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缩小城乡差距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课题。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是城乡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必然选择,是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既要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又要和市场相结合。
  [关键词]和谐社会 收入差距 劳动者素质 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赵慧玲(1969- ),女,河北香河人,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邓小平理论、经济学;杨菊(1970- ),女,河北大厂人,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邓小平理论、法律。(河北廊坊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4-0164-02
  
  维护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当前的现状是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发展职业教育有助于缩小差距。因此,从我国农村的实际出发,发展职业教育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是其收入水平和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决定因素
  人力资本理论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更多地表现在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不在于劳动者的数量,而在于劳动者所具有的知识、科学技术水平和有竞争力的工作质量,即人力资源在数量基础上的质量水平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根本动力。《富饶的贫困》中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人的素质差,才是所谓落后的本质规定。”可见,劳动者的知识占有量的多少、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作为个体生产要素的一部分,不仅直接影响个人收入水平,而且还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反之,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作为个体存在的大环境,又直接影响个人收入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相互促进,而劳动者素质是两者增长的关键。
  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科技,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关键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而教育是提高劳动能力的重要因素。2004年,对我国3000名进城农民工和来自农村的个体经营者的平均月收入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按照学历分类,小学未毕业者、小学毕业者、初中毕业者、高中毕业者和大专及以上毕业者的平均月收入分别是769元、815元、960元、1268元和1554元。这个结果说明,提高农村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是提高低收入者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发展职业教育是满足农村人才需求的最佳方式
  目前,我国农村高中毕业生的人数逐年下降,不足应受教育人数的20%,初中毕业生入学率也有下降趋势,毕业率不足60%。尽管高校持续扩招,每年未接受高等教育或未完成中等教育而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适龄青年仍然占相当大的比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普通中学基本上仍以向高校输送生源为主要教育目标,不注重技能培训,致使大批的青少年在校没有学到一技之长就走上社会,长时间无法适应工作需要,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人才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这种现象与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人才的状况相矛盾。
  因此,一方面,对于没有职业技能的初高中毕业生来说,迫切需要的是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获取职业技能,改善就业状况和收入水平;另一方面,社会上也需要大量具有中等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如何改变劳动力供需失衡的状况?从农村人力资本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选择。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
  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尽快改变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必须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合理设置职业教育与普通中、高等教育的比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之一是为农村和基层培养专门人才。而当前农村地区人才异常匮乏,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的人数占80.8%,在县城就业的人数占15.2%,在农村就业的人数仅占4%。这与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相差甚远。这其中固然有城乡差别、毕业生就业思想等方面的问题,但从教育层次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高校布局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符合也是重要原因。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不发达。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从属地位,数量相当有限。2004年,全国普通中学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近1200亿元,在校学生8000多万人;中等职业学校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是260亿元,在校学生1000多万人。并且后者的教育经费有下降的趋势。因此,我们对中等职业教育应当给予更多的重视。
  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在统筹各类教育发展中仍存在着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针对我国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现状,合理设置中职和高职技校,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应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应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同时,加强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使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2.建立科学的教育运行机制。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等现实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建立灵活的教育运行机制是走出困境的有效出路。科学的教育运行机制应当是既来源于社会需求的拉动,又需要政府的推动。首先,必须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的办学原则。职业教育属于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虽然与经济联系最为紧密,但它毕竟属于人才教育,同样具有教育周期长和效益滞后的特点。因此,它很难成为投资的热点,试图完全由市场决定其投入,势必导致投入的不足。另外,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超前性特点,要实现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的需求,不但要有市场调节,还有赖于教育计划的干预,防止人才资源短缺。各级政府要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办好公办职业院校。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如果离开了政府的宏观调控,就无法取得整体和长远的社会效益。其次,民办职业教育应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积极吸引民营资本为发展职业教育服务,充分发挥民办职业教育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和运行高效的特点,促进职业教育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再次,经、科、教有机结合发展职业教育,搞联合办学,即由联办单位进行人才预测,制订招生计划,提供教学设备和实习基地,保证部分经费供应,由教育部门负责教育教学,既拓宽职业教育的办学路子,又满足联办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最后,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领域的中外合作办学,学习和借鉴国际上发展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和办学理念,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拓展国际招生和就业市场,扩大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3.建立灵活多样的职业教育模式。当前,在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当中,有相当数量的名额用于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高职对口招生人数并没有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希望求学深造的道路依然艰难。尽管我国目前中职毕业生已超过普通高中畢业生数量,但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率不足3%,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差距很大,这既不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更无益于目前社会上“普高热”的缓解。
  目前,“3+2”“3+3”式的中高职衔接满足了广大初中毕业生的求学需求。采取“3+2”“3+3”的培养方式,可以为更多的初中毕业生就读高等职业院校打开通道,满足他们接受高等教育推迟就业的需要,是目前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行的选择。近20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达21000多所,一部分学校教学基础设施、实验实训设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3+2”“3+3”方式能够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前三年在中职、中专),有利于吸纳学生,同时又能减轻高等职业院校的压力(后两年、三年在高职或大专),调动双方的积极性。采取“3+2”“3+3”方式,改变人们普遍认为的中等职业教育是终结性教育的观点,有利于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而且这种衔接不是原来的中职加高职,而是打破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各成系统的教育形式,建立共同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统筹安排、分阶段实施。目的是充分发挥中职与高职的教育资源和办学优势,各自加强应承担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而不必集中在一个学校配全五六个年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所必需的全部资源。它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有利于发挥现有中高职教育资源效益;有利于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有利于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激发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好地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最关键的是,这些培养方式为农村初中毕业生提供了获得更高水平职业技能的求学场所,有利于农村劳动者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降低教育成本,提高自身职业素质。
  4.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就业市场上,属于高职教育范畴的专科层次学校的毕业生总体上就业率较低。这既反映了人事制度改革滞后和人才高消费思想,也反映了高职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不强,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反之,一些办得好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学校和专业,其毕业生却供不应求,这两者形成明显的对照。在人才培养结构上,一方面,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广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不能很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解决这一供需矛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联系,做到经、科、教三者结合。经、科、教结合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科教发展的根本出路。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同时,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关键最重要的任务是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开发,造就一代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只有这样,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农村经济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总之,我们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陈中原.中国教育平等初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元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马必学,王式正.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母國光,等.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传统物理学教育教学从根本上忽视了教育对象作为主体的存在,这种教育模式阻碍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提出了现代物理教育要实行主体教育,并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物理教育的
全面、科学、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新时期教师流动的特点及规律,对于促进教师资源的良性流动与优化配置,搞好教师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拉大,造成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大学教师的收入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出现了大学教师向待遇较高、发展机会较好的大学无序流动的现象。一些大学的骨干教师流失,造成了不良示范效应,影响到诸多大学的教师队伍
[摘要]系部教学质量评估是高职院校整体教学评估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认真开展这项工作,可以建立健全高职高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系部教学质量评估有效性  [作者简介]张立今(1954- ),男,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安徽淮北235000)  [中图分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只要能够做到在目标定位上的“三兼顾”、在内容选择上的“三贴近”、在主体确定上的“三并重”、在方式方法上的“三结合”、在过程控制上的“三育人”、在效果评价上的“三统一”,就能够真正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举措  [作者简介]隋步景(1950- ),男,河南鹤壁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南 鹤壁
近期有读者来函询问有关卧式结晶罐料液体积计算问题,编辑部特约赵县的刘前先生予以答复。假设水平放置的卧式罐(卧式结晶罐,忽略搅拌轴和冷却盘管及搅拌浆叶的体积)为一圆柱体,物
钼是一种稀有金属,纯金属钼和钼合金具有强度大、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多种优点,广泛应用于冶金、机械、化工、军工、电光源、润滑剂、航空航天等领域。鉴于这些优点,在其他
本文通过描述进行的摇瓶实验及其结果,得到了结冷胶生产工艺中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改变发酵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的百分比,进而测量结冷胶发酵液的粘度、产胶率,来确定最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目标就是让人们享受健康积极的精神文化,很多地方都开始大力进行群众文化建设,促进了基层群众文化辅导的开展。实施基层文化教育培训,不仅可以改善基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