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教育水平,教育者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大部分教育者为了适应当今教育发展潮流,对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了不少的改变与努力。通过本文的讨论,笔者主要讲述了课外实践的重要性,并对我国初中科学教育发展现状做出了简单的评价,最后讲述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的探讨。
【关键词】课外实践 初中科学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79-02
根据我国新课改标准指出:科学作为初中必修课程,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科学课堂应倡导学生结合课外的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环境有机结合,从而发挥科学自身的优势,将对生活科学的探究作为课堂的突破点,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新的标准更加重视帮助学生从怎样应用科学知识的侧面去理解科学学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水平,对自身的教育模式都进行了改变与完善,以培养学生从科学角度去认识生活、技术、社会发展的能力。促使学生能用科学知识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且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增强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有关科学的社会问题与挑战时,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本文以“电能”的教学为例,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尝试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试图做到“科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教学目的。
一、新课引入
展示上个月的电费通知单,基于这张电费单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消耗的电能去了哪里?电能以什么方式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的电能用什么测量?电能表是怎样测量电能的?家中的电能表是否准确、该如何检测?……基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展开课堂教学。
二、教学过程
疑问1:消耗的电能去了哪里?
教师活动:展示电视机、电热壶、洗衣机等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照片。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用电器上能量的转化。
学生活动:说出各用电器上能量的转化。
师生互动:结合同学们的回答探讨得出这些用电器在工作时消耗了电能,实质是电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疑问2:电能是以什么方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
教师活动:“冬天搓手”伴随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引导学生说出该能量的转化是实质通过做功来完成的。
学生活动:思考“电能是以什么方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类比于上述过程,说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也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教师活动:总结得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呈现练习题:台灯和电风扇在工作时电流的做功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台灯工作时,通过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电风扇工作时,通过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和热能。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回答,导出电功这一概念,以及度和焦耳间的单位换算。进一步强调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掌握电能的转化。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在练习中所涉及的用电器尽量选用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
疑问3:电能表是怎样测量电能的呢?
教师活动:展示电能表,让学生说出电能表的作用以及电能表上几个参数分别代表的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师活动:展示前一天早上6点和晚上6点家中电能表的照片,请同学们帮忙计算这一天家中消耗的电能。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消耗的电能是57kw·h。依据是用晚上6点的示数减去早上六点的示数。
学生活动:学生对以上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指出计算得到的数值太大了,不符合实际。学生相互讨论,最后发现问题出在读数上,在读数时没有注意小数点。根据正确的读数方式,最终更正了计算结果是5.7kw·h。
教师活动:某段时间电能表上先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电路消耗的电能,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读数法。并再次强调,在读数时,注意小数点。紧接着,我又问:当用电器、用电时间都较短的情况下(如:只消耗0.05度电时),又该如何从电能表上读出消耗的电能。让学生联想到刚才电能表上的其中一个参数600r/kw·h,先用具体数据,让学生进行大致计算,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公式:W=n/N(n:圈数、N:转速)。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计算法。并配合习题进一步巩固。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互评。
1kw·h很抽象,为了让学生有更具体的认识,配合了3张生活中的图片,1kw·h可供节能灯工作约100h,空调工作1h,电视机工作5h。继而让学生思考:相同時间内,哪个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最多?哪个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最少?得出电流做功有快慢之分。从而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类比机械功率)描述电功率的概念、它描述的是怎样的一个物理量、计算公式、单位和物理意义。并配合练习进一步巩固。
接着,我又展示了几张家中用电器的铭牌,让学生从铭牌上找出各用电器的电功率。并将各用电器的电功率及每天的用电时间进行汇总。原本是预计让学生进行计算,1个月(以30天计)内消耗的电能。但是实际上课时,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没有让学生进行计算。我描述到:按照每天家里用电器的使用情况,老师算了一下,1天大致用5~6度电,一个月就是150~180度电,但是上个月我们家竟用了250度电。 疑问5:家中电能表计数是否准确?如何用简便方法检测?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实验探究。在小组探究中,加以引导。根据实验目的:探究家中电能表计数是否准确?经过学生小组讨论基本确定有两套实验方案。方案1、关闭所有用电器只让一台空调工作,工作一定时间t,从电能表上读出空调消耗电能W,求出空调的功率P,将P与空调铭牌标注的功率做比较。方案2、关闭所有用电器只让一台空调工作,工作一定时间t,从电能表上读出空调消耗电能W1,根据空调铭牌标注的功率P,求出这段时间空调消耗的电能W2,将W2与W1比较。实验方案确定以后,让同学们选取其中一个方案尝试将实验步骤写下来。方案1:①关闭家中所有用电器读出当前电能表上的示数W1;②开启一台空调让它工作1小时,记录电能表的示数W2;③计算该1小时里空调消耗的电能W2-W1、从而计算空调的电功率P;④将P与空调上铭牌标注的功率P’相对比。方案2:①从空调铭牌上读出空调的电功率P;②关闭家中所有用电器,读出当前电能表上顯示的电能W1;③只让一台空调工作,工作时间为t;④关闭空调,读出这时电能表上显示的电能W2;⑤该段时间空调消耗的实际电能W实际=W2-W1;⑥计算该段时间空调消耗的电能W理论=P×t;⑦比较W实际和W理论的大小。最后得出实验结论,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三、课堂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中的一张电费单导入,围绕这张电费单解决5大疑惑,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巩固,从而达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目的。在科学备课组同事悉心指导下,本节课顺利完成,整堂课上,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为自然。但是在很多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说:生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师引导较多;在用计算法测量电能这一环节上,花费的时间较少,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有些欠缺;最后的实验探究中,花费的时间较少,导致节奏有些偏快。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注重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四、结束语
初中科学作为基础课程,不仅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疑问,还是日后物理化学课程的基础,因此促进提高初中科学课堂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学习更贴合实际,还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科学水平。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实践性。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探究、制作、参观、调查等“做中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同时还要注意突出趣味性和实用性。把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实际,在应用中学习科学。
参考文献:
[1]莫零,席广涛,李焰斌等.初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的调研与实践——以广西桂林市初级中学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03):219-221.
[2]戴宾.关于开展初中生物课外探究实验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6,12(08):61-61.
[3]徐广春.重视科学课外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1(02):28-28.
[4]杨铭,申长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与维度的研究--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07):178-179.
[5]杭小丽.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开展科学课外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04):202-203.
[6]陈云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实践初探[J].成功(教育版),2011,19(09):148-148.
[7]王丽云.基于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小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8]巩玲.探析课外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31(12):37-38.
[9]安凤仙.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J].新校园(中旬刊),2016,11(02):101.
[10]唐丽娜,李亚军.谈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5,17(38):149-149.
【关键词】课外实践 初中科学 有机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79-02
根据我国新课改标准指出:科学作为初中必修课程,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科学课堂应倡导学生结合课外的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与课外环境有机结合,从而发挥科学自身的优势,将对生活科学的探究作为课堂的突破点,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新的标准更加重视帮助学生从怎样应用科学知识的侧面去理解科学学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掌握水平,对自身的教育模式都进行了改变与完善,以培养学生从科学角度去认识生活、技术、社会发展的能力。促使学生能用科学知识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且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增强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有关科学的社会问题与挑战时,能够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本文以“电能”的教学为例,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尝试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试图做到“科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教学目的。
一、新课引入
展示上个月的电费通知单,基于这张电费单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消耗的电能去了哪里?电能以什么方式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的电能用什么测量?电能表是怎样测量电能的?家中的电能表是否准确、该如何检测?……基于这一系列的疑问展开课堂教学。
二、教学过程
疑问1:消耗的电能去了哪里?
教师活动:展示电视机、电热壶、洗衣机等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照片。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用电器上能量的转化。
学生活动:说出各用电器上能量的转化。
师生互动:结合同学们的回答探讨得出这些用电器在工作时消耗了电能,实质是电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进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疑问2:电能是以什么方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
教师活动:“冬天搓手”伴随的能量转化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引导学生说出该能量的转化是实质通过做功来完成的。
学生活动:思考“电能是以什么方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类比于上述过程,说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也是通过做功来实现的。
教师活动:总结得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就是电流做功的过程。为加深学生的理解,呈现练习题:台灯和电风扇在工作时电流的做功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台灯工作时,通过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电风扇工作时,通过电流做功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和热能。
教师活动:评价学生的回答,导出电功这一概念,以及度和焦耳间的单位换算。进一步强调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讲练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掌握电能的转化。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新知识,在练习中所涉及的用电器尽量选用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
疑问3:电能表是怎样测量电能的呢?
教师活动:展示电能表,让学生说出电能表的作用以及电能表上几个参数分别代表的意义。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师活动:展示前一天早上6点和晚上6点家中电能表的照片,请同学们帮忙计算这一天家中消耗的电能。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消耗的电能是57kw·h。依据是用晚上6点的示数减去早上六点的示数。
学生活动:学生对以上同学的回答进行评价,指出计算得到的数值太大了,不符合实际。学生相互讨论,最后发现问题出在读数上,在读数时没有注意小数点。根据正确的读数方式,最终更正了计算结果是5.7kw·h。
教师活动:某段时间电能表上先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电路消耗的电能,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读数法。并再次强调,在读数时,注意小数点。紧接着,我又问:当用电器、用电时间都较短的情况下(如:只消耗0.05度电时),又该如何从电能表上读出消耗的电能。让学生联想到刚才电能表上的其中一个参数600r/kw·h,先用具体数据,让学生进行大致计算,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公式:W=n/N(n:圈数、N:转速)。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计算法。并配合习题进一步巩固。将学生的计算过程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互评。
1kw·h很抽象,为了让学生有更具体的认识,配合了3张生活中的图片,1kw·h可供节能灯工作约100h,空调工作1h,电视机工作5h。继而让学生思考:相同時间内,哪个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最多?哪个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最少?得出电流做功有快慢之分。从而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电功率。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类比机械功率)描述电功率的概念、它描述的是怎样的一个物理量、计算公式、单位和物理意义。并配合练习进一步巩固。
接着,我又展示了几张家中用电器的铭牌,让学生从铭牌上找出各用电器的电功率。并将各用电器的电功率及每天的用电时间进行汇总。原本是预计让学生进行计算,1个月(以30天计)内消耗的电能。但是实际上课时,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没有让学生进行计算。我描述到:按照每天家里用电器的使用情况,老师算了一下,1天大致用5~6度电,一个月就是150~180度电,但是上个月我们家竟用了250度电。 疑问5:家中电能表计数是否准确?如何用简便方法检测?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实验探究。在小组探究中,加以引导。根据实验目的:探究家中电能表计数是否准确?经过学生小组讨论基本确定有两套实验方案。方案1、关闭所有用电器只让一台空调工作,工作一定时间t,从电能表上读出空调消耗电能W,求出空调的功率P,将P与空调铭牌标注的功率做比较。方案2、关闭所有用电器只让一台空调工作,工作一定时间t,从电能表上读出空调消耗电能W1,根据空调铭牌标注的功率P,求出这段时间空调消耗的电能W2,将W2与W1比较。实验方案确定以后,让同学们选取其中一个方案尝试将实验步骤写下来。方案1:①关闭家中所有用电器读出当前电能表上的示数W1;②开启一台空调让它工作1小时,记录电能表的示数W2;③计算该1小时里空调消耗的电能W2-W1、从而计算空调的电功率P;④将P与空调上铭牌标注的功率P’相对比。方案2:①从空调铭牌上读出空调的电功率P;②关闭家中所有用电器,读出当前电能表上顯示的电能W1;③只让一台空调工作,工作时间为t;④关闭空调,读出这时电能表上显示的电能W2;⑤该段时间空调消耗的实际电能W实际=W2-W1;⑥计算该段时间空调消耗的电能W理论=P×t;⑦比较W实际和W理论的大小。最后得出实验结论,从而达到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
三、课堂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中的一张电费单导入,围绕这张电费单解决5大疑惑,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巩固,从而达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目的。在科学备课组同事悉心指导下,本节课顺利完成,整堂课上,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较为自然。但是在很多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说:生生之间的互动较少、教师引导较多;在用计算法测量电能这一环节上,花费的时间较少,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有些欠缺;最后的实验探究中,花费的时间较少,导致节奏有些偏快。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注重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
四、结束语
初中科学作为基础课程,不仅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科学疑问,还是日后物理化学课程的基础,因此促进提高初中科学课堂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内容。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能让学习更贴合实际,还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科学水平。在学习过程中,突出实践性。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和方法,主要采用观察、实验、探究、制作、参观、调查等“做中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力。同时还要注意突出趣味性和实用性。把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发展实际,在应用中学习科学。
参考文献:
[1]莫零,席广涛,李焰斌等.初中生物课外探究活动的调研与实践——以广西桂林市初级中学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4(03):219-221.
[2]戴宾.关于开展初中生物课外探究实验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6,12(08):61-61.
[3]徐广春.重视科学课外探究实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1(02):28-28.
[4]杨铭,申长有.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指标与维度的研究--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07):178-179.
[5]杭小丽.新课标下农村初中开展科学课外实验的实践与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04):202-203.
[6]陈云波.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实践初探[J].成功(教育版),2011,19(09):148-148.
[7]王丽云.基于小学科学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的小学生地理科学素养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8]巩玲.探析课外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3,31(12):37-38.
[9]安凤仙.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J].新校园(中旬刊),2016,11(02):101.
[10]唐丽娜,李亚军.谈初中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2015,17(38):14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