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任何学科教学的必然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和教学研究范式的变化而不断扩展。具体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其有效性是指教师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及物质设备等,使学生得到发展,同时教师也能获得相应发展。就其内涵而言,目的上强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自身发展共同实现;过程上强调教的有效性和学的有效性的统一;结果上强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具体表现为课堂教学具有开放、双重、双效多等方面的特征。
一、加深对合作学习的正确认识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观念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其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的转变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也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
重视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标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教育理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主旨,认识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认识到教学组织形式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健康的心理等。同时,加强对有关合作学习理论、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及操作方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另外,不要误把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作为唯一的选择,而是应该将其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运用。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首要目的是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个体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是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了这样的个性,才能具备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的形成,有赖于合作中个体的有效实践活动。因此,合作学习以促进团体中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个体的有效独立活动为合作基础。“要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3]。合作学习不排斥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能被削弱,更不能被替代。学生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觉得有话可说,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应鼓励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之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从而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所以,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合作。教师还要关注那些不愿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学习、学会交往。
二、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理念作为行动的先导,最终要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得以践行。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在合作学习教学技能方面不断加强锻炼,从合作学习的小组建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技能发展,提升自己合作学习的教学能力。
在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前,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能力差异、班级人数等进行科学分组。可以按照“优势互补、自主参与”的原则,使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组内同质、组际异质”与“自愿结合”等多种方法组建合作小组。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愿选择基础上给予帮助指导,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每组都能进行有效互动,以分工合作为基础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班级规模,如果人数太多或太少,教师要本着实效性的原则变通组织方式。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制等多种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讨论、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等具体形式的采用,应由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倾向、情感准备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在形式与内容统一、形式服务于目标的思想指导下,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对真正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仔细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以便在课堂上有效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最佳时机。在教学设计中,需对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的培养进行思考。
在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清楚自身所充当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绝不仅仅是教师通过教材将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基础和环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其不同需要,创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同时,要给小组确定比较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指导组员进行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组内成员角色的依赖性,体会到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留意每个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与合作技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进入乐学、会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2]李星云.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云南教育,2008,1-2.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66.
[4]王冬凌,于宝春.试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与作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0.
一、加深对合作学习的正确认识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观念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其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的转变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也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
重视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应认真学习新课标所提出的新理念,转变教育理念,深刻领会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主旨,认识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认识到教学组织形式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具备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健康的心理等。同时,加强对有关合作学习理论、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及操作方法,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另外,不要误把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作为唯一的选择,而是应该将其与其他方法有机结合运用。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首要目的是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个体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是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具备了这样的个性,才能具备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的形成,有赖于合作中个体的有效实践活动。因此,合作学习以促进团体中学生个体的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个体的有效独立活动为合作基础。“要防止学生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3]。合作学习不排斥个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学习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能被削弱,更不能被替代。学生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觉得有话可说,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应鼓励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之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从而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进步的机会。所以,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合作。教师还要关注那些不愿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学习、学会交往。
二、进一步提高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理念作为行动的先导,最终要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得以践行。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在合作学习教学技能方面不断加强锻炼,从合作学习的小组建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技能发展,提升自己合作学习的教学能力。
在合作学习活动进行前,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能力差异、班级人数等进行科学分组。可以按照“优势互补、自主参与”的原则,使用“组内异质、组际同质”、“组内同质、组际异质”与“自愿结合”等多种方法组建合作小组。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愿选择基础上给予帮助指导,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参与,每组都能进行有效互动,以分工合作为基础共同解决问题。
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班级规模,如果人数太多或太少,教师要本着实效性的原则变通组织方式。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教师要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制等多种组织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讨论、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等具体形式的采用,应由教师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学习能力倾向、情感准备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在形式与内容统一、形式服务于目标的思想指导下,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对真正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仔细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以便在课堂上有效把握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最佳时机。在教学设计中,需对在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合作技能的培养进行思考。
在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清楚自身所充当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绝不仅仅是教师通过教材将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的过程,而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性活动。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有一定的心理基础和环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其不同需要,创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境。同时,要给小组确定比较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指导组员进行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组内成员角色的依赖性,体会到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介入,留意每个学生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与合作技能,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进入乐学、会学的境界。
参考文献:
[1][2]李星云.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云南教育,2008,1-2.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66.
[4]王冬凌,于宝春.试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与作用.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