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练习,似乎是一个传统小问题,甚至在有的人看来是无足轻重的。课程改革以来,就大面积而言,人们对于课堂练习同样是重视不够,研究不力。基于此,我们需要对阅读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进行认真反思和深入探究,将这一传统小话题中的大秘密揭露一点,使之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增强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凭借与途径。
关键词:教学;设计;效率;训练;题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练习,好像是一个传统的小问题,甚至在有的人看来是无足轻重的。传统的课堂练习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作题,轻设题,以至形成了机械呆板、高耗低效的训练;书山题海、枯燥乏味的训练;急功近利、应试求分的训练。课堂上只教不练或低效的练,导致了练习的大量“外溢”,形成了“课内损失课外补”“教学损失练习补”的情形。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凭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减负的根本出路就在课堂练习上,即课内做好练习做完练习。
只有优化课堂练习的设计和做完练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真正减轻。基于此,我们需要对阅读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进行认真反思和深入探究,高度关注这一“小话题”,使它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增强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凭借与途径。
一、课堂练习的新内涵
(一)转变课堂练习的传统观念——不做不快乐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日益现代化,我们对课堂练习应该有新的认识和定位。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课堂练习单一、机械枯燥乏味的形式,使练习形式不拘于写,而是听、说、读、写有机融合,将演、评、画、游戏、参观、访问等形式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
(二)拓展课堂练习的形式和种类——不得不改变
语文课堂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假如总是同一种形式----书面练习,学生会产生效率低下,学习疲劳等现象,也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其实对于语文课堂练习的形式,我们不得不改变视角,拓宽思路,丰富内涵。从落实基础,积累运用、培养语感等方面看,语文课堂练习至少有以下形式和种类。
(1)口头练习。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口头练习是最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从读准字音、说清字形的识字教学,到组词品词、解句造句的词句训练,从分析段落、了解篇章的篇章练习,到训练表达、感知写法的说写训练,都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品一品,悟一悟。口头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手段, 方式灵活,并在分散教學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提高练习效果方面有独到之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训练的意识,并根据学情有的放矢。
(2)书面练习。在书面练习的改革中,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个笔头练习和口头练习的结合点。这个“点”的操练还是以书面练习的方式呈现,但是学生不再是大运动量“粗放型”的一味抄写,而是多动脑,少动笔;综合性动脑,关键性动笔,“复杂”化动脑,“简单”化动笔,提示式动脑,点睛式动笔。
(3)读悟练习。无论从落实基础培养语感的角度,还是从训练朗读促进语感方面看,读与悟无疑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练习,以读促思,理解文意,感悟学法,等等。
(三)改革课堂练习的操作模式——不得不把握
传统课堂练习的操作模式大多显得较为单一呆板,其最大的弊端是教和练得分离。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把握如下几点方式:
第一是读中渗透,让练习始于初读感知,伴随细读深究,融入精度感悟。一句话,让练习贯穿读的全过程。第二是学时整合,课堂上做到在教师导读时练,在学生自学时练,在同伴互助时练。第三是口笔并用,根据学与练的需要,灵活安排,有时口练,有时笔练,合理利用,优势互补。其基本原则是能口练解决的就不做笔练,口头难以完成的才动笔。第四是教练一体,做到教中有练,练中有教,教教练练,练练教教,教练融合,相互促进。第五是课内完成,提倡当堂布置,课内解决,不留(或少留)“尾巴”。即使是高年级,也要尽可能少留或不留课外作业。
二、课堂练习设计要点
(一)着眼语感培养,突出技能性。
阅读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语文课堂练习也应着眼于语感的训练与考查。“语感性”的题型有利于训练学生基本的和综合性的语文素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语文技能。“语感性”的练习包括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地解词析句,辨析语言文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对相关语文知识灵活而准确地运用,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例:
理解四个“才”所强调的不同意思和四个“东西”的不同意思: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才6点就来了;6点了才来。
浪潮横贯东西;我想吃点东西;手里拿着东西;真不是东西。
(二)瞄准知识底线,把握基础性。不是东西。
巩固并落实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课堂练习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的练习设计首先必须考虑“保底”因素,即瞄准知识的底线,将最基本最基础的东西落实到位。包括拼音的声韵、拼写,汉字的音形义、认写用,词语的积累、理解、辨析,句子的分析句意、了解句式、掌握标点等。例:
(三)设置阅读课文中的练习,教坚持纵横贯通,讲究整合性。
课堂练习的整合性,一是要考虑各类语文知识的相互关联与统整,让字词句等知识的训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是要注重三个维度目标的彼此渗透,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融入知识的练习之中。三是实现不同学科的巧妙整合。四是多种不同题型的综合运用。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为了练习而设计练习,那么正违背了整合性原则,势必陷入孤立,封闭的题海之中,这也会使课堂练习失去其目的性。
(四)培养运用能力,注意实践能力。
俗话说“一次实践胜过十次说教”。所以说培养对语文的实践运用能力,是语文练习的最终目标之一,课堂练习一定要多设计实践性作业,我们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参与实践,其包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思维(想象力等)的创新与拓展等。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教学的活动。
参考文献:
[1]http://www.xxkt.cn/yuwen/2008/34386.html
[2]http://tele.lbx777.com/
关键词:教学;设计;效率;训练;题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堂练习,好像是一个传统的小问题,甚至在有的人看来是无足轻重的。传统的课堂练习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作题,轻设题,以至形成了机械呆板、高耗低效的训练;书山题海、枯燥乏味的训练;急功近利、应试求分的训练。课堂上只教不练或低效的练,导致了练习的大量“外溢”,形成了“课内损失课外补”“教学损失练习补”的情形。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凭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减负的根本出路就在课堂练习上,即课内做好练习做完练习。
只有优化课堂练习的设计和做完练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才能真正减轻。基于此,我们需要对阅读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进行认真反思和深入探究,高度关注这一“小话题”,使它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增强教学有效性、提升学生综合性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凭借与途径。
一、课堂练习的新内涵
(一)转变课堂练习的传统观念——不做不快乐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手段、学习方式的日益现代化,我们对课堂练习应该有新的认识和定位。教师要勇于打破传统课堂练习单一、机械枯燥乏味的形式,使练习形式不拘于写,而是听、说、读、写有机融合,将演、评、画、游戏、参观、访问等形式与听、说、读、写巧妙结合。
(二)拓展课堂练习的形式和种类——不得不改变
语文课堂练习的形式多种多样,假如总是同一种形式----书面练习,学生会产生效率低下,学习疲劳等现象,也不可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其实对于语文课堂练习的形式,我们不得不改变视角,拓宽思路,丰富内涵。从落实基础,积累运用、培养语感等方面看,语文课堂练习至少有以下形式和种类。
(1)口头练习。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口头练习是最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从读准字音、说清字形的识字教学,到组词品词、解句造句的词句训练,从分析段落、了解篇章的篇章练习,到训练表达、感知写法的说写训练,都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品一品,悟一悟。口头练习,作为巩固知识的手段, 方式灵活,并在分散教學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提高练习效果方面有独到之处,。关键在于教师要有训练的意识,并根据学情有的放矢。
(2)书面练习。在书面练习的改革中,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个笔头练习和口头练习的结合点。这个“点”的操练还是以书面练习的方式呈现,但是学生不再是大运动量“粗放型”的一味抄写,而是多动脑,少动笔;综合性动脑,关键性动笔,“复杂”化动脑,“简单”化动笔,提示式动脑,点睛式动笔。
(3)读悟练习。无论从落实基础培养语感的角度,还是从训练朗读促进语感方面看,读与悟无疑也是某种意义上的练习,以读促思,理解文意,感悟学法,等等。
(三)改革课堂练习的操作模式——不得不把握
传统课堂练习的操作模式大多显得较为单一呆板,其最大的弊端是教和练得分离。在操作过程中我们不得不把握如下几点方式:
第一是读中渗透,让练习始于初读感知,伴随细读深究,融入精度感悟。一句话,让练习贯穿读的全过程。第二是学时整合,课堂上做到在教师导读时练,在学生自学时练,在同伴互助时练。第三是口笔并用,根据学与练的需要,灵活安排,有时口练,有时笔练,合理利用,优势互补。其基本原则是能口练解决的就不做笔练,口头难以完成的才动笔。第四是教练一体,做到教中有练,练中有教,教教练练,练练教教,教练融合,相互促进。第五是课内完成,提倡当堂布置,课内解决,不留(或少留)“尾巴”。即使是高年级,也要尽可能少留或不留课外作业。
二、课堂练习设计要点
(一)着眼语感培养,突出技能性。
阅读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语文课堂练习也应着眼于语感的训练与考查。“语感性”的题型有利于训练学生基本的和综合性的语文素养,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语文技能。“语感性”的练习包括根据具体语境灵活地解词析句,辨析语言文字之间的细微差别,对相关语文知识灵活而准确地运用,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例:
理解四个“才”所强调的不同意思和四个“东西”的不同意思: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才6点就来了;6点了才来。
浪潮横贯东西;我想吃点东西;手里拿着东西;真不是东西。
(二)瞄准知识底线,把握基础性。不是东西。
巩固并落实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课堂练习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的练习设计首先必须考虑“保底”因素,即瞄准知识的底线,将最基本最基础的东西落实到位。包括拼音的声韵、拼写,汉字的音形义、认写用,词语的积累、理解、辨析,句子的分析句意、了解句式、掌握标点等。例:
(三)设置阅读课文中的练习,教坚持纵横贯通,讲究整合性。
课堂练习的整合性,一是要考虑各类语文知识的相互关联与统整,让字词句等知识的训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二是要注重三个维度目标的彼此渗透,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等融入知识的练习之中。三是实现不同学科的巧妙整合。四是多种不同题型的综合运用。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只是为了练习而设计练习,那么正违背了整合性原则,势必陷入孤立,封闭的题海之中,这也会使课堂练习失去其目的性。
(四)培养运用能力,注意实践能力。
俗话说“一次实践胜过十次说教”。所以说培养对语文的实践运用能力,是语文练习的最终目标之一,课堂练习一定要多设计实践性作业,我们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参与实践,其包括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迁移,思维(想象力等)的创新与拓展等。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教学的活动。
参考文献:
[1]http://www.xxkt.cn/yuwen/2008/34386.html
[2]http://tele.lbx77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