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初中升高中考试科目中没有生物,导致许多学生对生物没有正确的学习观念,往往是到了高一下学期分文理科后,作为理科生才不得不进行生物的学习,但学习效果却不理想。本文从转变学生观念,开放课堂,改变教学方法等进行了大胆探究,寻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转变观念 开放课堂 善用媒体 利用插图
对于广大高中生来说,生物课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但那时该科目并不作为初升高考试科目,许多学生并没有将精力放在生物课程的学习上,直到高中分文理科后,生物作为理科班级的主要课程,他们才开始来学习此门课程,对于此种状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常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发挥课堂优势,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制约了新课标的推进。怎样才能使学生轻松地学好生物呢?
一、转变观念,开放课堂,营造氛围
俗话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对于基础很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生物课程就得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改变以前那种靠老师讲多少学多少,布置什么做什么的思想。而思想意识的转变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假以时日,在教师科学方法的引导下才能得以实现。因而要开放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是以讲授法为主,在课堂上一个人尽情地灌输,唱独角戏。一节课下来学生叫苦不已,由于知识点太多,他们记不住也听不懂;教师也叫累,连续讲了四十多分钟,纵使是金嗓子,一天几节课下来也会“人仰马翻”、“倍感煎熬”,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教学时,应该尽量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限制,给学生一定的课堂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消除害怕被老师批评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思维也越来越活跃,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生物课的乐趣。这样也便于老师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变化,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再通过恰当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比如在讲《遗传与变异》时,我们可以通过俗语导人:对于遗传,人们常认为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打地洞”,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学生一听这话,兴趣立马就来了,议论纷纷,老师可以趁热打铁:请同学们看课文,然后谈谈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自主看书的过程中,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中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如此训练一段时间课堂效果明显上升。
二、理论联系实践
书本知识来源于实践,但又不同于现实,我们应该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其中课外活动就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一个良好方式。它可以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智慧,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当然,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研究项目得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容易的活动开始,逐渐进入较难的内容,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知识能力。我们可以先从单元后面的“研究性课题”着手。比如在讲《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我先对其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其意思,然后带着学生到距学校不远的母亲河——龙川河进行调查。调查龙川河水质的变化对鱼儿生长和两岸居民的影响。通过调查,学生们发现龙川河的水在早些年还很清亮,鱼儿肥美,人们也常用河水淘米洗菜,但由于人口的增长,向河中排放的污水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差,最差时甚至发出阵阵嗅味,河中鱼儿也越来越少,人们再也不敢用来淘米洗菜了,也很少有人在河里游泳……
通過此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家园美好未来。
三、善用多媒体
随着校园设施的不断变化,人们对多媒体的需求和使用越来越广泛,用之设计的课件改变了传统教学传递信息的方式,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使、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生物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注意力,增强了求知欲,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现代化教学中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它创设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以其新颖有趣、情景愉悦的形式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以生动活泼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要表现的生物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以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还可以节约部分板书及板图时间,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表态的课文和板书感到乏味的缺陷,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书中插图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它们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字教材同样重要,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直观教学手段,插图能起到语言,文字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看懂每一副图,培养和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其次,把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和插图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完整、准确表达生物图意的能力;最后,针对教材中一些较抽象难懂或不易记住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用简图表达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把插图用在讲解内容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用以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兴趣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看书中有关森林、草原、海洋、城市等生态系统景观图。当学生看到这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时,都会很兴奋,情绪高涨,老师再趁热打铁,随势导人所要讲解的内容上去,效果会很好。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生物教师只有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校所在地的情况,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理利用资源,认真观察,总结经验,便会很容易提高生物课教学效果。
[关键词]:转变观念 开放课堂 善用媒体 利用插图
对于广大高中生来说,生物课虽然在初中阶段学过,但那时该科目并不作为初升高考试科目,许多学生并没有将精力放在生物课程的学习上,直到高中分文理科后,生物作为理科班级的主要课程,他们才开始来学习此门课程,对于此种状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常处于被动状态,很难发挥课堂优势,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制约了新课标的推进。怎样才能使学生轻松地学好生物呢?
一、转变观念,开放课堂,营造氛围
俗话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对于基础很薄弱的学生来说,学习生物课程就得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改变以前那种靠老师讲多少学多少,布置什么做什么的思想。而思想意识的转变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假以时日,在教师科学方法的引导下才能得以实现。因而要开放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采取的是以讲授法为主,在课堂上一个人尽情地灌输,唱独角戏。一节课下来学生叫苦不已,由于知识点太多,他们记不住也听不懂;教师也叫累,连续讲了四十多分钟,纵使是金嗓子,一天几节课下来也会“人仰马翻”、“倍感煎熬”,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教学时,应该尽量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限制,给学生一定的课堂活动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消除害怕被老师批评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表达中思维也越来越活跃,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生物课的乐趣。这样也便于老师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变化,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再通过恰当的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
比如在讲《遗传与变异》时,我们可以通过俗语导人:对于遗传,人们常认为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打地洞”,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学生一听这话,兴趣立马就来了,议论纷纷,老师可以趁热打铁:请同学们看课文,然后谈谈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自主看书的过程中,使其主体作用得以发挥,能力得到锻炼。让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中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如此训练一段时间课堂效果明显上升。
二、理论联系实践
书本知识来源于实践,但又不同于现实,我们应该将理论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其中课外活动就是我们与外界联系的一个良好方式。它可以加深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长智慧,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当然,生物课外活动小组的研究项目得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容易的活动开始,逐渐进入较难的内容,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知识能力。我们可以先从单元后面的“研究性课题”着手。比如在讲《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时,我先对其内容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白其意思,然后带着学生到距学校不远的母亲河——龙川河进行调查。调查龙川河水质的变化对鱼儿生长和两岸居民的影响。通过调查,学生们发现龙川河的水在早些年还很清亮,鱼儿肥美,人们也常用河水淘米洗菜,但由于人口的增长,向河中排放的污水越来越多,水质越来越差,最差时甚至发出阵阵嗅味,河中鱼儿也越来越少,人们再也不敢用来淘米洗菜了,也很少有人在河里游泳……
通過此类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可持续发展观,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家园美好未来。
三、善用多媒体
随着校园设施的不断变化,人们对多媒体的需求和使用越来越广泛,用之设计的课件改变了传统教学传递信息的方式,可使学生真正做到眼耳并使、视听并用,使知识传递、接受、记忆变得比较容易,使学生从消极被动地接受生物知识到积极主动地获取;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了注意力,增强了求知欲,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在现代化教学中显示出极大的生命力。它创设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以其新颖有趣、情景愉悦的形式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以生动活泼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大脑的潜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把要表现的生物事物由小变大、化远为近,可以使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可将事物的本质要素突出地展现于学生面前。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还可以节约部分板书及板图时间,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表态的课文和板书感到乏味的缺陷,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充分利用书中插图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的插图,它们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文字教材同样重要,作为一种最基本的直观教学手段,插图能起到语言,文字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看懂每一副图,培养和提高学生识图能力;其次,把教材中的文字内容和插图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用语言文字完整、准确表达生物图意的能力;最后,针对教材中一些较抽象难懂或不易记住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用简图表达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可以把插图用在讲解内容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用以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兴趣或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可以先引导学生看书中有关森林、草原、海洋、城市等生态系统景观图。当学生看到这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时,都会很兴奋,情绪高涨,老师再趁热打铁,随势导人所要讲解的内容上去,效果会很好。
总之,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生物教师只有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和学校所在地的情况,大胆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理利用资源,认真观察,总结经验,便会很容易提高生物课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