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电影《乡村女教师》在色彩、场景等方面獨特的视觉设计营造了中国水墨画般的意境,呈现出主人公用真情和爱心,无私奉献乡村教育的感人故事。
【关键词】电视电影 《乡村女教师》 视觉设计
由安徽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电影《乡村女教师》,获得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短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饰演女主角若虹的女演员陈小艺,以她生动、感人的表演,获得了本届金鹰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这是一部“唯美、唯情、唯爱”、闪耀着人性光芒的作品,笔者现就本剧的视觉设计谈点体会。
一、故事
《乡村女教师》讲述的是都市里一位普通的下岗女工,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义务执教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安徽北方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里。女主角若虹是一位下岗女工,她同时也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用真情、用爱心、用无私的奉献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中国版乡村女教师的感人故事。
二、人物
《乡村女教师》关注的是一个普通的下岗女工到乡村义务执教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而正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和她的学生们之间感动和被感动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创作者,也深深感动了电视观众。
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这一古老的话题被一位普通的都市下岗女工,一位普通的母亲和妻子,用真情、用行动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好莱坞大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士兵一开始对战争深怀恐惧,他不愿意去战场,但当他进入战争状态后,可能最终成为英雄。这个心理轨迹非常重要,这部戏要寻找的就是女主角的这种心理轨迹,当她的心理轨迹完成了,这部作品也就成功了。为了探寻她所资助的农村孩子心头的秘密,生于都市的若虹来到偏僻的山村,意想不到的情景一次又一次感动着她,并促使她成为一名乡村女教师。为了完成这种心理轨迹的寻找,我们需要提供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典型环境。
三、场景
全剧的场景分两大块:
一是上海,是片中女主角若虹生活和工作的城市。这里,高架轻轨、外滩高楼、黄浦游轮,冰球孩童,匆匆行人,这些浪漫与时尚,现代与文明组合成了繁华的都市风情。
二是若虹义务支教的地方,我们把场景从故事原型发生地皖北挪到了皖南的徽州小山村里,为的是更充分地讲述这个“唯美、唯情、唯爱”的故事。
皖南小山村,粉墙黛瓦、青山绿水,流转的水车、淡淡的晨雾,那里宁静优美、质朴温馨、韵味独具。夕阳西下,翠绿的油菜地旁走过驮着孩童的老牛,掩映在树林中正在升起袅袅炊烟的农舍,在一幅幅经典的中国水墨画似的情境中,《乡村女教师》的故事慢慢展开。
剧中的重要场景教室,选在一个旧式的徽州祠堂中,空灵老屋里飘出朗朗的读书声,粗大的栋梁在薄雾中挺立。这就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山村学校,旧时的祠堂已不再有其自身原有的功能,它正在发挥其人们不曾想过的育人重任。全剧始终把人物放在这样一些典型的情境中,展现这一“唯美、唯情、唯爱”的故事。
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常常放在幽长、静谧、不断转角的小巷中,在行走与奔跑间讲述,更显其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千纸鹤是希望的化身,也代表祝福,是一种浪漫的情感表达方式。送别一场戏是全剧的结尾,也是全剧一个高潮部分。我们把这场戏放在村口的古树下,参天古树上挂满了乡亲们亲手叠制的千纸鹤,这是乡亲们对若虹老师的感激和祝福,也是在期盼着她能再回山村。
千纸鹤被从树隙中直射下的阳光照耀着,金光灿烂。参天古树的新绿,树隙中射出的灿烂的光芒,满树垂挂的千纸鹤,若虹那张幸福的脸……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刻将“唯美、唯情、唯爱”的情绪渲染到了极致。这种情感方式的宣泄和表达,更能为大多数观众所接受,因为在这个故事里有人间质朴的情愫,有善良的愿望,有美丽的人格。
剧中若虹把当代都市的文明、城市文化带到乡村,使乡村学校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变化。在皖南山村环境的基础上,戏里的陈设、招贴画,一些细小道具的安排都带有现代气息。全剧开始的时候,用了主人公收到信时的画外音,整个画面处理在上海的轻轨、外滩等大都市的现代氛围当中,造型的张力和乡村的质朴形成鲜明的对照。从画面、色彩、音响上,皖南的宁静和上海的嘈杂形成强烈对比和巨大的视觉和听觉反差。
四、色彩
电视剧的色彩,不仅衬托人物,渲染环境气氛,传达美感,同时它通过自身独特的视觉符号,同故事内容、叙事结构融为一体,表现独特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水墨画主张“墨分五色”,水与墨在宣纸上的千变万化,成为中国画的主色,这种“墨色”的气韵变化是中国文人的人品与艺品在作品中的追求。
《乡村女教师》在色彩影像与视觉造型上追求中国画的意境和韵味。通过中国水墨画的色彩表现,将人物融入人们的感情和精神世界并赋予时代特征。我们把故事发生的场景放在一个偏僻的徽州小山村,拍摄的季节也选在初春时节。满山满树的新绿就是本片的“墨色”,薄雾、湿山、湿地、湿水就是本片的“水”。用新绿和薄雾,形成该剧的水和墨,“薄雾”和“新绿”是本片的基调色。我们在场景中大量的放烟,地上、墙上、树上大量的洒水,营造一种朦胧的、虚幻的、非现实的色彩感。用清雅的色调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彩的“空灵”与“静谧”,展现出该剧所追求的“唯美、唯情、唯爱”的境界。
五、制作
《乡村女教师》这部戏是我台第一部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的电视剧。这部戏故事真实,演员表演朴素,语言风格平实,画面唯美,制作精良。虽然是一部生活流作品,但作品具有浓郁的诗意,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整剧画面拍得非常精美,画面中的“放烟”“泼水”,在带给观众视觉上的神秘感时,也体现浓郁的徽州文化氛围。
地域特色是影视文化作品较高的艺术追求,只有体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才会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摄像上,多用“长镜头”和“空镜头”,勾勒渲染出一幅幅明净、清旷、幽静、古朴的徽州山乡风情。幽深的小巷,晨雾中的古树,长满新绿的田头,如同水墨渲染,通过绿的不同变化,细腻表现出人的内心情感与精神世界。
这部剧的剧本构架采用的是电影的结构,用电影结构叙述故事。但考虑到电视传播媒介本身的特性,因为电视机比较小,这对画面和镜头的运用提出了不同要求,也跟电影有所区别。电影中可以大量用中景或全景,但电视剧必须用一部分特写,或多用近景。本剧是电视传播手段和电影叙事方式相结合的一次尝试。
结 语
一部作品的成功首先是它的真和情,观众能接受的往往是感人至深的东西,人物命运的变化时时牵动人心。主人公若虹来自繁华的都市上海,她把上海的都市文化带入到一个闭塞的山村,使封闭的乡村教育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变化。山区的宁静与都市的喧哗,通过电影蒙太奇产生了交错对比,在观众心目中产生反差和震撼。观众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主人公经历中的一个个感人的细节——有的让人鼻子发酸,有的令人泪眼朦胧,有的能让人忍俊不禁——所有这些,都流淌在一个普通的故事里,表现在一个平实的手法里,发生在一个小人物的身上,这种真实更让人过目难忘。剧中人物的情感定位没有煽情,没有虚饰,没有造作,一切以情感为基点,配之以艺术化的镜头处理,带给观众产生美好的回味和深深的思索。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相互支撑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温情,这种温情像甘露一般滋润着、温暖着、激励着我们的心灵,滋养着我们的生活。
《乡村女教师》是以真实、真情、真意,摄取人们心灵中最美的东西,满足了人们独特而纯朴的审美心理需求,如同一幅纯美的中国画,把我们的思维带到唯美写意的境界之中。全剧“唯美、唯情、唯爱”的“人生境界”的呈现和全剧在色彩影像与视觉造型上追求的中国画的意境和韵味密不可分。■
(作者单位:安徽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电视电影 《乡村女教师》 视觉设计
由安徽电视台摄制的电视电影《乡村女教师》,获得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短篇电视剧优秀作品奖,饰演女主角若虹的女演员陈小艺,以她生动、感人的表演,获得了本届金鹰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这是一部“唯美、唯情、唯爱”、闪耀着人性光芒的作品,笔者现就本剧的视觉设计谈点体会。
一、故事
《乡村女教师》讲述的是都市里一位普通的下岗女工,来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义务执教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安徽北方一个偏僻的农村小学里。女主角若虹是一位下岗女工,她同时也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用真情、用爱心、用无私的奉献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中国版乡村女教师的感人故事。
二、人物
《乡村女教师》关注的是一个普通的下岗女工到乡村义务执教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而正是这个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和她的学生们之间感动和被感动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创作者,也深深感动了电视观众。
人生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这一古老的话题被一位普通的都市下岗女工,一位普通的母亲和妻子,用真情、用行动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好莱坞大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士兵一开始对战争深怀恐惧,他不愿意去战场,但当他进入战争状态后,可能最终成为英雄。这个心理轨迹非常重要,这部戏要寻找的就是女主角的这种心理轨迹,当她的心理轨迹完成了,这部作品也就成功了。为了探寻她所资助的农村孩子心头的秘密,生于都市的若虹来到偏僻的山村,意想不到的情景一次又一次感动着她,并促使她成为一名乡村女教师。为了完成这种心理轨迹的寻找,我们需要提供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典型环境。
三、场景
全剧的场景分两大块:
一是上海,是片中女主角若虹生活和工作的城市。这里,高架轻轨、外滩高楼、黄浦游轮,冰球孩童,匆匆行人,这些浪漫与时尚,现代与文明组合成了繁华的都市风情。
二是若虹义务支教的地方,我们把场景从故事原型发生地皖北挪到了皖南的徽州小山村里,为的是更充分地讲述这个“唯美、唯情、唯爱”的故事。
皖南小山村,粉墙黛瓦、青山绿水,流转的水车、淡淡的晨雾,那里宁静优美、质朴温馨、韵味独具。夕阳西下,翠绿的油菜地旁走过驮着孩童的老牛,掩映在树林中正在升起袅袅炊烟的农舍,在一幅幅经典的中国水墨画似的情境中,《乡村女教师》的故事慢慢展开。
剧中的重要场景教室,选在一个旧式的徽州祠堂中,空灵老屋里飘出朗朗的读书声,粗大的栋梁在薄雾中挺立。这就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山村学校,旧时的祠堂已不再有其自身原有的功能,它正在发挥其人们不曾想过的育人重任。全剧始终把人物放在这样一些典型的情境中,展现这一“唯美、唯情、唯爱”的故事。
女主角的内心独白常常放在幽长、静谧、不断转角的小巷中,在行走与奔跑间讲述,更显其内心的矛盾与冲突。
千纸鹤是希望的化身,也代表祝福,是一种浪漫的情感表达方式。送别一场戏是全剧的结尾,也是全剧一个高潮部分。我们把这场戏放在村口的古树下,参天古树上挂满了乡亲们亲手叠制的千纸鹤,这是乡亲们对若虹老师的感激和祝福,也是在期盼着她能再回山村。
千纸鹤被从树隙中直射下的阳光照耀着,金光灿烂。参天古树的新绿,树隙中射出的灿烂的光芒,满树垂挂的千纸鹤,若虹那张幸福的脸……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刻将“唯美、唯情、唯爱”的情绪渲染到了极致。这种情感方式的宣泄和表达,更能为大多数观众所接受,因为在这个故事里有人间质朴的情愫,有善良的愿望,有美丽的人格。
剧中若虹把当代都市的文明、城市文化带到乡村,使乡村学校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变化。在皖南山村环境的基础上,戏里的陈设、招贴画,一些细小道具的安排都带有现代气息。全剧开始的时候,用了主人公收到信时的画外音,整个画面处理在上海的轻轨、外滩等大都市的现代氛围当中,造型的张力和乡村的质朴形成鲜明的对照。从画面、色彩、音响上,皖南的宁静和上海的嘈杂形成强烈对比和巨大的视觉和听觉反差。
四、色彩
电视剧的色彩,不仅衬托人物,渲染环境气氛,传达美感,同时它通过自身独特的视觉符号,同故事内容、叙事结构融为一体,表现独特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水墨画主张“墨分五色”,水与墨在宣纸上的千变万化,成为中国画的主色,这种“墨色”的气韵变化是中国文人的人品与艺品在作品中的追求。
《乡村女教师》在色彩影像与视觉造型上追求中国画的意境和韵味。通过中国水墨画的色彩表现,将人物融入人们的感情和精神世界并赋予时代特征。我们把故事发生的场景放在一个偏僻的徽州小山村,拍摄的季节也选在初春时节。满山满树的新绿就是本片的“墨色”,薄雾、湿山、湿地、湿水就是本片的“水”。用新绿和薄雾,形成该剧的水和墨,“薄雾”和“新绿”是本片的基调色。我们在场景中大量的放烟,地上、墙上、树上大量的洒水,营造一种朦胧的、虚幻的、非现实的色彩感。用清雅的色调点染画面,色彩的深浅疏密很自然地显露出远近、明暗、虚实,色彩的“空灵”与“静谧”,展现出该剧所追求的“唯美、唯情、唯爱”的境界。
五、制作
《乡村女教师》这部戏是我台第一部用高清摄像机拍摄的电视剧。这部戏故事真实,演员表演朴素,语言风格平实,画面唯美,制作精良。虽然是一部生活流作品,但作品具有浓郁的诗意,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整剧画面拍得非常精美,画面中的“放烟”“泼水”,在带给观众视觉上的神秘感时,也体现浓郁的徽州文化氛围。
地域特色是影视文化作品较高的艺术追求,只有体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才会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摄像上,多用“长镜头”和“空镜头”,勾勒渲染出一幅幅明净、清旷、幽静、古朴的徽州山乡风情。幽深的小巷,晨雾中的古树,长满新绿的田头,如同水墨渲染,通过绿的不同变化,细腻表现出人的内心情感与精神世界。
这部剧的剧本构架采用的是电影的结构,用电影结构叙述故事。但考虑到电视传播媒介本身的特性,因为电视机比较小,这对画面和镜头的运用提出了不同要求,也跟电影有所区别。电影中可以大量用中景或全景,但电视剧必须用一部分特写,或多用近景。本剧是电视传播手段和电影叙事方式相结合的一次尝试。
结 语
一部作品的成功首先是它的真和情,观众能接受的往往是感人至深的东西,人物命运的变化时时牵动人心。主人公若虹来自繁华的都市上海,她把上海的都市文化带入到一个闭塞的山村,使封闭的乡村教育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变化。山区的宁静与都市的喧哗,通过电影蒙太奇产生了交错对比,在观众心目中产生反差和震撼。观众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主人公经历中的一个个感人的细节——有的让人鼻子发酸,有的令人泪眼朦胧,有的能让人忍俊不禁——所有这些,都流淌在一个普通的故事里,表现在一个平实的手法里,发生在一个小人物的身上,这种真实更让人过目难忘。剧中人物的情感定位没有煽情,没有虚饰,没有造作,一切以情感为基点,配之以艺术化的镜头处理,带给观众产生美好的回味和深深的思索。
其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相互支撑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温情,这种温情像甘露一般滋润着、温暖着、激励着我们的心灵,滋养着我们的生活。
《乡村女教师》是以真实、真情、真意,摄取人们心灵中最美的东西,满足了人们独特而纯朴的审美心理需求,如同一幅纯美的中国画,把我们的思维带到唯美写意的境界之中。全剧“唯美、唯情、唯爱”的“人生境界”的呈现和全剧在色彩影像与视觉造型上追求的中国画的意境和韵味密不可分。■
(作者单位:安徽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