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缺乏友爱、善良、尊重、信任等高尚的感情,促进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人格完美,培养高尚情感,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学科既具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实践
当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除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外,教师一定要发挥好情感教育功能,肩负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的使命。那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呢?记得在余姚举行的宁波市第二届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听了孙老师上《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使我深受启发,她在课堂上创设的教学情景,优美精练的教学语言,对教材的独到的理解和处理以及采用人生AB剧这种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使得这一堂课不仅做到了文化课与专业的有机整合。同时还拨动了每位在场师生的心弦,使学生真正接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礼。虽然我们平时的每一堂课做不到如此精美,但是如果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注意情感的渗透,长此以往,学生的情感也一定会逐渐丰富、高尚起来。以孙老师那堂课为例,我谈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一、巧设教学情境,入境生情
“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情感总是与情境相伴随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巧设与教学内容想适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感受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孙老师那堂课,一开始她就利用多媒体画面渲染情境,再通过画面中父与子的对话和课堂上学生模拟表演列车上的情景再现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当时主人公的艰难的抉择和矛盾的纠缠之中,同时又仿佛把学生们带到午夜闷热的车厢内,去看父亲认真、一丝不苟的服务。结尾再通过多媒体画面讲述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故事,播放音乐,并辅之教师充满感情的解说,这样极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节中,让学生全身心地去感受父亲对学业的执著,感受人生的价值,也感受真情要懂得回报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学生就在情景交融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二、优化课堂语言,以声唤情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你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作者的情境之中,和作品表达的情感相通,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孙老师的课堂语言词彩丰美,而且极善煽情,听她的课如沐春风,就像置身于音乐的殿堂中。这点,得益于她能自如地运用语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展示或忧伤、或优美、或清新、或愉快的情感。朗读课文更是做到了以声显韵,以情传神,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丰富想象,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作为语文老师都有感受,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唤起学生的情感,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才能让他走进作品中,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
三、挖掘教材情感,以情感情
语文教学是以文学为主要对象的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重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分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课文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中心思想、段落结构、写作特点的讲析津津乐道,青睐有加,却忽略了内容当中所隐含的“情”字,可以设想没有情感滋润的课堂,一定会感觉枯燥乏味。只有挖掘出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真心地去体味,悉心去探究,这样的课堂才会鲜活起来。
四、创新教学活动,以趣激情
职高学生普遍贪玩、好动,他们求新求变,因此呆板又死气沉沉的课堂,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情感,而且还会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兴趣投入情意,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收吸纳,那是肯定没有效果的。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打动过内心世界的那些东西才能刻骨铭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语文课堂上教师就要大胆地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多让学生试着分析课文,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作正确的引导,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登台“亮相”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才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和潜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确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让学生在愉快地学习中寻找到情感、态度的生长点,这样就能让他们获得人间最美、最积极、最高尚的情感体验。
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理升情
情感是以认识为基础的,只有晓之以理,才能保证学生的情感符合社会的要求,使行为有正确的方向,具有实际效果。当然要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物的高尚情感,就应该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懂得有关道理。知识越丰富,道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俗话说:“知之深,则爱之切”。既然这样,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孙老师的那堂课她也是注重这一点,课堂上她引导学生对如果没有那段“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如果没有遇上那个“神秘的先生”,父親的人生道路将会怎样等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机遇可以改变”,“机遇与人生价值的关系”这些道理,同时也让学生理解父亲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他的刻苦、坚韧、
执著和认真的精神,这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对人性中这些美好的品质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就更容易激发他们对父亲产生崇敬之情。每一篇课文学生理解得越是深刻,他们的情感就往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升华。例如我们教《祝福》一文时,就可以先在了解祥林嫂的一生悲惨遭遇的基础上,激起学生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再引导他们探讨祥林嫂惨死的真正原因,来明晓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样他们的爱憎之情就一定会向理性的高度升华。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语文教学 实践
当前,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除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外,教师一定要发挥好情感教育功能,肩负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的使命。那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呢?记得在余姚举行的宁波市第二届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听了孙老师上《列车上的偶然相遇》,使我深受启发,她在课堂上创设的教学情景,优美精练的教学语言,对教材的独到的理解和处理以及采用人生AB剧这种新颖独特的教学形式,使得这一堂课不仅做到了文化课与专业的有机整合。同时还拨动了每位在场师生的心弦,使学生真正接受了一次情感的洗礼。虽然我们平时的每一堂课做不到如此精美,但是如果对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注意情感的渗透,长此以往,学生的情感也一定会逐渐丰富、高尚起来。以孙老师那堂课为例,我谈谈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一、巧设教学情境,入境生情
“情境就是教师运用语言描述或其它形象化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状况、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情感总是与情境相伴随的,因此语文教学要巧设与教学内容想适应的情境,创造和渲染气氛,使学生感受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孙老师那堂课,一开始她就利用多媒体画面渲染情境,再通过画面中父与子的对话和课堂上学生模拟表演列车上的情景再现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当时主人公的艰难的抉择和矛盾的纠缠之中,同时又仿佛把学生们带到午夜闷热的车厢内,去看父亲认真、一丝不苟的服务。结尾再通过多媒体画面讲述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故事,播放音乐,并辅之教师充满感情的解说,这样极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情节中,让学生全身心地去感受父亲对学业的执著,感受人生的价值,也感受真情要懂得回报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学生就在情景交融中领悟生命的真谛。
二、优化课堂语言,以声唤情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收到“音美以感耳”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你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作者的情境之中,和作品表达的情感相通,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孙老师的课堂语言词彩丰美,而且极善煽情,听她的课如沐春风,就像置身于音乐的殿堂中。这点,得益于她能自如地运用语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展示或忧伤、或优美、或清新、或愉快的情感。朗读课文更是做到了以声显韵,以情传神,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丰富想象,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作为语文老师都有感受,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唤起学生的情感,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才能让他走进作品中,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
三、挖掘教材情感,以情感情
语文教学是以文学为主要对象的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重挖掘出课本中极富感情的内容,经分析、理解、品味、鉴赏的思维过程,感染学生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课文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作者生平、作品背景、中心思想、段落结构、写作特点的讲析津津乐道,青睐有加,却忽略了内容当中所隐含的“情”字,可以设想没有情感滋润的课堂,一定会感觉枯燥乏味。只有挖掘出文中隐含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真心地去体味,悉心去探究,这样的课堂才会鲜活起来。
四、创新教学活动,以趣激情
职高学生普遍贪玩、好动,他们求新求变,因此呆板又死气沉沉的课堂,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情感,而且还会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兴趣。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指导下产生兴趣投入情意,是学习成败的关键所在。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收吸纳,那是肯定没有效果的。只有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打动过内心世界的那些东西才能刻骨铭心,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语文课堂上教师就要大胆地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多让学生试着分析课文,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作正确的引导,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登台“亮相”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才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优势和潜能;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确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让学生在愉快地学习中寻找到情感、态度的生长点,这样就能让他们获得人间最美、最积极、最高尚的情感体验。
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以理升情
情感是以认识为基础的,只有晓之以理,才能保证学生的情感符合社会的要求,使行为有正确的方向,具有实际效果。当然要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物的高尚情感,就应该让他们了解有关知识,懂得有关道理。知识越丰富,道理越深刻,情感就会越深厚。俗话说:“知之深,则爱之切”。既然这样,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不断引导学生,参与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孙老师的那堂课她也是注重这一点,课堂上她引导学生对如果没有那段“列车上的偶然相遇”,如果没有遇上那个“神秘的先生”,父親的人生道路将会怎样等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机遇可以改变”,“机遇与人生价值的关系”这些道理,同时也让学生理解父亲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他的刻苦、坚韧、
执著和认真的精神,这样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对人性中这些美好的品质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就更容易激发他们对父亲产生崇敬之情。每一篇课文学生理解得越是深刻,他们的情感就往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升华。例如我们教《祝福》一文时,就可以先在了解祥林嫂的一生悲惨遭遇的基础上,激起学生对祥林嫂的深切同情,再引导他们探讨祥林嫂惨死的真正原因,来明晓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这样他们的爱憎之情就一定会向理性的高度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