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推进与现代人才培养指标的提高,如何把握住小学生素养形成的初始期、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本课题就当前人文培养工作中出现的最新问题,结合实际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亲身经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以期为人文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适应现代化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學课程、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教育
语文是孩子从出生起,便最早开始接触的“学问”。但是“语文”不仅应承担应试之责,更应承担起育人之任。作为母语的代表,语文成为了日常生活中最万能的,也是最基本的工具。掌握好语文通识知识,是学习、生活、做事的必备基础。那么如何立足于小学语文,以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如何针对当下语文教育的缺陷现状,补足教育短板?本文从现状出发,逐步剖析,分析现存问题,提出可行建议方案。以期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内容,培养孩子健全人格。
一、有关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剖析
1.各学校、地区间对小学语文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孩子初始阶段的培养。从目前教育现状来看,各学校以及各地区间的教学任务仍然比较繁重。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停留在课本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育人属性。学校对小学语文中,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孩子则对课堂以外的知识储备少之又少。这不禁使我们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一张试卷还是成才成人?回归教育的本身属性、不忘初心,拓宽对教育、教学含义的理解,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人文素质的国家栋梁,而非只会做题而对于其他不闻不问的“高分低能人”。
2.部分学校对小学教育出现操之过急、拔苗助长的不良趋势,不适合孩子当前的成长阶段特点。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理念引导下,在部分家长的“大力配合”和“督促”下,部分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操之过急。大量不适合各年级年龄段的作业任务,充斥在孩子肩上的书包里,这样如此操之过急的教育举动,在短期可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长此以往不但会扼杀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会使孩子失去童年应该有的乐趣、对一生都有影响。
二、有关人文素养教育建议方案
1.针对各年级成长阶段特点与不同兴趣点,“对症下药”。孩子各年龄阶段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文人素养教育的落实,离不开孩子成长阶段特点这个客观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对孩子进行有益的引导。目前国家也正在号召为中、小学年龄段学生减负释压,学校、教师只有从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实际成长特点出发,考虑最合适孩子的切实培养方案,才能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一、二年级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学龄前儿童和初始学习的过渡阶段,学习习惯仍未养成、玩性大,此时教师应该多一点耐心给予正确引导;三、四年级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步适应了学习的要求、能够听从正确引导。此时应该注重对孩子习惯、思维的培养,而非注重学习量的多少。五年级年龄阶段的孩子,是小学阶段最为稳重的时期,他们已逐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可以适度提高、为学生更长远的学习打基础。
2.与美育、德育功能相契合,贴近生活,灵活运用生活中的实际素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情感,培养健全人格。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是一门来自于生活、最终回归指导于生活的学问。仅重视课本教学任务,而忽视了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指导意义,无非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才”的前提是“做人”。做人立德,从来都是“师长技”的重要前提。而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性、广博性特点,在众学科中,语文无疑是承担起德育责任的不二之选。小学阶段作为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客观事物的是非黑白,尚未形成自己的明确判断。此时教师应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把握住小学这个成长的特殊时期,适度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热点实事,帮助孩子明是非、辨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也为学生个人的举止行为起到标尺模范作用,让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最终使孩子的人文素养得到综合提高。
3.充分挖掘已有教学资料中已有人文素养培育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素养提升来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培养目标,把语文课程的特定确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深厚广博的底蕴,其中,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所蕴含的可贵人文精神更是数不胜数。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培养,更应该让孩子树立起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内心落实到行动中去。让优秀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贯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点滴行为中。
三、结论
面临小学课程教育中出现的对人文素养培育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出现的操之过急等问题,我们对此提出了,针对不同阶段特点因材施教、贴近生活发挥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已有教学资源中的人文内涵三种解决方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对人文素养的探讨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时代发展的不同要求,及时对人才培养作出适应性的补充调整。
参考文献:
[1]唐国林.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812-813.
[2]安萍芳.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50-151.
[3]匡爱东.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7):132-133.
关键词:小學课程、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教育
语文是孩子从出生起,便最早开始接触的“学问”。但是“语文”不仅应承担应试之责,更应承担起育人之任。作为母语的代表,语文成为了日常生活中最万能的,也是最基本的工具。掌握好语文通识知识,是学习、生活、做事的必备基础。那么如何立足于小学语文,以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如何针对当下语文教育的缺陷现状,补足教育短板?本文从现状出发,逐步剖析,分析现存问题,提出可行建议方案。以期完善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育内容,培养孩子健全人格。
一、有关人文素养教育现状剖析
1.各学校、地区间对小学语文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孩子初始阶段的培养。从目前教育现状来看,各学校以及各地区间的教学任务仍然比较繁重。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只停留在课本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育人属性。学校对小学语文中,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孩子则对课堂以外的知识储备少之又少。这不禁使我们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一张试卷还是成才成人?回归教育的本身属性、不忘初心,拓宽对教育、教学含义的理解,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高人文素质的国家栋梁,而非只会做题而对于其他不闻不问的“高分低能人”。
2.部分学校对小学教育出现操之过急、拔苗助长的不良趋势,不适合孩子当前的成长阶段特点。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理念引导下,在部分家长的“大力配合”和“督促”下,部分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操之过急。大量不适合各年级年龄段的作业任务,充斥在孩子肩上的书包里,这样如此操之过急的教育举动,在短期可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但长此以往不但会扼杀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心理,甚至会使孩子失去童年应该有的乐趣、对一生都有影响。
二、有关人文素养教育建议方案
1.针对各年级成长阶段特点与不同兴趣点,“对症下药”。孩子各年龄阶段认识世界、理解事物的出发点是不同的,文人素养教育的落实,离不开孩子成长阶段特点这个客观基础。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对孩子进行有益的引导。目前国家也正在号召为中、小学年龄段学生减负释压,学校、教师只有从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实际成长特点出发,考虑最合适孩子的切实培养方案,才能使孩子有一个好的发展。一、二年级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学龄前儿童和初始学习的过渡阶段,学习习惯仍未养成、玩性大,此时教师应该多一点耐心给予正确引导;三、四年级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逐步适应了学习的要求、能够听从正确引导。此时应该注重对孩子习惯、思维的培养,而非注重学习量的多少。五年级年龄阶段的孩子,是小学阶段最为稳重的时期,他们已逐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对他们的要求可以适度提高、为学生更长远的学习打基础。
2.与美育、德育功能相契合,贴近生活,灵活运用生活中的实际素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和情感,培养健全人格。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是一门来自于生活、最终回归指导于生活的学问。仅重视课本教学任务,而忽视了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指导意义,无非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才”的前提是“做人”。做人立德,从来都是“师长技”的重要前提。而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性、广博性特点,在众学科中,语文无疑是承担起德育责任的不二之选。小学阶段作为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客观事物的是非黑白,尚未形成自己的明确判断。此时教师应发挥正确的价值导向作用,把握住小学这个成长的特殊时期,适度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热点实事,帮助孩子明是非、辨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准则,也为学生个人的举止行为起到标尺模范作用,让孩子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最终使孩子的人文素养得到综合提高。
3.充分挖掘已有教学资料中已有人文素养培育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素养提升来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培养目标,把语文课程的特定确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中华文明5000年历史,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和深厚广博的底蕴,其中,各种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中所蕴含的可贵人文精神更是数不胜数。作为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培养,更应该让孩子树立起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充分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内心落实到行动中去。让优秀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贯彻到自己的日常生活的点滴行为中。
三、结论
面临小学课程教育中出现的对人文素养培育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出现的操之过急等问题,我们对此提出了,针对不同阶段特点因材施教、贴近生活发挥育人功能、充分挖掘已有教学资源中的人文内涵三种解决方案。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对人文素养的探讨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时代发展的不同要求,及时对人才培养作出适应性的补充调整。
参考文献:
[1]唐国林.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812-813.
[2]安萍芳.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50-151.
[3]匡爱东.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