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社团培育与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探讨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ie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作为新的能力培养目标,被高职教育者所重视。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的是专业综合素质的获得。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学生社团的培育,给予高职生相应的专业综合素质,具体路径有:重视发展专业型社团,完善社团与课堂的融合机制;科学管理社团运作,提升社团导师制的内涵;创新社团活动内容,构建开放有效的社团模式;兼顾趣味与成果双赢,打造特色学习型社团。
  关键词:高职学生;学生社团培育;专业核心竞争力;路径
  作者简介:陈益飞,男,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6)20-0028-03
  高职生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界永恒的课题。一直以来,“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等标志高职生能力目标的词语不断涌现,高职生已不再停留于最初的有文化、懂技术的水平,社会对高职生的期待和高职教育的使命增加了高职生生存与发展的压力,同时,也激发了高职生成为社会主要力量的潜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职业教育专题规划》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增强职业素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深化改革职业教育。高校需要进行各方面建设,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1]近年来,高职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作为新的能力培养目标,成为了热议,并被高职教育者提到了新的高度。
  一、高职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高职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核心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早在20世纪 90 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的Prahalad C K教授与伦敦商学院的 Hamel G 教授合著《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书。他们提出,核心竞争力运用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意指隐含在企业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技能或知识技能的集合体。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1)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组织中的人,而不在于技术或产品;(2)核心竞争力在于人的知识和想象力,而知识和想象力的获取在于员工快速学习的能力;(3)提供他人难以模仿的独占性产品和文化,是组织竞争的最有效武器;(4)组织要获得明显优势的能力,就必须成为“新思维模式的拓荒者”。[2]由此可见,核心竞争力,一开始是以组织为载体被提出的,运用于企业运营,其精髓在于:一是注重人文性,二是注重独有性,三是注重创造性。
  高职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也必须基于此精髓,具体可以表述为以下三个方面:(1)从总体来说,专业核心竞争力并不是简单地指专业成绩好,因为成绩好、分数高并不完全等同于该生在专业上的造诣和潜力。应该包括,对专业的正确理解与掌握,对专业的传承与应用,对专业的发展与创新,乃至对专业的引领与发扬。相反地,在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中,并没有哪一条阐述了所谓成绩的获取,这至少可以证明成绩的获取并不是最为内核的部分;(2)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必须深刻立足于高职教育的现状、目标和理念,即为何会存在竞争、如何去竞争、为谁在办高职教育、办怎样的高职教育,等等。这些问题,究其缘由,即社会在进步、理念在升级、科技在发展、竞争在加强。这种竞争,不单单是高职生之间的竞争,而是高职生立足社会,在所有高校学生当中,展现其独有的技术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是高职生未来踏上职业道路,在职场上取得成就所应经历的竞争;(3)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的是“专业综合素质”的获得。所谓专业综合素质,包罗万象,譬如,包括学生的学习天赋、学习灵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耐性,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也许与专业本身没有太大关联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这里必须强调的,学生的学习天赋和学习灵感并不完全等同,学习天赋也许是天生的,而学习灵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长久以来形成的各种能力素质具有极强的人文色彩,包括该生的语言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二、学生社团对于高职生专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及其路径
  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团委指导下的学生自发组织,从组织的灵活性与功效性来看,学生社团都是极为贴近高职生学习生活实际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不但是构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职学生提升自己各项能力素质的重要平台……高职院校的各类社团是高职生求学问道的第二课堂,学生根据所参与社团种类的不同,获得相应的知识、技能或素质,从职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学生社团是学生获取职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且是高职学生提升自己各项能力素质的重要平台。” [3]作为校园文化的营造和传承载体,通过社团这个有效的手段和载体来提升高职生专业核心竞争力,需要基于學校和社团组织者两个层面,对高职社团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育,具体路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重视发展专业型社团,完善社团与课堂的融合机制
  与高职生专业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相对应的,要属专业型社团。学生专业社团是指高校内由一群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某一研究方向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学生群众性团体。[4]由于专业知识的介入,这类社团便具备了先天的优势。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型社团基本是根据本院校的专业设置来构建的。例如,一些学校的CAD协会、网页设计协会、营销协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会、机器人俱乐部、电子科技协会、英语口语协会等,都是基于某一学科或是某一学科方向来设立会名的。专业性质不同或者专业性不强,专业型社团的属性也会不同,有些是偏重工科实践性,有些是偏重理论研究性的。
  专业型社团在提升高职生专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最主要在于其与课堂能够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融合机制。专业型社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与实践的平台,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兴趣,活跃学术气氛;能够深化专业知识学习,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能够促使大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专业技能。[5]更加具体一点来说,(1)专业型社团相当于专业课堂的延伸,也可以说,是课外俱乐部,课堂上没有涉及的专业相关的知识,可以在社团内得到补充,课堂上没有完全弄清的课题,也可以通过社团来弥补;(2)专业型社团凭借自发、灵活、自由、趣味的特点,能够赢得高职生更多的兴趣和动力,其并不存在诸多课堂上的规定动作,如时间、地点、统一的目标和考试等。这更有利于高职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达到自身预期的目标,此种形式恰恰与课堂的规范形成了巧妙的互补和融合;(3)专业型社团更注重学以致用,或者说更加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点无论是对于工学类的动手操作,还是文科类的社会调研皆是如此。这主要还是因为社团的活动时间,更加充分且空间不受约束;也让专业型社团与课堂知识的融合,更加紧密而重要。   (二)科学管理社团运作,提升社团导师制的内涵
  目前,高职院校社团种类繁多,但能搞得有声有色、风生水起、真正优秀的社团却并不多。绝大多数社团的常见现象是:学生参与热度不高、退会现象严重、社团活动不够丰富、社团内部凝聚力不强、社团运作仅限勉强支撑,等等。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1)社团在成立初期的指导性和目的性不明确。很多社团在一开始设立之时,就没有很清晰地制定社团的宗旨和目标,或是没有弄清社团能够培养会员何种能力素质,只是单纯为了设立而设立。这将直接导致社团在立意主线上的失败;(2)在有明确目标和立意的基础上,却没有相应承办的能力,这在高职社团中极为普遍。不可否认,高职生在校学习只有三年时间,对于知识的获取或者技能的学习,在大一、大二时都不可能达到一定的水准,这种时间和能力的限制,导致很多涉及专业素质,甚至是综合素质的社团,都无法得到顺利发展;(3)目前,高职社团都有指导教师,但指导教师的作用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有些社团的教师包办代替,使得社团成员的能力无法发挥,而有些社团教师形同虚设、有不如无,这些都是造成社团运作不如意的因素。
  对于上述困境,有以下两种可行的解决办法:(1)根据高职生可能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制定出社团的培养目标和立意主线,从而,在社团运作时,采取合理的措施,开展适合的活动;(2)提升社团导师制的内涵。社团导师制是高职社团常见的制度,即由一名或多名教师指导社团的成立和运作,甚至在某些院校,导师还会对社团的各项活动和制度负责。高职社团导师制,能够解决社团在成立初期学生方面知识、经验和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不足,是比较契合高职现状的制度。但目前,一些导师制产生的效果却不明显,因此,必须尽快提升导师制的内涵。需要强调的有以下两点:(1)在社团的管理和运行体系方面,导师的作用最好仅限于社团建立初期,而在之后的社团运行过程中,应由学生自主管理社团,导师从旁起到引导作用;(2)涉及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内容和活动,导师应当全程提供智力支持,应当给社团内的成员提供合理建议、合适机遇、充分条件和可靠的保障。在一些社会实践或是调查调研环节,还可以适当参与并指点。
  (三)创新社团活动内容,构建开放有效的社团模式
  提升高职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必须对社团活动的内容,以及社团的活动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其基本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1.社团必须具备自主特质。所谓自主特质,(1)社团完整的组织架构,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管理和基本活动任务;(2)社团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氛围与专业背景,有存在的必要性与不可替代性;(3)社团成员对自我的能力素质和社团发展思路有清楚的认识,做到专业学习与社团活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4)提升社团整体自我决策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注重社团新生力量的培养,注重社团特色的传承。
  2.社团需要创新活动内容,开拓活动视野。创新社团模式,首先要从创新社团活动内容开始,而要创新活动内容,第一步就要开拓活动的视野。简而言之,(1)开拓校外社会实践和科技实践;(2)开拓活动的参与面,将参与人员的区域拓展到跨系部、跨学院,甚至跨学校、跨省市;(3)开拓活动的实效性,将那些能够提升会员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动多开展,如专业活动、人文素质养成活动、交际活动等,一些意义不大的可以少开展或是不开展。
  3.学校层面必须对社团进行开放式管理。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社团表面上规模庞大,但实际上由于学校的干预过重,而失去了社团本来的自主活性,导致社团虽能维持,却起不到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这样一来,不但会员得不到真正锻炼,心中也有所不满,成就不了优秀的社团。因此,从学校层面而言,应当对社团进行开放式管理,可以在大政方针上予以指导,并将管理社团的任务交与社团指导教师,切勿参与甚至指挥社团的活动安排。
  (四)兼顾趣味与成果双赢,打造特色学习型社团
  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并不是局限于成果的获得,而是一种全面兼顾的结果,既要在专业相关的素质上有所提升,也要顾及成员身心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最直接的就是兼顾趣味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兴趣一致的学生集中一起“共谋大业”,才能够保持社团的蓬勃生命力。只有全面和兼顧,才能打造出有特色的学习型社团,从而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
  特色学习型社团的打造,不仅与全面和兼顾密切联系,而且和高职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高职生的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学习型组织一般具有如下特征:善于不断学习、以共同愿望团结组织成员、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实施自主管理、以扁平式结构为主、组织边界被重新界定、促进生活与工作达到平衡。[6]由此可见,学习型社团的特征与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征极大程度地相似,它们共同强调着独立自主、创新创造、团队合作,以及基于人文的统筹兼顾等。同时,学习型社团提出了一些组织管理及职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视野,如扁平式管理、重新界定组织边界等,这对特色社团的培育,以及高职生职业新思维的产生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这也能够使高职生在其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上,提升自己的专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益飞.基于大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校园文化与区域文化融合研究[J].职教论坛,2015(20):45-48.
  [2] 林建国,宋伟.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大学特色文化[J].商业经济,2009(17):113-114.
  [3] 张修良.高职特色社团建设与学生职业核心竞争力培养[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99-101.
  [4] 郭永邦.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社团建设的定位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9):59-60.
  [5] 董韩峰.高职社团建设与职业能力培养[J].教育,2013(20):52-53.
  [6] 徐治初,韩天莹.浅谈高校学习型社团的构建[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7):80-83.
  [责任编辑 秦 涛]
其他文献
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课程《电子线路》诠释了低、高频波段的信号放大与变换,而专业课程《电磁场》则诠释了射频波段的信号传输、辐射,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构成了全波段信号处理
目的了解突发群体性外伤事件医疗救治工作中医院感染管理的特点,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2014年5月22日收治在ICU的6例危重爆炸伤伤员施救进行现场调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
目的 探讨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败血症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为其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医院住院的极/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医院感染败血
针对当前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日益普及,阐述了多媒体技术的概念、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多媒体技术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作用,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对当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
摘 要:市场性是高职教育亟需面对的本质属性之一。伴随着人才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市场性问题越来越具有紧迫性。基于市场机制的逻辑进行体系建构是高职教育未来的重要趋势。亟需从教育的经济学意义出发,把高职院校视为一个生产人才和提供科技服务的社会机构。建立起科学设计、产品意识、精英理念、院校经营四大理念。围绕这些理念建构起适合市场需要的教育体系,真正建立起现代院校制度,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关键词:高
The high metabolic demands of the brain require an efficient vascular system to be coupled with neural activity to supply adequate nutrients and oxygen.This sup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俄罗斯油价的下跌给白俄罗斯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打击,白俄罗斯经济体制的缺点在疫情面前全都暴露出来。如何在防疫的同时,保障经济发展是每个国家的难题,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性肠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粪便标本进行病原菌
摘 要:创业教育是通过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以使更多的谋业者成为职业岗位的创业者的教育模式。当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育体系尚不完善,这就要求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有效地推动其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创业实践;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王玉华,女,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就业创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8.
专业认证是新时代高校师范类专业建设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以产出为导向加强高校历史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策略:突出课程思政,加强历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关注历史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