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年级小学生习作兴趣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iujykyu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中要求学生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要求小学习作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而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一步步提高的成就感。以进一步激发表达的欲望,树立有话要写,有话会写,有话能写好的习作自信。
  【关键词】中年级;习作;兴趣;表达;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并把“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作为重要目标。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宇说:“成果的真正秘密就是兴趣。”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重要的推动力。而小学生的学习往往受其兴趣影响,只要有了兴趣学习起来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旦获得成功兴趣也更浓。习作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增强其习作的成功感和自信心。
  如何培养中年级小学生习作兴趣,增强其表达欲望与自信心呢?笔者在实践中做了如下探索: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尽管老师耐心引导,但是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写作文”。如何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并学会积累词汇和生活素材。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去把握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呢?我认为应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写一些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创造情景美的同时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我们也应该多方面地考虑到孩子们所学所想以及所看到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激发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自卑感,使学生自强自信,不怕说错,敢于做驾驭语言的主人,敢于主动大胆交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平时的训练。于是在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要敢于亮出自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要不卑不亢,敢于展现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以来,班里的情况大有好转,每位同学都能畅所欲言,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大家说,大家议。”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效果显著。另外,我还利用地域优势,把孩子们生活中的趣事和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以及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丰富景象作为写作内容,使写作内容具有地区特色、生活特色和时代特色。因此我们应该把作文教学纳入美的神奇力量中,启发他们由事物迁移到虚幻的事物,由眼前的观察引起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充分调动和强化学生接受教育的信心。
  另外,如何使学生学会积累词汇和搜集生活素材,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俗话说:“学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语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妙笔生辉。为此,我们开展了“每日读范文、记笔记”活动。这个活动坚持了两年,现在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了很大的变化,作文中的词汇丰富了,文章也显得流畅了。
  其次,还应认真批阅。学生的劳动很需要得到老师的肯定,每当拿到作业本最想看到的是老师给自己写了什么, 因此在批阅作文时不能总是“句子通顺,内容丰富,中心明确”,这样反而弄得学生很不明确。老师要从学生的用词到句子,认真批点,指出精华所在,以及不足之处。好的句段要重点划出,最后再从写作方法上给以总结,给以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懂得作文的方法。总之,作文不能草率,方法需要每位老师细心去探索。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生活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让学生间接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我指导学生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日讲一个故事,每日写一篇日记,每周读一篇好文章。书报杂志刊载了大量的信息,学生读书读报不仅能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还可以学到不少写作知识。
  在指导学生读书读报活动中,我还引导学生注意品味文章的标题,记录一些有价值的典型的人和事,并注意学习、积累文章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一篇好文章,可以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文章精美的语言和作者匠心的构思,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
  实践证明,现在学生的生活规律虽然还是往返学校、家庭和社会,但他们的见识更广了,知识更扎实了,语汇更丰富了,学生把写作文当作一件愉快的事,再也不害怕了。
其他文献
【摘要】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在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等动态特征的综合。塑造性格是改善气质的重要环节。本文叙述了不同气质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利用气质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健康发展,塑造外化的性格,改善内在的气质,培养时代潮流的强者。  【关健词】性格;气质;塑造性格;改善气质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动力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的语言,在教授的时候,如何让学生打好基础,还能灵活地应用所学习的语言是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首先,抓住课堂的35分钟,提高课堂效率尤为重要。可是如果仅仅依靠课堂的35分钟,那还远远不够,因此布置什么类型的作业,来巩固课堂的学习效果,又是一个新的挑战。传统类型的英语作业,除了抄写、背诵、听磁带已经没有什么新意,时间长了学生感到有些枯燥,即使是完成作业,也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审美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过
期刊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课文中,有好大一部分含义较深刻而又难以理解的句子是揭示文章中心的重点句子。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好这些句子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亦是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对这些句子的教学进行了一些肤浅的探索,认为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从如下几个途径进行,能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1 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进行引导理解  课文中的含义深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应该怎样上,并且才能把它上好呢?根据教学的实践经验和自己的反思,我认为,除了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外,还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有获取知识的要求和能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育要有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要靠激发学习兴趣做起。  【关键词】 小学教育 思品教学 兴趣
期刊
【摘 要】 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识字,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对一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键词】 语文 拼音 教学  1 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1 汉语拼音在写作中的作用。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得从低年级说话、写话入手,从写一句简单的话到写一段话。小学生在写话时,会遇到很大困难,即不会写字。要想解决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环渐进,在一、二年级说通顺话,写通顺句子的基础上,中年级着重进行人物描写片段训练,高年级重在写一个人的成篇作文,这就为指导小学生描写人物指明了方向。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人,现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以读促写,学会观察、描写人物  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儿童模仿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观察人物,分析人物的方法。指导学生把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功
期刊
【摘 要】 随着课改的深入,课程标准的细化,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力求做到从儿童的自身出发,进行开放型教学。鼓励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体验并研究这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世界。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要传递和交流人类经验,就必须把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目的就是让学生参与社
期刊
文明素质和美好德行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初中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在学生完成义务教育之后的新一轮构建和提升。当学生进入高中的时侯,已具备一定的道德认知能力,多方面的习惯养成已初具形态,个性开始彰显,但初中生正处于向成年人过渡的关键期,身心的快速发展,自我意识的增强,社会交往的增加以及学业压力的增大,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所习得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往往有很大的反复性、不确定性和可塑性,因此,
期刊
新疆墨玉县扎瓦镇第一中学 (848100) 随着双语教育理论研究的完善、认识的深化,新疆的少数民族教育在专业汉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也在探索中。随着新疆各中小学汉语教学力度的加大,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有了提高。然而,观念的东西转变到实际操作需要一个过程,观念转变本身也需要时间和过程,新疆各高校的专业汉语教学还存在许多亟待完善之处。  汉语预科教学除了坚持分级教学的原则外,还应该因材施教,实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