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时期,自学能力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十分重要。鉴于我国学生自学能力较低的现状,本文简要分析了自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自学能力培养的可行方案。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开启正规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承接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还具备很大程度幼儿时期的特性,但是一二年级的学习是将来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培养的学习能力都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从一二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当前阶段的学习大有裨益,也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
一、 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对教材进行学习,初步掌握部分知识。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备的技能,不仅仅有益于学生的学习,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大帮助。然而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学生掌握知识完全依靠教师的灌输。在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自制能力的缺乏导致其学习效果明显下降。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关键。
另外,自学能力不仅能够应用于学习,还能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日常生活中随时都需要人们进行自我提升,例如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操作新型设备等。倘若人们缺乏自学能力,任何新鲜事物的接受、掌握都需他人的教授,那么人们更难以提高生活品质。因此,从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进行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能够为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奠定基础。
二、 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案
1. 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自学最好的引导者。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正处于好奇心强、爱玩闹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动进行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因此,开发教材的有趣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等都是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可靠方案。首先,知识教学以教材为依托,教师对教材兴趣内容的开发直接决定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整体的课堂氛围决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中长度单位的学习中,教师一般都会留给学生动手测量的时间,但都是在教师的指示下完成的,这无法完全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安排的测量范围后留给学生更多的测量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测量身边的物体。这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又能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进行巩固。
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育影响,我国师生关系向来身份分明,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是规则的制定者和行为的规范者。尤其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师生之间的距离是遥远不可触及的,除非是天生性格十分活泼的小学生,一般的孩子对老师都存有一种敬畏心理,面对老师时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这种疏远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不利,学生只会在课堂上掌握教师讲解的部分知识,需要课下完成的自学部分则效果不佳。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学与课堂学习的同等地位,教师需要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转换知识灌输者的角色,还学习的主动权于学生,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更加柔和,课前表明自己是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发言机会并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并多使用积极性语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在适合自学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等。
3. 打造竞争性班级文化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一二年级这个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尚处于喜爱游戏、乐于竞争的阶段。小学生会因为自己的任务得分低于他人而更加努力地进行下一个任务,也会为了维持自身排名靠前的地位而更加努力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在日常的教学中营造一种竞争性的课堂氛围甚至是班级文化,以此来激励学生争先恐后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根據性格以及实际情况对小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课堂发言的情况公平的为每一小组计分,定期对小组得分情况进行公布、表彰和鼓励,新学期开始之前对上学期的小组得分情况进行汇总和奖励。这一套分组激励办法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课堂发言,从而便于教师进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4. 预留充足的自学时间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都需要教师进行督促,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需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自学时间和空间。一二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且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同,这导致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下自学任务完成效果差异较大。因此,教师在进行自学能力培养时应该确保学生拥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以及进行充分的自学实践。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自学的重要过程,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了自学,并能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强调预习新课的重要性,同时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充足的预习时间,并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抽查。学生预习自学需要较多的时间投入才能保证自学质量,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应考虑到这一客观事实,布置少量机械性作业,增加预习等自学内容的作业时间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以及作业安排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能够保证当前阶段的学习质量,更是为将来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生活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自学能力培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立斌.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6,(22):216.[2017-08-09].
[2]丁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37.[2017-08-09].
作者简介:
杨惠玲,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开启正规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承接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小学生还具备很大程度幼儿时期的特性,但是一二年级的学习是将来学生学习发展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培养的学习能力都对学生的整体发展有很大影响。因此,从一二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当前阶段的学习大有裨益,也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帮助。
一、 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
自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对教材进行学习,初步掌握部分知识。自学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备的技能,不仅仅有益于学生的学习,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大帮助。然而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我国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学生掌握知识完全依靠教师的灌输。在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转变,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自制能力的缺乏导致其学习效果明显下降。因此,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关键。
另外,自学能力不仅能够应用于学习,还能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日常生活中随时都需要人们进行自我提升,例如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操作新型设备等。倘若人们缺乏自学能力,任何新鲜事物的接受、掌握都需他人的教授,那么人们更难以提高生活品质。因此,从学习的起始阶段就进行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能够为学生的生活技能提高奠定基础。
二、 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案
1. 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自学最好的引导者。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正处于好奇心强、爱玩闹的阶段,如果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那么学生就会自动进行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因此,开发教材的有趣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等都是教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可靠方案。首先,知识教学以教材为依托,教师对教材兴趣内容的开发直接决定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欲望;最后整体的课堂氛围决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中长度单位的学习中,教师一般都会留给学生动手测量的时间,但都是在教师的指示下完成的,这无法完全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安排的测量范围后留给学生更多的测量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测量身边的物体。这既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又能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进行巩固。
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受传统教育影响,我国师生关系向来身份分明,教师对于学生而言是规则的制定者和行为的规范者。尤其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师生之间的距离是遥远不可触及的,除非是天生性格十分活泼的小学生,一般的孩子对老师都存有一种敬畏心理,面对老师时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这种疏远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不利,学生只会在课堂上掌握教师讲解的部分知识,需要课下完成的自学部分则效果不佳。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学与课堂学习的同等地位,教师需要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转换知识灌输者的角色,还学习的主动权于学生,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更加柔和,课前表明自己是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发言机会并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并多使用积极性语言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在适合自学的部分引导学生自己学习等。
3. 打造竞争性班级文化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一二年级这个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尚处于喜爱游戏、乐于竞争的阶段。小学生会因为自己的任务得分低于他人而更加努力地进行下一个任务,也会为了维持自身排名靠前的地位而更加努力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这一性格特征在日常的教学中营造一种竞争性的课堂氛围甚至是班级文化,以此来激励学生争先恐后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根據性格以及实际情况对小学生进行分组,根据课堂发言的情况公平的为每一小组计分,定期对小组得分情况进行公布、表彰和鼓励,新学期开始之前对上学期的小组得分情况进行汇总和奖励。这一套分组激励办法能够使得学生更加积极的进行课堂发言,从而便于教师进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4. 预留充足的自学时间
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都需要教师进行督促,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时需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自学时间和空间。一二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且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同,这导致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课下自学任务完成效果差异较大。因此,教师在进行自学能力培养时应该确保学生拥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以及进行充分的自学实践。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自学的重要过程,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进行了自学,并能够初步掌握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着重强调预习新课的重要性,同时在课堂上为学生预留充足的预习时间,并对学生的自学效果进行抽查。学生预习自学需要较多的时间投入才能保证自学质量,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教师应考虑到这一客观事实,布置少量机械性作业,增加预习等自学内容的作业时间安排,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以及作业安排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对小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不仅仅能够保证当前阶段的学习质量,更是为将来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也是提升学生生活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小学生进行自学能力培养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立斌.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上中旬),2016,(22):216.[2017-08-09].
[2]丁超.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37.[2017-08-09].
作者简介:
杨惠玲,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