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运用运动处方的理性思考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ong0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充分发挥学生运动能力主体意识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成为体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阐述运动处方的作用和优势,将其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探讨在教学过程中运动处方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娱乐健身作用的可行性,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运动处方 高校 体育教学
  
  1 前言
  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过渡的最后阶段。然而大多数学生对于参加锻炼只停留于运动形式的表面,并没有从深层次去探究其内部规律,同时也忽略了个体的差异。而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完成教学任务即完成各种运动项目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和学习,较少顾及学生个体的兴趣与爱好,忽视个体间的各种特征差异,导致学生逃避体育课,不能很好掌握运动技术,体会不到体育课娱乐和健身的功效,造成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学心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并且取得最佳的学习和健身效果,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大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锻炼。作为个别性、渐近性、重要性原则,运动处方作为一种新兴的方式与手段被广泛的应用于体育健身中,它把科学理论和方法结合起来,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科学的锻炼,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健身者的青睐,将其与高校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进行针对性教学,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运动处方与运动处方教学
  2.1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Exercise prescription)的概念最早是美國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对冠心病等疾病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所谓运动处方是指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是以生理学为理论依据,以健康人为对象,以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方法,具有科学性、灵活性、针对性强,便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等特点。
  2.2运动处方教学
  运动处方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班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状况制定的针对性很强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是教师将因材施教与学生自学、自练、自控、自调和自评相结合的一种授课方式。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以健身为目地,运用运动处方安排运动内容和形式以其真正实现了教学目的、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使增强体质落实到实处。
  3 运动处方教学的特点
  3.1实现体育目的、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
  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以健身为主要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体质状况,结合学校生活条件和学生运动爱好、自身条件特点等,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强度、时间及频率,指导学生有计划地经常锻炼实践,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3.2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时,先了解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然后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有选择的练习,并且在身体素质练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心率控制学生的运动强度,学生将课后感受反馈给教师,教师为学生提出合理性的意见,然后,学生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这样,既科学地进行了体育锻炼,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兴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3.3符合教育教学的主导思想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大学体育课程提出了宏观指导要求,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达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运动处方教学除了以发展、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为目的外,还以提高运动能力为载体,达到增进健康,发掘素质潜能,培养心理素质等为目的;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终身体育的意识,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养成经常参加运动的习惯。学会了运动只是解决了健身手段,是用运动去健身的开始,而运动处方是解决学会运动之后,还知道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健身。
  4 运动处方教学的作用
  4.1运动处方模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提高学校体育教学效果。
  4.2能依据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强调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丰富学生课堂和课余文化娱乐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与终身体育的意识。
  4.3教学中,运用处方教学法,结合多人参与活动,通过参与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运动实践过程中培养和改善人际关系。
  4.4运动处方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有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大学生具有较高的判断思维能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内容上不应过分注重运动技术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其由外到内的心理变化及需求,切时可行的制定相应处方指导学生,为学生身体力行从事体育运动服务。
  5 结论
  运动处方因其科学性强、针对性强、系统性强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处方教学的优势,结合体育的专业特点,制定合理有效的运动处方内容,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学生健身娱乐的需求,必将使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杜威.体育院校开设运动处方课程初探[J].柳州师专学报,2003,18(2):88-90.
  [2]彭仕青,郭鼎文.健身运动处方在普通高校健身课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学刊,2001,8(4):87.89.63.
  [3]章要在.运动处方在高校排球选项课教学中的作用[J].体育学刊,2002,9(1):61.
  [4]程冬萍.运动处方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J].集宁师专学报.2000.12(4):80-81
  [5]王文刚.运动处方[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6]李斌.应用运动处方教学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0.
  [7]岳建民.高校体育运动处方教学探析[J].理论探讨,2004,(11).
  [8]杨文轩,陈琦,李敏卿,等.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实用性研究[J].体育学刊,2000(4):1-6.
  [9]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审定.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411.420.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武术逐步走向国际化,武术套路也随之出现变革。武术无论从节奏和神韵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美学和艺术化特征。特别是运动美、身体美和精神美在武术中有完美的表现。  [关键词] 武术 武术套路 美学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到现在之所以长盛不衰,不仅由于它具备健身自卫的用途,而且还由于它是一种很独特的表演艺术,能给人们美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激发人类美的情操。武术套路的美
随着国家对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的加大,以及绿色环保建材标准的在不断升级,对建筑外墙耐火保温材料的质量和装饰作用与建筑主体的一体化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主流。对推
[摘要] 通过对道德教育的特性解析,明确了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体育教学具有开放性、直观性,动态性、实践性,交往性、社会性,突发性、即时性的特点,把握道德教育中体育教学的优势所在,引申出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缺失的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体育教学 道德 道德教育    一、前言  道德教育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简言之,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校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越来越显现其重要的地位,并逐步向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发展。就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教育自身发展对校外教育的新需求,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衔接的方式方法以及在该领域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零距离对接的思考。  [关键词] 校外教育 学校教育 零距离对接    一、引言  当今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一个以信息、智力资源
英语学习中运用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操练方法。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合作学习的新思路。但如运用不当,将拘于形式,缺乏实效。本文主要介
[摘要]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它将教学资源与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既可增加教学信息量,又可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形象生动,对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病原生物学的教学特点,分析了运
摘 要:伴随着我国时代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提高的知识产权意识,各行业对自身的资料管理特别是核心资料的管理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时代发展的推动下,需要深入对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探究出有效的对策,望为国家公路内业资料管理提供帮助,带动知识产权领域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内业资料;管理现状;发展对策  内业资料管理工作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体系化系统化的过程,最近几年来管
在网络教育的大环境下,英语教学应当顺应网络外语教育的潮流。本文通过对网络英语教学现状及教学前景的描述,结合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和精髓,在现阶段的网络英语教学研究中,展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