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核心素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高效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且利于提高他们审美高度,让他们拥有良好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能主动传承文化。下面,将立足为素养而教教学理念,针对核心素养下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实效性展开详细阐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言文;实效性
目前,文言文教学重知识轻素养,教学内容定位存在偏差。同时,课堂教学重视以考试为主导,且教法单一,不重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高,且缺少认同感,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文言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已是不争的事实。基于这样的背景下,要立足核心素养积极探索可行性文言文教学模式,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精准定位教学着力点,唤醒文言文教学课堂活力。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初中学生喜欢猎奇,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多媒体适当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让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如,在教学《爱莲说》时,我介绍了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故事,在教学《愚公移山》时,课前我播放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闭幕式上所作的论述等。学生也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无形中消除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拉近与古文之间的距离,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更自觉更自愿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去。
二、联系生活,创设语言情境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日常教学中,为提高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以语言建构为着力点创设情境。语言情境创设中,针对文言文晦涩难懂的特点,适当融入生活元素。面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语言情境,学生们将产生浓厚的语言运用兴趣,拥有良好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核心素养。基于语言运用情境下,要注意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打破语言困境。其中,在《孙权劝学》一课教学时,可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当学生大致了解了文言文内容以后,创设一个编课本剧的语言运用情境。期间,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揣摩文中人物语气,试试编课本剧,再以课本剧表演方式展现文中多处对话。课本剧表演结束以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对话时人物神态和心态,谈一谈各自看法。通过表演,学生们将真正理解文中相关文言词汇、语法,慢慢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体系,实现语言建构能力核心素养发展,高效完成文言文语言知识教学。
三、关注品质,加强思维训练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课上,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以提高教学实效性。思维训练中,应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究环境,先根据文本内容抛出一个问题,引导他们自主寻找答案,进而于答案探索中形成良好思维。期间,我们要扮演好“指导者”角色。同时,要重视采取分组讨论教学形式,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实现对他们辩证思维的培育。期间,要重视将学习小组人数控制在4-5人之间,以提升思维训练实效性。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教学时,可采取自主探究式教法。课上,先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具体记了什么事情。当学生了解到本文主要记了承天寺夜晚游玩的一件事之后,向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游’是一个过程,你能说一说文中具体的游玩过程吗?”通过自主探究和逻辑思考,学生们将总结出“欣然、无与、亦未寝、相与”这样一个游玩过程。接着,继续发问:“游玩过程中,作者发生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学生通过思考自主总结作者由欢喜到失望再到喜悦的情感变化过程。然后,要求学生读一读关于月色的句子,描述一下自己脑海中形成的月夜图。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将得到较好的训练。
四、立足文本,重视审美鉴赏
康德曾说:“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核心素养下,要立足文本,精心设计一些审美鉴赏活动,以提高教学实效性。文言文,往往具备一定审美价值。课上,要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内容,引导他们自主赏析文言文字表达与行文立意之美,准确鉴赏其真情实感的表达,由此提升审美趣味。同时,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为加深学生审美鉴赏体验,要组织他们对古文内容进行扩充、缩减,于创意改写中感受美。另外,要积极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于故事推演中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如,在《桃花源记》一课教学时,为加强学生审美体验,可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关于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于句子朗读中想象桃源之“美”。接着,鼓励学生想象美不胜收的桃花源风景,用“这里的___美,你看,_____”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期间,有的学生将这样描述道:“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還有的学生将这样描述道:“这里的天池美,你看,田地肥沃,池水清澈……”期间,将高效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核心素养。
五、古为今用,实现文化传承
毛泽东曾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课上,要坚持古为今用,对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进行培养,实现高效性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化进行传承时,要注意引领他们感悟古人人格魅力,督促他们学习古人身上的智慧和品质。文言文研读中,还要注意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更多文化知识,以丰富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例如,在《岳阳楼记》一课教学时,为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古人人格魅力为着力点开展教学,请学生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期间,学生们将感悟到这句话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同时,结合作者对待仕途进退的经历,学生们将深化理解作者阔达胸襟与伟大抱负和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精神。期间,学生们将主动传承这一种人生观和生活理想,由此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取得相对高效的核心素养教育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为让课堂教学变得有意义,提高教学实效性,要以语言建构为着力点,创设适合的语言情境。同时,要重视为学生安排一些思维训练,精心设计一些审美鉴赏活动,并指导他们传承文化,让他们接受到良好的核心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1]汪黎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89).
[2]顾辉.核心素养视域下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000(014):34.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言文;实效性
目前,文言文教学重知识轻素养,教学内容定位存在偏差。同时,课堂教学重视以考试为主导,且教法单一,不重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兴趣不高,且缺少认同感,影响了教学实效性,文言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已是不争的事实。基于这样的背景下,要立足核心素养积极探索可行性文言文教学模式,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精准定位教学着力点,唤醒文言文教学课堂活力。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初中学生喜欢猎奇,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多媒体适当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让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如,在教学《爱莲说》时,我介绍了理学鼻祖周敦颐的故事,在教学《愚公移山》时,课前我播放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闭幕式上所作的论述等。学生也可以借助听来的故事,加深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无形中消除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拉近与古文之间的距离,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更自觉更自愿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去。
二、联系生活,创设语言情境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日常教学中,为提高教学实效性,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以语言建构为着力点创设情境。语言情境创设中,针对文言文晦涩难懂的特点,适当融入生活元素。面对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语言情境,学生们将产生浓厚的语言运用兴趣,拥有良好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核心素养。基于语言运用情境下,要注意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打破语言困境。其中,在《孙权劝学》一课教学时,可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当学生大致了解了文言文内容以后,创设一个编课本剧的语言运用情境。期间,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揣摩文中人物语气,试试编课本剧,再以课本剧表演方式展现文中多处对话。课本剧表演结束以后,要求学生说一说对话时人物神态和心态,谈一谈各自看法。通过表演,学生们将真正理解文中相关文言词汇、语法,慢慢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语言体系,实现语言建构能力核心素养发展,高效完成文言文语言知识教学。
三、关注品质,加强思维训练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培育核心素养的关键。课上,要加强对学生思维方面的训练,以提高教学实效性。思维训练中,应重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探究环境,先根据文本内容抛出一个问题,引导他们自主寻找答案,进而于答案探索中形成良好思维。期间,我们要扮演好“指导者”角色。同时,要重视采取分组讨论教学形式,让学生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实现对他们辩证思维的培育。期间,要重视将学习小组人数控制在4-5人之间,以提升思维训练实效性。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记承天寺夜游》一课教学时,可采取自主探究式教法。课上,先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具体记了什么事情。当学生了解到本文主要记了承天寺夜晚游玩的一件事之后,向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游’是一个过程,你能说一说文中具体的游玩过程吗?”通过自主探究和逻辑思考,学生们将总结出“欣然、无与、亦未寝、相与”这样一个游玩过程。接着,继续发问:“游玩过程中,作者发生了怎样的情感变化?”请学生通过思考自主总结作者由欢喜到失望再到喜悦的情感变化过程。然后,要求学生读一读关于月色的句子,描述一下自己脑海中形成的月夜图。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将得到较好的训练。
四、立足文本,重视审美鉴赏
康德曾说:“美,是道德上善的象征。”核心素养下,要立足文本,精心设计一些审美鉴赏活动,以提高教学实效性。文言文,往往具备一定审美价值。课上,要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内容,引导他们自主赏析文言文字表达与行文立意之美,准确鉴赏其真情实感的表达,由此提升审美趣味。同时,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为加深学生审美鉴赏体验,要组织他们对古文内容进行扩充、缩减,于创意改写中感受美。另外,要积极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于故事推演中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如,在《桃花源记》一课教学时,为加强学生审美体验,可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关于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于句子朗读中想象桃源之“美”。接着,鼓励学生想象美不胜收的桃花源风景,用“这里的___美,你看,_____”描述自己的美好遐想。期间,有的学生将这样描述道:“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還有的学生将这样描述道:“这里的天池美,你看,田地肥沃,池水清澈……”期间,将高效提升学生审美情趣核心素养。
五、古为今用,实现文化传承
毛泽东曾说:“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课上,要坚持古为今用,对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进行培养,实现高效性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对经典文化进行传承时,要注意引领他们感悟古人人格魅力,督促他们学习古人身上的智慧和品质。文言文研读中,还要注意利用网络平台拓展更多文化知识,以丰富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例如,在《岳阳楼记》一课教学时,为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古人人格魅力为着力点开展教学,请学生讨论并归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期间,学生们将感悟到这句话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同时,结合作者对待仕途进退的经历,学生们将深化理解作者阔达胸襟与伟大抱负和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精神。期间,学生们将主动传承这一种人生观和生活理想,由此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取得相对高效的核心素养教育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老师教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为让课堂教学变得有意义,提高教学实效性,要以语言建构为着力点,创设适合的语言情境。同时,要重视为学生安排一些思维训练,精心设计一些审美鉴赏活动,并指导他们传承文化,让他们接受到良好的核心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1]汪黎明.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9(89).
[2]顾辉.核心素养视域下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000(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