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音域的拓展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y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提到“关闭”及“换声”等术语,即从低往高唱到一定区域,通过某种手段,使音域得到拓展。
  关键词:音域拓展;关闭唱法;换声
  1 “关闭唱法”的解读
  “关闭唱法”是“换声区”训练的有效方法。即在中声区的基础上,唱到高声区时,降低喉头,打开全部腔体,获得丰富的高泛音,即“头腔共鸣”。这是男声在向高声区过渡时运用的一种唱法。
  “coperto”一词为“掩盖”或“蒙盖”之意,所以又称为“掩盖唱法”。“关闭”是与中声区声音的“开放”状态相对而言的。
  19世纪初,意大利一些男高音歌唱家通过实践,逐渐摸索出一种使用掩盖的胸声,以扩大音域、增强音量的唱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唱法既有充足的声音能量,又能保健嗓音。此后,这一唱法便被普遍应用。
  最早运用这种唱法的歌唱家有记载的是法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迪普雷。他于1828年赴意大利深造,在著名歌唱家唐澤利的影响下,开始训练这种唱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改变了音量较小,音色不明亮的缺欠……1846年,迪普雷在《歌唱艺术》一书中,详细地阐述了“关闭唱法”。
  在声乐领域里有一个声乐学派叫做“U音学派”,主张整个音域都进行“掩盖”,所有的母音都向“U”母音靠拢,所有的声音都进入“U”音轨道。大歌唱家普拉西·多明戈就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2 换声区训练的意义
  换声区是每个歌唱者在达到声区统一之前不可回避的问题。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说:“男高音到?#f以上必须换声,声音要进头腔。”俄国声乐家苏石林说:“如果在高音不运用关闭唱法,那无异于拿一把刀来割自己的喉咙。”赵梅伯说:“许多歌者忽略了关闭唱法,以致高音总达不到炉火纯青,甚至自毁前途”……
  所以,换声是发高音(特别是男高音)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发声技术中最精细的技巧。
  3 换声区训练的过程
  关闭唱法是一种最精细的声乐技巧,初学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定时间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臻于成熟。
  在正确的中声区的基础上,通过母音的调解运用,逐渐加上假声形成混声,越到高音假声越多,这就是男高音必须采取的方法,即关闭方法。一般要采取以下步骤:
  b1以下保持母音原形,保持鼻腔通畅,使声音从中声区就进入腔体,形成“管状”通道;到e2-f2保持状态,使母音向“O”靠拢,并逐渐衰减胸声,增加头声,即换声的准备;到#f2母音由“O”变“U”,并逐渐以头声为主,保持打哈欠的感觉,打开腔体(特别是鼻咽腔),空间加大,放松有关的肌肉。#f-a2强化轻机能和声带变薄,为唱更高的音创造条件。这就是“关闭唱法”——建造歌唱乐器的基本过程。
  4 换声区训练的原则
  换声区的训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轻松自如的原则。轻松自如,是发声的基础。以最小的力度发声,才有效率。强力发声,除了丧失音色外,还将缩小音域。因此,“谁使用最小的力来唱,谁就能得到最好的效果,”谁强制的声音越少,谁就能唱的持久。只有在发声器官完全协调自然的状态下才能使声音顺利的过渡,获得声区的统一。
  (2)平衡适度的原则。发声器官的平衡协调,用声的适度,是歌唱的基本财富。遗憾的是到了较高声区学生往往犯以下错误:
  一是盲目地加大气息压力,认为气息是万能的,结果造成发声器官的极度紧张,失去平衡、失去泛音,失去共鸣。二是盲目地撑大喉咙,使不该紧张的肌肉紧张起来,用了不该用的力,导致共鸣腔体打不开,声音卡在喉咙里,僵化,没弹性。
  以上问题如不解决,虽然母音进行了调解,但仍然得不到头声,换不了声,即使偶尔唱出几个高音来,也将付出“代价”。长期如此,必然造成发声器官的紊乱,最终失去音色。声带的张力与气息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才是科学的,若前者力量大于后者就失去了气息的真正支持;后者力量大于前者,必然造成发声器官紧张,使声带遭到难以承受的冲击,甚至造成声带闭合失调。正确的声音,是自然的、舒服的、有共鸣的、有色彩的、伸缩自如的。
  (3)微调渐变的原则。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既要积极去做,又不能过头,换声区的训练尤其如此。沈湘说:“不是#f2一下子就变假声,是在正确的中声区的基础上逐渐加假声而形成混声,声音越高,假声越多。”潘乃宪说:“声区的转换一定要建立在渐变的基础上,即真声—半真声—半假声—假声;任何‘越级’的换声必定有裂痕,都是无法焊接的。”比如说,发声时声带要关闭挡气,但如果过分依赖声带的力量发声,必然造成声带超负荷,导致声音干涩、位置低。如果声音效果为十,共鸣负担为八,声带负担为二就够了。再如,由中声区向头声过渡,要有比例的逐渐混入假声,逐步过渡到头声,不变不行,突变也不行。因此,微调渐变应该是换声区训练的重要原则。
  (4)声源调解的原则。喻宜喧说:“以头声为主唱过渡音,是使声区统一的有效方法。”潘乃宪说:“要想获得统一的声区,最有效的措施是始终坚持以混声为主体的唱法。”
  头声、混声、假声,声音的重机能与轻机能,都是调解声源——声带振动“面积”的结果。
  (5)混合母音的原则。如前所述,b1以下原母音加鼻腔共鸣,使母音进入鼻咽腔,统一在一个位置上;c2-f2母音必须调整,如I靠U,a靠O,O靠U等;从#f2开始母音必须加U,b2-c3应该在U的基础上加e,使声音在“关闭”的基础上“开放”。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母音调解是表面现象,重要的是在母音调解的同时做声源调解,即声音的重、轻机能的逐渐转换,头声的逐渐增加,声带由整体振动向边缘振动的微调。
  (6)内心听觉的原则。获得优美的声音,首先要在内心建立声音概念,这就是内心听觉。用内心听觉指挥和控制发声器官寻找最美好的声音,是一种最好、最快的学习方法。如同作家先在头脑里形成作品的构思、布局一样;如同建筑师设计建筑物的图纸和模型一样。在换声区的训练中,应先在头脑中设计声音的形象,并努力使自己的歌声与想象中的声音形象相吻合,从而获得完美的声音。内心听觉,即声音的构思、造型。
  (7)依赖位置和共鸣的原则。位置就是正确运用机能,调节声源而发出的声音集中的地方;共鸣就是声带发出基音在充分打开的腔体中共振,形成丰富的泛音。
  沈湘说:“高音是位置和共鸣的技巧,不是力气活。”马腊费奥迪说:“共鸣对音量的贡献,比呼吸所提供的重要得多。过分强调呼吸的作用是错误而又危险的。”“当声音自由地进入了共鸣圈,其他重要的因素就会完成声音的整个程序”。
  当然,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共鸣极为重要,呼吸与声带的“协作”,打开全部腔体是达到共鸣的手段,共鸣是结果和目的。用最小的力获得最大的共鸣,才符合生理,符合科学,符合自然的法则。总之,歌唱应依赖位置和共鸣,这对换声区的训练尤为重要。
  (8)“唱在气流上”的原则。歌唱呼气时,小腹渐收,横膈膜向下与之形成对抗,同时释放歌唱发声所需要的气息,这是整个歌唱呼吸过程中的基本状态,是“唱在气流上”应具备的机能状态。加强“打哈欠”、“吸着唱”的感觉,是保持这一状态的有效方法,也是完成歌唱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声音的训练,需要科学的态度、有效的方法、精细的工作和一定的时间,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捷径。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社会学、营销学中关于生活方式的解读与发展的梳理,探讨了目前设计学中对于生活方式研究的不足,并以手机App为例对如何展开产品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一话题做了相应的分析。同时,从产品设计开发的角度阐述了生活方式对于设计中从前期用户研究转入设计实践环节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活方式;手机App;产品设计  在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今天,手机App已逐渐成为人们接入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其应用范围
期刊
摘 要:超现实主义运动自1920年发源自法国以来,影响着文学、绘画、电影等诸多艺术表现形式。在超现实主义者看来,真正的世界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当每个人对自身偏执妄想的念头进行系统的探索时,真实的事物就会很生动的表现出来,这是对于人类内心潜意识的探索,也是人类最真实的反映。超现实主义绘画与超现实主义电影都追求对于具体的物象和情节的写实性、都具有物象象征性、还都具有的一个共同特性即逻辑的无序性。超现实
期刊
关于城市公共空间,希尔德勃兰特认为“总体空间,我们指的是经由所有三个维度或向各个方向延展的空间,其基本因素是延续性。”他指出城市空间中的各种建筑、道路和景观元素在城市中的不同布置会产生丰富的视觉体验,“如此安排这些物体,以致我们因它们引起的动觉观念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协调并由此及彼、连续不断地伸向各个方面的。这种安排的意义在于,我们给自己的动觉观念构建并提供了一个由不同物体建成的框架,这些物体
期刊
摘 要:纪录片是电影的一个门类,它是对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和严肃思考。纪录片有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真实性。像新闻报道一样,纪录片的创作素材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忠实地表现生活的真相。第二是故事性。纪录片是一种电影类型,具有电影的某些特性。纪录片的创作者不但要提炼、剪裁生活影像,还要运用戏剧、音乐、美术、蒙太奇等电影语言,把粗糙的生活影像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以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能够真切地触摸到生活的质
期刊
县级电视台新闻节目由于受办台规模和资源配置的制约,难于向中央、省、市级电视台新闻那样实现早、中、晚各时段滚动播出,也难于实现分门别类式各档新闻百花齐放的局面。县级电视台新闻一般都集中在晚上黄金时段一档节目播出。应该说能把方方面面的大事小情囊括到一档新闻中,又能让老百姓爱看,需要采、编、播等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只要前期采访准确生动,条目编排有序合理、后期制作手法精良,就会使其成为一桌丰盛适口、回味悠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校企合作的方式、成效和不足,不断地探索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和企业合作,和兄弟院校合作等多种方式来启发教学思路拓展教学模式,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校企合作;探索;尝试  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是坚持“面向就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培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服务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
期刊
摘 要:世界各国的城市雕塑不仅向人们传递着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还包涵着这个国家或城市的历史和相关文化,雕塑可以完美体现这座城市的精神!雕塑早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就开始制作,它历史悠久,在欧洲的很多城市都建有美丽的雕塑,大家比较熟知的自由女神像、于连雕塑等等。现在许多的中国城市也开始重视雕塑的建设,打造属于自己的靓丽名片,不断提升其城市文化韵味,使其变成城市的标志。例如,广州的五羊雕塑、深圳的垦荒牛等
期刊
自从西方工业革命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近百年的科学发明与技术进步是以往文明总和的几倍。尤其是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后,我们所面临的新技术进步几乎应接不暇,而且新兴技术发展的形式与程度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因为技术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它以自己的方式与速度向前递进,这种前进的速度是超社会的,如果我们惯常的社会思维方式在超技术发展面前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就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必须以灵活的思维与超前的目光感知
期刊
摘 要:武侠电影是中国电影独特的一种电影类型,在中国的电影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在21世纪,也就是中国电影走向产业化,形成“大华语圈”电影观念的今天,武侠电影又该如何定位?本文试图从大陆主流商业片、合拍背景下的香港电影、央视的电视电影以及带有作者电影色彩的武侠电影出发,勾画出新世纪武侠电影的格局。  关键词:武侠电影;香港电影;电视电影;电影现象  李安的《卧虎藏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武侠
期刊
摘 要:自2002年文化部启动“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的认证、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工程”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情持续高涨,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缺乏可持续性。本文尝试以苏州御窑金砖为例,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做一些思考,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进一步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借鉴。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苏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