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区位优势
地理区位: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系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余脉、阴山余脉交接处。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隔河接壤,西邻承德市御道口牧场;南邻围场县的燕格柏、大唤起乡;东邻围场县的姜家店、宝元栈。目前,塞罕坝林场距北京约6小时车程。
交通区位:公路——111线国道,京围、津围、承围、围多四条干线公路;从围场进入林区45公里。铁路——最近的火车站为四合永,规划建设有京承城际铁路。航空——规划修建小型飞机场,形成旅游支线。旅游区位:处于环渤海旅游圈中,是环京津休闲产业带上最为重要的一环,受大北京旅游区辐射和环渤海经济区辐射。
1.1 美丽的自然与脆弱的生态
塞罕坝的自然环境,即使用再多的形容词都不过分。这样一个优越的自然环境,是这里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资源,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人们陶醉于这里的美丽自然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这里已经是阻挡沙漠南进,侵袭京津等城市的第一道生态屏障。沙漠与塞罕坝仅有一河之隔;一般表层土壤的厚度仅有18-12厘米,极易受到干扰甚至破坏。不仅如此,目前的坝上还面临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
1.2 辉煌的历史与零星的遗存
木兰围场是中国唯一的皇家狩猎场。清代盛世时曾每年在此举行“木兰秋狝”大典。鼎盛时,这里曾经有72围供皇家狩猎。这一辉煌的历史,至今为普通人们所津津乐道。自1962年代以来,林业工人更是创造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历史奇迹。他们在十分艰难的自然和物质环境中,将沙漠改造成中国最大的一片人工森林区。这段历史及其所承载的创业精神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任何一位来此旅游或旅游的人,都不禁对此业绩表示出由衷的敬佩和赞叹,更懂得应该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森林生态环境。这里迄今留下的历史遗迹更多的是1960年代以来的:中国最大的人工森林生态环境和富饶的森林小镇。而更早时期的,关于“木兰秋狝”的历史遗迹,则仅有非常零星的分布;更多的只能从历史典籍和故事、传送中去寻觅了。
1.3 广袤的大地景观与相对单调的重复
塞罕坝的风景以其壮美、辽阔而吸引人,处处皆是绮丽的大地景观,这是其最大的特色。另一方面,因这里是森林-草原的交错带,物种相对单一,大地景观又通常会显得相对单调,变化不够丰富和多样。
1.4 尚待开发的丰富的冬季旅游资源
木兰围场的积雪期长达4个月以上,且有比较多样的地形与地貌条件,适宜开展多种类型的雪上运动项目,包括越野滑雪、高山滑雪(以初级至中级为主)、单板滑雪和雪上娱乐等。但是,迄今为止,塞罕坝的冬季项目几乎没有开展。丰富的冬季旅游资源尚待开发和利用。
1.5 舒适的夏季避暑气候
塞罕坝具有优越的避暑气候,已经为京津冀地区的人们所熟知,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25℃。每年超过80%以上的游客都在夏季时来到这里,远离炎热的酷暑,享受这份难得的清凉与惬意。
2 塞罕坝森林公园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旅游体验的核心价值亟待提升
旅游的资源价值尚未充分发挥;景区的发展层次不高,部分现有项目设计不尽合理;旅游体验不够丰富;游览方式单调;旅游线路设计不科学,线路体验化缺失;旅游氛围营造缺失,游客体验感不足;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卖点;旅游项目分布不合理,相互间缺乏联系。2.2 淡旺季失衡情况严重
每年旅游旺季仅有三个月;淡季过淡,淡到几乎没有游客;旅游季节过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设施差、服务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项目质量不高,等等。淡旺季严重失衡,旺季过短,淡季过淡,是限制塞罕坝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3 旅游业发展层次低,现代休闲度假内容短缺
现代休闲要素缺乏;时尚性活动缺乏;几乎没有形成度假旅游;商务、运动等旅游缺失。
游客体验不够丰富,游客活动体验单调,现在只有看、吃、住能基本满足游客的需要,购物和娱乐缺乏特色;缺乏塞罕坝风情;游客缺少多维化体验;这使得塞罕坝游客的游程偏短,实际消费偏低,旅游经济效益上不去;
2.4 服务水平低,软环境差
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于大都市游客的服务需求理解不足;必须服务项目的标志不清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特别是礼仪、仪表、友好度等方面需要培训提高;购物环境不够理想,诚信公平不足;承包性景点的管理不到位;服务设施不到位,舒适度不够;整体环境卫生需进一步整洁美化;旅游安全管理与风险管理不足。
2.5 生态脆弱,保护压力大
塞罕坝承担着“京津绿色卫士”的重要职能,位置敏感,生态功能始终是第一位的;塞罕坝处于生态脆弱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要求很严。
3 面临的主要挑战
游客旅游意识普遍增强的同时,旅游消费更加理性、成熟,面临旅游需求个性化和旅游消费方式多样化的挑战;如何使旅游资源、旅游地特性、地域文化及景区综合服务的特质相结合,综合打造景区产品和景区品牌面临挑战。
地理区位: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系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余脉、阴山余脉交接处。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隔河接壤,西邻承德市御道口牧场;南邻围场县的燕格柏、大唤起乡;东邻围场县的姜家店、宝元栈。目前,塞罕坝林场距北京约6小时车程。
交通区位:公路——111线国道,京围、津围、承围、围多四条干线公路;从围场进入林区45公里。铁路——最近的火车站为四合永,规划建设有京承城际铁路。航空——规划修建小型飞机场,形成旅游支线。旅游区位:处于环渤海旅游圈中,是环京津休闲产业带上最为重要的一环,受大北京旅游区辐射和环渤海经济区辐射。
1.1 美丽的自然与脆弱的生态
塞罕坝的自然环境,即使用再多的形容词都不过分。这样一个优越的自然环境,是这里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资源,也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当人们陶醉于这里的美丽自然的时候,一定不能忘记,这里已经是阻挡沙漠南进,侵袭京津等城市的第一道生态屏障。沙漠与塞罕坝仅有一河之隔;一般表层土壤的厚度仅有18-12厘米,极易受到干扰甚至破坏。不仅如此,目前的坝上还面临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等问题。
1.2 辉煌的历史与零星的遗存
木兰围场是中国唯一的皇家狩猎场。清代盛世时曾每年在此举行“木兰秋狝”大典。鼎盛时,这里曾经有72围供皇家狩猎。这一辉煌的历史,至今为普通人们所津津乐道。自1962年代以来,林业工人更是创造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历史奇迹。他们在十分艰难的自然和物质环境中,将沙漠改造成中国最大的一片人工森林区。这段历史及其所承载的创业精神依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任何一位来此旅游或旅游的人,都不禁对此业绩表示出由衷的敬佩和赞叹,更懂得应该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森林生态环境。这里迄今留下的历史遗迹更多的是1960年代以来的:中国最大的人工森林生态环境和富饶的森林小镇。而更早时期的,关于“木兰秋狝”的历史遗迹,则仅有非常零星的分布;更多的只能从历史典籍和故事、传送中去寻觅了。
1.3 广袤的大地景观与相对单调的重复
塞罕坝的风景以其壮美、辽阔而吸引人,处处皆是绮丽的大地景观,这是其最大的特色。另一方面,因这里是森林-草原的交错带,物种相对单一,大地景观又通常会显得相对单调,变化不够丰富和多样。
1.4 尚待开发的丰富的冬季旅游资源
木兰围场的积雪期长达4个月以上,且有比较多样的地形与地貌条件,适宜开展多种类型的雪上运动项目,包括越野滑雪、高山滑雪(以初级至中级为主)、单板滑雪和雪上娱乐等。但是,迄今为止,塞罕坝的冬季项目几乎没有开展。丰富的冬季旅游资源尚待开发和利用。
1.5 舒适的夏季避暑气候
塞罕坝具有优越的避暑气候,已经为京津冀地区的人们所熟知,夏季平均气温不超过25℃。每年超过80%以上的游客都在夏季时来到这里,远离炎热的酷暑,享受这份难得的清凉与惬意。
2 塞罕坝森林公园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旅游体验的核心价值亟待提升
旅游的资源价值尚未充分发挥;景区的发展层次不高,部分现有项目设计不尽合理;旅游体验不够丰富;游览方式单调;旅游线路设计不科学,线路体验化缺失;旅游氛围营造缺失,游客体验感不足;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卖点;旅游项目分布不合理,相互间缺乏联系。2.2 淡旺季失衡情况严重
每年旅游旺季仅有三个月;淡季过淡,淡到几乎没有游客;旅游季节过短,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如设施差、服务差、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项目质量不高,等等。淡旺季严重失衡,旺季过短,淡季过淡,是限制塞罕坝旅游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3 旅游业发展层次低,现代休闲度假内容短缺
现代休闲要素缺乏;时尚性活动缺乏;几乎没有形成度假旅游;商务、运动等旅游缺失。
游客体验不够丰富,游客活动体验单调,现在只有看、吃、住能基本满足游客的需要,购物和娱乐缺乏特色;缺乏塞罕坝风情;游客缺少多维化体验;这使得塞罕坝游客的游程偏短,实际消费偏低,旅游经济效益上不去;
2.4 服务水平低,软环境差
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对于大都市游客的服务需求理解不足;必须服务项目的标志不清楚;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不足,特别是礼仪、仪表、友好度等方面需要培训提高;购物环境不够理想,诚信公平不足;承包性景点的管理不到位;服务设施不到位,舒适度不够;整体环境卫生需进一步整洁美化;旅游安全管理与风险管理不足。
2.5 生态脆弱,保护压力大
塞罕坝承担着“京津绿色卫士”的重要职能,位置敏感,生态功能始终是第一位的;塞罕坝处于生态脆弱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要求很严。
3 面临的主要挑战
游客旅游意识普遍增强的同时,旅游消费更加理性、成熟,面临旅游需求个性化和旅游消费方式多样化的挑战;如何使旅游资源、旅游地特性、地域文化及景区综合服务的特质相结合,综合打造景区产品和景区品牌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