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都是通过班级开展的,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也是学校教学任务与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落实者,在沟通学生、家长、学校三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的奖惩细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本文主要对奖惩细则研究进行。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奖惩细则
引言:基于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与实践发现,通过制定班规的方式可以达到有效管理班级的作用。班规,即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必须遵守的班级制度、班级公约,它包括奖惩方法和各种量化考核细则等模块。其中,科学、合理的奖惩实施细则,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对其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一、坚持奖惩分明的制定原则
目前,在小学奖惩细则的制定过程中,部分教师未明确区分奖与惩,从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更甚至起到反作用。例如,许多教师希望学生好上加好,对学生有热切的期盼心理,常常在奖励之后,提出建议或批评,此时学生往往对批评的接受程度不高,导致好的出发点却没有得到预期的良好效果。这就是奖惩不分明所导致的,因此,班级奖惩细则要想行之有效,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分明。避免学生因受到批评而产生失望、沮丧等消极心理。具体而言,在奖励方面应当以肯定学生为主,可以通过精神鼓励或物质鼓励的方式进行,但不应当在奖励之后对学生展开批评。例如,在小学运动会活动开展时,班级总成绩获得了年级第一,班主任在进行运动会总结时,应用奖惩策略,鼓励与表扬学生,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有助于和谐团结班级模式的构建,但是在鼓励与表扬之后,班主任如果再对体育活动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学习成绩差方面的批评,就会使得学生感到沮丧与失落,使得本来令人高兴且能够鼓舞士气的事情,难以发挥良好效果,更加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因此,在制定奖惩细则时,一定要奖惩明确,切忌奖惩混淆[1]。
二、奖惩细则应当公平且合理
奖惩细则必须兼具公平性与合理性,对于相同事件,针对不同学生,需要进行同等的处理,而非对有的学生漠不关心,对有的学生严厉责罚,或对有的学生轻描淡写,使得学生感觉到自身具有特殊性,这样极其不利于奖惩效果的发挥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因此,必须制定公平且合理的奖惩细则,且教师在落实时也应当站在管理者的高度上,公平、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管理。例如,教师有学生在写练习题,而另一位学生干扰这位学生学习,学习的学生忍无可忍用笔敲了捣乱学生的头,导致捣乱的学生头皮被戳破,出了少许血。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有效的班级管理细则引导下,教师应当对两位同学均加以批评,并让二人相互道歉,让学习的同学家长赔偿医药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情起因经过,难免对学习的同学产生更多的关怀之心,此时就需要教师站在理性的管理者的高度上处理问题,坚定公平、公正的立场,依照班规进行处理。由此可见,在制定班级奖惩制度时,应当将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习好坏、能力高低,在此基础上,制定兼具公平性與合理性的奖惩制度,并严格落实。
三、奖惩细则应当助推班级管理
对班级进行管理,在教师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班级干部的作用,即学生有效的自我约束与管理往往更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制定奖惩细则与具体落实时应当注重考量发挥其帮助班级干部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的作用。班级干部在协助教师管理同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主动承担责任,为班级干部减轻心理负担。另外,在班级干部出现失误时,批评他们尽量避开同学,从而一方面减少班级干部的抗拒,激发其努力做好班级集体工作的决心,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出现同学不信任班级干部,抗拒其进行班级管理。具体而言,例如,班级安全委员在课件看到班上一名同学在拿着水瓶向另一名同学泼水,情急之下去抢水瓶,但拉痛了这名泼水同学的手,该同学将这个情况告诉了教师。教师面对这样的状况,就可以当众表扬安全委员的负责任,再单独教导安全委员管理方法,这样既能达到管理学生的效果,又能帮助安全委员提高自身能力。因此,教师在制定奖惩细则方面,必须加强对有效管理班级方面的考量。
四、制定奖惩细则注重激励效果
教师在制定奖惩细则时,应当对奖惩细则落实后的效果进行预测,注重其效果的发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及时调控奖惩。小学生往往具有高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且难以维持对一件事物长久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适时调控奖惩制度,对优秀的奖励以及失败的惩罚均应当使其具有灵活性,让学生受到此种模式下的奖惩细则源源不断的激励,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例如,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可以通过几人一组或男女成绩比拼的方式,对每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检测,给予得分高的小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不利于长期处于较差水平的学生的学习,会对其自信心有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预测到这种情况时,就应当在制定奖惩细则的过程中设定一个动态的小组流动机制,以及对进步较大的学生的鼓励机制,从而通过对奖惩细则的应用促进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另外,在阅卷方面,对教师也可以应用奖惩策略,例如,对每次测试成绩均为优秀的小组,进行一些“压制”,对每次测试成绩均为差的小组,进行一些“提拔”并加以鼓励,既能促进成绩好的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学习进步,又能让成绩差的学生获得荣誉感,并在此作用下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总而言之,管理班级是一件重要且繁琐的工作,特别是小学生爱玩、爱动,采用有效的管理策略对于学生与教师而言均十分重要,因此,构建切实可行的奖惩细则,充分发挥其作用,经长时间的努力与应用,一定会有所收获[2]。
总结
综上所述,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之有效的奖惩细则有助于学生自我审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能够促进学生自觉进行自我完善与提升,是构建班规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着眼于学生,对有效可行的班级奖惩细则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乐胜,彭振静.浅谈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30.
[2] 刘海艳.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构建实施[J].才智,2018(27):113.
关键词: 小学;班级管理;奖惩细则
引言:基于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探索与实践发现,通过制定班规的方式可以达到有效管理班级的作用。班规,即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必须遵守的班级制度、班级公约,它包括奖惩方法和各种量化考核细则等模块。其中,科学、合理的奖惩实施细则,有助于促进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对其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一、坚持奖惩分明的制定原则
目前,在小学奖惩细则的制定过程中,部分教师未明确区分奖与惩,从而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更甚至起到反作用。例如,许多教师希望学生好上加好,对学生有热切的期盼心理,常常在奖励之后,提出建议或批评,此时学生往往对批评的接受程度不高,导致好的出发点却没有得到预期的良好效果。这就是奖惩不分明所导致的,因此,班级奖惩细则要想行之有效,在制定的过程中必须分明。避免学生因受到批评而产生失望、沮丧等消极心理。具体而言,在奖励方面应当以肯定学生为主,可以通过精神鼓励或物质鼓励的方式进行,但不应当在奖励之后对学生展开批评。例如,在小学运动会活动开展时,班级总成绩获得了年级第一,班主任在进行运动会总结时,应用奖惩策略,鼓励与表扬学生,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有助于和谐团结班级模式的构建,但是在鼓励与表扬之后,班主任如果再对体育活动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学习成绩差方面的批评,就会使得学生感到沮丧与失落,使得本来令人高兴且能够鼓舞士气的事情,难以发挥良好效果,更加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因此,在制定奖惩细则时,一定要奖惩明确,切忌奖惩混淆[1]。
二、奖惩细则应当公平且合理
奖惩细则必须兼具公平性与合理性,对于相同事件,针对不同学生,需要进行同等的处理,而非对有的学生漠不关心,对有的学生严厉责罚,或对有的学生轻描淡写,使得学生感觉到自身具有特殊性,这样极其不利于奖惩效果的发挥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进行。因此,必须制定公平且合理的奖惩细则,且教师在落实时也应当站在管理者的高度上,公平、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管理。例如,教师有学生在写练习题,而另一位学生干扰这位学生学习,学习的学生忍无可忍用笔敲了捣乱学生的头,导致捣乱的学生头皮被戳破,出了少许血。面对这样的情况,在有效的班级管理细则引导下,教师应当对两位同学均加以批评,并让二人相互道歉,让学习的同学家长赔偿医药费。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情起因经过,难免对学习的同学产生更多的关怀之心,此时就需要教师站在理性的管理者的高度上处理问题,坚定公平、公正的立场,依照班规进行处理。由此可见,在制定班级奖惩制度时,应当将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论学习好坏、能力高低,在此基础上,制定兼具公平性與合理性的奖惩制度,并严格落实。
三、奖惩细则应当助推班级管理
对班级进行管理,在教师发挥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班级干部的作用,即学生有效的自我约束与管理往往更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制定奖惩细则与具体落实时应当注重考量发挥其帮助班级干部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的作用。班级干部在协助教师管理同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主动承担责任,为班级干部减轻心理负担。另外,在班级干部出现失误时,批评他们尽量避开同学,从而一方面减少班级干部的抗拒,激发其努力做好班级集体工作的决心,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出现同学不信任班级干部,抗拒其进行班级管理。具体而言,例如,班级安全委员在课件看到班上一名同学在拿着水瓶向另一名同学泼水,情急之下去抢水瓶,但拉痛了这名泼水同学的手,该同学将这个情况告诉了教师。教师面对这样的状况,就可以当众表扬安全委员的负责任,再单独教导安全委员管理方法,这样既能达到管理学生的效果,又能帮助安全委员提高自身能力。因此,教师在制定奖惩细则方面,必须加强对有效管理班级方面的考量。
四、制定奖惩细则注重激励效果
教师在制定奖惩细则时,应当对奖惩细则落实后的效果进行预测,注重其效果的发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及时调控奖惩。小学生往往具有高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且难以维持对一件事物长久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当适时调控奖惩制度,对优秀的奖励以及失败的惩罚均应当使其具有灵活性,让学生受到此种模式下的奖惩细则源源不断的激励,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展与完善。例如,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可以通过几人一组或男女成绩比拼的方式,对每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检测,给予得分高的小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但是不利于长期处于较差水平的学生的学习,会对其自信心有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预测到这种情况时,就应当在制定奖惩细则的过程中设定一个动态的小组流动机制,以及对进步较大的学生的鼓励机制,从而通过对奖惩细则的应用促进班级整体水平的提高。另外,在阅卷方面,对教师也可以应用奖惩策略,例如,对每次测试成绩均为优秀的小组,进行一些“压制”,对每次测试成绩均为差的小组,进行一些“提拔”并加以鼓励,既能促进成绩好的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断学习进步,又能让成绩差的学生获得荣誉感,并在此作用下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总而言之,管理班级是一件重要且繁琐的工作,特别是小学生爱玩、爱动,采用有效的管理策略对于学生与教师而言均十分重要,因此,构建切实可行的奖惩细则,充分发挥其作用,经长时间的努力与应用,一定会有所收获[2]。
总结
综上所述,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行之有效的奖惩细则有助于学生自我审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与自我发展,能够促进学生自觉进行自我完善与提升,是构建班规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着眼于学生,对有效可行的班级奖惩细则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乐胜,彭振静.浅谈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30.
[2] 刘海艳.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构建实施[J].才智,2018(2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