方面水没有颜色,后面的学生基本都观察不到;另一方面,这个实验中规中矩,学生得到的体验非常肤浅和有限,对物体占据空间大小没有一个真切的感受。于是,对实验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方面,在水中加入了红色的颜料,这样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都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水面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笔者在石头上系了一根绳子,倒入半杯水后用手提着绳子将石头缓慢的放入水中。于是,所有学生都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随着石头浸入水面的部分的增多水面也逐渐上升。这时候学生可以得到的经验就不仅仅是物体可以占据空间的大小了。他们甚至可以初步体会到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入水面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却在课本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可能只是一点点的改进,却能够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使用自制教具,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操作运用,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牢固握数学知识,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恰当地使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亲手操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从中得到“灵感”,而且使跨越式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梯形的面积”时,用纸板做成简单的教具,根据教学内容用剪刀直接割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图形的变换。然后通过讨论、互学,从操作、比较、观察中得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能透彻地、全面地、灵活地理解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善于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从而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接受型学习转向探究型、体验型、发现型和创新型学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千变万化的,同样,我们的自制教具也应该是灵活多变,能够为我们教学所用的。并且,要牢牢记住,教具的作用是为教学服务,而不在于它本身要多漂亮,多专业。制作和选用教具,只要是能为教学服务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具,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好教具。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能够随时注意观察生活,用发现的眼睛和思考的大脑去面对周围的事物,这样就一定能够发明创造出各式各样、新奇独特的教具,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秒处。让我们传统的“土教具”在新时期仍然能够光芒四射,威力无比。把自己作为引导性的教的主体,引导学生与自己、同学和谐互动,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自制教具;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学习兴趣
自制教具是教学形象化的教学器具,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科技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实验教学中,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地指导学生利用自制教具,使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切实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思维能力,教具是形象化的教学器具。
一、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发展
1、自制教具和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是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合起来的共同活动的过程。现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和学具,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
教学是一种学习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师生双边活动是这种认识活动特殊性的表现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生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儿童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教具和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比如,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师生可利用一些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等。
二、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我们必须把数学情感作为一个独立的目标和数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平等看待。所以,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有利于学生会化腐朽为神奇、画龙点睛的功效
有些教具缺乏"因人制宜、因地制宜"性,达不到因材施教的效果,不易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因此,老师在讲课时要跟据自己班的学生来制教具,要有针对性,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突出、强化某一知识点。画龙点睛,结合教学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敢于对正规教具进行改进、完善,化腐朽为神奇,让普通平凡的教具产生惊艳的效果。
学习《量角》时,学生在量角的度数时往往会出现把锐角的度数量成了对应的钝角的度数,而把钝角量成了对应的锐角的度数这个问题。而且屡教屡错,真是让人恼火。但静下心来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师在教学中演示的量角器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造成的。笔者针对学生在学习此内容时容易犯的错误,对传统的量角器进行了改造:①、把左边0刻度线和外圈刻读数分别涂成红颜色;②、把右边0刻度线和内圈刻读数分别涂成黄颜色。在教学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如何使用量角器:①、先把量角器的圆心点对准角的顶点;②、把角的一边与零刻度线重合;③、如果重合的黄色零刻度线,就看黄线所指的黄色刻度数。如果重合的是红色零刻度线,就看红线所指的红色刻度数。这样,通过量几个角的度数的演示,学生很快地领悟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关键是学生在量角时不会再出现刚好选反零刻度线的问题。这个改造,突出、强化了量角的度数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并突破了这个难点。
学习《体积与体积单位》时,课本上有这样一个实验:两个同样大的杯子,一个装满了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将装满水的杯子中的水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结果发现杯子满了水还没倒完。从而说明物体能够占据空间的大小,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的含义是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但在一个班级上这节课时,笔者发现,一方面水没有颜色,后面的学生基本都观察不到;另一方面,这个实验中规中矩,学生得到的体验非常肤浅和有限,对物体占据空间大小没有一个真切的感受。于是,对实验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方面,在水中加入了红色的颜料,这样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都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水面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笔者在石头上系了一根绳子,倒入半杯水后用手提着绳子将石头缓慢的放入水中。于是,所有学生都可以清晰的观察到随着石头浸入水面的部分的增多水面也逐渐上升。这时候学生可以得到的经验就不仅仅是物体可以占据空间的大小了。他们甚至可以初步体会到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浸入水面的体积等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却在课本资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可能只是一点点的改进,却能够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自制教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使用自制教具,放手让学生在学习中操作运用,不仅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牢固握数学知识,而且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恰当地使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亲手操作,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从中得到“灵感”,而且使跨越式抽象的问题变得简单易懂,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梯形的面积”时,用纸板做成简单的教具,根据教学内容用剪刀直接割补、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图形的变换。然后通过讨论、互学,从操作、比较、观察中得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能透彻地、全面地、灵活地理解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善于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从而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接受型学习转向探究型、体验型、发现型和创新型学习。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千变万化的,同样,我们的自制教具也应该是灵活多变,能够为我们教学所用的。并且,要牢牢记住,教具的作用是为教学服务,而不在于它本身要多漂亮,多专业。制作和选用教具,只要是能为教学服务的,帮助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具,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好教具。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能够随时注意观察生活,用发现的眼睛和思考的大脑去面对周围的事物,这样就一定能够发明创造出各式各样、新奇独特的教具,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秒处。让我们传统的“土教具”在新时期仍然能够光芒四射,威力无比。把自己作为引导性的教的主体,引导学生与自己、同学和谐互动,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