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上海市工商联开展专项调研。综合301家民营企业问卷调查和企业座谈会等情况显示,资金问题是影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应逐步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风险共担和补偿机制。
上海民营经济创新创业中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卷调查显示,88.7%的企业靠自筹资金开展技术创新,半数以上企业认为资金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从政府方面看,问卷调查显示,41.9%的企业希望政府加大创新资金资助。企业座谈会反映,创新扶持资金分散、集中度不够、撬动社会资金的效应未能充分显现;现有的评价标准不适应创新型企业发展实际,市场化、社会化的第三方机构不多,专家库更新滞后、评审机制固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相结合的风险共担和补偿机制尚不完善。
从金融机构方面看,问卷调查显示,89.4%的企业希望通过银行获取创新资金支持。企业座谈会反映,创新型企业很多具有轻资产的特征,信用体系不完备,政府对银行的贷款奖励和风险补偿设定的不良贷款率没有针对科技型企业;政策性担保公司受考核机制所限,杠杆效应发挥不够;财政资金给予商业性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未能优先扶持创新型企业。
从企业方面看,企业座谈会反映,由于创业型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型企业的技术研发又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青年创业和大众创新中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建立创新风险准备金的企业也不多。
从社会方面看,问卷调查显示,31.9%的企业希望通过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上市等方式获得社会资本,解决创新创业的融资问题,但实际上仅3.7%的企业通过社会资本获取资金。企业座谈会反映,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发展不充分,社会资本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创新初期阶段的项目发现、评估、对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导致创新初期阶段的投入和商业孵化不够。
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资金保障的相关建议
1、优化政府资金扶持效能
(1)加大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力度。财政扶持资金应重点用于基础性科学研究、应用型的基础研究、引导和撬动市场、国家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以间接扶持为主,对科技创新产业化初期的资助、贴息、担保政策,要进一步扩大适用面、提高覆盖面。
(2)完善创新资金扶助机制。根据职能定位,归集政府科技管理资源和权限,释放和公开部分政府的科技管理资源,与社会合作,建立撬动市场主体的运作机制。
(3)建立市场化、社会化评估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建立市场化运作的评估机制,政府对有一定资质和能力的市场化、社会化组织的评估结果予以认可;积极探索市场与政府、院校、科技管理部门共享、共建科技项目评估专家库等资源。
(4)完善风险共担和补偿机制。通过PPP 模式,建立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基金,完善、落实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科技投入风险共担和补偿机制。
2、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
(1)进一步鼓励银行放贷。鼓励银行进一步降低利率、增加授信额度、运用金融放大杠杆;进一步扩大本市“科技履约贷”的申请、受益企业覆盖面;改进和落实对金融机构科技创新贷款的奖励和风险补偿政策;组建专事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银行”。
(2)充分发挥担保、保险等作用。完善政策性担保公司考核机制,着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通过财政资金对金融机构的坏账和风险补偿,引导商业银行、商业性担保公司重点支持创新型企业;探索完善科技保险机制。
3、增强企业承受创新风险能力
(1)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适合创新型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综合考查企业素质、诚信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偿债能力等;通过政府采购,鼓励第三方社会化信用评估机构发展。
(2)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运用财政补助机制,引导更多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
4、有效发挥社会资本作用
(1)组织引导市场资金进入。大力培育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机构,积极发展如“联想之星”、“创业工场”、“启迪之星”等全功能的孵化基地,打造如“1898众筹咖啡馆”、“3W咖啡馆”等创投社交平台,以及更多地开展如“天使汇”、“黑马会”等创投活动。
(2)完善风险投资等商业孵化机制。探索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银行杠杆放大和投贷结合措施,拓宽和完善科技创新直接融资的多渠道退出制度,支持商会等社会组织搭建风险投资促进会平台。
(3)探索建立“双边基金”等国际技术转移的合作机制。由政府、社会组织与国外科技创新部门、机构等签订科技合作“双边协议”,建立国家和民间的科技合作“双边基金”,支持重点技术转移项目。
(上海市工商联调研部供稿)
上海民营经济创新创业中资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问卷调查显示,88.7%的企业靠自筹资金开展技术创新,半数以上企业认为资金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从政府方面看,问卷调查显示,41.9%的企业希望政府加大创新资金资助。企业座谈会反映,创新扶持资金分散、集中度不够、撬动社会资金的效应未能充分显现;现有的评价标准不适应创新型企业发展实际,市场化、社会化的第三方机构不多,专家库更新滞后、评审机制固化;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相结合的风险共担和补偿机制尚不完善。
从金融机构方面看,问卷调查显示,89.4%的企业希望通过银行获取创新资金支持。企业座谈会反映,创新型企业很多具有轻资产的特征,信用体系不完备,政府对银行的贷款奖励和风险补偿设定的不良贷款率没有针对科技型企业;政策性担保公司受考核机制所限,杠杆效应发挥不够;财政资金给予商业性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未能优先扶持创新型企业。
从企业方面看,企业座谈会反映,由于创业型企业处于起步阶段,创新型企业的技术研发又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青年创业和大众创新中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的问题,建立创新风险准备金的企业也不多。
从社会方面看,问卷调查显示,31.9%的企业希望通过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上市等方式获得社会资本,解决创新创业的融资问题,但实际上仅3.7%的企业通过社会资本获取资金。企业座谈会反映,种子基金、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发展不充分,社会资本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创新初期阶段的项目发现、评估、对接和退出机制不完善,导致创新初期阶段的投入和商业孵化不够。
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资金保障的相关建议
1、优化政府资金扶持效能
(1)加大财政扶持资金支持力度。财政扶持资金应重点用于基础性科学研究、应用型的基础研究、引导和撬动市场、国家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以间接扶持为主,对科技创新产业化初期的资助、贴息、担保政策,要进一步扩大适用面、提高覆盖面。
(2)完善创新资金扶助机制。根据职能定位,归集政府科技管理资源和权限,释放和公开部分政府的科技管理资源,与社会合作,建立撬动市场主体的运作机制。
(3)建立市场化、社会化评估机制。鼓励社会组织建立市场化运作的评估机制,政府对有一定资质和能力的市场化、社会化组织的评估结果予以认可;积极探索市场与政府、院校、科技管理部门共享、共建科技项目评估专家库等资源。
(4)完善风险共担和补偿机制。通过PPP 模式,建立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补偿基金,完善、落实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科技投入风险共担和补偿机制。
2、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
(1)进一步鼓励银行放贷。鼓励银行进一步降低利率、增加授信额度、运用金融放大杠杆;进一步扩大本市“科技履约贷”的申请、受益企业覆盖面;改进和落实对金融机构科技创新贷款的奖励和风险补偿政策;组建专事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科技银行”。
(2)充分发挥担保、保险等作用。完善政策性担保公司考核机制,着力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通过财政资金对金融机构的坏账和风险补偿,引导商业银行、商业性担保公司重点支持创新型企业;探索完善科技保险机制。
3、增强企业承受创新风险能力
(1)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立适合创新型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综合考查企业素质、诚信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偿债能力等;通过政府采购,鼓励第三方社会化信用评估机构发展。
(2)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运用财政补助机制,引导更多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
4、有效发挥社会资本作用
(1)组织引导市场资金进入。大力培育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机构,积极发展如“联想之星”、“创业工场”、“启迪之星”等全功能的孵化基地,打造如“1898众筹咖啡馆”、“3W咖啡馆”等创投社交平台,以及更多地开展如“天使汇”、“黑马会”等创投活动。
(2)完善风险投资等商业孵化机制。探索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银行杠杆放大和投贷结合措施,拓宽和完善科技创新直接融资的多渠道退出制度,支持商会等社会组织搭建风险投资促进会平台。
(3)探索建立“双边基金”等国际技术转移的合作机制。由政府、社会组织与国外科技创新部门、机构等签订科技合作“双边协议”,建立国家和民间的科技合作“双边基金”,支持重点技术转移项目。
(上海市工商联调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