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元1280年,元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宋、金、西夏三方对峙的局面,战争逐渐停息,社会相对安定。元政府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对有一技之长的手工艺官匠采取了优惠的政策,免除一切差役,职业可以世袭。蒙古人统一中国的前一年,至元十五年(1278)元政府在景德镇专门设立了“浮梁瓷局”,掌管瓷器烧造的所有事物,这是全国所有瓷区中唯一的政府管理建制,为景德镇陶瓷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虽然元代瓷器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学术界对于元瓷的研究却起步很晚。国外学者的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学者的研究是最近三十多年以来的事。随着考古界不断发现元代居住遗址、元代窖藏、元代墓葬、元代窑址中陆续出土,特别是几处重要的发现,如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北京元大都遗址、浙江杭州元墓、新疆霍城县窖藏、江西高安窖藏、景德镇湖田元代窑址、韩国新安海底沉船的数次打捞等20多处考古新发现,使人们逐渐摸清了元代瓷器发展的脉络。
元代景德镇瓷业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创烧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优秀品种,青花、釉里红、戗金五彩、红釉、蓝釉、卵白釉等于此完全成熟。其中元代的蓝釉瓷器属珍稀名贵的品种,为明清两代霁蓝(祭蓝)、洒蓝、回青等高温蓝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元代的高温蓝釉是由早期的钴蓝铅釉发展而来的,运用金属矿物质钴料呈色,在我国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制作出大量的兰色琉璃珠……,唐三彩中耀眼的蓝彩也是钴蓝呈色。元代钴蓝的使用不同于前代,它已经由初期的低温蓝釉转换成呈色稳定的耐高温蓝釉,元代是将钴蓝料直接涂饰在瓷器的素坯上,经高温氧化焰一次烧成。釉面光平匀净,浸入胎骨;发色稳定沉着,精光内蕴,闪烁出如蓝宝石一样温润的光泽。
元代蓝釉白龙纹盘(图一),口径15.7厘米,清宫旧藏,属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宝级一级藏品,是元代蓝釉瓷器中的上乘之作。具体的制作方法是:先在素坯盘心浅浮雕出龙的轮廓和花纹,然后在纹饰上罩白釉,其余的地方施满蓝釉,入窑后经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一次烧成。相同纹饰的元代盘子就目前所知全世界只有两件,一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在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另外两件口径超过40厘米的元代菱花口蓝釉大盘釉色相同、形制和花纹不同,分别收藏在伊朗的阿迪比尔神庙博物馆和土耳其托普卡普萨拉伊博物馆。据目前已经掌握的可靠资料,完整器只有这四件。元代蓝釉白龙装饰的著名器物还有两件梅瓶,一件现存江苏扬州市博物馆(图二),另一件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艺术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虽然没有蓝釉白龙纹梅瓶,但这件蓝釉白龙盘因属流传有序的清宫旧藏,越发珍稀罕见。
重宝奇器,因罕见稀有而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并不是现代人的嗜好,早在二千年以前的封建社会初期,大凡有权有势的豪门显贵,无不以拥有珍玩名器为荣耀,商人为牟利,模古成风。《韩非子· 说林下》记载“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赝往。齐人曰赝也,鲁人曰真也。”由此可见,伪造前代古物之事2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出现,更何况物欲横流的今天?近些年来,随着元代瓷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元瓷的喜好与日惧增,蒙元瓷器精品在雄浑豪放中显现出的率真之美,逐渐为大众所认同。仿元青花、元釉里红、元五彩、元枢府釉、元均窑瓷器“蔚然成风”。2005年秋季,一只绘有鬼谷出山图案的元青花人物大罐在伦敦拍卖会上爆出了近2.28亿元的成交天价,对国内的仿元瓷风潮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代仿元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透明而正常的,如景德镇陶瓷学院新近仿制的元青花鬼谷出山纹大罐,是完全照上述拍品临摹的,在网上公开标价是2.8万,据说第一批由名家绘制落款的20只仿制大罐,几天内就被定购一空。另一种情况是隐蔽而非正常的,仿品从制坯、绘画、烧制以至于出售全过程都是暗箱操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假充真,牟取暴利。
元代蓝釉白龙纹饰的器物,从1990年开始就有仿品问世,常见盘子、梅瓶、大罐、匜、碗等,多数都是有摹本的赝品,少数风马牛不相及的臆造仿品。最初仿制的并不好,作假者缺乏一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仿制的水平有限,稍微有一些实际经验的人都能看出问题,而最近几年的情况则大不相同了,仿古者运用最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着力恢复原始的手工拉坯步骤,舍弃电和天然气的现代窑炉,使用松柴烧窑,对珍稀的名品投注大量的资金,高薪聘请技师和专家严格把关,烧出的元代蓝釉瓷器十分逼真,而且往往烧成之后先不急于出手,而是经过某种秘密渠道运往国外,然后故意传播出某地有某物的小道消息,然后再由公开渠道返销回内地。笔者去年被一位认识多年的朋友请到家中,看了一件刚刚由法国带回国内的元代青花白龙纹梅瓶,仿真的水平少说也已经达到95%,如果不具备全面综合的分析能力,判断它的真假还真是非常困难。由于笔者的身份是公开,所以没有被允许拍照。这件器物的确是花重金由国外买回来的,但遗憾的是,确实不对。如果只注重古物表面“来源”和“出处”的故事性,而忽视对器物本身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比较是根本不行的,几乎每一件大价位的“古瓷”都伴随着一段令人信服的诱人故事。如今,无论是元蓝釉白龙盘或梅瓶、大罐(大罐实际是臆造和想象出来的,目前考古界和文物界还没发现蓝釉白龙纹造型的大罐)仿制的都比较到位,必需真正接触过真品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形形色色的仿品层出不穷,有的造型仿的好;有的釉色可以乱真;有的胎骨质感逼真,个别器物甚至比真品还要好,好的无可挑剔,有些“好的过了头”,因而丧失了元瓷应有的时代特征。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当下元蓝釉白龙纹的各式仿品,因为太多、太杂,随着时间的推进还会有更多、更精彩的仿品问世……,我们也没有必要逐一记住它们,与其让这些人为造假的糟粕污染我们如纯洁的头脑,还不如花点时间和精力亲眼看看和记住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二件真正的元代蓝釉白龙纹盘和另外三件元代蓝釉白龙梅瓶(其中一件梅瓶残器收藏在北京颐和园),用心灵去体会和感觉元代瓷器 的魅力。
虽然元代瓷器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学术界对于元瓷的研究却起步很晚。国外学者的研究起始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内学者的研究是最近三十多年以来的事。随着考古界不断发现元代居住遗址、元代窖藏、元代墓葬、元代窑址中陆续出土,特别是几处重要的发现,如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北京元大都遗址、浙江杭州元墓、新疆霍城县窖藏、江西高安窖藏、景德镇湖田元代窑址、韩国新安海底沉船的数次打捞等20多处考古新发现,使人们逐渐摸清了元代瓷器发展的脉络。
元代景德镇瓷业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创烧了许多前所未有的优秀品种,青花、釉里红、戗金五彩、红釉、蓝釉、卵白釉等于此完全成熟。其中元代的蓝釉瓷器属珍稀名贵的品种,为明清两代霁蓝(祭蓝)、洒蓝、回青等高温蓝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元代的高温蓝釉是由早期的钴蓝铅釉发展而来的,运用金属矿物质钴料呈色,在我国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制作出大量的兰色琉璃珠……,唐三彩中耀眼的蓝彩也是钴蓝呈色。元代钴蓝的使用不同于前代,它已经由初期的低温蓝釉转换成呈色稳定的耐高温蓝釉,元代是将钴蓝料直接涂饰在瓷器的素坯上,经高温氧化焰一次烧成。釉面光平匀净,浸入胎骨;发色稳定沉着,精光内蕴,闪烁出如蓝宝石一样温润的光泽。
元代蓝釉白龙纹盘(图一),口径15.7厘米,清宫旧藏,属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宝级一级藏品,是元代蓝釉瓷器中的上乘之作。具体的制作方法是:先在素坯盘心浅浮雕出龙的轮廓和花纹,然后在纹饰上罩白釉,其余的地方施满蓝釉,入窑后经12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一次烧成。相同纹饰的元代盘子就目前所知全世界只有两件,一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另一件在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另外两件口径超过40厘米的元代菱花口蓝釉大盘釉色相同、形制和花纹不同,分别收藏在伊朗的阿迪比尔神庙博物馆和土耳其托普卡普萨拉伊博物馆。据目前已经掌握的可靠资料,完整器只有这四件。元代蓝釉白龙装饰的著名器物还有两件梅瓶,一件现存江苏扬州市博物馆(图二),另一件收藏于法国巴黎吉美艺术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虽然没有蓝釉白龙纹梅瓶,但这件蓝釉白龙盘因属流传有序的清宫旧藏,越发珍稀罕见。
重宝奇器,因罕见稀有而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对象,并不是现代人的嗜好,早在二千年以前的封建社会初期,大凡有权有势的豪门显贵,无不以拥有珍玩名器为荣耀,商人为牟利,模古成风。《韩非子· 说林下》记载“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赝往。齐人曰赝也,鲁人曰真也。”由此可见,伪造前代古物之事2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出现,更何况物欲横流的今天?近些年来,随着元代瓷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元瓷的喜好与日惧增,蒙元瓷器精品在雄浑豪放中显现出的率真之美,逐渐为大众所认同。仿元青花、元釉里红、元五彩、元枢府釉、元均窑瓷器“蔚然成风”。2005年秋季,一只绘有鬼谷出山图案的元青花人物大罐在伦敦拍卖会上爆出了近2.28亿元的成交天价,对国内的仿元瓷风潮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代仿元瓷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透明而正常的,如景德镇陶瓷学院新近仿制的元青花鬼谷出山纹大罐,是完全照上述拍品临摹的,在网上公开标价是2.8万,据说第一批由名家绘制落款的20只仿制大罐,几天内就被定购一空。另一种情况是隐蔽而非正常的,仿品从制坯、绘画、烧制以至于出售全过程都是暗箱操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以假充真,牟取暴利。
元代蓝釉白龙纹饰的器物,从1990年开始就有仿品问世,常见盘子、梅瓶、大罐、匜、碗等,多数都是有摹本的赝品,少数风马牛不相及的臆造仿品。最初仿制的并不好,作假者缺乏一般的历史知识和文化素养,仿制的水平有限,稍微有一些实际经验的人都能看出问题,而最近几年的情况则大不相同了,仿古者运用最先进的高科技手段,着力恢复原始的手工拉坯步骤,舍弃电和天然气的现代窑炉,使用松柴烧窑,对珍稀的名品投注大量的资金,高薪聘请技师和专家严格把关,烧出的元代蓝釉瓷器十分逼真,而且往往烧成之后先不急于出手,而是经过某种秘密渠道运往国外,然后故意传播出某地有某物的小道消息,然后再由公开渠道返销回内地。笔者去年被一位认识多年的朋友请到家中,看了一件刚刚由法国带回国内的元代青花白龙纹梅瓶,仿真的水平少说也已经达到95%,如果不具备全面综合的分析能力,判断它的真假还真是非常困难。由于笔者的身份是公开,所以没有被允许拍照。这件器物的确是花重金由国外买回来的,但遗憾的是,确实不对。如果只注重古物表面“来源”和“出处”的故事性,而忽视对器物本身进行认真的观察和比较是根本不行的,几乎每一件大价位的“古瓷”都伴随着一段令人信服的诱人故事。如今,无论是元蓝釉白龙盘或梅瓶、大罐(大罐实际是臆造和想象出来的,目前考古界和文物界还没发现蓝釉白龙纹造型的大罐)仿制的都比较到位,必需真正接触过真品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形形色色的仿品层出不穷,有的造型仿的好;有的釉色可以乱真;有的胎骨质感逼真,个别器物甚至比真品还要好,好的无可挑剔,有些“好的过了头”,因而丧失了元瓷应有的时代特征。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当下元蓝釉白龙纹的各式仿品,因为太多、太杂,随着时间的推进还会有更多、更精彩的仿品问世……,我们也没有必要逐一记住它们,与其让这些人为造假的糟粕污染我们如纯洁的头脑,还不如花点时间和精力亲眼看看和记住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二件真正的元代蓝釉白龙纹盘和另外三件元代蓝釉白龙梅瓶(其中一件梅瓶残器收藏在北京颐和园),用心灵去体会和感觉元代瓷器 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