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在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學习 激发兴趣 提高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初中生在探索、合作的过程中,掌握课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技巧。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仅在课堂上需要,在课下、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因此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自主探索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生活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创设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要为学生每人准备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的人民币共5元,让学生来认识这些人民币,在活动中要求:一是每人购买的商品必须有文具、食品、小玩具。二是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进行评论。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要说出自己买了哪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换算,而且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重视操作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动手操作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做数学”的环境,操作的过程既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是技能形成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猜测、实践、探索、发现的探究活动中来。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和研究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些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凡是能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组织有效的操作活动,以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数学活动之中,靠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能在现实的活动中理解和发展。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尝试、猜测、操作、验证、推理中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探索、发现、创造中增强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愉悦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四、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创造潜力
合作学习要通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同时要努力营造一种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中,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使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能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究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充满自信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地、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数学的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哺育人成长、发展的摇篮。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数学 合作學习 激发兴趣 提高能力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初中生在探索、合作的过程中,掌握课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学的思想与方法技巧。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不仅在课堂上需要,在课下、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因此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自主探索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生活情境。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例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就可以创设买卖货物的情境,让学生轮流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要为学生每人准备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的人民币共5元,让学生来认识这些人民币,在活动中要求:一是每人购买的商品必须有文具、食品、小玩具。二是用所发给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多,买的东西好,买后进行评论。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要说出自己买了哪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会进行换算,而且深深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二、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教学形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广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形式说得一无是处。不讲原则的过多的合作学习也可能限制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三、重视操作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动手操作就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做数学”的环境,操作的过程既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是技能形成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猜测、实践、探索、发现的探究活动中来。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由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和研究所提出的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俗话说:“眼见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操作是思维的基础和源泉,是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量一量、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些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会学习. 所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尽可能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凡是能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解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组织有效的操作活动,以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数学活动之中,靠自己去“悟”、去“做”、去“经历”、去“体验”,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能在现实的活动中理解和发展。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尝试、猜测、操作、验证、推理中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探索、发现、创造中增强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愉悦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四、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创造潜力
合作学习要通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同时要努力营造一种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转化,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教学中,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使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能使学生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去探究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必须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平等、充满自信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地、愉快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数学的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成为哺育人成长、发展的摇篮。
参考文献
[1]张彩兰,教给学习方法 培养自学能力[J]甘肃教育;2010年03期
[2]孔田,田光芳,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教师);2010年01期
[3]杨巨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J]小学时代(教师版);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