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发展战略升级
《瞭望新闻周刊》推出的两会特别报道,将我国战略升级期概括为四大特征:首先从经济发展看,这一阶段具有经济总量扩张步伐进一步加快、生产和消费双升级特点十分突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速度将前所未有、“三农”问题将取得突破性进展等四大特点。其次,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在这一阶段将得到极大关注。这是创建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政府工作在这一阶段将真正面对转型考验。第三,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同时又有着深厚历史传承和民族特点的公民道德观和文化价值体系在这一阶段显得更为迫切。第四,中间发展在深刻影响世界的同时,影响中国发展的国际因素在这一阶段也更为突出。这一次战略升级,一方面为急速发展的中国安全平稳度过社会矛盾凸显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它已经并将继续与旧发展观、旧体制、旧利益格局之间发生激烈碰撞。
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加深对这一次战略升级前因后果的认识。熟悉中国面临战略目标与战略环境、战略资源的反差,实为观察和讨论中国发展之首要。
构建和谐社会要树立以
“中”为重的发展观
国内数位专家学者就“和谐社会”的具体内涵进行了座谈。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刘福垣认为,出现“不和谐”,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问题,不是经济实力问题,而是分配关系问题,发展战略回顾,我们要树立以“中”为重的发展观,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加速中等城市扩容,启动中部崛起战略,重视中间产业发展,扩大中等人才队伍,提高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认为,现在我国经济结构、阶层结构都存在不合理现象。但改革构建和谐社会也要强调发展,发展始终是硬道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丁宁宁提出,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保持各个阶层之间流动机制的畅通。而目前城乡分离的制度堵塞了正常的社会流通渠道。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教授毛寿龙提出,我国制定政策的人基本上都在城市,很多政策往往是从强势的需求来制定,而不是从弱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应该把政策目标确定为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财产权、劳动权、居住权等基本权利得到有力的保障,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制度基础。
语言伤害 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孤立、冷落、当众揭短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时时发生。“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在2004年11月15日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的“语言伤害”以81.45%比例成为小学生最关注的,认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学生们认为老师或同伴对自己的侮辱讥讽的语言是杀伤力最大的软暴力。从表面上看,语言伤害比体罚要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它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压抑学生的心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和老师的对立情绪,直至引起厌学、辍学。从长期影响看,它刺伤了学生的心灵,容易造成学生孤僻、冷漠、不合群的畸形心理,成为孩子一生无法消除的痛,甚至产生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后果。这不仅是老师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因此,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始终保持宽广的胸怀,和蔼、友善、热忱、耐心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让讽刺、挖苦等“语言暴力”远离校园。
拔掉阻碍发展的
“软钉子”
软环境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困扰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问题,特别是在东北振兴战略提出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专家认为,东三省包括投资环境在内的软环境过去一直较差,是过去东北经济发展难有起色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软环境好坏事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败。到底什么是“软钉子”,过去人们把软环境更多地理解为政策环境、作风环境、效率环境、服务环境和工作环境但更主要的软环境就是地方政府的制度环境和效能环境。改善和建设软环境就是改革和完善政府本身。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是软环境建设的责任主体,软环境搞不好,说明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整个公务员队伍还不合格、服务不到位。因此,改善软环境必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职能上,更需重点问责。
《瞭望新闻周刊》推出的两会特别报道,将我国战略升级期概括为四大特征:首先从经济发展看,这一阶段具有经济总量扩张步伐进一步加快、生产和消费双升级特点十分突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速度将前所未有、“三农”问题将取得突破性进展等四大特点。其次,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在这一阶段将得到极大关注。这是创建和谐社会美好生活的必然要求,政府工作在这一阶段将真正面对转型考验。第三,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同时又有着深厚历史传承和民族特点的公民道德观和文化价值体系在这一阶段显得更为迫切。第四,中间发展在深刻影响世界的同时,影响中国发展的国际因素在这一阶段也更为突出。这一次战略升级,一方面为急速发展的中国安全平稳度过社会矛盾凸显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它已经并将继续与旧发展观、旧体制、旧利益格局之间发生激烈碰撞。
在今年两会召开之际,加深对这一次战略升级前因后果的认识。熟悉中国面临战略目标与战略环境、战略资源的反差,实为观察和讨论中国发展之首要。
构建和谐社会要树立以
“中”为重的发展观
国内数位专家学者就“和谐社会”的具体内涵进行了座谈。发改委宏观院副院长刘福垣认为,出现“不和谐”,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问题,不是经济实力问题,而是分配关系问题,发展战略回顾,我们要树立以“中”为重的发展观,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加速中等城市扩容,启动中部崛起战略,重视中间产业发展,扩大中等人才队伍,提高中等收入阶层比重。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认为,现在我国经济结构、阶层结构都存在不合理现象。但改革构建和谐社会也要强调发展,发展始终是硬道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部长丁宁宁提出,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保持各个阶层之间流动机制的畅通。而目前城乡分离的制度堵塞了正常的社会流通渠道。中国人民大学行政学系教授毛寿龙提出,我国制定政策的人基本上都在城市,很多政策往往是从强势的需求来制定,而不是从弱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应该把政策目标确定为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财产权、劳动权、居住权等基本权利得到有力的保障,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最基本的制度基础。
语言伤害 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已大大减少,但采用讽刺、挖苦、孤立、冷落、当众揭短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现象却时时发生。“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在2004年11月15日发布的“你认为最急迫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成为当前小学生认为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问题。其中的“语言伤害”以81.45%比例成为小学生最关注的,认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学生们认为老师或同伴对自己的侮辱讥讽的语言是杀伤力最大的软暴力。从表面上看,语言伤害比体罚要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它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压抑学生的心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和老师的对立情绪,直至引起厌学、辍学。从长期影响看,它刺伤了学生的心灵,容易造成学生孤僻、冷漠、不合群的畸形心理,成为孩子一生无法消除的痛,甚至产生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后果。这不仅是老师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因此,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始终保持宽广的胸怀,和蔼、友善、热忱、耐心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让讽刺、挖苦等“语言暴力”远离校园。
拔掉阻碍发展的
“软钉子”
软环境问题一直是长期以来困扰许多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问题,特别是在东北振兴战略提出后,这个问题显得更加突出。
专家认为,东三省包括投资环境在内的软环境过去一直较差,是过去东北经济发展难有起色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软环境好坏事关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败。到底什么是“软钉子”,过去人们把软环境更多地理解为政策环境、作风环境、效率环境、服务环境和工作环境但更主要的软环境就是地方政府的制度环境和效能环境。改善和建设软环境就是改革和完善政府本身。政府及其组成部门是软环境建设的责任主体,软环境搞不好,说明各级政府领导干部和整个公务员队伍还不合格、服务不到位。因此,改善软环境必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职能上,更需重点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