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过程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从教育者来讲,它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从学生来讲,它是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者心灵感知的输入者。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实质是师生两颗心愉快的碰撞,在师生双方不断碰撞中,实现情感的交流、融合、升华,由情知到理知。谈话教育更是如此,它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谈话教育应该是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经过加工的书面语言与经过提炼的口头语言的合金。谈话教育的形式有演讲、报告、个人谈话、座谈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应具有哲学语言的深刻、音乐语言的和谐流畅、相声语言的幽默风趣、大众语言的通俗易懂,它们应该是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体。为了使谈话效果实现形象与情感的高度统一,谈吐生辉,产生神奇的教育功效,在谈话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摸清情况,做好准备
班主任跟学生谈话切忌毫无目的,信口开河,而应全面了解学生,使谈话具有指向性。班主任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思想状况和实在问题;要了解学生的性格、气质、爱好、特长、情绪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言”,才能动之以心,启之以志。要联系当时的环境、时间、场所等,做出及时恰当的调控,也就是善于选择和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还要精心设计方案,确定主题,安排内容并做好充分准备。
二、把握个性,因人制宜
人的心理活动是宇宙间最高级、最丰富的现象。恩格斯曾把他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由于学生的情绪、性格、经历以及家庭、社会影响不尽相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思想问题,制约着谈话的难度与效果,倘若无视学生思想上的这种差异性,“以不变应万变”,硬要“紫罗兰”和“玫瑰花”散发出同样的香味,谈话就失去任何艺术性。因人施言,因人制宜,采用灵活多变的谈话方式谈话才能牵人以心,启人以志。
三、把握时机,营造氛围
俗话说:“当其时,可一语千金;背其时,则一文不值。”倘若关键时刻装聋作哑、缄口不语、事过之后、时过境迁,却指手划脚,喋喋不休,这种语言在不恰当的时候,是不会取得最佳时刻的。工作实践告诉我,对一般同学和一般问题,谈话地点最好的选在室外或非正式场合,时间不要过长,形式可以多样,可在偶遇或同行的路上,或在开展活动的场地,通过劳动,活动,散步来进行。对学生性格和谈话内容比较特殊的教育,要注意谈话的隐秘性,要选择能使气氛比较平淡,比较宁静的场所进行谈话,使学生感到自在、亲切。
四、保护心灵、尊重人格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维护自己的尊严,是人的天性。谈话中,聪明的方法就是在维护学生尊严的同时,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切忌用大帽子扣人,用大棒子打人,这种伤害学生心灵的教育方式不但未能达到教育的功效,还容易使学生与班主任对着干。因而,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时,千万不能说:“你真是无药可救”、“你能做好,除非是太阳从西边升起”、“你这粒老鼠屎,弄臭了整锅粥”、“你是除草剂,到哪儿草就枯”等容易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试想一下,如果若干年后,你说他是“老鼠屎”的学生不因你所说的这些话而消沉,而是更加奋进,事业有成,在路上偶遇时热情地叫你一声“老师”,你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他笑着说:“我就是那粒“老鼠屎”啊老师”,那时将是多么尴尬啊!反之,如果这位学生性格内向,总是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他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我们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譏笑中有爱迪生”。因此,班主任要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诚实并发内心的没有虚伪、没有成见、没有痛责的意图,与学生谈话时要将心比心,以情感人,才能爱惜和保护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奋发向上。
五、主题明确,有的放失
班主任谈话教育语言表达中要有明确的主题,即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找学生谈话,通常有下列几种目的:1、了解情况,便于开展工作;2、化解矛盾,排忧解难;3、鼓励进步、激发向上;4、沟通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谈话时,应有的放失,切忌内容涣散,主题不明确。另外,与学生谈话时不能太长,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要适可而止,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有声语言谈话时,还应注意语调随情绪气氛的变化而变化。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低或高、或小或大的语调能更好地传递感情,增强教育的功能。人体除了用有声语言与他人沟通外,无时无刻不用肢体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因此,谈话时,班主任应注意表情亲切、友善、目光温和,充满爱心,切忌面若冰霜或嬉皮笑脸,谈话时要带上协调的情态,要具有长者之风,智者之范,师者之德。注意用眼神去配合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表现褒贬迎扬的感情色彩,用恰当的手势语来沟通感情,体现意图,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总之,班主任在谈话教育中要注意谈话的技巧,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像春雨湿润学生的心田;像钥匙,打开学生的心门;像火炬,照亮学生的心路,使谈话产生良好的功效。
一、摸清情况,做好准备
班主任跟学生谈话切忌毫无目的,信口开河,而应全面了解学生,使谈话具有指向性。班主任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表现,思想状况和实在问题;要了解学生的性格、气质、爱好、特长、情绪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人施言”,才能动之以心,启之以志。要联系当时的环境、时间、场所等,做出及时恰当的调控,也就是善于选择和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还要精心设计方案,确定主题,安排内容并做好充分准备。
二、把握个性,因人制宜
人的心理活动是宇宙间最高级、最丰富的现象。恩格斯曾把他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由于学生的情绪、性格、经历以及家庭、社会影响不尽相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思想问题,制约着谈话的难度与效果,倘若无视学生思想上的这种差异性,“以不变应万变”,硬要“紫罗兰”和“玫瑰花”散发出同样的香味,谈话就失去任何艺术性。因人施言,因人制宜,采用灵活多变的谈话方式谈话才能牵人以心,启人以志。
三、把握时机,营造氛围
俗话说:“当其时,可一语千金;背其时,则一文不值。”倘若关键时刻装聋作哑、缄口不语、事过之后、时过境迁,却指手划脚,喋喋不休,这种语言在不恰当的时候,是不会取得最佳时刻的。工作实践告诉我,对一般同学和一般问题,谈话地点最好的选在室外或非正式场合,时间不要过长,形式可以多样,可在偶遇或同行的路上,或在开展活动的场地,通过劳动,活动,散步来进行。对学生性格和谈话内容比较特殊的教育,要注意谈话的隐秘性,要选择能使气氛比较平淡,比较宁静的场所进行谈话,使学生感到自在、亲切。
四、保护心灵、尊重人格
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维护自己的尊严,是人的天性。谈话中,聪明的方法就是在维护学生尊严的同时,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切忌用大帽子扣人,用大棒子打人,这种伤害学生心灵的教育方式不但未能达到教育的功效,还容易使学生与班主任对着干。因而,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时,千万不能说:“你真是无药可救”、“你能做好,除非是太阳从西边升起”、“你这粒老鼠屎,弄臭了整锅粥”、“你是除草剂,到哪儿草就枯”等容易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试想一下,如果若干年后,你说他是“老鼠屎”的学生不因你所说的这些话而消沉,而是更加奋进,事业有成,在路上偶遇时热情地叫你一声“老师”,你一时想不起他的名字,他笑着说:“我就是那粒“老鼠屎”啊老师”,那时将是多么尴尬啊!反之,如果这位学生性格内向,总是生活在自卑的阴影里,他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我们要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譏笑中有爱迪生”。因此,班主任要有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诚实并发内心的没有虚伪、没有成见、没有痛责的意图,与学生谈话时要将心比心,以情感人,才能爱惜和保护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奋发向上。
五、主题明确,有的放失
班主任谈话教育语言表达中要有明确的主题,即内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找学生谈话,通常有下列几种目的:1、了解情况,便于开展工作;2、化解矛盾,排忧解难;3、鼓励进步、激发向上;4、沟通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谈话时,应有的放失,切忌内容涣散,主题不明确。另外,与学生谈话时不能太长,否则,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要适可而止,让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有声语言谈话时,还应注意语调随情绪气氛的变化而变化。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低或高、或小或大的语调能更好地传递感情,增强教育的功能。人体除了用有声语言与他人沟通外,无时无刻不用肢体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因此,谈话时,班主任应注意表情亲切、友善、目光温和,充满爱心,切忌面若冰霜或嬉皮笑脸,谈话时要带上协调的情态,要具有长者之风,智者之范,师者之德。注意用眼神去配合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表现褒贬迎扬的感情色彩,用恰当的手势语来沟通感情,体现意图,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总之,班主任在谈话教育中要注意谈话的技巧,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像春雨湿润学生的心田;像钥匙,打开学生的心门;像火炬,照亮学生的心路,使谈话产生良好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