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小学语文课堂设计与教材的关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uaig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中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程与教材作一些思考,其意义当是不言自明的。
  
  一、课程改革是各国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针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1996年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并认为这是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四个“学会”的基础是“学会学习”,它是上述四个“学会”的前提条件。
  综合国际、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要做到“学会学习”,应当具有以下学习能力:①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学会学习的方法;②有效地沟通与表达;③泛读和理解的技能;④探究推理、解决疑难的能力;⑤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的能力;⑥创新的意念;⑦开展研究的能力;⑧终身学习;上述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这也是今后的基础教育应着力培养的学生的基本素质。
  与上述追求相悖,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基础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 ,突出表现之一是实际学习力低下,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可以说各国都在进行不懈的努力,其中重点之一就是进行课程改革。美国80年代初提出,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是以充分协调而富有学术内容的课程来取代肤浅的“自助餐式的课程”。 1988年7月英国议会通过《1988教育改革法》,以法令条文形式规定,从1989年起全国所有公立中小学实行统一课程。法国从60年代末到80年代,课程改革经历了打破传统的分科教学、实行合科教学到恢复分科教学的过程。实行合科教学试图通过综合性质的启蒙教育,提高教学效果。结果是削弱了某些学科的教学,导致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下降。联邦德国80年代课程改革的一个特点,是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大量跨学科课程,如家庭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交通教育、环保教育、法律教育、欧洲问题等。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为适应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根据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出一套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大改革的教科书,特点之一是既适合于学校教学使用,又可作为学生自学用书。教科书内容构成包括:①必修的基本内容(占70%-80%);②反映民族和地区特点的内容;③反映学校特色的内容;④教师根据需要增加的内容;⑤学生自由选择的内容。上述改革的措施、经验,对我国中小学课程乃至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改革有启发、借鉴作用。
  
  二、对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思考
  
  近现代西方课程理论的不同学派对课程设计有不同主张,主要有学科或知识中心论、儿童中心论和社会中心论。美国现代课程论专家泰勒认为,任何课程都要受到有组织的学科内容、学生和社会需求这三个方面因素的制约。理想的课程设计,应当是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又顺应社会的需要,特别是能够促进儿童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国内有的研究人员初步勾勒了21世纪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概括为以下四个特点:①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从知识论转向主体教育论。以主体教育理论为基础,将课程目标定位于未来社会人才的素质结构,追求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②课程设计与编制的结构化,包括学科教学内容的结构,要有助于学生在探索中自觉获得知识,还包括构建合理的由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等组成的学校课程结构;③课程形式的多样化。通过灵活多样的课程形式,形成立体、开放的课程体系;④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做到二者互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课程和教材改革,作如下思考:
  1)关于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现代课程理论、教学理论为指导,瞄准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把学生的发展置于课程、教材改革的中心地位,逐步建立校内外结合、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的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使课程、教材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凭借。
  2)关于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逐步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与多元化,今后的小学语文课程,应当由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活动课和语文环境教育与实践三部分组成。据有关资料介绍,80年代亚太地区的15个国家中,就有5个国家在小学阶段开设选修课,我国小学的课程改革也将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小学语文学科作为第一步,可以增加语文活动课的选择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诸如兴趣小组、文学社团、讲座、竞赛等)中自行选择,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学校、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社区乃至社会的母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给希望小学的小伙伴写信,走向社会消灭错别字,使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学语文、用语文。
  3)在课程改革中,还应努力探索跨学科的,课内外、校内外结合的课程形式。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开发的主题性大单元情境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她的做法是,以德育为主导,以语文学科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环节,就某个主题,如“我爱祖国妈妈”,从各科教学到教育,从课上到课下,从校内到校外(家庭、社区),利用内容的“相似块”,展开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合力,使原本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从深度、广度上得到拓展,大大增强了教育、教学效果,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协作、勇于负责等优良品德。此外,除了在语文课上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读书、思考、练习、作业的时间以外,建议专设自由阅读课(每周低年级1课时,中年级2课时,高年级3课时),让学生在阅览室、图书馆读自己爱读的书,记下好词佳句、心得体会。坚持数年,学生的读写能力定会大大提高,长期养成的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定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总之,在课程方面要打破语文只注重课堂教学的一统天下,优化教学结构,加强课外活动,开发环境课程,做到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并举,课内外、校内外结合,使学生在开放、多元化的语文课程中,自主学习,主动发展
其他文献
小学是孩子们走向集体,走向文明的的第一块台阶,这意味着小学教育对我们的一生当中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责任外,更应切实的抓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的本意就是要求身为教育工作地我们能够根据社会和学生的需求,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在学生的自觉积极参与的互动中发展其思想、道德、政治等方面的素质,并其得到一定得升华。为此,本人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鲁迅先生说过“如要创造,第一要观察”,要让小学生写出言之有物的作文,必须在作文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客观事物与现象,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注意为作文存贮素材,积累素材。  一、善用契机,增表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写作活动中的观察,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数学不一定要成为数学家,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思想,培养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维方式。它对培养人的思维、创新、分析、计算、归纳、推理能力都有好处。学生进入社会后,也许很少直接用到数学中的某个公式和定理,但数学的思想方法,数学中体现出的精神,却是他终身受用的。同时, 数学是一 门很难学的课目,也是我们学生比须学习的
分层教学是指教师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及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具体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的可能性,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差异性,把一个班级中的学生按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分成若干个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达到共同全面发展的目的。    1、学生分层    此步骤涉及到师生之间的
【摘 要】本文对自己在参与语文“自主、对话、探究”式教改实验当中的一些反思进行了客观的阐述,主要是明确在教改中学会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要注意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实在在;教学中的拓展引申、迁移联系要恰如其分。同时要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认识到新课改与教改实践任重而道远,以增强探索实践的信心与勇气。  【关键词】自主 对话 探究 教改 反思    一、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1、由昔日知识的灌输者转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在新的教改理论指导下,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被教师所探索和实践。好的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笔者从几个角度出发,结合多年语文教学工作的经验,提出几点自己在初中一年级语文教学方面的见解。  【关键词】初一语文;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又一届新生初一入学了,常听老师们埋怨初一新生水平低,学习态度和习惯不好,小学没打好底,中学没法教。小学教师则说:"孩
加强学籍管理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保证学校稳定的教育教学秩序的重要前提。学校要在上级教育部门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中小学学籍管理的规定》,以严谨的态度、规范的管理、创新的理念、不断提高学籍管理质量,确保学籍管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那么如何做好学籍管理工作,争创学籍管理一流水平呢?    一、抓好队伍建设,健
经常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咱学历史有什么用处?既不竞赛,生活中用到的又很少。”这句话经常在我脑海中萦绕。的确,教了这么多年书还从来没有仔细想过,我教会学生什么啦?学生到底从我这里学会了什么?自认为兢兢业业教了这么多年学,却发现仍然在原地转圈。我真的该总结这几年的教学工作,虽然年年写工作总结,但认真去写的能有几回,认真思考的又有几回。  刚毕业时,学生时代的激情激励着自己要教好学生。带着满脑子的知
教育过程是一个交心的过程,从教育者来讲,它是心灵感知的输出者,从学生来讲,它是敞开心扉接受教育者心灵感知的输入者。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实质是师生两颗心愉快的碰撞,在师生双方不断碰撞中,实现情感的交流、融合、升华,由情知到理知。谈话教育更是如此,它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谈话教育应该是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经过加工的书面
数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体操,因此它在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起着核心的作用。目前,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已成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数学教学,理所应当地要担负起这一历史责任。  (一)  数学创新思维,或者说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对数学理论的创新,是数学理论在人们头脑中的心理结构的突变和重构,前苏联的克鲁切茨基把数学能力划分为学校的数学能力(中小学生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