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名著,让学生爱上阅读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h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强调:“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呢?我们不妨从阅读名著入手,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因为首先,名著作为贯穿古今文化的纽带,是人类精神的财富:施耐庵的《水浒传》体现着封建时代被剥削被压迫人们英勇的反抗精神;鲁迅的《朝花夕拾》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和对故乡的怀念;高尔基的《童年》展示了少年时代的艰苦和统治阶级的黑暗;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残忍。通过读名著你可以了解更多的常识,包括文学的和生活的,了解外国人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历史背景。
  其次,学生能在阅览别人人生的同时吸取教训,更加了解人生:有的古典名著里面包含了计谋、军事的运用;成功的秘诀;社会的规律;而且任何年代都适用。如《三国演义》;有的名著本身文笔就很好,并有励志作用,看后使人们振奋,坚强的,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的在当时就特别创新,而后人又难以超越的。如《聊斋志异》;还有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不朽之作。如《论语》《孟子》等。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如何去引导学生关注名著呢?
  (一)营造名著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阅读的第一原动力,阅读成果产生于有兴趣的阅读过程中,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阅读名著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每堂语文课前,我开展了语文课前三分钟“名著片段朗诵”比赛,由男女各一名同学向全班朗诵名著的经典片段并要朗诵推荐语,每周组织学生选出最佳朗诵者和最佳推荐语,贴在班级宣传栏上供全班阅读。时间长了,名著成了大家关注、交流的不可缺少的话题,成了大家情感世界的需求。这样,从交流的需要出发,学生从名著中就能读出乐趣,读出成就感。
  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骆驼祥子》之前,组织学生观看精彩的影片片段,设计一次有关祥子等人物的语文活动,出一期有关人物分析的板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感受小说人物的魅力,自然而然得唤醒学生对小说人物坎坷命运的同情,鼓舞他们阅读文本的信心。
  (二)教材教学与名著阅读相得益彰。
  大量的名著阅读,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当这些知识与课内学习内容相关时,不失时机地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既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理解名著。
  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课文后,发现学生对其中的一些童年的情节特别感兴趣,我顺势对学生说:“你们不想读读其余几篇吗?如果想了解鲁迅对它们的态度、情感,以及关于它们的故事,那就去翻一翻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那有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也许你会有不少的收获。”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
  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名著。这样,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积极引导与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相结合。
  在学生读书问题上,引导学生读名著固然很重要,但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更为重要。老师千万不要将自己认为最好的书强行让学生阅读。
  学生有学生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学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在完成了大纲规定的必读篇目后,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确定读书思路,明确读书方向,选择阅读篇目。名著有许许多多,无论是哪类作品,都展示了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和文化精神追求,对青少年人文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作用。我觉得学生按自己的眼光去判断,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不管选择什么名著,只要乐于阅读,善于阅读,都能从中摄取丰富的精神营养。
  (四)抓好名著阅读的落实,“读”出成效。
  1.时间落实。每周至少有1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二是落实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减少作业,增加自由阅读的时间。
  2.活动落实。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要开展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举行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交流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好的读书笔记的展评等。
  3.检查落实。对课外阅读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老师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督促学生形成习惯。及时发现好的典型,组织交流,扩大影响。要让学生觉得读书是一件快乐而光荣的事情,而不是繁重的学习任务。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青少年正处在认知世界形成和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而经典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对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学校的全局工作,直接影响全校的校风校貌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班级管理的过程是陶冶人格的过程。班主任具备了一定的专业修养,就会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健康稳定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从而实现班级管理的终极目的。学校的很多工作要通过班主任去布置落实。如学生守则的遵守,行为规范的贯彻执行,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目标、内容的实现,体卫工作的落实,
期刊
通过学生的数学日记,沟通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真正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从学生写的数学日记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学生的解题思路、推理过程、数学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还存在的问题,这不但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加以帮助,更有利于提高教师自己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把握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下面,请看我班部分学生的“数学日记”。  2008年10月9日星期二晴  老师,因为你今天讲的
期刊
一、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文言文教学  中学时代的古诗文,短小精悍,意味深远。在教学上往往注重学生对古诗文意境的领悟,因生活时代、环境的局限,这是现在的学生很难做到的。例如《桃花源记》,学生对它的内容固然理解,但其作品产生的重大意义,不易讲解。通过多媒体收集、剪辑并展示晋代内乱纷争、贫富悬殊、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奔腾的战马,隆隆的鼓鸣,震天的厮杀声,让人感受到金戈铁马的“乱世出英雄”的岁月;尸横遍野
期刊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传达生活。学生的“理解、积累”不只是靠教师的讲解分析得到,学生的“运用的技能”也仅仅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从生活中学,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成为“可发展的学习者”。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该怎样用好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利用网络资源,教学更活更有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好网络资源。阅读教学中经常
期刊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有所获,就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下几点尝试,效果甚佳。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   著名教育学家顾泠沅说:“在课堂教学范围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学生学习动机
期刊
从教十多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对于班主任工作,我感受最深的是要做一个出色、成功的班主任,必须要做到“三心”的教育,那就是责任心、爱心和耐心。  首先是责任心。  一、身教重于言教,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特别注重责任,因为责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教育好学生就得多与家长联系,使家长作好家庭教育,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
期刊
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取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采取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但是我们农村的很多孩子严重缺乏自信心,不能更幸福地享受学校教育的快乐,自信地成长,已经成为我们为师者难解的困惑。  一、善待学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当学生不小心犯了错误时,教师首先应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给予理解,设身处地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更重要的是能以一种善良、温柔的态度去教
期刊
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说点了就会飞掉。听到的人不信,偏叫他点上。刚点了两条,就雷电大发,震破墙壁,两条龙乘云上天,只剩下没有点眼睛的两条。这就是成语故事“画龙点睛”。我们如果能给自己的作文拟上一个画龙点睛入木三分的题目,那将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都会有兴趣读你的文章,可以说你的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那么怎样给自己的作文拟题呢?我们要明白作文题目的基本要求:  1、贴切。就
期刊
语文阅读教学,教育界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现象:同一作者同一作品,课外,学生可能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到了课堂上,学生就兴趣索然。一位卡罗的阅读学家把这种现象概括为“课内的海明威没有课外的海明威精彩”。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必须重视落实学生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在语文课堂阅
期刊
作为语文教师,引领学生阅读名著,热爱经典,是责任,也是义务。可是如何引领呢?总不能“强按牛头喝水”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那么该怎样调动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呢?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点经验。  一、指导方法,培养兴趣  今年的寒假中我要求学生读一读《水浒传》,并写一篇读后感。作业收上来之后,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好不容易啃完了这本书,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