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传统之下的自我抉择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071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现当代绘画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女画家,周思聪堪称当之无愧。
  其早期作品表现手法传统单一,中期阶段观念为之一变,即写实到变形,开创了国画人物画新写实主义风格。对周思聪绘画观念转变原因,状态的深入探究,可揭示绘画本身的精神情感内涵和人性的本质。客观分析评价其绘画在中国画史上的价值。
  【关键词】:转型;矿工图;变形
  一、时代背景
  中国美术在“八五思潮”的影响下形成多元化格局。思想解放使西方思潮涌入,追求个性化,艺术家无不在挣脱旧有的思想形式,寻找自我新的形式语言。此前,中国美术学习重写生轻临摹,重造型轻笔墨,重客观轻主观创造,这种封闭的单一模式致使多数画家思想闭塞,眼光狭隘,一定时期内难以突破已有的思想禁锢。五六十年代的水墨人物画主要以写实主义为主,文革时期由于政治的束缚而发生扭曲。“五四”后以徐悲鸿为代表主张把西方写生法与水墨人物画相结合,运用焦点透视,以丰富色彩和写实造型来丰富中国水墨人物画,开创写实主义之风。蒋兆和把中国水墨人物画推向新的高峰,开拓了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创作道路,主要以“劳苦大众传神”、“真善美”为艺术追求。
  二、表现形式的转变
  周思聪一生画作很多,绘画语言不断探索,她的矿工组图被称为中国画领域开风之作,几乎是伴随其在生命历程中对画理画论的思考,细微的生活观察,不断地坚持而平行展开的。她的转变给当时画家很大的影响,曾发出是单纯的追求形式,还是在写实的范畴之内的变形,推动着写实水墨发展的争论。她曾这样总结自己:“1963年毕业至‘文革’前,作品有生活气息,但肤浅,思路,技法单一。”的确,从她当时的作品如《清洁工人的怀念》、《童工血泪》等,可以看出受当时政治环境影响,思想遭到禁锢,带有时代的烙印和概念化,但流露的情感是真挚的。
  1.转型艰难的初期
  “我愿做一个步履蹒跚的初学者,追随他们踏上新路,而不愿像拉磨的驴子,低着头自顾在踏得稀烂的圆圈上盘旋。”[1]由此可看出,在生命的任一个阶段,周思聪是一位谦虚,虔诚的初学者,她认真的态度,对艺术的执着,都是她在艺术道路上取得成功的宝贵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粉碎四人帮之后,我们决定重新创作《矿工图》,酝酿新的构思,使它更深刻,更发人深省。”[2]此时,周思聪的思想已经在改变,也在寻找新的艺术语言。她和同时代人一样,同时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也受着时代的压迫。不得不在新旧思想与中西文化交融中取舍,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不断进取,努力的实现内容和形式,表现主体与个性解放的完美结合。在探索的过程中,也曾彷徨犹豫。从周围年轻人身上汲取力量,改变的意识逐渐增强,进而探索新的语言。《矿工图》的艺术表现形式上由写实到变形,是追求个性化造型语言的开始和标志。面对死里逃生的矿工,无数白骨的那片土地,使我们“很容易理解那种沦为亡国奴的切肤之痛,因而成为创作的动力。”[3]她回忆着那段深入煤矿的日子是刻骨铭心的。“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位老人都是极生动感人的,满是煤黑的脸露着白的耀眼的牙,骨节粗大满是老茧的手很不自然的放在膝盖上,在我们的画板前总是挤满这样一长溜下井前和上井后顾不上洗手洗脸的老矿工。”周思聪被这一群敦厚的老人打动了,强烈的情感促使笔下的人物造型生发出特异的神采,随着心灵感受的强化,人物的形貌特征已逐渐激越了情感而升华,原有的表现手法已不能表达内心激烈情感的需要,这推动着周思聪表现手法的转型。每一个眼神嘴角,每一支粗大扭曲的手指,都在敏锐细微的直觉中升华出动人的魅力。经过了感性化的精神提炼和灵魂的悸动,这个悲烈而宏大的创作题材在她的心里愈加清晰强烈。
  2.《矿工图》组画的表现形式
  《矿工图》创作中,周思聪对死里逃生的矿工,劳苦工人,妇女,小孩的真挚情感,把她内在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她在扎实的写实基础上,是如何把西方文化,元素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风格的,即写实到变形的过程。还有个别把变形的夸张手法等同于是从写实主义转变成了变形主义,这种理解存在偏颇。从《矿工图》看出,对于背景的处理不再是人和背景的关系,转变成了图和底的关系,不强调突出某一部分,注重为整体表现力服务,线条,墨色,与形象和谐的融合在一起,具体写实,抽象表现主义,形式感强烈等这些特点都与以往的主题性叙事和形的完整性都有很大的突破。《矿工图》中所见,所闻,所感都如同精神炼狱,作品揭示的苦难历史及悲痛情绪,都需要画家有很强的心理承受力。画面的表达形式与满怀的强烈的感情存在着矛盾。在此期间,周思聪来到四川大凉山彝族。一种苍凉的自然人类原始生活状态深深的触动了周思聪的心灵。“这些天我的魂依然在凉山飘荡,就在那低低云层和黑色的山峦之间。白天想着他们,梦里也想着。”[4]“实际上我并不是在表现彝族人民,而是在表现我自己。”[5]彝族女成为周思聪的表现对象这与她忍耐的忘我的淡然个性同整个彝族女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契合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强调画面深沉凝重的气氛,苦涩感减淡了,笔墨逐渐松动,线条变细变淡,墨色变浅,整体意境上抒情感在增加。人物占画面比例减小,不再处于画面中心,背景空淡,营造出一种简淡的画风,强调整体上的审美趣味。
  1987年《落木萧萧》中人物变小,成为景中的一部分,笔墨从凝重到清淡。从注重人物细部刻画到注重从整体上把握意境,从直观的切入沉重感到把这种沉重感融入到美的关照中,画面空旷意境深远。晚期出现踏歌图,幽会等轻松主题,彝族女系列延续到90年代,也是周思聪创作生涯中持续时间最长的,这属于她绘画的新阶段。她完成了“从强烈的社会性主题转向平凡的生活性主题,对庄严崇高的关注转向对平朴淡秀的倾心,形式风格的朴茂浑厚也过渡为细腻俊逸。精神方面,由直感人生深入到咀嚼人生。”[6]
  1984-1985年周思聪多方面进行探索,除笔墨语言上和题材样式的探索外,还运用了拓印,拼贴,平面构成等手段和材料。突破了原有的严谨写实造型,吸收变形夸张,分割、重叠、并置等多种现代化表现手法和开放的艺术观念,打破时空的限制,弱化线条,形象变形夸张,强化整体氛围的塑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3.绘画转变的价值分析
  早在85新潮前,周思聪就开始了笔墨与人物画形式的实验。在《矿工图》中,她打破长了以素描写实的应物象形,以形准为物的弊端。吸取西方现代主义的审美表现因素,尝试变形,夸张并施以传统绘画线条,迫求线条的毛瑟感和皴擦的效果,人物的面部,服饰也完全抛弃了写实主义的光亮陰暗界面刻画,而代之以平涂,皴笔,表现出强烈的笔墨韵味,从而开创出了一代人物画风,对当代人物画创作影响极大。
  通过对周思聪《矿工图》绘画观念,表现技法的转变深入研究,可揭示绘画本身的精神与人性的本质。这对于我们在今后中国画的学习中有着至为重要的借鉴作用,同时,客观性的评价,鉴赏作品也是每位艺术学习者必须具备的品质。
  参考文献:
  [1][2][3][5]朱乃正.卢沉周思聪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78-192-236.
  [4]华天雪,周思聪[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83.
  [6]郎绍军.现代中国画论[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5:194.
  [7]姜寿田.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風格史[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08.
  作者简介:莫芳(1991—),女,汉族,籍贯: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
其他文献
【摘要】:大历时期诗歌审美“移风骨之赏于情致”,《中兴间气集》作为大历时期最重要的诗歌选本,首次以“理致清新”为最高审美规范来品评诗歌文本,钱起是高仲武在《中兴间气集》中首推的诗人,其诗作为“理致清新”的典范被称誉“体状风雅,理致清瞻,革齐宋之浮游,削梁陈之靡曼,迥然独立,莫与之群”。本文笔者从“理致”的美学角度切入,以钱起诗歌为研究文本,重点分析钱起诗歌的艺术特点,并进一步关注诗歌从“盛唐体”至
期刊
众所周知,“农夫山泉”品牌,以“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一独特的广告语从众多品牌饮用水广告中脱颖而出,成为闻名全国、蜚声各地的业界领军品牌,独树一帜。正如著名广告人罗瑟?瑞夫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USP广告创意理论所讲的一样,广告创意的独特性是评价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农夫山泉有点甜”这一广告语的成功走红,得益于它很好地实现了“Unique”这一理论核心。  “农夫山泉”主打“天然”这一的卖点不仅
期刊
【摘要】:建筑与景观作为人类社会存在并发展达数千年的物质形态,与人类的关系也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发展处于不断的演化与调整中。而当今世界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空前发展,建筑与景观的关系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更加和谐的且多样的建筑与景观探索涌现出来。本文通过对几个代表性建筑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对建筑与景观的关系提出新的解读,希望能对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景观;风景;环境;融合;
期刊
【摘要】:KAWS,一个来自美国街头的“涂鸦怪盗”,是当代艺术圈和潮流界的领军人物,以他涂鸦作品制作的公仔、衣服、手机壳……等都被现在的年轻人所追捧,而且每一款作品都是售罄状态,那么他是如何从街头涂鸦演变成一个室内艺术品,甚至是我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此篇论文将结合他最初的作品以及现在的成就进行剖析以及对涂鸦壁画进行展望。  【关键词】:KAWS;涂鸦;发展;创新  一、kaws在涂鸦界的溯源  
期刊
【摘要】:现代人们生活趋于城市化,越来越多的建筑物屹立于城市之中,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建筑结构呈现给人们,建筑的装飾也必不可少,壁画艺术的发展,也随着时代的变化,更具时代性,壁画设计与建筑物的融合,使得城市建筑、壁画设计能更好的发挥其功能,到达更好的效果,在满足建筑实用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使其美观性得到提升。  【关键词】:建筑;壁画设计;时代性;美观性  在建筑中,壁画作为装饰艺术依附于建筑,有
期刊
罗城是一个镇级行政单位,隶属于甘肃省高台县。它地处河西走廊中段,位于高台县城西北约50公里,北邻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西面与酒泉市金塔县接壤,南面紧靠肃南县眀花乡,被称为中国第二大内流河的黑河贯穿全境。[1]“民国初,罗城称为三区。民国28年(1939年),设四维乡。新中国成立初,建四维区。1955年境内设天城、罗城、花墙、河西四个乡。1958年成立罗城人民公社。1961年罗城公社分为罗城、河西、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对诗歌的创作一直在探索,尤其是到近代以来,各种诗歌流派的诞生使得诗歌的格式风格变得层出不穷。进来一部纪录片上映之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部纪录片由导演范俭指导,片名《摇摇晃晃的人间》其纪录的正是身患残疾的女诗人余秀华的故事。纪录片主要讲述了其通过写诗这样的方式不断与命运挣扎,试图掌控自己的命运。从这部纪录片可以折射出很多值得思考的社会问题,但透过这些话题我们可以看到有关诗歌创
期刊
【摘要】:招贴按其字义解释,“招”是指引注意,“贴”是张贴,即为“招引注意而进行张贴”。 它是现代广告中使用最频繁、最广泛、最便利、最快捷和最经济的传播手段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商界和企业界对自身形象宣传的重视,同时创意设计也越来越受到艺术界的重视。作为最早、最古老的一种广 告类型,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發展,人 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广告自身样式的一次 次推陈出新,各种广告体裁、广告手段的 涌
期刊
【摘要】:本文以远古乐舞《弹歌》与江苏民歌《斫竹歌》为对象,从两首音乐作品的产生,发现、以及它们两者之间的地域关系和歌词的联系等。以史书的记载和民俗学家的民间考察等方面的考证为基础,从而对两首音乐作品之间的联系进行了一个对比和分析。得出,从音乐角度来看,《斫竹歌》很可能就是《弹歌》的遗存的结论。  【关键词】: 《弹歌》;《斫竹歌》;联系;传承  一、《弹歌》的产生  在《中国音乐史稿》、《中国古
期刊
【摘要】:纹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之一,因其背后蕴藏着传统中国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主义精神。本文首先对日用陶瓷和纹饰的概念进行出的了解,再介绍在中国传统陶瓷纹饰的特点,最后以G20峰会国宴餐瓷“西湖韵”为例对日用陶瓷中纹饰的创意性的体现进行最后的阐述。  【关键词】:中式餐具、紋饰、创意性  引言:  中国陶器制造艺术源远流长,自石器时代人类发现高温改变泥土的特性并制作陶瓷以来,陶瓷就成为人类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