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戏曲是角儿的艺术,是以主演为核心的艺术创作。但当它走进了现代剧场,导演作为二度创作的核心,其对舞台呈现的重要性得到了凸显。一方面,戏曲导演是协调唱腔设计、作曲、表演、舞美、灯光、服装的核心环节;另一方面,戏曲艺术的本体特征也决定了导演要以音乐唱腔为重点,同时兼顾意象化的审美呈现,深谙唱念做打等程式语言。导演不仅决定着故事的讲述方式,更决定着剧目的舞台美学,因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戏曲导演?”也成为了戏剧界持续热议的话题。戏曲导演是二度创作的中心,音乐唱腔是舞台表现的主要手段,戏曲导演的素养应该是全方位的,但对音乐唱腔的驾驭能力确实尤为重要的。
盛京戏曲佳作不断,舞台上名角辈出,自然也不乏优秀的戏曲导演。由于戏曲舞台的特殊性,要求导演具备独特的知识结构,“演而优则导”是一条常见的路径,而盛京的戏曲导演也基本走过这条道路。杨晓彦、李维鲁、田敬阳莫不如此,而徐培成则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导演。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东北三省呈现了一台话剧和两台京剧,黑龙江省京剧院《奇女无容》和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的《杨靖宇》,一台是延伸戏曲传统的古装戏,一台是表现红色经典的现代戏,而执导这两台剧目的竟是同一导演。在中国艺术的最高舞台上,这位东北戏曲的领军者就是徐培成。
徐培成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自幼生活在沈阳的“戏窝子”——北市场,年少时向票友邻居学习京剧,其后考入辽宁省戏校评剧科接受正规培养,并由此开始了六十余年演戏、导戏、编戏、评戏、画戏的艺术生涯。作为演员,他扮相俊朗,嗓音明亮,曾被誉为“评剧第一小生”,并主演了《白蛇传》《红楼梦》《无双传》《智取威虎山》《方冰卖妻》《狐仙女》《荷花女》《天子泥人梦》《野戏班》《小女婿》《秧歌情》等一百多出京剧和评剧。此外,他还具有超强的视觉语言驾驭能力,其画作多次在中国艺术节及港、澳等全国各地展出,多维度地展示传播了民族艺术的审美基因。近年来,其将主要精力倾注于导演领域,连续在全国各省市院团导演十余部作品,并通过对艺术创作和舞台呈现的整体把控,展示出他对戏曲的深度理解和独特感悟。
纵观徐培成的导演作品,既有现代戏、古装戏、传统戏,也有现代纪实戏和儿童京剧。题材样式各不相同,剧种和演员阵容各异,但他总能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戏曲现代戏难写、难排、难演,红色经典题材更是创作难点,既要避免单纯的“高大上”,又要求人物具有特殊个性。所以,导演要对英模人物的历史认真分析,既要体现其崇高境界和人物性格特征,又要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并找到其内在情感和外在行为的统一线索。其编导的“《杨靖宇》是纪念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力作。该剧截取了这位抗日英雄的经典事例,在舞台呈现上延续了京剧现代戏的成果,将戏曲的唱、念、做、打化为现代的叙事语言,既保持了唱腔的特色,又通过合唱的呼应和背景音乐营造了恢弘的气势。”[1]2015年末,《杨靖宇》作为吉林省优秀戏曲剧目进京展演的压轴大戏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观看了演出,并评价其为“爱国主义题材最感人的剧目之一”。2019年的上海滩,著名高派传人倪茂才高亢嘹亮的声音,更是将杨靖宇威武不屈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中国艺术节上的观众流连忘返。而其执导的天津评剧三团的评剧《王武强》,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戏曲剧目。该剧以天津蓟州区出头岭镇司法所所长王武强为主人公,讲述了他20年如一日坚守基层,通过顾不上自家老小,为民送棉被、送安家费等日常琐事,表现了其舍己奉公、心系人民的精神世界。整个舞台有着质朴的现实感,而核心唱段又味道十足,成功地以戏曲语言演绎了现实的生活。云南省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巾帼小将》,古色古香、唯美典雅,传播了荀灌爱国爱民的精神,也传承了戏曲艺术的传统精华。而锦州京剧院的《红孩儿与小龙女》则将戏曲与动漫的特征巧妙地融为一体,尤其是其开放式的形式,获得了孩子们热烈的推崇。还有其执导的青岛市京剧院《清贫之方志敏》、河南省越调剧团的《诸葛亮——临危受命》、营口评剧团的评剧《李三娘》,均风格各异且自成一格。
徐培成追求的正是一戏一样式、一戏一风格、一戏一特点,而作为一位从舞台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导演,唱腔音乐是其驾驭舞台的核心手段。他时常说“戏是车,曲是辙”,无曲之戏,何谓戏曲?流派的形成离不开唱段的流传,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离不开唱腔音乐的创造。演戏要演人,唱戏要唱情,父女情、儿女情、战友情、爱国情,真正感人的东西必须充分地体现于唱腔之中。所以,舞台的演唱要在情感的统领下,要以情领声,要声情并茂。同时,要把方向掌握准,要把分寸把握准,通过情节的铺垫,找准动情点,设计高潮,推动高潮,增强高潮点的冲击力。节奏是戏曲的生命。梨园老先生讲“节奏是火候,是尺寸”。节奏产生美,节奏出绝活。戏曲的唱念做打舞都在节奏的掌控之中,快、慢、强、弱,高、低、长、短,体现了节奏的把控。”[2]关于戏曲的本体特征,他坚持戏曲是美的集成,要通过境界美,去展现灵魂美,要让观众在美的享受中,受到美的启迪和净化。而美离不开精,细节决定品质,精美、精致,才能经典。同时他认为“无戏不奇”,中国戏曲本身具有传奇性。呈现于中国艺术节舞台的古装戏《奇女无容》就是其将传奇性精美呈现的代表之作,该剧无论是神女扮丑女的造型设计还是典雅亮丽的舞台,都延续了中国戏曲空灵飘逸的唯美意境。2017年,在南京第八届中国京剧节上,该剧被中评协主席仲呈祥推崇为“本届京剧节一大亮点”。2019年的中国艺术节,该剧的呈现同样美轮美奂,尤其是京剧名家刘秀荣的入室弟子马佳表演上声情并茂,演唱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将无容的家国情怀演绎得栩栩如生,也将导演以音乐和声腔为表现手段的艺术理念展现得一览无余。
徐培成深厚的传统戏曲底蕴,并未使其忽略艺术创新的价值。流派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创新,戏曲的发展更离不开大胆创新,但创新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一定要在坚持戏曲本体的基础上。安徽省徽京剧院的历史京剧《抗倭将军戚继光》,以华美亮丽的视界和激越婉转的唱腔,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演绎得韵味十足又颇赋新意,并焕发出撼人的艺术征服力。这源自传统,更融汇着创新。徐培成擅于使用贯穿平台营造空灵的写意空间,但其最多的心血还是倾注在演员身上。因为戏曲必须通过精美的技艺体现,通过“四功五法”、“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去表现,再高深的导演思维最终也要靠演员呈现在舞台上。云南省京剧院的现代京剧《闻一多》以“12.1”惨案为背景,聚焦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现实,塑造了这位才华横溢并极具人格魅力的爱国诗人。他爱祖国、争民主、反独裁、反内战;他有浓浓亲情,更蕴含恢弘大爱,爱生活、爱真理、爱光明。通过他的慷慨悲歌,予人以荡气回肠。该剧不仅舞台清新而唯美,在他的精心组织和悉心指导下,周凯、王侃等功力深厚的艺术家也焕发出令人惊艳的神采。
徐培成的导演作品总是不失美感,同时其对音乐唱腔与表演的深度把控,又赋予了戏曲舞台一种历久弥新的浑厚底蕴。如今,他虽已年逾七十,但老骥伏枥,依然活跃于艺术创作的最前沿。生于传统,将现代戏曲的根脉植入在深厚的民族审美传统之中;归于时代,为传统戏曲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注入鲜活的生命力。这是戏曲发展的时代大潮,也是徐培成努力探索的方向,作为功力深厚的表演艺术家和颇具代表性的导演,其关于戏曲艺术的深度思考和独到感悟无疑显得弥足珍贵。
注释:
[1]郑永为《依于传统 游于现实》,载于2018年7月2日《中国文化报》。
[2]郑永为《依于传统 游于现实》,载于2018年7月2日《中國文化报》。
郑永为 沈阳艺术创作研究所副所长、盛京戏曲论坛秘书长、研究员
盛京戏曲佳作不断,舞台上名角辈出,自然也不乏优秀的戏曲导演。由于戏曲舞台的特殊性,要求导演具备独特的知识结构,“演而优则导”是一条常见的路径,而盛京的戏曲导演也基本走过这条道路。杨晓彦、李维鲁、田敬阳莫不如此,而徐培成则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导演。在近日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东北三省呈现了一台话剧和两台京剧,黑龙江省京剧院《奇女无容》和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的《杨靖宇》,一台是延伸戏曲传统的古装戏,一台是表现红色经典的现代戏,而执导这两台剧目的竟是同一导演。在中国艺术的最高舞台上,这位东北戏曲的领军者就是徐培成。
徐培成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自幼生活在沈阳的“戏窝子”——北市场,年少时向票友邻居学习京剧,其后考入辽宁省戏校评剧科接受正规培养,并由此开始了六十余年演戏、导戏、编戏、评戏、画戏的艺术生涯。作为演员,他扮相俊朗,嗓音明亮,曾被誉为“评剧第一小生”,并主演了《白蛇传》《红楼梦》《无双传》《智取威虎山》《方冰卖妻》《狐仙女》《荷花女》《天子泥人梦》《野戏班》《小女婿》《秧歌情》等一百多出京剧和评剧。此外,他还具有超强的视觉语言驾驭能力,其画作多次在中国艺术节及港、澳等全国各地展出,多维度地展示传播了民族艺术的审美基因。近年来,其将主要精力倾注于导演领域,连续在全国各省市院团导演十余部作品,并通过对艺术创作和舞台呈现的整体把控,展示出他对戏曲的深度理解和独特感悟。
纵观徐培成的导演作品,既有现代戏、古装戏、传统戏,也有现代纪实戏和儿童京剧。题材样式各不相同,剧种和演员阵容各异,但他总能找到最佳的表现方式。戏曲现代戏难写、难排、难演,红色经典题材更是创作难点,既要避免单纯的“高大上”,又要求人物具有特殊个性。所以,导演要对英模人物的历史认真分析,既要体现其崇高境界和人物性格特征,又要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并找到其内在情感和外在行为的统一线索。其编导的“《杨靖宇》是纪念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力作。该剧截取了这位抗日英雄的经典事例,在舞台呈现上延续了京剧现代戏的成果,将戏曲的唱、念、做、打化为现代的叙事语言,既保持了唱腔的特色,又通过合唱的呼应和背景音乐营造了恢弘的气势。”[1]2015年末,《杨靖宇》作为吉林省优秀戏曲剧目进京展演的压轴大戏在国家大剧院上演,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观看了演出,并评价其为“爱国主义题材最感人的剧目之一”。2019年的上海滩,著名高派传人倪茂才高亢嘹亮的声音,更是将杨靖宇威武不屈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中国艺术节上的观众流连忘返。而其执导的天津评剧三团的评剧《王武强》,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戏曲剧目。该剧以天津蓟州区出头岭镇司法所所长王武强为主人公,讲述了他20年如一日坚守基层,通过顾不上自家老小,为民送棉被、送安家费等日常琐事,表现了其舍己奉公、心系人民的精神世界。整个舞台有着质朴的现实感,而核心唱段又味道十足,成功地以戏曲语言演绎了现实的生活。云南省京剧院的新编历史剧《巾帼小将》,古色古香、唯美典雅,传播了荀灌爱国爱民的精神,也传承了戏曲艺术的传统精华。而锦州京剧院的《红孩儿与小龙女》则将戏曲与动漫的特征巧妙地融为一体,尤其是其开放式的形式,获得了孩子们热烈的推崇。还有其执导的青岛市京剧院《清贫之方志敏》、河南省越调剧团的《诸葛亮——临危受命》、营口评剧团的评剧《李三娘》,均风格各异且自成一格。
徐培成追求的正是一戏一样式、一戏一风格、一戏一特点,而作为一位从舞台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导演,唱腔音乐是其驾驭舞台的核心手段。他时常说“戏是车,曲是辙”,无曲之戏,何谓戏曲?流派的形成离不开唱段的流传,人物形象的塑造更离不开唱腔音乐的创造。演戏要演人,唱戏要唱情,父女情、儿女情、战友情、爱国情,真正感人的东西必须充分地体现于唱腔之中。所以,舞台的演唱要在情感的统领下,要以情领声,要声情并茂。同时,要把方向掌握准,要把分寸把握准,通过情节的铺垫,找准动情点,设计高潮,推动高潮,增强高潮点的冲击力。节奏是戏曲的生命。梨园老先生讲“节奏是火候,是尺寸”。节奏产生美,节奏出绝活。戏曲的唱念做打舞都在节奏的掌控之中,快、慢、强、弱,高、低、长、短,体现了节奏的把控。”[2]关于戏曲的本体特征,他坚持戏曲是美的集成,要通过境界美,去展现灵魂美,要让观众在美的享受中,受到美的启迪和净化。而美离不开精,细节决定品质,精美、精致,才能经典。同时他认为“无戏不奇”,中国戏曲本身具有传奇性。呈现于中国艺术节舞台的古装戏《奇女无容》就是其将传奇性精美呈现的代表之作,该剧无论是神女扮丑女的造型设计还是典雅亮丽的舞台,都延续了中国戏曲空灵飘逸的唯美意境。2017年,在南京第八届中国京剧节上,该剧被中评协主席仲呈祥推崇为“本届京剧节一大亮点”。2019年的中国艺术节,该剧的呈现同样美轮美奂,尤其是京剧名家刘秀荣的入室弟子马佳表演上声情并茂,演唱中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将无容的家国情怀演绎得栩栩如生,也将导演以音乐和声腔为表现手段的艺术理念展现得一览无余。
徐培成深厚的传统戏曲底蕴,并未使其忽略艺术创新的价值。流派的形成离不开艺术创新,戏曲的发展更离不开大胆创新,但创新一定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一定要在坚持戏曲本体的基础上。安徽省徽京剧院的历史京剧《抗倭将军戚继光》,以华美亮丽的视界和激越婉转的唱腔,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演绎得韵味十足又颇赋新意,并焕发出撼人的艺术征服力。这源自传统,更融汇着创新。徐培成擅于使用贯穿平台营造空灵的写意空间,但其最多的心血还是倾注在演员身上。因为戏曲必须通过精美的技艺体现,通过“四功五法”、“手眼身法步”、“唱念做打舞”去表现,再高深的导演思维最终也要靠演员呈现在舞台上。云南省京剧院的现代京剧《闻一多》以“12.1”惨案为背景,聚焦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现实,塑造了这位才华横溢并极具人格魅力的爱国诗人。他爱祖国、争民主、反独裁、反内战;他有浓浓亲情,更蕴含恢弘大爱,爱生活、爱真理、爱光明。通过他的慷慨悲歌,予人以荡气回肠。该剧不仅舞台清新而唯美,在他的精心组织和悉心指导下,周凯、王侃等功力深厚的艺术家也焕发出令人惊艳的神采。
徐培成的导演作品总是不失美感,同时其对音乐唱腔与表演的深度把控,又赋予了戏曲舞台一种历久弥新的浑厚底蕴。如今,他虽已年逾七十,但老骥伏枥,依然活跃于艺术创作的最前沿。生于传统,将现代戏曲的根脉植入在深厚的民族审美传统之中;归于时代,为传统戏曲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注入鲜活的生命力。这是戏曲发展的时代大潮,也是徐培成努力探索的方向,作为功力深厚的表演艺术家和颇具代表性的导演,其关于戏曲艺术的深度思考和独到感悟无疑显得弥足珍贵。
注释:
[1]郑永为《依于传统 游于现实》,载于2018年7月2日《中国文化报》。
[2]郑永为《依于传统 游于现实》,载于2018年7月2日《中國文化报》。
郑永为 沈阳艺术创作研究所副所长、盛京戏曲论坛秘书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