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然而一直以来,面对作文,许多学生不是抓脑袋,就是咬笔头,不知如何下笔,脑子里一片空白。而教师也紧皱眉头,不知如何教才能使学生领会怎样写,写些什么,作文成了学生和教师教学中的拦路虎,让人望而生畏。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兴趣、情感属于非智力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激起和调节智力活动,能补偿的某些弱点,它和智力因素相互促进优化。作文的过程也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的过程。写作是一项既艰苦而又怜悯的工作,要使学生长期地、自觉地去体验生活、描写生活,这不仅是写作动机的问题,而且是兴趣的问题。兴趣的激发,最常用的手段是情境的创设。例如,指导《美丽的春天》作文时,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附近的乡村、到不远的广峰寺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既可放松身心,又是一次学习的大好机会。学生兴趣浓厚,在直接观察、体验中,获得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开学初,学生交来了第一篇习作(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游戏),结果发现有的句子根本读不通,由于没讲普通话,作文里方言话很多,比如把“首先”写成“头前”;有的写得非常短,更没想到短短两行字竟错了五个;有的就好比记流水帐;还有七个同学竟然不交。着实让人雷霆大怒,同时琢磨着补救措施。描写一个游戏,相对学生来讲是非常熟悉的,为什么写得这么糟糕?我布置了一个神秘的作业:同桌同学分别带针线来,课堂上我宣布了用意——游戏“张飞穿针”。介绍完游戏比赛规则,随着一声“开始”全班同学开始了一场特别的比赛,而后请同学谈各自的亲身体会。有的说道:刚才我紧张得快不能呼吸,还好同桌的手没抖,很快就穿过去,我们得了第一;而有的同学则谈道:同桌手一直抖,害得他怎么也穿不过去。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同学都围绕上台表演的同学谈了各自的体会:“由于拿针的一直笑害得他的同桌(班长)怎么也穿不过去”,“班长穿得那么认真,可他的同桌老是忍不住笑出来,真是大眼瞪小眼”,“他们的样子太好笑了,连站在一旁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游戏太有趣了”, 就连没交作文的同学也抢着说……我接着说,陈老师知道同学们喜欢和老师聊天,那就拿起笔来和老师聊天吧,把你们看到的和想到的告诉老师。我很庆幸陪学生们度过了第一关。后来,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确实是很难的。“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写好观察日记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引导学生尽情表达
我们提倡小学生写“放胆文”。所谓“放胆文”,就是让学生放开胆量去写作文,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写,怎么想的就怎么表现,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表达出来。学生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放胆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写他们自己的生活,不瞎编,不乱抄,一开始就把路子走正。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名家名篇和学生优秀作文引路,引起学生对生活感受的共鸣,指导他们从生活中去选才。儿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就使他们觉得作文并不难,作文有的可写。
如我们教材中有一作文,要求自由写,无任何要求、限制,为了好好利用这一大好机会,我引导学生写平时想尝试的风格、想说的话,可以是片断,也可以是整篇,甚至引导他们写平常不擅长的题材,可以呆在教室,也可以选择走出教室。出来的结果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平常作文水平高的碧珊尝试写了小议论文:一片落叶飘落在我的肩膀上,使人不禁会想起: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深秋了,看着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一天天过去,才懂得珍惜。
喜欢写大气风格的阿钊写出了《露珠儿》:“小珍珠”似乎在向太阳公公点头微笑,一不小心,“小珍珠”“滑”了一跤,跌进草丛里,消失了……就连平时害怕写作文的刘明明也写出:在放学路上,我偷偷买了根冰棒,我很快地剥掉袋子,张口刚想咬下去,没想到老师从对面走了过来……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写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以往评价老师说的算的传统变一变,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学生。在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耐心地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每次习作当堂完成后,我先收上来,然后再按学生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发下去,由他们互改。每次换人,使批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次自己的作文又换人批,看不同的学生对自己的批语。每次互改,都要求批改者尊重他人的劳动,批改时要有眉批、有评语、并在最后署上批改者姓名,改好后交给对方。对方也可就批改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两人可以一起探讨。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师改”的批语,同时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还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而教师再对部分学生的习作及批改进行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在初浅的尝试中,我看了学生习作中的“取长补短”,我也看到了这样的评改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一、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兴趣、情感属于非智力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激起和调节智力活动,能补偿的某些弱点,它和智力因素相互促进优化。作文的过程也就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积极参与的过程。写作是一项既艰苦而又怜悯的工作,要使学生长期地、自觉地去体验生活、描写生活,这不仅是写作动机的问题,而且是兴趣的问题。兴趣的激发,最常用的手段是情境的创设。例如,指导《美丽的春天》作文时,我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附近的乡村、到不远的广峰寺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既可放松身心,又是一次学习的大好机会。学生兴趣浓厚,在直接观察、体验中,获得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开学初,学生交来了第一篇习作(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游戏),结果发现有的句子根本读不通,由于没讲普通话,作文里方言话很多,比如把“首先”写成“头前”;有的写得非常短,更没想到短短两行字竟错了五个;有的就好比记流水帐;还有七个同学竟然不交。着实让人雷霆大怒,同时琢磨着补救措施。描写一个游戏,相对学生来讲是非常熟悉的,为什么写得这么糟糕?我布置了一个神秘的作业:同桌同学分别带针线来,课堂上我宣布了用意——游戏“张飞穿针”。介绍完游戏比赛规则,随着一声“开始”全班同学开始了一场特别的比赛,而后请同学谈各自的亲身体会。有的说道:刚才我紧张得快不能呼吸,还好同桌的手没抖,很快就穿过去,我们得了第一;而有的同学则谈道:同桌手一直抖,害得他怎么也穿不过去。更有意思的是很多同学都围绕上台表演的同学谈了各自的体会:“由于拿针的一直笑害得他的同桌(班长)怎么也穿不过去”,“班长穿得那么认真,可他的同桌老是忍不住笑出来,真是大眼瞪小眼”,“他们的样子太好笑了,连站在一旁的老师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个游戏太有趣了”, 就连没交作文的同学也抢着说……我接着说,陈老师知道同学们喜欢和老师聊天,那就拿起笔来和老师聊天吧,把你们看到的和想到的告诉老师。我很庆幸陪学生们度过了第一关。后来,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确实是很难的。“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写好观察日记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三、引导学生尽情表达
我们提倡小学生写“放胆文”。所谓“放胆文”,就是让学生放开胆量去写作文,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写,怎么想的就怎么表现,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像表达出来。学生的生活是学生作文的源泉,“放胆文”就是要引导学生写他们自己的生活,不瞎编,不乱抄,一开始就把路子走正。通过富有儿童情趣的名家名篇和学生优秀作文引路,引起学生对生活感受的共鸣,指导他们从生活中去选才。儿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这就使他们觉得作文并不难,作文有的可写。
如我们教材中有一作文,要求自由写,无任何要求、限制,为了好好利用这一大好机会,我引导学生写平时想尝试的风格、想说的话,可以是片断,也可以是整篇,甚至引导他们写平常不擅长的题材,可以呆在教室,也可以选择走出教室。出来的结果也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平常作文水平高的碧珊尝试写了小议论文:一片落叶飘落在我的肩膀上,使人不禁会想起: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是深秋了,看着太阳东升西落,时间一天天过去,才懂得珍惜。
喜欢写大气风格的阿钊写出了《露珠儿》:“小珍珠”似乎在向太阳公公点头微笑,一不小心,“小珍珠”“滑”了一跤,跌进草丛里,消失了……就连平时害怕写作文的刘明明也写出:在放学路上,我偷偷买了根冰棒,我很快地剥掉袋子,张口刚想咬下去,没想到老师从对面走了过来……
四、改革作文评改方式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写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以往评价老师说的算的传统变一变,把作文的评改权交还学生。在学生评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耐心地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每次习作当堂完成后,我先收上来,然后再按学生的不同水平有针对性地分发下去,由他们互改。每次换人,使批改的人有新鲜感、有兴趣。每次自己的作文又换人批,看不同的学生对自己的批语。每次互改,都要求批改者尊重他人的劳动,批改时要有眉批、有评语、并在最后署上批改者姓名,改好后交给对方。对方也可就批改意见发表不同的看法,两人可以一起探讨。大部分学生对同学写的批语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关注“师改”的批语,同时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还使同学之间研究学习的风气更浓了。而教师再对部分学生的习作及批改进行指导,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是这样论作文批改的:“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在初浅的尝试中,我看了学生习作中的“取长补短”,我也看到了这样的评改方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