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积极推动民办高校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研究
随着《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我国民办高校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在不同的办学机制、运行结构的影响下,民办高校如何做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积极推动民办高校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笔者从河南省民办高校中抽取10所(其中本科院校5所,高职高专院校5所)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参加调查的10所民办高校的党务工作人员,共发放850份,回收有效问卷821份,回收率为96.59%。
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政领导班子结构问题
由于民办高校的高职称、高学历的领导班子多是返聘于其他公办单位离退休人员,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大,老龄化相对严重。多年来,这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工作机制改革的一个瓶颈。
2.党组织机构人员设置问题
《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若干意见》规定,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组织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党务工作人员的配备,由学校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民办高校一般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组织应本着精干、高效和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设立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工作部门,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但在实际工作中,民办高校的用人机制强调精干简练。调查显示,从事党务的工作人员呈现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年龄偏小、党务工作年限偏低的特点。调查发现,75%以上的党务工作者的党务工作时间在3年以下。很多民办高校称这样的工作团队为“年轻的党务工作者”。年轻的队伍可以带来勃勃生机,但经验的缺乏经常会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失误。调查显示(见图1),有88%的专职党务工作者承认在工作中出现过错误,54%的专职党务工作者承认工作中出现过低级错误。在很多民办高校中,都出现过表格填写不规范、延误审批、学生党员材料丢失等现象。这些过错的存在不能说与党务工作经验的缺少无关。
3.经费保障机制完善问题
调查显示(见图2),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相比,经费略显紧张。虽然上级党组织会拨给民办高校党组织少量的活动经费,各高校也会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列入学校的年度经费预算中,但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是校党委上缴上级党组织后的50%的党费预留。由于民办高校自收自支,经费略显紧张,所以在开展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上不如公办院校力度大。
4.教师党员队伍稳定问题
民办高校一般采用合同聘任制的用工制度。这样的合约关系使得一些教职工党员存在临时性观念。调查显示,各民办高校每年至少有6.67%党员转出,其中新发展党员占1.15%以上。
5.毕业生党员档案的存放问题
经调查,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人数占全校学生党员总数在13.35%以上。在学生毕业返校考试时,找到工作单位的学生都及时将组织关系转走,但仍有近18%的学生一直将组织关系留存于学校。这一方面导致党员的组织生活不能按时进行,另一方面学生党员的档案保存也成为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出现上述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4个方面。
一是观念差异。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在办学理念和投资理念上差异较大,对党组织所持的态度也不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是体制差异。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建工作在这一体制下受到了制约,只起到了政治核心作用,在人事、财务等诸多问题上只有发言权而不具有决定权,由此导致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开展力度受挫。
三是政策差异。国家颁布实施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这虽然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在现实需求和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许多盲点和不可操作性。
四是类别差异。民办高校本身就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民办高校包括民办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独立学院、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形式,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等问题导致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很难有统一标准。
三、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
1.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领导管理机制
领导管理机制指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做到自上至下统一认识,实现党政工作的和谐统一。
2.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机制
队伍建设机制指以时代性为前沿、战略性为目标、立体性为格局、开放性为思路,加强培养教育,构建一支精通业务、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干部队伍。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三是建立考核监管长效机制,四是增强党建干部队伍的力量。
3.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激励保障机制
激励保障机制指以合理的政策、健全的措施、必要的物质载体为保障,激发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从而产生群体效应,最终得到信息反馈,形成良性循环。一是重视党建工作硬件建设,落实经费政策。二是学校各级领导要大力支持党建工作的开展,在物质上给予支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多关注、多指导、多参与。三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榜样,进行鼓励和表彰。四是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研究水平,注重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五是处理好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情感激励之间的关系,既要正激励也要负激励,既要外激励也要内激励,掌握轻重,把握力度,同时可实施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和工作激励,注意合理性、全面性、公平性、持续性。
4.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评估长效机制
评估长效机制指通过评估检查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使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更趋于规范性、制度性、完善性、日常性。河南省从2008年开始分三批对全省高校进行党建工作评估,全面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
5.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预警预案机制
预警预案机制指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和工作程序,积极把握思想动态,分析不稳定因素,做好预防预警措施,从而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做好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突发事件预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将不良事态处理在萌芽状态,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建立健全预警认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预警训练机制,三是建立健全预警管理机制,四是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五是建立健全预警恢复机制。
责编:魏 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研究
随着《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我国民办高校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下,在不同的办学机制、运行结构的影响下,民办高校如何做好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积极推动民办高校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笔者从河南省民办高校中抽取10所(其中本科院校5所,高职高专院校5所)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参加调查的10所民办高校的党务工作人员,共发放850份,回收有效问卷821份,回收率为96.59%。
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党政领导班子结构问题
由于民办高校的高职称、高学历的领导班子多是返聘于其他公办单位离退休人员,他们的年龄普遍偏大,老龄化相对严重。多年来,这已经成为民办高校工作机制改革的一个瓶颈。
2.党组织机构人员设置问题
《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若干意见》规定,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组织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党务工作人员的配备,由学校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根据党员人数和工作需要,民办高校一般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党组织应本着精干、高效和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原则,设立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等工作部门,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但在实际工作中,民办高校的用人机制强调精干简练。调查显示,从事党务的工作人员呈现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年龄偏小、党务工作年限偏低的特点。调查发现,75%以上的党务工作者的党务工作时间在3年以下。很多民办高校称这样的工作团队为“年轻的党务工作者”。年轻的队伍可以带来勃勃生机,但经验的缺乏经常会造成一些不可避免的失误。调查显示(见图1),有88%的专职党务工作者承认在工作中出现过错误,54%的专职党务工作者承认工作中出现过低级错误。在很多民办高校中,都出现过表格填写不规范、延误审批、学生党员材料丢失等现象。这些过错的存在不能说与党务工作经验的缺少无关。
3.经费保障机制完善问题
调查显示(见图2),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相比,经费略显紧张。虽然上级党组织会拨给民办高校党组织少量的活动经费,各高校也会将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列入学校的年度经费预算中,但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是校党委上缴上级党组织后的50%的党费预留。由于民办高校自收自支,经费略显紧张,所以在开展活动、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上不如公办院校力度大。
4.教师党员队伍稳定问题
民办高校一般采用合同聘任制的用工制度。这样的合约关系使得一些教职工党员存在临时性观念。调查显示,各民办高校每年至少有6.67%党员转出,其中新发展党员占1.15%以上。
5.毕业生党员档案的存放问题
经调查,民办高校毕业生党员人数占全校学生党员总数在13.35%以上。在学生毕业返校考试时,找到工作单位的学生都及时将组织关系转走,但仍有近18%的学生一直将组织关系留存于学校。这一方面导致党员的组织生活不能按时进行,另一方面学生党员的档案保存也成为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出现上述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4个方面。
一是观念差异。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具有不同的社会背景,在办学理念和投资理念上差异较大,对党组织所持的态度也不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
二是体制差异。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建工作在这一体制下受到了制约,只起到了政治核心作用,在人事、财务等诸多问题上只有发言权而不具有决定权,由此导致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开展力度受挫。
三是政策差异。国家颁布实施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社会力量举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这虽然对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在现实需求和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许多盲点和不可操作性。
四是类别差异。民办高校本身就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民办高校包括民办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独立学院、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形式,层次不同、规模不同等问题导致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很难有统一标准。
三、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机制
1.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领导管理机制
领导管理机制指加强对党建工作的领导,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做到自上至下统一认识,实现党政工作的和谐统一。
2.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队伍建设机制
队伍建设机制指以时代性为前沿、战略性为目标、立体性为格局、开放性为思路,加强培养教育,构建一支精通业务、精干高效、专兼结合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干部队伍。一是加大培训力度,二是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三是建立考核监管长效机制,四是增强党建干部队伍的力量。
3.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激励保障机制
激励保障机制指以合理的政策、健全的措施、必要的物质载体为保障,激发党员的责任感、荣誉感,从而产生群体效应,最终得到信息反馈,形成良性循环。一是重视党建工作硬件建设,落实经费政策。二是学校各级领导要大力支持党建工作的开展,在物质上给予支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多关注、多指导、多参与。三是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榜样,进行鼓励和表彰。四是加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科学研究水平,注重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五是处理好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情感激励之间的关系,既要正激励也要负激励,既要外激励也要内激励,掌握轻重,把握力度,同时可实施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和工作激励,注意合理性、全面性、公平性、持续性。
4.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评估长效机制
评估长效机制指通过评估检查工作建立长效机制,使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更趋于规范性、制度性、完善性、日常性。河南省从2008年开始分三批对全省高校进行党建工作评估,全面落实“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
5.构建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预警预案机制
预警预案机制指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和工作程序,积极把握思想动态,分析不稳定因素,做好预防预警措施,从而有效控制事态的发展。做好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突发事件预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将不良事态处理在萌芽状态,做好安全稳定工作。一是建立健全预警认识机制,二是建立健全预警训练机制,三是建立健全预警管理机制,四是建立健全信息沟通机制,五是建立健全预警恢复机制。
责编:魏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