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中国化文献综述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社会工作实务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以自然科学为典范来发展自己的知识,它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和价值中立。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实务为适应这种趋势面临着国际化和本土化两种选择。社会工作实务中国化,对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务;中国化 
   一、社会工作中国化相关研究
   国外的社会工作研究起步较早,相关理论比较成熟,研究范围也比较广泛。国内学者对于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研究比较多,但大多数局限于理论、方法、思想等方面,或者局限于社会工作实务某一领域的个案研究。研究内容偏向宏大叙述,轻视实务研究。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工作中国化,也就是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一是理论学派。该专业权威学者王思斌教授指出,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是指产生于外部的社会工作模式进入中国(这是一套经济的、政治的、社会文化的制度体系),同其相互影响进而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而发挥功能的过程[1]。由于社会工作实践需要的驱动,国内出现了不少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研究。我国的社会工作是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带有典型的民政色彩。在本土化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两种社会工作的亲和性,注重我国的体制和文化特征,在实践中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
   二是文化学派。持此观点的学者,往往比较侧重文化因素在社会工作中国化的影响,并从中西方文化整合的角度去探讨社会工作中国化这一课题。刘华丽结合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现实阶段与传统文化背景,探讨了如何使西来的社会工作专业和职业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问题[2]。倪勇教授指出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的路向有重构社会工作的文化基础,中西社会工作理论之融合和社会工作制度的变革与创新[3]。
   三是制度学派。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工作制度、实习和督导、实务的方法、技巧与模式是需要重点关切的,这些因素对社会工作中国化研究有重要影响。童敏指出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基本处境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4]。李迎生也指出现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运作、社会工作方法与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模式与技巧、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等无不与一定的理论、知识相联系[5]。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学者们已经有意识地把社会工作中国化的研究放到具体的社会环境或植入本土文化中加以讨论。陈良谨等人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助人自助的专业性社会服务工作,也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和专门的职业。
   鉴于此,并结合中国社会工作实际情况,本人倾向于系统的角度给社会工作下定义。在我国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工作尚主要是面向社会弱势群体的,或是以弱势群体为对象的,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二、社会工作实务相关研究
   社会工作实务,作为一种社会行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是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需要从认识社会与人的关系、人的需要满足的主客体关系出发,凸显社会工作实务的价值,渐次展开社会工作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归纳起来,学者们对“社会工作实务”的界定大体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视角[6]:
   第一种视角是把社会工作实务看做一种“活动”。联合国1960年出版的《国家社会服务计划的发展》一书中指出:“社会工作是运用个人潜能与社会资源,以协助个人调适环境的一种社会实践或社会服务。”。
   第二种视角是把社会工作实务看做一种“职业实践”。而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职业化最重要的根据,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不断科学化、规范化、职业化的实践动力,因而也就理所当然地具有了“职业实践”的蕴意。
   第三种视角是把社会工作实务看作一种助人的“社会制度”。例如,西柏龄认为:“社会工作实务是一种协助人们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并增强他们社会生活功能的一种社会制度化的方法。”。
   上述不同视角都从某一个方面表达了社会工作实务的性质,也概括了社会工作实务的某些特征。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对社会工作的定义,本人认为,社会工作实务是在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为行动理念的一项专业性的社会服务活动。
   三、社会工作实务中国化相关研究
   中国社会工作实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迥然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现实问题,社会工作的理论渊源和实务模式却与中国传统文化格格不入。中国社会工作实务的主要理论、思想和实务模式都深深地打上了西方国家文化思想的烙印。基于2001-2010年的相关资料,关于社会工作实务中国化的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特定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研究,尤其在医务社会工作和康复社会工作以及妇女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等方面。例如,刘继同等从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的本质区别出发,以中国精神健康领域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构建为例,认为如何改善医患关系,重构医护人员与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形象,提高服务质量,是当前医务社会工作发展与介入的最佳领域[7]。邓锁从制度学习的视角,认为作为一项制度安排的专业化医疗社会工作,要实现良好的运行和发展,应该具有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特点,这既是医疗社会工作发展的目标,也是其获得进步的一个必要条件[8]。童敏也通过研究指出从原有的问题治疗转向精神病人能力的服务理念与社会工作所倡导的案主自觉、对案主独特性的尊重、在环境中理解个人以及追求更为平等、更为合理的社会等基本原则非常相似,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9]。赵海林、金钊也指出在目前青少年矫正服务过程中迫切需要引入“充权”的理念和相应的服务方案[10]。
   然而,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国化的某个具体领域和范围内,学者们也有不同的论述。例如,刘梦以中国妇女社会工作为例,探讨中国发展本土化社会工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发展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的过程和途径,并提出了本土化的原则和策略[11]。张曙介绍了小组工作的方法及成效、分析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在中国的本土化实践,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推动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进程[12]。
   其次,在宏观层面上对我国社会工作实务中国化进行了相應研究。例如,费梅萍、王思斌等指出社会工作在助人过程和技巧方面要注意本土化[13]。王瑞华探讨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社会工作加强专业介入的必要性和介入策略[14]。陈红莉也针对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实务中面临的社会化问题,分析了西方家庭治疗理论假设和治疗目标与中国家庭观念及家庭关系理念形成的矛盾冲突[15]。并提出社会工作实务中国化可适当地以增量嵌入的方式生成和发展,并与“政府主导”的传统文化和改革实践相一致。
   基于中国本土社会工作的实务经验,社会工作实务中国化模式应当以人的需要为本,同时还需嵌入中国的社会制度体系、中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及社会政策的发展中。然而,从伦理价值的角度,社会工作实务中国化应当结合西方社会工作伦理价值的发展和社会工作案例,将伦理思考与实务应用结合起来,适应中国本土的文化伦理和社会制度,以便实现价值伦理与实际服务的有效整合。
   总之,本人认为社会工作实务中国化,实际上就是将源于西方社会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基本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将源于西方的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进行中国化的过程。换言之,就是在和谐社会的理念指导下,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中国社会工作者要逐步实现西方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与本民族社会文化的融合,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本民族发展特色的社会工作实务,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以适应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这是最深层次的,唯有实现理念和方法的中国化,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工作实务中国化,完成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年2期。
  [2]刘华丽,《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再探讨》[J],社会,2004年12期。
  [3]倪 勇,《社会工作本土化之路向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 2007。
  [4]童敏,《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的社会服务介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2006a。
  [5]李迎生,《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及其路径》[J],社会科学,2008(5)。
  [6]李迎生,《社会工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刘继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与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J],中国医院管理(3),2006。
  [8]邓锁,《制度学习与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9]童敏,《中国本土社会工作专业实践的基本处境及其督导者的基本角色》[J],社会(3),2006b。
  [10]赵海林、金钊,《充权: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的新视角——基于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2006。
  [11]刘梦、张叶芳,《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1(9)。
  [12]张曙,《社会工作方法的本土化实践——一个小组工作案例的分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 03期。
  [13]费梅苹; 王思斌,《社会工作“案主自决”原则在中国社会的实践——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个人观谈起》[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
  [14]王瑞华,《新背景下中国企业社会工作方法的合理选择》[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2006。
  [15]陈红莉,《社会工作本土化:文化视角下的家庭治疗》[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
  
  
其他文献
职务犯罪作为腐败的高级或者极端形式,已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极大地损害着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廉洁的政府、正直的官员、高效的管理、无腐败的繁荣,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共同追求和奋斗的目标。而采取有效对策来控制和预防职务犯罪,也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政务和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课题。下面,就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笔者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职务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
期刊
   摘要: 《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但由于该条第二款法律条文规定得过于简单、笼统,使得该款在适用上产生了一些争议,尤其在聚众斗殴转化定罪的适用范围方面分歧最大。本文试从聚众斗殴犯罪的构成要件和共同犯罪、转化定罪的相关理论等方面进行探讨,建议废除聚众斗殴罪,若予以保留则立法上对此应作修改和完善。   关键词: 聚
期刊
2007年以来,我院的民事行政提请抗诉案件数量呈下滑趋势。2007年提请抗诉20件,2008年提请抗诉16件,2009年提请抗诉15件,2010年提请抗诉11件,2011年提请抗诉8件。笔者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民事行政提请抗诉案件数量下滑的原因  (一)宣传方式单一,案件来源少。检察机关长期以来以刑事案件为主,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社会上大多数
期刊
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检察机关担负起反腐斗争工作的重担。1989年8月18日,我国第一次建立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专门机构“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反贪污受贿工作局”在广东省人民检察院首次成立,至今已经二十多年了。检察机关反贪污贿赂局的工作适应了社会主义经济形式发展的需要,始终在不断深入发展和逐步全面加强反腐工作力度。但我国建立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专门机构时间尚短,面对贪污贿赂
期刊
摘要:   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合作,尤其是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意向书也随着商业合作的增加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意向书区别于协议合同等正式法律文本,但意向书从语言特征和翻译原则上都有别于合同,语言有很大的协商性和灵活性,要求相应的翻译原则。    意向书与合同的区别    意向书,顾名思义,就是合作双方就某一合作项目所达成的意向性的协议书,往往是正式合同的序曲,但
期刊
   摘要: 两年来,随着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贯彻实施,审查批捕环节的涉检上访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预防和处理好审查批捕环节的涉检上访工作,使审查批捕工作真正达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统一,是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关键词: 涉检信访;宽严相济;司法政策    涉法上访、信访由来已久,它集中反映了历史遗留和现实积累的诸多矛盾。近两年来,随着宽严相济的刑事
期刊
社区矫正是司法工作社会管理创新一项重要内容。湘东区检察院从社会管理创新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在认真深入学习有关文件的基础上,确立了参与社区矫正、服务社区矫正、监督社区矫正的基本思路,形成了一手抓执行监督,一手抓综治服务的基本做法,做到监督和服务两到位。   帮助帮扶者    目前,社区矫正工作格局是,政法委统一领导,司法局组织实施,政法各部门协作配合,乡(镇、街)司法所具体执行。湘东区院围
期刊
检察机关在查办职务犯罪过程中,多年来积极起来的各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其总体来说就是要形成侦诉一体化工作机制。“侦诉一体化”是广义“诉讼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检察机关的自侦、公诉等部门在检察长的统一领导下,跨越不同的诉讼阶段,相互包容并积极、主动、及时地依职权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一种模式。在检察实践中,实施“侦诉一体化”,并不是侦查部门和公诉部门合署办公。侦查不能取代公诉,公诉也不能代替侦查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贫困生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本文从贫困大学生的定义为切人点,对我国目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切实的改善我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存在问题;心理健康;对策    当前,高等学校教育的蓬勃发展,给了更多青年学子求学奋进的机会;但随之我
期刊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各种形式极力推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政治法律制度。国内也有极少数人打着司法改革的旗号,攻击我国宪法,鼓吹“三权分立”,质疑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做出了在全国政法机关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重大决策,在当前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正本清源作用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笔者现就正确处理党的领导与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关系问题谈点拙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