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同时也是一个实现起来比较难的目标,主要难在如何落实、在哪里落实。课堂观察技术的运用,能够从专业观察的角度帮助教师细致分析理念在实践中的实施情况,推动教师不断反思,优化教学设计,调整、改进教学行为,从而提高专业化水平。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81
一、问题的提出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将语文教学活动根植于现实生活,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和体验生活中学习和应用语言文字,培养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二、基于课例的课堂观察实践与诊断
(一)观察对象的选择具有典型性
本次观察对象是一位青年语文教师执教的培智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家居生活”中第九课《电冰箱》,该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认识词语“电冰箱”,学习生字“电”。这堂课也是当日笔者学校承办、教育部主办的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培训课堂教学观摩环节的一堂语文公开课,着重体现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实践探索,具有典型性。为此,授课教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准备,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二)观察主题的确定注重单一性
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都有问题存在,而问题越是聚焦也就越有利于观察、诊断与解决。基于“主题是问题的反映与表达,没有主题就没有研究”的思想,本次课堂观察主题根据研究需要被确定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也是本次唯一的观察主题。诚然,一节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确定主题,但建议一次研究着重解决一个问题,至于其他角度的问题,可以作为另一个新的观察主题再一次进行观察。因此,该堂课被特地安排在学校录播室里完成,录制的教学视频不仅可以在本次观察研究中反复回放,也可在下一次观察活动中作为另一个主题的观察对象。
(三)观察工具的设计强调针对性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好的观察工具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设计开发这一堂课的观察工具时,笔者根据选定的观察主题特点,并结合智障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表现不够稳定等特点,本着“轻量表、重清单”的原则,将语文教学生活化主题分解成几个便于观察与分析的观察清单,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三、讨论与思考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是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通过这一堂课的观察研究,我们可得出以下启示:
1.培智學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培智學校语文课程应是生活中的语文、为了生活的语文,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家庭、班级、校园、社区等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在本堂课中,教师善于开发资源、精心设计活动,使班上学生一直在时空交织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巩固、应用语言文字。课堂是开放的,但教学目的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有度,让语文课堂有“语文味”。
培智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有自己的学科边界,尤其不能因为生活性特点而与“生活适应”学科相混交叉。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效,而不是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本课堂的教学中,无论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生活化有多突出,教师始终没有忽视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新课导入、新知学习、巩固应用和课后延伸等环节中,始终坚持词语的认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练习,“语文”的味道一直在,从没有被生活化冲淡。
3.智障学生的学情永远是教学的起点,也永远是课堂观察的重点。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智障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差异很大,每个人的学习起点和具体学情都不一样。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分析考虑智障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关注差异、适性发展。而课堂观察,恰恰能够细致地捕捉教学中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的活动情况,能够对全面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特有的技术支持。在观察过程中,基于学生学情的观察分析始终是特别重要的方面。本堂课教师选择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等,都做到与学生学情充分结合,笔者在观察每一个教学环节时也都始终把学情作为关键的观察点。
顾黄初先生提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其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一是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学习的规律,二是根据生活实际中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三是依据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这样的生活语文观,用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课堂观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181
一、问题的提出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将语文教学活动根植于现实生活,使学生在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和体验生活中学习和应用语言文字,培养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和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二、基于课例的课堂观察实践与诊断
(一)观察对象的选择具有典型性
本次观察对象是一位青年语文教师执教的培智二年级语文第三单元“家居生活”中第九课《电冰箱》,该课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认识词语“电冰箱”,学习生字“电”。这堂课也是当日笔者学校承办、教育部主办的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培训课堂教学观摩环节的一堂语文公开课,着重体现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实践探索,具有典型性。为此,授课教师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与准备,整体教学效果较好。
(二)观察主题的确定注重单一性
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都有问题存在,而问题越是聚焦也就越有利于观察、诊断与解决。基于“主题是问题的反映与表达,没有主题就没有研究”的思想,本次课堂观察主题根据研究需要被确定为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这也是本次唯一的观察主题。诚然,一节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确定主题,但建议一次研究着重解决一个问题,至于其他角度的问题,可以作为另一个新的观察主题再一次进行观察。因此,该堂课被特地安排在学校录播室里完成,录制的教学视频不仅可以在本次观察研究中反复回放,也可在下一次观察活动中作为另一个主题的观察对象。
(三)观察工具的设计强调针对性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好的观察工具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设计开发这一堂课的观察工具时,笔者根据选定的观察主题特点,并结合智障学生个性差异大、课堂学习表现不够稳定等特点,本着“轻量表、重清单”的原则,将语文教学生活化主题分解成几个便于观察与分析的观察清单,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三、讨论与思考
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是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通过这一堂课的观察研究,我们可得出以下启示:
1.培智學校语文教学生活化,有助于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
培智學校语文课程应是生活中的语文、为了生活的语文,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在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和能力。《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家庭、班级、校园、社区等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在本堂课中,教师善于开发资源、精心设计活动,使班上学生一直在时空交织的生活环境中学习、巩固、应用语言文字。课堂是开放的,但教学目的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2.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要有度,让语文课堂有“语文味”。
培智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有自己的学科边界,尤其不能因为生活性特点而与“生活适应”学科相混交叉。语文教学生活化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有效,而不是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本课堂的教学中,无论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生活化有多突出,教师始终没有忽视教学的根本任务,在新课导入、新知学习、巩固应用和课后延伸等环节中,始终坚持词语的认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练习,“语文”的味道一直在,从没有被生活化冲淡。
3.智障学生的学情永远是教学的起点,也永远是课堂观察的重点。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找到学生的学习起点。智障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差异很大,每个人的学习起点和具体学情都不一样。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分析考虑智障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最近发展区,关注差异、适性发展。而课堂观察,恰恰能够细致地捕捉教学中每一个人、每一个环节的活动情况,能够对全面实施个别化教学提供特有的技术支持。在观察过程中,基于学生学情的观察分析始终是特别重要的方面。本堂课教师选择的生活化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等,都做到与学生学情充分结合,笔者在观察每一个教学环节时也都始终把学情作为关键的观察点。
顾黄初先生提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其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一是根据实际生活中运用语文工具的规律来探求语文学习的规律,二是根据生活实际中的众多场合来开拓语文教学的空间领域,三是依据现代生活的发展前景来规划语文教学的未来。这样的生活语文观,用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夏雪梅.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2]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