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命题作文的审题很关键,有五条实用的方法:添加语素法、以“问”领“想”法、象义相生法、四“W”法、抓关键词法。此五法要灵活运用。
关键词:命题;审题;含义;题眼
首先看一下江苏省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2007年是《怀想天空》,2008年是《好奇心》,2009年是《品味时尚》,2010年是《绿色生活》,连续四年考查命题作文。再看一下其他地区高考作文题目:2005年有4份高考卷的作文是命题作文,2006年有7份,2007年有9份,2008年有7份,2009年有8份,2010年有6份。從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命题作文考查已经成为高考作文考查重要样式,江苏省的考生应尤其重视。再加上每一年的高考作文总是有一些学生在审题上出问题,以致作文失败,也有因此导致高考失败的情况,所以,加强命题作文的审题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作文须“符合题意”。任何一篇作文,符合题意都是基本要求。只有“符合题意”,文章才不至于文不对题,离题万里。要使文章符合题意,精心审题是第一步。审题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行文措辞。审题一错,即使文字基本功再好,也难以挽救。因为它是一种根本性的错。先笼统地说一下: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命题作文的审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即:审含义、审限制、审文体。审含义:审含义就是理解题意,把握文题的写作重点。准确深入地理解题目含义,要注意命题的字面含义与深层含义。字面含义是指与语言本义有关的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是与语言本义相关的隐含意义,包括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审限制:审限制,就是要仔细揣摩审查文题中所提示的比较隐蔽的信息,限制性的条件。在这一方面提示大家要抓住“题眼”,吃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限制因素。题眼,即文中暗示透露的文章重点、寓意、范围的关键性字眼。题眼抓住了,记叙、议论、说明的重点就能确定了。审文体,一是,作文要求中明确了对文体的要求。二是,作文要求中未明确对文体的要求,只是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下面具体地介绍几条实用的可操作的方法:
一、添加语素法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法”来完成审题,就是在所给定的词语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或短语,丰富所给的词语,来表明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总之,“添加语素法”能缩小审题范围,明确审题方向,确定要写文章的中心意思。如果是独词类的题目,可以这样审题:比如说如果是名词的,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首先,应该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还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其次,还要注意有无比喻义,抽象义。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是抽象的,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
二、以“问”领“想”法
例如命题作文《在自然中生活》,就应该这样审:首先应问“自然”的准确含义即“自然”是什么?“自然”显然不仅仅指大自然,还应该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含义,即生活、成长、发展等都要顺其自然的意思。然后接着问:怎样才能在“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就会想到要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坚守闲适恬淡、热爱自然的心。最后问:人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你就会想到:自然不仅仅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这样以“问”领“想”领会到的意思自然就切合题意了。
三、象义相生法
有的命题是具体的人物或事物,我们就应化具体为抽象;有的命题是抽象的人物或事物,我们就应化抽象为具体,这样就能迅速找到绝佳的切入角度,审题立意也就事半功倍了。但是,也有的命题既可以看成是具体的,也可以看成是抽象的。比如命题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题目中的关键词“你”既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是具体时,“你”就是一个具体的人物或事物,如“母亲”“兄弟”“同桌”等,来表现感人肺腑的亲情、友情等;是抽象时,“你”就是一个抽象的人物或事物,如从抽象处入手,可以写与某位历史名人如屈原、苏轼等握手,也可以写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如贾宝玉、林黛玉的手,还可以写握住“节约”的手、握住“诚信”的手、握住“青春”的手等等。
四、四“W”法
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这四个方面审题。例如“压力”这个题目怎么审?可以四步走:什么可以构成压力?(压力是什么?)压力来自何方?(为什么有压力?)压力带来什么?(有压力会怎样?)怎样对待压力?(有压力怎么办?)这样我们就可以这样审:①过重的负担可以构成压力;家长的希望、老师的嘱托、自身的自责任感可以构成压力。②生存带来压力;竞争带来压力。③要善于自我减压;把压力变为动力;“要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
五、抓关键词法
命题中最能体现中心意思的关键字词,也就是文章写作的重点。如果是偏正结构的命题,它的表意重心常常是在“偏”的成分上。学生在审题时要把深入思索的重心放在修饰或限制的成分上,才会使自己的审题立意切合题意。
以上所讲五法,需因题制宜,灵活运用,相信,有王羲之看鹅的全神贯注,有面壁僧人打坐的专心致志,训练有素的我们面对题目就不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能把跑题与偏题的噩梦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练就一双慧眼吧,让我们在考试中把命题作文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挥笔写就“准(审题准确)、深(立意深刻)、新(新颖脱俗)”的考场华章。
关键词:命题;审题;含义;题眼
首先看一下江苏省近几年高考作文题目:2007年是《怀想天空》,2008年是《好奇心》,2009年是《品味时尚》,2010年是《绿色生活》,连续四年考查命题作文。再看一下其他地区高考作文题目:2005年有4份高考卷的作文是命题作文,2006年有7份,2007年有9份,2008年有7份,2009年有8份,2010年有6份。從以上数据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命题作文考查已经成为高考作文考查重要样式,江苏省的考生应尤其重视。再加上每一年的高考作文总是有一些学生在审题上出问题,以致作文失败,也有因此导致高考失败的情况,所以,加强命题作文的审题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作文须“符合题意”。任何一篇作文,符合题意都是基本要求。只有“符合题意”,文章才不至于文不对题,离题万里。要使文章符合题意,精心审题是第一步。审题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行文措辞。审题一错,即使文字基本功再好,也难以挽救。因为它是一种根本性的错。先笼统地说一下: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范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命题作文的审题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即:审含义、审限制、审文体。审含义:审含义就是理解题意,把握文题的写作重点。准确深入地理解题目含义,要注意命题的字面含义与深层含义。字面含义是指与语言本义有关的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是与语言本义相关的隐含意义,包括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审限制:审限制,就是要仔细揣摩审查文题中所提示的比较隐蔽的信息,限制性的条件。在这一方面提示大家要抓住“题眼”,吃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限制因素。题眼,即文中暗示透露的文章重点、寓意、范围的关键性字眼。题眼抓住了,记叙、议论、说明的重点就能确定了。审文体,一是,作文要求中明确了对文体的要求。二是,作文要求中未明确对文体的要求,只是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下面具体地介绍几条实用的可操作的方法:
一、添加语素法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法”来完成审题,就是在所给定的词语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或短语,丰富所给的词语,来表明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总之,“添加语素法”能缩小审题范围,明确审题方向,确定要写文章的中心意思。如果是独词类的题目,可以这样审题:比如说如果是名词的,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当我们看到《习惯》这个题目的时候,怎样做呢?首先,应该确定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习惯的内涵是指在长时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而它的外延就比较广了,可以是一个人的习惯,可以是一个民族的习惯;还可以是习惯产生的根源,还可以是习惯的作用和弊端。其次,还要注意有无比喻义,抽象义。如2005年江西卷的“脸”。可以想到抽象的“脸面”,可以想到抽象的“表面”等。是抽象的,我们要把这个词语具体化。
二、以“问”领“想”法
例如命题作文《在自然中生活》,就应该这样审:首先应问“自然”的准确含义即“自然”是什么?“自然”显然不仅仅指大自然,还应该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含义,即生活、成长、发展等都要顺其自然的意思。然后接着问:怎样才能在“在自然中生活”?我们就会想到要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坚守闲适恬淡、热爱自然的心。最后问:人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你就会想到:自然不仅仅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这样以“问”领“想”领会到的意思自然就切合题意了。
三、象义相生法
有的命题是具体的人物或事物,我们就应化具体为抽象;有的命题是抽象的人物或事物,我们就应化抽象为具体,这样就能迅速找到绝佳的切入角度,审题立意也就事半功倍了。但是,也有的命题既可以看成是具体的,也可以看成是抽象的。比如命题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题目中的关键词“你”既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是具体时,“你”就是一个具体的人物或事物,如“母亲”“兄弟”“同桌”等,来表现感人肺腑的亲情、友情等;是抽象时,“你”就是一个抽象的人物或事物,如从抽象处入手,可以写与某位历史名人如屈原、苏轼等握手,也可以写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如贾宝玉、林黛玉的手,还可以写握住“节约”的手、握住“诚信”的手、握住“青春”的手等等。
四、四“W”法
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这四个方面审题。例如“压力”这个题目怎么审?可以四步走:什么可以构成压力?(压力是什么?)压力来自何方?(为什么有压力?)压力带来什么?(有压力会怎样?)怎样对待压力?(有压力怎么办?)这样我们就可以这样审:①过重的负担可以构成压力;家长的希望、老师的嘱托、自身的自责任感可以构成压力。②生存带来压力;竞争带来压力。③要善于自我减压;把压力变为动力;“要把压力放在肩上,不要放在心上”。
五、抓关键词法
命题中最能体现中心意思的关键字词,也就是文章写作的重点。如果是偏正结构的命题,它的表意重心常常是在“偏”的成分上。学生在审题时要把深入思索的重心放在修饰或限制的成分上,才会使自己的审题立意切合题意。
以上所讲五法,需因题制宜,灵活运用,相信,有王羲之看鹅的全神贯注,有面壁僧人打坐的专心致志,训练有素的我们面对题目就不会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能把跑题与偏题的噩梦像蛛丝一样轻轻抹去。练就一双慧眼吧,让我们在考试中把命题作文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挥笔写就“准(审题准确)、深(立意深刻)、新(新颖脱俗)”的考场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