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课题。分层次教学就是因材施教的最佳实施方法,而如何进行分层次教学一直是每名教师追求的课题,在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学案导学可以使学生最大限度的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我以小组合作及学案导学为载体进行分层次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小组合作;导学案
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发现,刚入学的学生并不是不爱学数学,而是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都太差,在广度和深度逐渐加大的高中阶段,往往力不从心,最后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针对这一实际和我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小组合作及学案导学为载体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出来的。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条件、原有的知识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扬长避短,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则是针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差异,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分层次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1、学生分层次:我首先通过测试的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为分层次教学做好准备。了解了教学对象,才能确定教学的起点,要求和方法。在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数学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B层学生数学基础一般;C层学生数学基础很差。分层次的结果使教师和学生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随时进行层次调整,从而运用了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分层次:根据分层次教学特点和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要求,制定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通过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要求。如有关函数零点的一课复习,对于C层次的学生,只要掌握零点判定定理即可,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就要求利用函数的图像来完成零点的判断方法。
3、导学案分层次:课前准备阶段,我合理的利用了学校实施的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内容设计上,我就分出A、B、C三个层次,我在设计学案时加入"我的预习"这一环节,就是将每节课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識,课堂上我会请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完成。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那些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在复习课堂上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念头。通过学案导学给这样的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积极准备,在课堂上的正确解答,树立起对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对于那些数学较好的学生,我设计了"动手做一做"这个环节,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例题只有题目,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达到解答的规范性,解题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学案导学中,分层次的学习指导和反馈,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为行之有效,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同时,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4、课堂提问分层次:课堂教学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指导,培优辅差。在一节课的问题设计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先提问C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他们的自学思考,以及老师的点拨引导等来回答问题,再利用他们知识的不完善,回答问题的不完整,把问题展开,进行讨论,由浅入深,来提问B层次学生。在突破难点时,我就发挥A层学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的理解,及时进行反馈。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作业分层次:本着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有必做题
和选做题, A层学生的要求一题多解,B层学生完成必做题和选做题,C层学生完成必做题。分层次作业,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6、辅导分层次:辅导我主要面向A层次的学生,再由A层次的学生来辅导B和C层次的学生,使A层次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由A层次学生身临其境的讲解,B、C学生愿意接受,真正做到了自主、探究、合作。
7、评价分层次:在课堂展示阶段,每个小组同一层次的学生
之间展示、反馈、对比、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5分的机会;在作业的评价上,我也是分层次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如A层学生基础题全正确,拓展题达到80%以上就可以的5分,而C层学生基础题达到80%以上就可以得到5分。
总之,我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克服了以往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消除了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使过去曾经影响数学教学的诸因素统一协调发挥作用,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用武之地,都能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和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把学数学变“任务”为“需要”、变“负担”为“乐趣”,真正实现了既“学会”又“会学”,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小组合作;导学案
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发现,刚入学的学生并不是不爱学数学,而是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都太差,在广度和深度逐渐加大的高中阶段,往往力不从心,最后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针对这一实际和我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以小组合作及学案导学为载体进行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提出来的。因材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条件、原有的知识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扬长避短,得到充分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则是针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差异,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全面的发展。分层次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相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1、学生分层次:我首先通过测试的方法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个人能力以及兴趣爱好,为分层次教学做好准备。了解了教学对象,才能确定教学的起点,要求和方法。在了解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数学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B层学生数学基础一般;C层学生数学基础很差。分层次的结果使教师和学生心中有数。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随时进行层次调整,从而运用了竞争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分层次:根据分层次教学特点和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的要求,制定出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通过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要求。如有关函数零点的一课复习,对于C层次的学生,只要掌握零点判定定理即可,而对于A层次的学生就要求利用函数的图像来完成零点的判断方法。
3、导学案分层次:课前准备阶段,我合理的利用了学校实施的导学案,在导学案的内容设计上,我就分出A、B、C三个层次,我在设计学案时加入"我的预习"这一环节,就是将每节课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識,课堂上我会请数学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完成。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那些数学基础不好的学生在复习课堂上根本没有发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念头。通过学案导学给这样的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可以通过课前预习的积极准备,在课堂上的正确解答,树立起对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对于那些数学较好的学生,我设计了"动手做一做"这个环节,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例题只有题目,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达到解答的规范性,解题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解题见解,集思广益,形成多途径、多思路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学案导学中,分层次的学习指导和反馈,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特别是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更为行之有效,使得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同时,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大提高。
4、课堂提问分层次:课堂教学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分层指导,培优辅差。在一节课的问题设计中,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先提问C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他们的自学思考,以及老师的点拨引导等来回答问题,再利用他们知识的不完善,回答问题的不完整,把问题展开,进行讨论,由浅入深,来提问B层次学生。在突破难点时,我就发挥A层学生的优势,启发全体学生的理解,及时进行反馈。调动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作业分层次:本着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有必做题
和选做题, A层学生的要求一题多解,B层学生完成必做题和选做题,C层学生完成必做题。分层次作业,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享受学习成功的乐趣。
6、辅导分层次:辅导我主要面向A层次的学生,再由A层次的学生来辅导B和C层次的学生,使A层次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由A层次学生身临其境的讲解,B、C学生愿意接受,真正做到了自主、探究、合作。
7、评价分层次:在课堂展示阶段,每个小组同一层次的学生
之间展示、反馈、对比、评价。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5分的机会;在作业的评价上,我也是分层次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如A层学生基础题全正确,拓展题达到80%以上就可以的5分,而C层学生基础题达到80%以上就可以得到5分。
总之,我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辅导分层、作业分层”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克服了以往数学课堂教学的不足,消除了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心理因素的影响,使过去曾经影响数学教学的诸因素统一协调发挥作用,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用武之地,都能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和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把学数学变“任务”为“需要”、变“负担”为“乐趣”,真正实现了既“学会”又“会学”,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