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GT C是AMG GT车系的第四款车型,定位高于入门的GT和动力增强的GT S,而在杀出“绿色地狱”的GT R和GT Blcak series之下。从它们身上拿来了需要的硬件,比如GT S的后桥差速器,GT R的后轮转向,以及重新调校的4.0升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之后,诞生了GT C。对了,目前在国内它还有其他兄弟都没有的一件装备:敞篷。
AMG的这台4.0升V8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是现售超跑中最强劲的发动机之一,两个大号涡轮位于V形汽缸之间,相对于GT S增加了增压值,并且短气道、大排量的设计让它的响应速度足以媲美那些自然吸气的高转速发动机。
在GT C上,这台发动机拥有557马力和680牛·米,扭矩平台宽到吓人,为1900转/分钟至5750转/分钟,这意味着它能随时带你弹射出去,几乎没有延迟。7挡双离合变速箱被放置在了车尾,由此创造了GT C看似不可能的50:50前后重量分配,毕竟它的车头太长了。打开发动机舱,你看到的类似于发动机盖板的东西之下,其实是进气系统,而真正的发动机缸体则置于后方,因此严格意义上讲,这是一台前中置发动机的超跑。同时,性能数据也处于第一梯队:静止到百公里每小时加速时间3.7秒,极速317公里/小时。
如果将GT C停在GT(入门车型)旁边,唯一能一眼看出的差别是更宽的车尾和20英寸的后轮。由于沿袭了GT R的后桥,因此GT C的后轮距相对于GT增加44毫米,而车尾宽度增加57毫米。在100公里/小时速度内,转弯时后轮与前轮同向运动,增加车身灵活性;而此后,则反向运动,增加稳定性。不仅如此,对于印象中向来暴力难以驾驭的AMG而言,后轮转向为工程师们拓展了底盘调校的可能性。
从硬顶到敞篷,GT C大概增加了55千克重量,车顶为织物材质,可在48公里/小时内展开和折叠,而这个过程需要的时间仅为11秒,可谓相当短了。颜色方面,则可以选择黑色、米色以及本次试驾车的红色。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重量增加,敞篷版从静止到百公里每小時加速时间与硬顶版相同,加速性能未受影响。
与GT R相比,GT C的悬架可谓软了很多,由此相对地提升了日常使用的舒适度,同时你可以通过标配的AMG行驶控制系统调整悬架阻尼,在舒适与运动之间切换。和GT R一样,除了基本的Comfort、Sport、Sport Plus和Individual模式之外,GT C还具有Race Drive模式。
尽管如前面提到,GT C增加了日常使用的舒适性,但从我们日常对“GT”的理解来讲,它还是太颠了,主要体现在低速行驶过坑洼路面时。本来不厚的座椅此时让这种感觉放大,而你唯一能做的,是提高车速,这样会让不适感大大降低,或者干脆避开这些路,重新回到高速巡航的体验中。显然,关于GT C是一辆GT还是超跑的问题已经有了答案,它偏向后者更多。
第一次坐进GT C的体感是很奇妙的,首先现在没有哪款超跑拥有比它更长的车头,配合像坐在浴缸里的坐姿,眺望发动机盖和远处的风景,令人神往。尽管敞篷的设计对车身刚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但打开敞篷在山间疾驰时座舱内的部件非常坚固,其设计与做工符合200万元的身价。
如果你对GT刚诞生时的广告有印象的话,AMG使用了在后视镜里看见一辆911的画面,宣布了对保时捷的挑战。不难理解,GT要在操控上狠下功夫。但结果事与愿违,早期AMG GT轻飘且过于灵活的转向为它招致不少抱怨,这种转向手感不自然,产生了辅助感太强的突兀感。而在GTC上,AMG修正了这个问题,现在的GT C具有非常直接且可预测的转向手感。上手10分钟,便可在行驶中游刃有余,信心增加的同时,鼓励你去一步步试探它的极限,这才是超跑应该做的。当然,有人会认为这是后轮转向带来的好处,但实际上在中期改款后没有配备后轮转向的GT上,转向手感也比早期的GT更好。
由于后轮距更宽,如今在加速时GTC更加稳定,对于动力的敬畏可以往后收敛一些。即使在大力制动时,车尾在重心转移的情况下依然牢牢抓住地面,不会左右摇摆,更加可控。
但以上提到的方面更像是为最后的压轴大戏打基础:4.0升V8。当我们疲于比较冰冷的数据时,GT C点火那一刻压倒一切的气势让超跑的形象立刻生动起来。我猜没几个人会像我一样,用很小的节气门开度来“挑逗”发动机,享受每一次声浪的扩张。此刻它除了发动机的身份,更像是陪伴身边的野兽。打开运动排气就像是野兽进入了战斗状态,现实中除了打雷,难以找到一种自然界的声音与之匹敌。
在秋天的北京,没有光照的山路上寒意逼人,我开着GT C在山间疾驶,涡轮对于右脚的灵敏响应堪比系在烈马头上的缰绳,7挡双离合变速箱换挡的速度犹如电光石火般。抱歉我用很少的文字来给你讲述它,因为它真的没有什么缺点,仿佛“长”在发动机上面一样。打开手动模式,换挡的响应快速且坚决,它是业内最佳的变速箱之一。
不过在开了一天200余公里GT C后,我的腰开始疼了。后悔吗?不后悔!如果可以,我愿意开着它再来一首冰与火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