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化学概念教学

来源 :教师博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51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离子反应”的教学为例进行具体说明。通过情境创设了解酸碱盐的电离;归纳总结电解质的概念;探究分析不同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不同;实验探究获得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的实质;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 学科核心素养;概念教学;离子反应
  化学概念是中学化学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的内容,是学生学好化学知识的首要前提,它是人们对化学研究最本质的概括和认识,深刻反映了过程中最本质的化学特征。[1]
  一、教学内容分析
  “离子反应”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此前,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介绍了常见的酸、碱、盐的组成及其性质,并且学习了复分解反应,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这是对水溶液中复分解反应的宏观认识,但是,学生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及行为还缺乏足够的理解和认识,对水溶液中物质的认识还没有深入到微观这一层面,对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还不太清楚,不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离子的存在以及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欠缺研究微观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因此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之上,由宏观到微观,揭示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变化本质——电离,从微观粒子作用观的角度剖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从微粒的存在到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再到离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深刻理解水溶液中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建立研究水溶液中物质反应的新思路和新视角。
  二、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分析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5个方面:
  1.通过“电离理论”化学史的学习,了解酸、碱、盐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通过概括总结,形成酸、碱、盐及电解质的概念,从能否电离的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分类。
  3.通过手持技术实验探究了解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微观本质是离子浓度的减少。
  这些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具体定位如图1所示。
  三、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
  (一)通过“电离理论”化学史的学习,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播放视频,人在剧烈运动之后需要喝运动饮料,运动饮料中含有电解质,揭示电解质在人体内的作用,在细胞内外靠电解质维持渗透压,如图2所示。
  师:电解质在人体内发挥巨大的作用,与我们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电解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加以研究。
  师:刚才视频中提到我们最熟悉的食盐,在人体内产生离子。氯化钠晶体中有离子,氯化钠溶液中也有离子,它们都能导电吗?为什么?
  师:在化学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种观点,观点1:法拉第认为溶液中的离子是在通电的条件下产生的。
  链接史料:1832—1834年,法拉第首次假定电流能使盐溶液产生帶电物质,这种物质可使溶液导电。就把这种能输送电流的带电物质称为离子,即法拉第认为溶液中的离子是通电后产生的。
  师:观点2:阿累尼乌斯认为导电性溶液的溶质在水的作用下自行解离为自由移动的离子。到底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链接史料:1882—1883年期间,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发现“水”是将电解质离解成阴、阳离子的因素。阿累尼乌斯形成了“电离理论”的基本观点。这一学说与当时化学界所认同的法拉第的观点(“通电后产生离子”)截然不同。
  实验:测定NaCl固体、水和NaCl溶液的导电性。
  用电导率便携式传感器测定NaCl固体和NaCl溶液的导电性如表1所示。
  师:从表中可以看出,氯化钠固体虽然含有离子但不导电;氯化钠溶液很容易导电,而且随着氯化钠固体的不断加入,电导率在不断升高。有人怀疑,是否是水在导电呢?经过测定,水几乎不导电。充分说明是水将氯化钠离解成阴阳离子。
  师:我们通过实验获得的宏观证据,还需要从微观角度获得解释,请看动画。
  动画:模拟氯化钠溶于水的电离过程。
  师:有没有其他方法使氯化钠导电?
  链接史料: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尝试用电解法从苛性钾(KOH)中分离出钾。但是存在这样一个化学事实,金属钾遇水就会强烈地反应,同时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他改用电解熔融态苛性钾的方法制得活泼金属钾。
  结论:物质(化合物)能导电是因为电离而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师:归纳一下,什么是电离?
  生:物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自行解离为离子的过程。
  (二)用化学符号表征电离的过程
  师:请大家根据氯化钠的电离过程,推测硫酸、氢氧化钠、氯酸钾、氢氧化钡、氯化铵、硫酸氢钠和硫酸铁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并写出它们的电离方程式。
  学生书写电离方程式,同一学习小组的同学相互纠错。
  师:书写电离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电离方程式的两端原子个数必须相等;必须遵循电荷守恒,右侧的离子电荷总数应该为零。
  师:结合上面的分析,如何从电离角度重新认识酸、碱、盐?
  生: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盐: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NH4 )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设计意图:本节课从化学史中阿累尼乌斯与法拉第观点的不同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以电导率传感器测定出的实验数据作为证据推理说明水使NaCl发生电离,微观模拟NaCl的电离过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根据学生的电离方程式典型错误进行适当的讲解和说明,强化质量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原理。   师:酸碱盐是电解质,如何定义电解质?
  生: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师:根据电导率数据可以发现,水也能极其微弱地电离,所以水也是一种电解质。
  师: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以等浓度、等体积的HCl、CH3COOH溶液为例。
  实验:用便携式电导率传感器测定HCl和CH3COOH溶液的电导率。
  师:根据电导率的差异请大家猜测其中可能的原因。
  生:两种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不同,HCl中离子浓度比较大,CH3COOH中离子浓度比较小。
  师:通过微观模拟HCl和CH3COOH的电离过程,如图3所示,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HCl完全电离,CH3COOH部分电离,CH3COOH分子和H 和CH3COO-共存。
  设计意图:根据酸碱盐的定义,由学生归纳总结出电解质的定义,促使学生将概念内化,深刻理解化学的核心概念。通过测定相同浓度的HCl和CH3COOH的电导率,让学生了解HCl完全电离,CH3COOH部分电离,目的不是要讲强弱电解质,而是为后面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是否拆解成离子埋下伏笔。
  (三)离子反应的本质
   教师与学生活动
  师:我们已经知道酸和碱等电解质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如果将酸和碱混合将会发生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那么复分解反应的微观实质是什么呢?我们以HCl和Ba(OH)2溶液的反应来探究。
  师:以你的知识,设计实验说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生: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酚酞,然后逐滴滴加盐酸,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学生实验:液体量取1~2 mL;不要将滴管伸入试管内,边加边振荡。
  演示实验:利用電导率传感器探究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如图4所示。
  师:思考问题:1.BC段是在加入比原溶液离子浓度大的溶液,为什么离子浓度不升反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2.C点为什么不为0,且远大于纯水的电导率300us/cm?
  生:BC段说明离子之间在发生反应,导致离子浓度减小;H OH-=H2O;C点时溶液中仍然存在大量离子,所以其电导率远大于纯水的电导率300us/cm。
  师:由上述实验我们清楚地“看到”:盐酸和氢氧化钡在水溶液中混合所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盐酸电离生成的H 和氢氧化钡电离生成的OH-结合生成水的反应,而Cl-和Ba2 并没有参与反应,所以这个反应可表示为:H OH-=H2O。
  师:像这样的离子之间的反应我们称之为:离子反应。
  师:我们可以按照本实验的思路,探究其他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如:AgNO3与NaCl, Na2CO3与HCl ),不难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而这类离子反应所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和水。
  师:其实复分解型的离子反应的发生条件可以归为一点就是使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减小。
  师:龙江河发生镉污染,镉元素以Cd2 的形式存在,镉离子有毒,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
  师:学习了离子反应,请你们帮他们想想办法,如何处理镉污染。
  生:让镉离子沉淀下来。
  资料:镉离子沉淀所需的pH。
  生:投放烧碱或石灰,提高河水的pH值让水呈弱碱性,使Cd2 形成Cd(OH)2沉淀不溶于水并从水中分离。
  视频:实际处理过程,除沉淀法外还采用聚合氯化铝产生氢氧化铝胶体吸附Cd(OH)2。
  师:大家提到化学不要谈虎色变,其实化学不是产生问题,学好化学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离子反应的传统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引导学生通过肉眼观察沉淀、气体等的生成来反推溶液中离子数目的减少。在教学中引入手持技术,学生除了直接观察以外,还可以通过手持技术实验系统观察到溶液其他数据的变化,比如导电率、pH等,且手持技术实验系统还可以直接形成图像,可以更直观地表征化学反应的进程。在曲线表征方面,手持技术实验比传统实验的可观察角度更多、更全面,也更细致。通过龙江河的污染治理,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产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化学知识必须为人类、为社会服务。
  抽象的概念离不开感性材料的支撑,通过创设真实合理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利用实验手段让学生观察、感受、分析、推理,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解释宏观现象,最后抽象概括而引出概念。
  参考文献
  [1]王涛.归类理论在化学概念学习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 2003,(12):42-4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责任编辑 满令怡
其他文献
[摘 要]从“特殊交往”的教学本质观出发,以教学民主的可能性、必要性、缺失缘由、复归路径为线索,考察教学中的民主问题。通过上述理论前设,证明民主不是外在的附加,而是教学内在的需要,是教学天性的一部分,是教学存在一般的、普遍的自在规定,是具体教学性质的内在依据。教学民主的失落源于功利主义的兴起,而教学民主的首要条件,在于人们对教学应抱有理性的期待。  [关键词]教学;民主;交往;对成  随着新课程理
[摘 要] 作为数学科目教学内容的核心构成之一,学生在该科目上的基本活动经验是促使数学课程不断产生以及不断进步的前提。数学活动经验对于教育的施事和受事都意义非凡。提醒教师更多地关注在以课堂为基础活动背景下的教学活动安排,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涵养,促进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有效累积。  [关键词] 引导;小学数学;教学活动  作为数学科目教学内容的核心构成之一,学生在该科目上的基本活动经验是促使
[摘 要] 中学地理教育重在培育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而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课堂,因此,课堂的结构决定了课堂的功能。与传统课堂相比,较为新颖的课堂翻转课堂,在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的培育中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结合“基于翻转课堂环境下的安徽省地理优质课大赛”的部分优秀案例,分析了翻转课堂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作用。  [关键词] 地理核心素养;翻转课堂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地理素养是指
(致远外国语小学,江苏 南京)  [摘 要] 基于《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将三篇课文与练习内容看作一个整体,设计群文阅读,读懂作者借以景色表达强烈情感,探求写景的秘诀,以此来实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双向融合。  [關键词] 抓住共性;聚焦个性;对比阅读;探究表达  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九册由三篇课文组成,分别为《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和《莫高窟
[摘 要] 高中语文课程由18个“学习任务群”组成。根据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可对课程结构进行归类化简,分别构建阅读研习课型的“读—思—用”教学模式、写作表达课型的“感—写—评—改—说”教学模式和专题式综合课型的“选题激趣—设计实施—总结分享”教学模式,此举既能保证教师遵循基本的教学规程,又便于教师灵活、弹性操作;既有助于深入贯彻课程改革,又能保证教学实效。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基本课型;课程结
[摘 要]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农村小学数学校本研修的内容相对以前更为丰富、形式多样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发现部分农村小学缺乏健全的校本研修制度,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仍较单一,成效不明显。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完善制度,激发内驱力;顶层设计,建设研修资源体系;内容多维度,提高针对性;形式多样,提升研修效果。  [关键词
内容提要 在全球生产方式演变过程中,文化产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文化产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基础和支柱地位形成之时,也就是城市完成发展转型,实现和谐发展目标的分水岭。本文以西安市“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为例,对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综合运用文化产业竞争力有关理论,从宏观策略和路径选择两个层面对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
[摘 要]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游戏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这一点已经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书中有所涉及。民间游戏是流传于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由于民间游戏是在民俗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演变而形成的,因而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河北地区纯朴的文化背景孕育了丰富的儿童民间游戏,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北省为例,通过调查发现,河北民间游戏正渐渐被人们淡忘而处于濒临失传的境地
[摘要]社会热点本身具备一定的时效性,来源于生活。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新年伊始成为热点事件,并在各大平台占据主要位置。自疫情发生之后,各地政府采取了积极、迅速的应对举措,这些都可以应用到政治教学中,并在课堂上详细探讨。从社会热点事件的特殊属性着手,明确其在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针对性地制定社会热点事件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政治教学的创新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摘 要] 学习社区也就是常说的学习共同体,素质教育对学生的交流能力、自主探索能力有更严格的要求。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提出与文章中心相关联的问题,鼓励学生先进行文章的自主阅读,之后与其他成员进行深入交流,产生思维碰撞进而得到问题的答案,最后在班级内进行汇报总结,达成班级内全部学生的统一认知。笔者将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课文《尊严》作为切入点,对学习社区模式课堂做出论述,保证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