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的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愿望。因此,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导致教学理念的创新。有效教学是一种用以指引教师教学、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策略。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怎样才能有效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呢?
一、营造促进学生学习的氛围
(1)创建自由质疑的学习环境。学贵有疑,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允许学生假设与质疑,在质疑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质疑与析疑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如笔者在教学《中古欧洲社会》一课中,讲述了“丕平献土”的故事,学生了解到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课堂上,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皇权凌驾一切呢?这就为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方历史的比较提供了契机。为此,笔者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剖析曾经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历史缘由,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中古欧洲社会的本质认识。
(2)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这个见解十分有益。为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如承载历史教学的图片、光碟、媒体、模具等,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让学生利用这些辅助学习的材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创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有人认为,只有当教育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因此,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了挑战自我、逐步提高的系列问题,如哥伦布船队想到什么地方?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历史误会”?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文本,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1)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辩论、演讲、讨论等多种机会,安排学生编写或表演历史短剧,鼓励学生亲历活动,从而使之获得对历史表象及历史本质的认识。如在《经济大危机》一课“罗斯福新政”这一子目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以193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的身份上台演讲,“参与竞选”美国总统,演讲的主题是如何克服经济危机,其他同学在听取演讲后投票表决。这样,每位同学都以不同的角色卷入“竞选”活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在亲历“竞选”的活动中,既锻炼了演讲口才,又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2)把握偶发的学习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偶发的事件应适时作出专业性的引导,敏锐地抓住课堂中生成的具有延伸教育性的事件,并加以有效利用。如在《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教学中,同桌两位学生一本正经地演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相会握手的情景,引起了其他同学对此情此景的关注。笔者因势利导,问:“从刚才‘马克思’与‘恩格斯’深情握手的动作上,你们能想到什么呢?”“他们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他们是共同合作的伙伴”、“他们是未来世界的设计师”,诸如此类的答案纷至沓来。而这,正是对偶发学习机会有效利用的结果。
三、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确保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部动力的支持,以实现依靠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目的。如在《美国的诞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板书的第一个子目录是“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接着请学生关注这一标题有何特殊之处。学生很快发现‘美国’一词被加上了引号,美国作为一个国家,这里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学生在认知上便产生了“知”与“不知”的矛盾。求知的内在动力一旦产生,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便不可遏制。
(2)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初中生比较乐于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对于学生集思广益大有裨益。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由组织能力稍强的学生担任记录,由思维能力稍强的学生进行归纳,最后由语言能力稍强的学生总结发言。这样,在交流中各得其所,在合作中优势互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博采众长,无论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还是对历史问题的阐述,都会收到扬长避短、此彼应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如在《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的教学前,笔者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两个词语:“工场”和“工厂”。学生意识到,当今世界上用得最多的是“工厂”一词,“工场”与“工厂”有什么区别呢?随即笔者话题一转:此前我们学习历史时,遇到最多的是“工场”一词,如“工场主”、“工场手工业”等,“工场”是如何演变为“工厂”的呢?这一问题情境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诱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心理。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彰显的是学生的“人本”意识,活化的是学生的心理体验。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才会生机盎然,有效教学才会如花似锦。
一、营造促进学生学习的氛围
(1)创建自由质疑的学习环境。学贵有疑,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我们既要引导学生尊重历史事实,又要允许学生假设与质疑,在质疑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在质疑与析疑中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如笔者在教学《中古欧洲社会》一课中,讲述了“丕平献土”的故事,学生了解到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罗马教廷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在课堂上,有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皇权凌驾一切呢?这就为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方历史的比较提供了契机。为此,笔者指导学生观察课本中“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剖析曾经流行于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历史缘由,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中古欧洲社会的本质认识。
(2)创设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夸美纽斯曾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这个见解十分有益。为此,我们要为学生提供高效学习所需的一切帮助,如承载历史教学的图片、光碟、媒体、模具等,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让学生利用这些辅助学习的材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创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有人认为,只有当教育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因此,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之一。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课教学中,笔者依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了挑战自我、逐步提高的系列问题,如哥伦布船队想到什么地方?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历史误会”?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文本,促进学生的思维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1)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辩论、演讲、讨论等多种机会,安排学生编写或表演历史短剧,鼓励学生亲历活动,从而使之获得对历史表象及历史本质的认识。如在《经济大危机》一课“罗斯福新政”这一子目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以1932年美国总统候选人的身份上台演讲,“参与竞选”美国总统,演讲的主题是如何克服经济危机,其他同学在听取演讲后投票表决。这样,每位同学都以不同的角色卷入“竞选”活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在亲历“竞选”的活动中,既锻炼了演讲口才,又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
(2)把握偶发的学习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偶发的事件应适时作出专业性的引导,敏锐地抓住课堂中生成的具有延伸教育性的事件,并加以有效利用。如在《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教学中,同桌两位学生一本正经地演示了马克思、恩格斯相会握手的情景,引起了其他同学对此情此景的关注。笔者因势利导,问:“从刚才‘马克思’与‘恩格斯’深情握手的动作上,你们能想到什么呢?”“他们是并肩战斗的战友”,“他们是共同合作的伙伴”、“他们是未来世界的设计师”,诸如此类的答案纷至沓来。而这,正是对偶发学习机会有效利用的结果。
三、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1)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确保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部动力的支持,以实现依靠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学习的目的。如在《美国的诞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板书的第一个子目录是“独立战争前的‘美国’,接着请学生关注这一标题有何特殊之处。学生很快发现‘美国’一词被加上了引号,美国作为一个国家,这里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学生在认知上便产生了“知”与“不知”的矛盾。求知的内在动力一旦产生,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便不可遏制。
(2)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位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初中生比较乐于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对于学生集思广益大有裨益。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由组织能力稍强的学生担任记录,由思维能力稍强的学生进行归纳,最后由语言能力稍强的学生总结发言。这样,在交流中各得其所,在合作中优势互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博采众长,无论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还是对历史问题的阐述,都会收到扬长避短、此彼应的教学效果。
(3)鼓励学生探究学习。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如在《蒸汽时代的到来》一课的教学前,笔者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两个词语:“工场”和“工厂”。学生意识到,当今世界上用得最多的是“工厂”一词,“工场”与“工厂”有什么区别呢?随即笔者话题一转:此前我们学习历史时,遇到最多的是“工场”一词,如“工场主”、“工场手工业”等,“工场”是如何演变为“工厂”的呢?这一问题情境立即引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诱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心理。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参与,彰显的是学生的“人本”意识,活化的是学生的心理体验。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才会生机盎然,有效教学才会如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