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引航 驶入馨港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ingyuns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随着学校周边工贸园区建设的日益完善和发展,外来工子女人数也快速增长。据统计,我校现有外来工子女超过在校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外来工子女大都来自农村,他们认为自己是“外地人”,在心理上对第二故乡的归属感不强,表现出比较孤独、敏感自卑和易受伤害。有的学生行为习惯相对较差,有的对自己缺乏信心,有的对集体、学校、班级缺乏关心、爱心。因此,用心导航,引领外来工子女驶入温馨和谐的港湾,尽快地融入学校的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一、爱心感化,营造和谐氛围——身在异乡也有家
  努力营造一个“博爱”的环境。用“博爱”的胸怀,让外来工子女感受到教师是真心实意地关爱他们,感受到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诗人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全身心地献出自己的爱,是新课程形势下做好教育的关键。只有怀着爱心去工作,真诚关怀,热爱每一位学生,才能与他们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做好教育工作。
  外来工子女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大多较为敏感,但他们的内心深处仍然渴望与老师同学平等交流,和谐相处。这就要求教师应倍加关爱他们,做到不疏远、不歧视、不嫌弃,并能正确对待和帮助他们。上学期,我班来了一个孩子,脸脏兮兮的,还拖着长长的鼻涕。我悄悄地把他带到办公室,拿出纸巾帮他擦干净,还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要争当一个讲卫生树文明的孩子。那个孩子觉得不好意思了,悄悄地改掉了这个不良习惯。在这方面,我还注重与家长沟通,共同督促,慢慢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在文明的路上越走越宽广。通过这样的潜移默化,外来工子女渐渐地能体会到教师的善意,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并消除疑虑和对立情绪,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参加集体活动。
  集体是个社会化的课堂。学生的个性塑造、品德培养和社会适应力的提高,离不开健全的集体生活的锻炼和陶冶。外来工子女来自五湖四海,心理状况、家庭背景、语言不同,生活环境和习惯也有差异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要有特别的耐心和爱心去呵护他们,还要精心营造团结互助的和谐氛围,让外来工子女尽快融入集体大家庭。因此,我积极开展“手拉手,好朋友”的班队活动,给每一个外来工子女配一个小老师。从教说普通话到互学方言,从补习缺漏知识到解答难题,从帮助学习到帮助生活,孩子们分享了助人的乐趣,体会到了人情温暖。有个外来工子女家长这样对我说:“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生活,能不感到幸福和快乐吗。”有的外来工子女放学了还舍不得回家呢!“用心灵的泉水浇灌每一棵小苗,为每个孩子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是我们每位为人师的信念!
  二、信心激励,体验成功快乐——人生舞台闪光彩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外来生也不例外。他们也很爱面子,不愿意谈论自己的家庭,拒人于千里之外,这种自尊自傲和自卑自弃心理在他们身上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为此,要求教师要有更敏锐的洞察力,观其行而知其心。我班这学期刚来一个四川籍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再加上人生地不熟,整天寡言少语,作业也做得一塌糊涂。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觉该生有许多闪光点:爱劳动,讲卫生。于是,我利用早会课的时间,表扬了他。他当时满脸通红。后来在一次作业中,我发现他书写较工整,正确率也比以前高了,我给他画了个大大的笑脸。他捧着那本作业本,满脸笑容,眼中折射出喜悦的光芒,看了又看,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表扬生效了。从那以后,他总会刻意地把字写得很工整。我也时常对他说:“这次作业比上次好多了。”他从我的表扬里,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渐渐地,在课堂上他举手的次数多了,作业也做得越来越好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外来工子女中不乏表现优秀者,他们不只要求适应这里的学习、生活,更渴望能有表现的机会。因此,我积极打造平台,给这些孩子一个表现的空间,一个灵动的舞台。班干部的选举就是其中的一个。我本着“能者上”的原则,不分本地生、外来生,只要同学认可,我就让谁担任。我班的外来生诸燕,是个很有责任心又很优秀的小女孩,在本学期的班干部选举中脱颖而出,当上了班长。事实证明,她将班级管理得很好。现在,班级的向心力更强了。
  三、耐心诱导,培养良好习惯——无痕关爱促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身上没有任何东西是需要教师严酷对待的。如果儿童心灵中出现毛病,那么,这邪恶首先要靠善良来驱走。”培养一个好的习惯不容易,改掉一个坏习惯就更难。由于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环境比较复杂,所接触的社会人员素质也不高,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孩子当然也会或多或少地沾染了一些陋习,甚至恶习。如有的孩子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架,有的孩子言语行为不文明,出语伤人,有的孩子有习惯性偷窃行为,有的孩子卫生习惯很差等。这些恶习、陋习是他们与班级同学相处不和谐的主要原因。要想让他们融入班集体,就一定要帮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习惯。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不良习惯并非天生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他们,细心地观察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一个眼神。抓住了机会,加以耐心诱导,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教师在与这些孩子谈话、做思想工作时,态度一定要亲切和蔼,越是这样的孩子越需要教师的关爱。其实孩子也希望教师能跟自己亲切地交谈,用慈祥的目光注视自己。我们满足他们对关怀与爱抚的渴求,是教育和管理好他们的契机,是转化他们的开端。另外,对于这些学生的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起到作用的,是需要一个过程,也许一个月,也许一个学期,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在做这项工作时,一定要有耐心。为了让外来工子女能尽快融入集体大家庭,在课堂上,我也依据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课程资源,以教材为契机,在无痕中关爱外来工子女。教完《桂林山水》,我提了一个问题:“祖国的名山名水还有很多,你的家乡山水有哪些特点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来自不同省市的外来工子女情绪高涨,言语间充满自豪之情。教学《画家乡》,我就让外来工子女到地图前认一认他们家乡的位置,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学《北京的春节》,就让孩子说说自己的家乡如何过春节。同时也让其他学生明白:祖国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应该友好相处。
  总之,多关注外来生,创设一个公平的教育环境,用心导航,带领外来工子女驶入温馨的港湾,他们肯定能愉快地适应异乡生活,在新的环境中健康活泼地成长。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其他文献
【编者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如何落实课标这一要求,处理好“导”与“学”的关系,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而不是教师的“讲堂”,是当今小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本专辑围绕这一主
期刊
问:在备课中,我发现《掌声》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同学们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然而,作为担当“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两位老师形象却与之相悖。请问我的看法“存此一说”吗?  答:我在文本细读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作为人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第八单元中的首篇精读课文,《掌声》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
期刊
《桂林山水》是一篇经典的写景美文,内地和香港教材均选用,且教材内容一致,都定为精读课文。但由于两地文化背景不同,对课程理解不同,学习重点、教学教法也有明显差异。笔者参加“香港与内地教师交流协作计划”期间,有幸聆听了香港圣公会诸圣小学岑老师执教的《桂林山水》,深有感触,真可谓“桂林山水”别样美。现以该课为例,再现其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以图在比较中思考,在实践中反思,在借鉴中创新。  一、这是一片充满
期刊
曾经在媒体上看到一则故事:河北石家庄二中因学校改建而另辟西门,门外四五米的地方长着一棵粗大的法国梧桐。有树挡在门口,肯定不便通行。学校职能部门建议把树砍倒或移栽别处,却被校长直接否定了。砍倒,不光法规不允许,更主要的是,树也有生命,是生命就该被呵护而不是被加害;移栽,似乎两全其美,园林局的阻力也不会太大,可这位校长说,树挪死,人挪活,这本来就是人家树的地方。  树也是有生命的。把树留下来,就是对生
期刊
【原题】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甲与乙两人骑车从相距4500米的A与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行200米,乙每分行300米,经过多长时间两人相遇?  【改编题】  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甲与乙两人骑车同时从相距500米的A与B两地同时出发,甲每分行300米,乙每分行200米,多长时间后,两人相距6千米?  【设计意图】  原题只是简单地套用公式进行解答。而改编题与原题相比,条件更加隐蔽——题中
期刊
学校作为拥有高度教养和文化的基地,打造健康向上又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作为班级灵魂的班级文化亦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班级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和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功能。本文谈谈关于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普遍现状  纵观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多数教师能认识到班级的作用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有的
期刊
扎根于山城教育的土壤,承载着山城教育的期望,近两年来,吴嫦云工作室全体成员在瓷都的热土上默默耕耘,茁壮成长,品味快乐。  幸福的乐园  打铁先要自身硬,“有模”才能“有样”。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工作室的发展思路十分清晰:一年要有“小样”,三年要有“模样”,五年要成“榜样”。工作室坚持聚焦课堂教学,打造精品课程,引领成员不断丰富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回首近两年来走过的路,我感觉
期刊
一、听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说“实”话  儿童语言学习是从日常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其一般规律为:从听别人说话进而模仿说话,逐步掌握和运用各类词语,并按照言语表达规则表达自己的意思,用语言与人交流。这一习得语言的过程对小学阶段英语教育有积极意义。课堂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主要途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设习得环境,但所创设的语言环境需要以真实为前提,引导学生说“实”话。  1. 创设真实情
期刊
我们走进一所学校,感受最深的当不是学校墙壁上的口号,不是展示的荣誉奖牌,也不是丰硕的办学成果,想必是透过学校建筑形象和校园主色调所传达的办学思想和文化内涵。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获得校园文化建设资金。通过两年的打造,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散发出时代气息,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尤其备受关注的是校园呈现出来的色彩清新并明快的校园文化。  下面,我以厦门市松柏小学(以下简称“松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涵。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引领应当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目前对于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大多停留在口头或文字的表达上,缺少有效可行的手段。纵观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往往只看到一条明线(数学知识),却看不到一条暗线(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一节课时,不是单纯使用一种数学思想方法,而是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