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教学中,激发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使之成为有深厚文化素养、知识更加丰富、身心更加健全的现代中国人,这才是历史教学的目标。
一、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
1.学习历史人物事迹。借助历史人物道德形象进行道德知识教育,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观念,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是非与善恶的准则。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例如: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报效祖国的岳飞;天下为公的孙中山、舍生取义的屈原;追求真理的哥白尼;尊师敬业、谦虚礼让的韩愈,等等。进一步从个体涉及的社会关系分析和规范这些道德品质,使学生接受品德熏陶。
2.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判断历史人物道德行为的是与非,还应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归纳历史人物道德行为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来评价历史人物,既要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又要选取反面的历史人物,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标准。例如:中国近代史上,有面对外国列强侵略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也有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败类。
3.借用权威的评价。权威的评价可以强化已作出的道德评价。曾经有一次在组织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选取历史人物的纪念楹联,就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些纪念楹联,都是出自名人之手,语言凝重,属无法改变的评价之笔,总给人思想以深刻的启迪。例如: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台照风雨,负死不死终自由。这幅名联概括了秋瑾烈士救国保民的业绩和道德品质,诠释了“求仁得仁”的人生价值观。
二、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
1.培养道德情感。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历史教学中有意义的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借助课本中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来进行。历史上的道德形象虽然远离今天的生活,但他们作为社会道德标准是永远存在的,并且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扎根于人民的心中。例如:屈原的形象给人们以刚直不阿、爱国正直的道德情感;近代史上的林则徐形象给人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道德情感。
2.发挥情感作用。道德的情境需要艺术的锤炼、语言的组织。教学中潜心酝酿情感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情育情能引发学生对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还有课本中的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体现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南宋的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有“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有“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等,这些都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
3.利用影视作品。很多电影、电视剧、小说等文艺作品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文艺作品塑造的道德形象可以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唤醒做人的良知,陶冶情操,可能成为一个人终生追求真理的目标。例如:看完电影《焦裕禄》后,多少人为之激动地流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诸如《青春之歌》、《可爱的中国》、《高玉宝的故事》;前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等书籍对中国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有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我们应充分认识优秀文艺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三、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
1.识别道德情境。道德情境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具体环境,是学生面对社会道德关系的具体呈现。例如:适龄青年面对国家征兵就营造了一个道德情境,就需要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关系时作出选择。一个人对道德情境的自觉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前提条件。例如:一个人坐在公共汽车上,面对身边站立的老人或妇孺没有对这种道德情境的自觉意识,他就不会产生道德行为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就会无动于衷地继续坐在那里。对道德情境的自觉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分析历史人物产生道德行为的环境。例如:司马迁惨受腐刑而矢志撰述《史记》的场景,邓世昌在军舰中弹沉没后以死殉国的壮举等。
2.揭示道德动机。教育心理学认为,道德动机是道德需要引起的行动倾向,是个体面临道德情境作出行为抉择的调节机制。它决定着道德行为的选择,是道德动机,是道德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杰出历史人物高尚行为的道德动机,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道德情境时作出正确的行为。例如: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谢绝朋友的帮助外逃,决心以血酬国的动机集中体现在他的豪言壮语中:“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说明了道德动机的关键作用。
3.结合现实生活。道德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开始。在现实生活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有意识的练习实践活动来培养。例如: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来熏陶学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结合现实生活的很好素材。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历史上的先进人物,中学生如何从实际出发为社会作贡献?很多同学表示将从一些小事做起,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
1.学习历史人物事迹。借助历史人物道德形象进行道德知识教育,先要对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作出分析,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道德观念,认识到道德行为的是非与善恶的准则。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例如: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报效祖国的岳飞;天下为公的孙中山、舍生取义的屈原;追求真理的哥白尼;尊师敬业、谦虚礼让的韩愈,等等。进一步从个体涉及的社会关系分析和规范这些道德品质,使学生接受品德熏陶。
2.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判断历史人物道德行为的是与非,还应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中,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归纳历史人物道德行为所涉及的社会关系来评价历史人物,既要选取正面的历史人物,又要选取反面的历史人物,让学生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化对道德评价标准的标准。例如:中国近代史上,有面对外国列强侵略前仆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也有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败类。
3.借用权威的评价。权威的评价可以强化已作出的道德评价。曾经有一次在组织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选取历史人物的纪念楹联,就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那些纪念楹联,都是出自名人之手,语言凝重,属无法改变的评价之笔,总给人思想以深刻的启迪。例如:巾帼拜英雄,求仁得仁又何怨。亭台照风雨,负死不死终自由。这幅名联概括了秋瑾烈士救国保民的业绩和道德品质,诠释了“求仁得仁”的人生价值观。
二、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
1.培养道德情感。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历史教学中有意义的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要借助课本中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来进行。历史上的道德形象虽然远离今天的生活,但他们作为社会道德标准是永远存在的,并且以生动、鲜明的形象扎根于人民的心中。例如:屈原的形象给人们以刚直不阿、爱国正直的道德情感;近代史上的林则徐形象给人以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的道德情感。
2.发挥情感作用。道德的情境需要艺术的锤炼、语言的组织。教学中潜心酝酿情感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情育情能引发学生对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还有课本中的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这些历史人物的崇高思想和道德风貌,不仅体现了他们的道德观念,而且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例如:南宋的文天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于谦有“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有“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等,这些都是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生动材料,也是培养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
3.利用影视作品。很多电影、电视剧、小说等文艺作品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具有重要作用。文艺作品塑造的道德形象可以强烈地震撼学生的心灵,唤醒做人的良知,陶冶情操,可能成为一个人终生追求真理的目标。例如:看完电影《焦裕禄》后,多少人为之激动地流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诸如《青春之歌》、《可爱的中国》、《高玉宝的故事》;前苏联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春》等书籍对中国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有不可估量的激励作用。我们应充分认识优秀文艺作品的道德教育作用,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读有代表性的文艺作品,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
三、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训练
1.识别道德情境。道德情境是道德行为发生的具体环境,是学生面对社会道德关系的具体呈现。例如:适龄青年面对国家征兵就营造了一个道德情境,就需要处理个人、集体与国家关系时作出选择。一个人对道德情境的自觉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前提条件。例如:一个人坐在公共汽车上,面对身边站立的老人或妇孺没有对这种道德情境的自觉意识,他就不会产生道德行为的一系列心理过程,就会无动于衷地继续坐在那里。对道德情境的自觉意识的培养,主要是分析历史人物产生道德行为的环境。例如:司马迁惨受腐刑而矢志撰述《史记》的场景,邓世昌在军舰中弹沉没后以死殉国的壮举等。
2.揭示道德动机。教育心理学认为,道德动机是道德需要引起的行动倾向,是个体面临道德情境作出行为抉择的调节机制。它决定着道德行为的选择,是道德动机,是道德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杰出历史人物高尚行为的道德动机,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面临道德情境时作出正确的行为。例如: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谢绝朋友的帮助外逃,决心以血酬国的动机集中体现在他的豪言壮语中:“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说明了道德动机的关键作用。
3.结合现实生活。道德教育是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开始。在现实生活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有意识的练习实践活动来培养。例如: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来指导学生的学习态度,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来熏陶学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结合现实生活的很好素材。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历史上的先进人物,中学生如何从实际出发为社会作贡献?很多同学表示将从一些小事做起,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