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培养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科学理论,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价值坐标,为新时期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有效发挥高校思政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的积极引导作用是时代发展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063-01
一、高校思政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强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高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任务,所以,加强高校思政课对其践行的引导作用是强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首先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进一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样一方面强化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另一方面推动高校思政课不断与时俱进,有效发挥了其主要导向作用。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培育合格建设者的必然要求。
首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思想道德建设是核心内容,而高校思政课是培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力量的主要阵地,只有努力发挥这一主要阵地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未来建设者从精神上富裕起来,并在实践中起带头作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完成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任务,最终实现国富民强。其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青年群体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和自身自由全面发展。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目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实现“中国梦”,其最核心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高校思政课面向肩负着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大学生,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承担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重任,这便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必须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加强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最终实现中国梦。
二、高校思政课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理论素养的缺失。
首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存在片面性,一方面体现在专业和年纪的差别上,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存在差异。其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和行存在矛盾。大部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仍停留在认知阶段,在转化为行时会出现思想上的异化,行为上趋于务实。
(二)高校教育机制不健全,缺乏实践锻炼。
首先高校思政课堂的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主要表现为,其一课本内容更新慢,其二高校的部分担任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并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仍用多年前陈旧的教案进行教学,其三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高校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以成绩合格为衡量标准。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缺乏实践锻炼。具体来说,一是因为在课程设置和具体课堂中缺少实践环节,二是因为虽然学校和部分教师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但学生因学分约束参加各种实践这仍具有较强的形式主义,得不到什么具体的教育效果。
(三)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西方利用影视音像制品、新闻出版媒体和网络等文化资源的优势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无形中改变和控制支配国民思想,目的在于降低我国人民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消弱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其次互联网对大学生生活的冲击。由于网络立法相对滞后、网络监管不到位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等,给一些落后文化提供了可乘之机,冲击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触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
三、高校思政课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策途径
(一)不断加强学生的自身修养,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识。
首先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加强自身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每一组成部分内容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
其次加强自我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又经实践检验。要想完整准确地认知核心价值体系,同样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的实际活动相融合,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使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为以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加强思政课理论教学,注重实践锻炼。
首先优化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一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学重点,二是思政课的教学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次转变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注重寓教于行。对此,其一教育者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入更多的情感,与受教育者建立新型友好关系,其二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应更加注重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做到寓情于教,寓教于行相汇通。
(三)加强网络监管,优化网络环境。
首先依法坚决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其一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立法,制定推行相关法律政策,其二高校思政課在享有网络带来的众多便利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时,应准确认识到网络存在的负面影响,在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有效规避网络的负面影响,其三学生自身应加强网络使用的自我意识,提高辨别能力,共同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和安全的网络环境。
其次有效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引导作用。其一加强大众传媒自身建设,使其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强阵地,其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舆论的评析和监督,其三引导大众传媒加强自律。最终使大众传媒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挥其对高校思政课的引导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李春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8-0063-01
一、高校思政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强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高校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成员的任务,所以,加强高校思政课对其践行的引导作用是强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首先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进一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样一方面强化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另一方面推动高校思政课不断与时俱进,有效发挥了其主要导向作用。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培育合格建设者的必然要求。
首先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思想道德建设是核心内容,而高校思政课是培育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力量的主要阵地,只有努力发挥这一主要阵地的积极作用,才能使未来建设者从精神上富裕起来,并在实践中起带头作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完成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任务,最终实现国富民强。其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青年群体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和自身自由全面发展。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
目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实现“中国梦”,其最核心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高校思政课面向肩负着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大学生,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承担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重任,这便决定了高校思政课必须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加强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最终实现中国梦。
二、高校思政课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理论素养的缺失。
首先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存在片面性,一方面体现在专业和年纪的差别上,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两部分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存在差异。其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和行存在矛盾。大部分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仍停留在认知阶段,在转化为行时会出现思想上的异化,行为上趋于务实。
(二)高校教育机制不健全,缺乏实践锻炼。
首先高校思政课堂的作用没有得以充分发挥。主要表现为,其一课本内容更新慢,其二高校的部分担任思政课教学的教师并没有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仍用多年前陈旧的教案进行教学,其三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高校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以成绩合格为衡量标准。其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缺乏实践锻炼。具体来说,一是因为在课程设置和具体课堂中缺少实践环节,二是因为虽然学校和部分教师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但学生因学分约束参加各种实践这仍具有较强的形式主义,得不到什么具体的教育效果。
(三)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
首先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西方利用影视音像制品、新闻出版媒体和网络等文化资源的优势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无形中改变和控制支配国民思想,目的在于降低我国人民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消弱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其次互联网对大学生生活的冲击。由于网络立法相对滞后、网络监管不到位和市场经济的影响等,给一些落后文化提供了可乘之机,冲击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触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
三、高校思政课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对策途径
(一)不断加强学生的自身修养,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性认识。
首先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加强自身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每一组成部分内容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从而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
其次加强自我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又经实践检验。要想完整准确地认知核心价值体系,同样也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学生的实际活动相融合,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使其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为以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加强思政课理论教学,注重实践锻炼。
首先优化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具体来说,一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教学重点,二是思政课的教学应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其次转变思政课的教学方式,注重寓教于行。对此,其一教育者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入更多的情感,与受教育者建立新型友好关系,其二思政课的教学方式应更加注重实践,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做到寓情于教,寓教于行相汇通。
(三)加强网络监管,优化网络环境。
首先依法坚决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其一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立法,制定推行相关法律政策,其二高校思政課在享有网络带来的众多便利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时,应准确认识到网络存在的负面影响,在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使用网络,有效规避网络的负面影响,其三学生自身应加强网络使用的自我意识,提高辨别能力,共同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和安全的网络环境。
其次有效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引导作用。其一加强大众传媒自身建设,使其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强阵地,其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舆论的评析和监督,其三引导大众传媒加强自律。最终使大众传媒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发挥其对高校思政课的引导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李春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