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块公交站牌的右上角安装有两个电子显示屏,分别标示下一班车何时到站和车辆距本站多少米的信息,还可以显示下一班车有多少座位、是否拥挤的信息。原来,它可以利用GPS卫星定位,准确实现“车辆预告”。这些智能技术可以使乘客合理地安排乘车计划,充分有效地利用个人时间。
许多车载终端晃花了参观者的眼睛,他们可以显示各收费路段及其价格,试驾之后,参与者可以查看驾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如行驶路线、行驶里程、经过路段、各路段费用。基于摄像技术的市区电子收费系统已在英国伦敦西区得到成功应用。
常见的GPS只能告诉司机怎么走最近,是一个空间管理,但这条最近的路往往最堵。新研制成功的动态车载导航试验项目—STAR-WINGS(“星翼”)将把交通实时路况信息加入,变为时空管理,告诉司机最短时间内能到达目的地的路线。这一“浮动车系统”的车载终端(导航仪)明年会以百姓能接受的价格推出,较大规模应用在出租汽车和社会车辆上,将缩短驾车者20%的出行时间。
当几辆精致的汽车模型沿着预先设定的轨道轮流行驶在被卫星信号覆盖的模拟高速路上时,旁边的信号接收器自动显示出该车行驶里程及载重。这是德国所使用的全卫星定位公路收费系统。
一个小仪器被安置在车辆后视镜上,这个“小玩意”时刻监测着驾驶者的瞳孔,如果让它发现驾驶者有犯困打瞌睡的现象,它就会发出“滴滴”的报警音,提醒不要疲劳驾驶。
智能公交信息系统、全国性收费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载防疲劳系统、车载智能通信系统、动态车载导航系统、浮动车系统……琳琅满目的技术盛宴扑面而来。
第十四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带来的就是现在和未来ITS最高技术的享受,展示出很多全面反映全球智能交通综合发展态势、智能交通领域前沿技术的研究成果,让来到北京展览馆的参观者大饱眼福。
本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10月9日下午在京开幕,这次由科技部、交通部、公安部、建设部和北京市政府举办的大会是智能交通世界大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近200家参展商通过大会集中展示了全球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北京也借此全面展示了奥运会前夕的智能交通建设。
国务委员陈至立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宣布大会开幕,科技部部长万钢、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等出席开幕式。本次会议主题为“智能交通—创造美好生活”,会期5天。
部长论坛关注“通畅、安全、环保”
如何用高科技与信息化保证城市交通的通畅、安全、环保?这已经成为与会各国交通部门官员讨论的主题。
10月10日上午,第14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部长论坛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举行,由交通部主办的此次论坛主题为“信息化促进和谐交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创新”,来自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挪威、瑞典、美国、欧盟等的8位部长级官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智能交通发展取得的成功经验,交流了智能交通发展的设想与目标。
中国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首先作了主旨演讲。他说,改革开放近30年是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最快的阶段。包括中国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注重依靠信息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提高公众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翁孟勇介绍说,经过近10年的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在中国已经从概念引入发展到广泛应用阶段,并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应用系统建设、相关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有效地应用于道路运输管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城市交通管理、城市间道路交通管理、集装箱跟踪、港口管理、海事管理等领域。
谈到智能交通系统与环保,美国交通运输部研究与科技创新局局长布鲁贝克表示,2005年因为交通拥堵,美国每名驾驶员浪费了60个小时。交通拥堵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进一步推广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拥堵现象。
布鲁贝克说,美国已经制定了到2025年的远景规划,目标是提高发展能力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届时,人们可以看到,很多高速公路上都有实时信息提供,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可以无缝衔接。
日本国土交通省大臣官房审议官菊川滋说,日本已建立了机动车信息和通信系统,其中包括导航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日本还将推出一系列服务,如利用不停车收费系统支付停车费,为驾驶者提供道路实时信息,为出行者提供更方便的出行方式。
韩国建设交通部次官李春熙说,近10年来,韩国一直致力于发展智能交通,制定了相关法规,建立了示范项目,其中向手机用户实时发布道路信息的调查系统今年将在韩国国内推广。
印度城市发展部部长阿杰·马肯在发言中说,印度的道路发展速度比GDP发展速度高,印度将推动GPS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同时推动大型项目的落实,如加强大型公司在推动智能交通发展方面的咨询服务。
市长论坛:城市缓堵迫切需要ITS
10月10日,一场主题为“智能交通—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市长论坛召开。此次市长论坛吸引了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韩国首尔市、美国纽约市、丹麦奥尔堡市以及我国的北京市、济南市、中山市的7位市长级官员参加。市长们结合各自城市的特点,就如何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特别是智能交通技术在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交流。
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北京市在这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
“北京市政府已明确提出要加强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提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并确定了包括一个共享平台、七个应用领域的智能交通建设架构。”赵凤桐表示,目前,北京市正在抓紧建设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公交系统等。这些系统将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持。
韩国首尔市副市长金兴权与参会者交流了首尔市的经验。首尔市政府2004年开展了针对公交系统的全面改革,这次公交改革的成功实施使首尔市交通面貌焕然一新,目前首尔市的地铁总长度已达362公里。
金兴权认为,要落实政府缓解拥堵的措施,必须利用智能交通。首尔市已投入760万美元推广智能卡体系在整个城市的使用,目前,在整个首尔地区,已有两万辆公交车和5000辆出租车使用这个系统。
在鼓励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的同时,一些城市在缓解拥堵时也采取了收费政策。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副市长MikaelSoderlund先生说,他们已经从今年8月开始收取交通拥堵费。实行收费后,斯德哥尔摩市高峰时期的拥堵已经减少了20%。
同样打算采取这一措施的还有美国纽约市。美国纽约市运输局局长JanetteSadik-Khan女士介绍,交通拥堵每年给纽约市造成130亿美元的损失,面对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公交、地铁系统,纽约市将采取收取拥堵费的计划。他们进行了3年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一计划可减少6%~12%的主要污染物排放。
丹麦的政策则显得层次性更多,奥尔堡市副市长NielsKrKi-rketerp介绍,他们采取了系列政策,例如购买新车将缴纳200%的新车税、高额的燃油税、市中心少量而高价的停车费等,全方位限制购买和使用私家车出行,引导减少私家车通行市区。
据称,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和丹麦的奥尔堡市,拥有很多路边随处可见的智能交通设备,人们通过这种设备可以及时了解道路信息,选择合适的路线出行。
内道路运输业应用ITS最新成绩单
高新技术:助力道路运输跨步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三级联网,客运站尝试联网售票,GPS系统与物流系统的结合……近年来,我国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实现大跨步发展,科技创新使传统的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2004年9月,交通部开始实施信息化二期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设交通行业数据交换平台系统。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81%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26个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已经建设并开发应用了以广域网为基础的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联接了78%的地市;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运政移动稽查、运输规费征收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也得到推广应用。
运输安全是交通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到2006年年底,全国已有48%的省区应用了客运监控系统,35%的省区应用了危货运输监控系统。全国有74%的省区应用了GPS技术,GPS终端总数达119831个。
公众出行服务:“烹调”交通信息大餐
客运场站、火车站信息、机场信息、港口信息、出行常识、出行快讯、公路路况、景点介绍、酒店介绍、城市介绍、民俗风情、全省路网、区域路网、主要城市、主要线路、高速公路天气、服务区简介、收费站简介等,这些都是公众需要的出行交通信息。
支持百姓高效出行的就是交通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体系。
这项工程就是要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手机、PDA等移动终端和交通广播、路侧广播、图文电视、车载终端、可变情报板、警示标志、车载滚动显示屏、分布在公共场所内的大屏幕、触摸屏等显示装置,为出行者提供较为完善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让公众切身感受到交通信息服务的便利。
经过近一年半的建设,工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并在全行业产生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如今,在北京、四川、浙江、山东……无论你是自驾车出行还是乘坐长途客车,点点鼠标、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你想了解的路况、气象、班次等信息就可搞定。
气象路况信息:实时发布服务出行
每天一大早,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除准时播报当日的全国气象信息外,还会经常的播报公路气象预报,凡是受天气影响比较严重,会使公路出行受到阻碍的信息,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出行者。
2005年12月29日,交通部和国家气象局首次联合发布全国干线公路交通气象预报,启动了我国公路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填补了行业空白。
目前,公路交通气象预报业务平稳运行,基本形成了面向行业和公众提供文字、网络、电视等各类型发布方式的预报业务。
对于出行者来说,除了关注气象信息,路况信息更是关注的重点。“交通部路况信息管理系统”和路况信息发布网站则实现了出行者更大的便利。
许多车载终端晃花了参观者的眼睛,他们可以显示各收费路段及其价格,试驾之后,参与者可以查看驾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如行驶路线、行驶里程、经过路段、各路段费用。基于摄像技术的市区电子收费系统已在英国伦敦西区得到成功应用。
常见的GPS只能告诉司机怎么走最近,是一个空间管理,但这条最近的路往往最堵。新研制成功的动态车载导航试验项目—STAR-WINGS(“星翼”)将把交通实时路况信息加入,变为时空管理,告诉司机最短时间内能到达目的地的路线。这一“浮动车系统”的车载终端(导航仪)明年会以百姓能接受的价格推出,较大规模应用在出租汽车和社会车辆上,将缩短驾车者20%的出行时间。
当几辆精致的汽车模型沿着预先设定的轨道轮流行驶在被卫星信号覆盖的模拟高速路上时,旁边的信号接收器自动显示出该车行驶里程及载重。这是德国所使用的全卫星定位公路收费系统。
一个小仪器被安置在车辆后视镜上,这个“小玩意”时刻监测着驾驶者的瞳孔,如果让它发现驾驶者有犯困打瞌睡的现象,它就会发出“滴滴”的报警音,提醒不要疲劳驾驶。
智能公交信息系统、全国性收费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车载防疲劳系统、车载智能通信系统、动态车载导航系统、浮动车系统……琳琅满目的技术盛宴扑面而来。
第十四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带来的就是现在和未来ITS最高技术的享受,展示出很多全面反映全球智能交通综合发展态势、智能交通领域前沿技术的研究成果,让来到北京展览馆的参观者大饱眼福。
本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10月9日下午在京开幕,这次由科技部、交通部、公安部、建设部和北京市政府举办的大会是智能交通世界大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近200家参展商通过大会集中展示了全球智能交通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北京也借此全面展示了奥运会前夕的智能交通建设。
国务委员陈至立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宣布大会开幕,科技部部长万钢、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吉林等出席开幕式。本次会议主题为“智能交通—创造美好生活”,会期5天。
部长论坛关注“通畅、安全、环保”
如何用高科技与信息化保证城市交通的通畅、安全、环保?这已经成为与会各国交通部门官员讨论的主题。
10月10日上午,第14届智能交通世界大会部长论坛在北京展览馆报告厅举行,由交通部主办的此次论坛主题为“信息化促进和谐交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创新”,来自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挪威、瑞典、美国、欧盟等的8位部长级官员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智能交通发展取得的成功经验,交流了智能交通发展的设想与目标。
中国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首先作了主旨演讲。他说,改革开放近30年是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最快的阶段。包括中国在内,越来越多的国家注重依靠信息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提高公众出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翁孟勇介绍说,经过近10年的发展,智能交通技术在中国已经从概念引入发展到广泛应用阶段,并在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应用系统建设、相关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目前,智能交通系统已经有效地应用于道路运输管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城市交通管理、城市间道路交通管理、集装箱跟踪、港口管理、海事管理等领域。
谈到智能交通系统与环保,美国交通运输部研究与科技创新局局长布鲁贝克表示,2005年因为交通拥堵,美国每名驾驶员浪费了60个小时。交通拥堵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进一步推广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拥堵现象。
布鲁贝克说,美国已经制定了到2025年的远景规划,目标是提高发展能力和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届时,人们可以看到,很多高速公路上都有实时信息提供,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可以无缝衔接。
日本国土交通省大臣官房审议官菊川滋说,日本已建立了机动车信息和通信系统,其中包括导航系统、电子收费系统。日本还将推出一系列服务,如利用不停车收费系统支付停车费,为驾驶者提供道路实时信息,为出行者提供更方便的出行方式。
韩国建设交通部次官李春熙说,近10年来,韩国一直致力于发展智能交通,制定了相关法规,建立了示范项目,其中向手机用户实时发布道路信息的调查系统今年将在韩国国内推广。
印度城市发展部部长阿杰·马肯在发言中说,印度的道路发展速度比GDP发展速度高,印度将推动GPS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同时推动大型项目的落实,如加强大型公司在推动智能交通发展方面的咨询服务。
市长论坛:城市缓堵迫切需要ITS
10月10日,一场主题为“智能交通—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市长论坛召开。此次市长论坛吸引了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市、韩国首尔市、美国纽约市、丹麦奥尔堡市以及我国的北京市、济南市、中山市的7位市长级官员参加。市长们结合各自城市的特点,就如何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特别是智能交通技术在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进行了交流。
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北京市在这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
“北京市政府已明确提出要加强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提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并确定了包括一个共享平台、七个应用领域的智能交通建设架构。”赵凤桐表示,目前,北京市正在抓紧建设交通综合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智能公交系统等。这些系统将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持。
韩国首尔市副市长金兴权与参会者交流了首尔市的经验。首尔市政府2004年开展了针对公交系统的全面改革,这次公交改革的成功实施使首尔市交通面貌焕然一新,目前首尔市的地铁总长度已达362公里。
金兴权认为,要落实政府缓解拥堵的措施,必须利用智能交通。首尔市已投入760万美元推广智能卡体系在整个城市的使用,目前,在整个首尔地区,已有两万辆公交车和5000辆出租车使用这个系统。
在鼓励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的同时,一些城市在缓解拥堵时也采取了收费政策。瑞典斯德哥尔摩市副市长MikaelSoderlund先生说,他们已经从今年8月开始收取交通拥堵费。实行收费后,斯德哥尔摩市高峰时期的拥堵已经减少了20%。
同样打算采取这一措施的还有美国纽约市。美国纽约市运输局局长JanetteSadik-Khan女士介绍,交通拥堵每年给纽约市造成130亿美元的损失,面对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公交、地铁系统,纽约市将采取收取拥堵费的计划。他们进行了3年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一计划可减少6%~12%的主要污染物排放。
丹麦的政策则显得层次性更多,奥尔堡市副市长NielsKrKi-rketerp介绍,他们采取了系列政策,例如购买新车将缴纳200%的新车税、高额的燃油税、市中心少量而高价的停车费等,全方位限制购买和使用私家车出行,引导减少私家车通行市区。
据称,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和丹麦的奥尔堡市,拥有很多路边随处可见的智能交通设备,人们通过这种设备可以及时了解道路信息,选择合适的路线出行。
内道路运输业应用ITS最新成绩单
高新技术:助力道路运输跨步
道路运输信息系统三级联网,客运站尝试联网售票,GPS系统与物流系统的结合……近年来,我国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实现大跨步发展,科技创新使传统的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2004年9月,交通部开始实施信息化二期工程,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设交通行业数据交换平台系统。截至2006年年底,全国81%以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26个省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已经建设并开发应用了以广域网为基础的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联接了78%的地市;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运政移动稽查、运输规费征收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也得到推广应用。
运输安全是交通主管部门的重点工作。到2006年年底,全国已有48%的省区应用了客运监控系统,35%的省区应用了危货运输监控系统。全国有74%的省区应用了GPS技术,GPS终端总数达119831个。
公众出行服务:“烹调”交通信息大餐
客运场站、火车站信息、机场信息、港口信息、出行常识、出行快讯、公路路况、景点介绍、酒店介绍、城市介绍、民俗风情、全省路网、区域路网、主要城市、主要线路、高速公路天气、服务区简介、收费站简介等,这些都是公众需要的出行交通信息。
支持百姓高效出行的就是交通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体系。
这项工程就是要通过互联网、呼叫中心、手机、PDA等移动终端和交通广播、路侧广播、图文电视、车载终端、可变情报板、警示标志、车载滚动显示屏、分布在公共场所内的大屏幕、触摸屏等显示装置,为出行者提供较为完善的公路出行信息服务,让公众切身感受到交通信息服务的便利。
经过近一年半的建设,工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并在全行业产生了良好的引导作用。如今,在北京、四川、浙江、山东……无论你是自驾车出行还是乘坐长途客车,点点鼠标、打个电话、发个短信,你想了解的路况、气象、班次等信息就可搞定。
气象路况信息:实时发布服务出行
每天一大早,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除准时播报当日的全国气象信息外,还会经常的播报公路气象预报,凡是受天气影响比较严重,会使公路出行受到阻碍的信息,都会第一时间告诉出行者。
2005年12月29日,交通部和国家气象局首次联合发布全国干线公路交通气象预报,启动了我国公路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填补了行业空白。
目前,公路交通气象预报业务平稳运行,基本形成了面向行业和公众提供文字、网络、电视等各类型发布方式的预报业务。
对于出行者来说,除了关注气象信息,路况信息更是关注的重点。“交通部路况信息管理系统”和路况信息发布网站则实现了出行者更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