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子生物学课程是医学院校研究生教学中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是分子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院近10年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中,根据研究生实际情况,从主观意识上、课程设置上、教学方法上及科研态度上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充分发挥实验课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R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80-01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克隆重组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医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研究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预防、诊断和治疗发生深刻的变革,医学科学已从整体、细胞水平逐步深入到分子水平。所以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医学院校考核研究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本文就如何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研究生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内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 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一个正确的目标定位。从课程性质来看,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变化的规律。研究生开设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在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其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们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以“精”和“新”为原则确立教学内容,讲清基本理论,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紧跟学科前沿,介绍最新的研究动向和方法;结合教师自身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启发思维情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希望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创新能力
分子生物学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为了紧跟学科前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没有选用固定教材,而是以《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为览本,围绕分子生物学几大基本技术及一些最新的技术方法,结合教师的在研课题,安排了质粒的小量提取、酶切实验、PCR实验、MTT、Western Bolt五个实验内容,使整个实验过程内容环环相扣,每一部分实验都承上启下,而且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理解和掌握了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科研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为完成学位课题研究以及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按本院分子生物学的课程设置,计划学时仅18个学时,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完成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并且不同的实验内容,所需时间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存在时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实验存在很多等待时间的特点,灵活组织教学过程。如在酶切实验过程中,由于有前面质粒提取的经验,在实验开始首先安排配制反应体系,在酶切反应过程等待的时间中讲解酶切原理、步骤、注意事项以及酶切分类等延伸知识部分,这样使整个实验课的时间充分利用,游刃有余。PCR实验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电泳,得到实验结果,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教师由“传授型”转为“指导型”,学生由“被动接受验证型”转为“主动参与探索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科研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4 严谨的科研态度,培养良好实验习惯
分子生物学实验对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要求非常严格,对接触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生需要让其了解实验常规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用途,正确掌握实验操作手段,如移液器的使用、培养液的配制、高压灭菌消毒、无菌操作、离心机使用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和学习习惯,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尽最大可能确保人人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另外,每次实验课,要求学生对每次实验课的内容,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实验后的收尾工作都有很好的了解,做到有始有终。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对每个实验的步骤和原理进行必要的讲解外,更侧重于对实验技巧、注意事项的提示。通过实验,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有利于其今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5 结语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几乎已经渗透到医学的所有领域,成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基本研究手段。研究生教育是医学院校中的高层次教育,其科学素质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
因此,我们在以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宗旨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紧密结合我院学生能力和兴趣参差不齐的特点,选择分子生物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作为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将分子生物学实验与专业知识挂钩,如Western Blot材料选择临床标本,MTT材料选择肿瘤细胞,酶切选择重组质粒等。各个实验之间从内容上看前后贯通,让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实验课的自觉性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的40分钟教学,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和探索,避免盲目的在规定时间内交差应付,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利于今后的科研与创新工作,为他们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石平,金安江. 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2):52-53.
[2] 李莉云,张萃,巩校东,等.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14(1):73-75.
[3] 王晓霞,刘志荣,解军,等.如何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78-80.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R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80-01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克隆重组技术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医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研究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类对疾病的认识、预防、诊断和治疗发生深刻的变革,医学科学已从整体、细胞水平逐步深入到分子水平。所以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医学院校考核研究生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此,本文就如何在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研究生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内涵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1 解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一个正确的目标定位。从课程性质来看,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变化的规律。研究生开设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的目标是在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其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因此,我们在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以“精”和“新”为原则确立教学内容,讲清基本理论,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紧跟学科前沿,介绍最新的研究动向和方法;结合教师自身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启发思维情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希望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发挥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 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创新能力
分子生物学领域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为了紧跟学科前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没有选用固定教材,而是以《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为览本,围绕分子生物学几大基本技术及一些最新的技术方法,结合教师的在研课题,安排了质粒的小量提取、酶切实验、PCR实验、MTT、Western Bolt五个实验内容,使整个实验过程内容环环相扣,每一部分实验都承上启下,而且整个实验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各种可能影响因素,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质和独立进行科研工作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理解和掌握了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科研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为完成学位课题研究以及将来从事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按本院分子生物学的课程设置,计划学时仅18个学时,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完成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并且不同的实验内容,所需时间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存在时间的差异以及不同实验存在很多等待时间的特点,灵活组织教学过程。如在酶切实验过程中,由于有前面质粒提取的经验,在实验开始首先安排配制反应体系,在酶切反应过程等待的时间中讲解酶切原理、步骤、注意事项以及酶切分类等延伸知识部分,这样使整个实验课的时间充分利用,游刃有余。PCR实验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电泳,得到实验结果,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教师由“传授型”转为“指导型”,学生由“被动接受验证型”转为“主动参与探索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和实验操作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科研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4 严谨的科研态度,培养良好实验习惯
分子生物学实验对实验试剂和实验设备要求非常严格,对接触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学生需要让其了解实验常规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用途,正确掌握实验操作手段,如移液器的使用、培养液的配制、高压灭菌消毒、无菌操作、离心机使用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践操作习惯和学习习惯,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尽最大可能确保人人参与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科研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另外,每次实验课,要求学生对每次实验课的内容,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实验后的收尾工作都有很好的了解,做到有始有终。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除了对每个实验的步骤和原理进行必要的讲解外,更侧重于对实验技巧、注意事项的提示。通过实验,学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有利于其今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5 结语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几乎已经渗透到医学的所有领域,成为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基本研究手段。研究生教育是医学院校中的高层次教育,其科学素质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
因此,我们在以创新性人才培养为宗旨的实践教学体系中,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紧密结合我院学生能力和兴趣参差不齐的特点,选择分子生物学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作为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将分子生物学实验与专业知识挂钩,如Western Blot材料选择临床标本,MTT材料选择肿瘤细胞,酶切选择重组质粒等。各个实验之间从内容上看前后贯通,让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有一个完整的思路,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实验课的自觉性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的40分钟教学,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和探索,避免盲目的在规定时间内交差应付,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利于今后的科研与创新工作,为他们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石平,金安江. 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07,(2):52-53.
[2] 李莉云,张萃,巩校东,等.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14(1):73-75.
[3] 王晓霞,刘志荣,解军,等.如何在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1):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