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德育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多,家庭引导较少,学校更应发挥主体教育作用,不仅要承担学校本身的教育工作,还应向家庭教育延伸,弥补当前农村孩子家庭引导的不足问题。农村小学应将学生的德育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强化每一位教师的德育观念,增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促进德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就如何开展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我谈上以下几点
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
把德育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不是惺惺作态、摆样子,而是要切切实实狠抓落实,做到全程掌控、全程管理。塑造良好校风、学风;创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建设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建立先进模范典型,才能在相互交往中体验道德情感、陶冶道德情操,在这样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里,师生们的内心都会产生道德意识和道德底线,才能实现用环境来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要为人师表,处处做好榜样。
以“师”和“范”严格要求教师的品德行为。农村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与外界接触甚少,随着农村电视广播的发展、网络化,很多先进的知识和技巧,他们也是从那上面学到的。除此之外,他们认为最权威的就是老师,老师所传授的东西他们认为就是真理,并一直奉行。由此可见,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影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德育的发展。在教师队伍中,我们深信很多同志都是品德高尚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在农村,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品德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平时讲脏话;上课骂学生;参与赌博行为等等,以上在农村教师中影响师德的行为是存在的,并且占有相当比例。这些品德行为又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学生呢?所以,我认为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同时,要及时整顿教师的品德行为,使其成为真正的“师”、真正的“范”。
三、全员参与德育,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是教师,最了解学生的也是教师。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教师又把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起来,班级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把校领导、教师、学生之间环环相扣、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更有利于学校顺利开展德育工作。
四、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做到全程育人,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小学德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以往教师是“照本宣科”的“灌输者”及忠实的教材执行者的角色已完全不适应新课程要求了,必须彻底地转变。教师综合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新课程实施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小学德育课程,转变德育权威的理念,扮演好德育课。
五、充分挖掘优化校园的德育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学校努力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紧紧抓住宣传阵地,保持德育宣传力度,同时也对教师的言行举止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要求教师做到讲民主不专制,和蔼待人不粗暴,有个性但不张扬,在学生面前不抽烟不随地吐痰,整理好办公桌等,力争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增强德育效果,从而为校园德育创造良好条件。
六、开展基于学生生活的德育主题活动。
德育是情感教育、心灵教育,需要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学校圍绕德育课题目标,可组织开展一系列基于学生生活的德育主题活动,如学习雷锋、祖国明天更美好读书教育活动、法制教育、珍爱生命的教育、感动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等。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宣传改革开发成果,激发学生历史责任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法意识;加强珍爱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重视交通安全等。
七、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
德育教育是新时期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树德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
把德育工作放到学校工作的首要地位,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不是惺惺作态、摆样子,而是要切切实实狠抓落实,做到全程掌控、全程管理。塑造良好校风、学风;创造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建设师与师、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交流平台,建立先进模范典型,才能在相互交往中体验道德情感、陶冶道德情操,在这样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里,师生们的内心都会产生道德意识和道德底线,才能实现用环境来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教师要为人师表,处处做好榜样。
以“师”和“范”严格要求教师的品德行为。农村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与外界接触甚少,随着农村电视广播的发展、网络化,很多先进的知识和技巧,他们也是从那上面学到的。除此之外,他们认为最权威的就是老师,老师所传授的东西他们认为就是真理,并一直奉行。由此可见,每一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影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德育的发展。在教师队伍中,我们深信很多同志都是品德高尚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在农村,随着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的品德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平时讲脏话;上课骂学生;参与赌博行为等等,以上在农村教师中影响师德的行为是存在的,并且占有相当比例。这些品德行为又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的学生呢?所以,我认为在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同时,要及时整顿教师的品德行为,使其成为真正的“师”、真正的“范”。
三、全员参与德育,保障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是教师,最了解学生的也是教师。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教师又把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起来,班级的作用才能发挥出来。把校领导、教师、学生之间环环相扣、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更有利于学校顺利开展德育工作。
四、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做到全程育人,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小学德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回归生活。学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动地表现。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以往教师是“照本宣科”的“灌输者”及忠实的教材执行者的角色已完全不适应新课程要求了,必须彻底地转变。教师综合素质、态度、适应和提高是新课程实施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小学德育课程,转变德育权威的理念,扮演好德育课。
五、充分挖掘优化校园的德育环境。
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学校努力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紧紧抓住宣传阵地,保持德育宣传力度,同时也对教师的言行举止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学生作到的,教师要先做到。要求教师做到讲民主不专制,和蔼待人不粗暴,有个性但不张扬,在学生面前不抽烟不随地吐痰,整理好办公桌等,力争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增强德育效果,从而为校园德育创造良好条件。
六、开展基于学生生活的德育主题活动。
德育是情感教育、心灵教育,需要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才能发挥最大作用。学校圍绕德育课题目标,可组织开展一系列基于学生生活的德育主题活动,如学习雷锋、祖国明天更美好读书教育活动、法制教育、珍爱生命的教育、感动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等。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宣传改革开发成果,激发学生历史责任感;进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守法意识;加强珍爱生命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重视交通安全等。
七、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 。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
德育教育是新时期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树德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目标。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