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都是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与高考无关的内容,就根本不去涉及,甚至新课标中规定的诸如淡化汉语知识的教学等内容,在我们的一些语文教师看来,也已经成了语文课本中的一种摆设。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切不能以应试教育为代价来桎梏学生的发展,扼杀学生的个性,否则只能禁锢自己的教学思路,留给自己的也只能是更多的遗憾。
【关键词】教师;应试教育;教学思路;遗憾
为在语文教学中避免这些遗憾我想浅谈几点我的教学感慨:
一、知识的传授要具有前瞻性
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理念就是语文教学要充分着眼于“人”的观念,特别是着眼于“未来的人”的观念。而在现实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却有不少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操纵语文教学,根本不去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考试考什么,平时就教什么,根本不去顾及学生未来的发展,这种短视教育的行为实在是贻误后代。例如有关语音、音素、语素、音节等知识理应都在高中教学中涉及,然而由于汉语知识的教学在原有的“大纲”和新实施的“新课标”中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根本不讲,一旦有些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甚至出现学生去向英语教师请教的笑话。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必须把一些在高中学段需要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千万不能因为中高考不考,或者考的份量不是很大而放弃这部分内容,也就是说对一些知识点的传授必须具有前瞻性。
有一次一个同学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这一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我觉得这个同学的问题问得很好,很有代表性,因为如果是单句,为什么又有“只有……才”这样的关联词语,如果是复句,那为什么前一个分句又不像是个句子。针对学生的提问我就针对这一知识点,向同学们讲清了如果句中有关联词语如何去判断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的问题,这样就让学生理清了单句中使用关联词语的作用主要是起强调的作用,而不起关联的作用。通过这个知识点的讲授,同学们掌握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千万不能因为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就放弃知识的传授,这样只能留给自己和自己的学生不少的遗憾。
二、能力的培养要具有意向性
语文学科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它所包含的知识点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包罗万象,要想在短时间内就能把语文学好,我想恐怕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去采取不同的措施,以达到提高这些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因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知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要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得以发展,就必须抓住高中这个特殊的教学时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比如我班有许多在写作上独具特色的学生,我就组织大家以一共同题材举行写作赛,并作演讲!彰显作者个性,大家也得到熏陶,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三、思维的训练要具有多向性
在人文性极强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训练求同思维,更主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我在执教《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篇课文时,针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们对这句话有没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同学们对我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是感兴趣,但是又找不出更好的论据来反驳这句话。因此我就顺便找来一个让同学们口服心服的论据来引领同学们的思维,而这个论据恰恰又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材料,材料是这样的: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的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根本就不容许他有纠正的机会。
通过对这一材料的分析,同学们挖掘出: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改正,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就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用牛振华因酒后驾车而身亡的事例来进行佐证,不仅论据确凿,而且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思维训练时应着重强化对学生多向思维的训练,要能从学生思维的定势中跳出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探究。
四、写作的训练要具有思辩性
随着高考作文命题趋向的日趋稳定,高考作文也将日益呈现出大学论文命题的某些特点,作为一名在作文教学中已取得一些成绩的教师,在平時的作文教学中,虽然非常看中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但最近今年高考作文的某些特点也成了我关注的焦点,所以我特别注重研究高考作文。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精彩纷呈。不过我发现无论是哪个地方的作文题,都体现出作文设计的美学性、人文性、情感性的特点,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作文文题设计的思辩性。2003年的全国作文卷,2004年、2005年的江苏作文卷,都很明显地凸现了这一命题特点。基于这样的作文命题趋势,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也日趋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因此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作文写作的思辩性,不少在高考中语文考得出色的学生都提到我在初中阶段对他们所进行的关于作文思辩性这方面的训练,感触很深。
为了相应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学生在高考之后还能继续很好的学习语文,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认真的研究和探讨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千万不能以应试教育为代价去牺牲学生的发展,扼杀学生的个性。我相信在新课改的猎猎劲风中,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能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方向,一定能把培养“未来的人”的发展作为我们教学的主旋律,让中学语文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师;应试教育;教学思路;遗憾
为在语文教学中避免这些遗憾我想浅谈几点我的教学感慨:
一、知识的传授要具有前瞻性
新时期语文教学的一个新理念就是语文教学要充分着眼于“人”的观念,特别是着眼于“未来的人”的观念。而在现实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却有不少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大棒下操纵语文教学,根本不去考虑语文学科的特点,考试考什么,平时就教什么,根本不去顾及学生未来的发展,这种短视教育的行为实在是贻误后代。例如有关语音、音素、语素、音节等知识理应都在高中教学中涉及,然而由于汉语知识的教学在原有的“大纲”和新实施的“新课标”中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就根本不讲,一旦有些学生遇到这样的问题,甚至出现学生去向英语教师请教的笑话。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必须把一些在高中学段需要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千万不能因为中高考不考,或者考的份量不是很大而放弃这部分内容,也就是说对一些知识点的传授必须具有前瞻性。
有一次一个同学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富。”这一句是单句还是复句,我觉得这个同学的问题问得很好,很有代表性,因为如果是单句,为什么又有“只有……才”这样的关联词语,如果是复句,那为什么前一个分句又不像是个句子。针对学生的提问我就针对这一知识点,向同学们讲清了如果句中有关联词语如何去判断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的问题,这样就让学生理清了单句中使用关联词语的作用主要是起强调的作用,而不起关联的作用。通过这个知识点的讲授,同学们掌握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我们的语文老师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千万不能因为不在考试范围之内就放弃知识的传授,这样只能留给自己和自己的学生不少的遗憾。
二、能力的培养要具有意向性
语文学科有语文学科的特点,它所包含的知识点可以说是浩如烟海,包罗万象,要想在短时间内就能把语文学好,我想恐怕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完全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特点去采取不同的措施,以达到提高这些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因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知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要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得以发展,就必须抓住高中这个特殊的教学时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比如我班有许多在写作上独具特色的学生,我就组织大家以一共同题材举行写作赛,并作演讲!彰显作者个性,大家也得到熏陶,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三、思维的训练要具有多向性
在人文性极强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强化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训练求同思维,更主要的是要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比如我在执教《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这篇课文时,针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请问同学们对这句话有没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同学们对我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是感兴趣,但是又找不出更好的论据来反驳这句话。因此我就顺便找来一个让同学们口服心服的论据来引领同学们的思维,而这个论据恰恰又是大家所熟悉的一个材料,材料是这样的:
日前,48岁的喜剧演员牛振华因酒后驾车惨遭不幸。出事后牛振华的家属发表了情真意切的公开信:“一生谨慎的他犯了一次错误,而他的唯一一次错误,却让他不再有改正的机会,也给我们造成终生的遗憾!”人们常说:“不要怕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在哪里摔倒,就在哪里爬起来”等等,这些话不能说不对,但有些错误是致命的,瞬间发生,根本就不容许他有纠正的机会。
通过对这一材料的分析,同学们挖掘出:不是所有的错误都能改正,有些错误一旦犯下就再也没有改正的机会。用牛振华因酒后驾车而身亡的事例来进行佐证,不仅论据确凿,而且具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发人深思,令人警醒。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思维训练时应着重强化对学生多向思维的训练,要能从学生思维的定势中跳出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分析、探究。
四、写作的训练要具有思辩性
随着高考作文命题趋向的日趋稳定,高考作文也将日益呈现出大学论文命题的某些特点,作为一名在作文教学中已取得一些成绩的教师,在平時的作文教学中,虽然非常看中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但最近今年高考作文的某些特点也成了我关注的焦点,所以我特别注重研究高考作文。2004年的高考作文题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精彩纷呈。不过我发现无论是哪个地方的作文题,都体现出作文设计的美学性、人文性、情感性的特点,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作文文题设计的思辩性。2003年的全国作文卷,2004年、2005年的江苏作文卷,都很明显地凸现了这一命题特点。基于这样的作文命题趋势,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也日趋表现出这样的特点。因此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注意培养学生作文写作的思辩性,不少在高考中语文考得出色的学生都提到我在初中阶段对他们所进行的关于作文思辩性这方面的训练,感触很深。
为了相应新课标的的教学要求,学生在高考之后还能继续很好的学习语文,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认真的研究和探讨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千万不能以应试教育为代价去牺牲学生的发展,扼杀学生的个性。我相信在新课改的猎猎劲风中,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能把握好语文教学的方向,一定能把培养“未来的人”的发展作为我们教学的主旋律,让中学语文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