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ei8133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减少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应用PDCA循环法排查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并制定改进策略。结果:应用PDCA循环模式后,新入科护士不良护理事件、院内坠床/跌倒、输液不良事件、仪器不良事件等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以构建可靠的护理安全屏障,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护理安全;急诊科;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34-02
  急诊科是高风险科室,也是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护理安全管理是急诊科管理的重要内容[1]。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科学程序,是提高护理质量,规避护理风险的有效办法。我科自采用PDCA循环模式后,护理安全有了很大改观,现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急诊科共有54名护理人员,其中护士30名,护师17名,主管护师6名,副主任护师1名。年龄20~54岁,平均29±6.2岁。急诊科包括诊区、输液室、手术室、治疗室、抢救室、观察室、监护区、观察区8个区域。
  1.2应用方法
  1.2.1Plan阶段 成立由全体护士参与,副主任护师带头的安全小组,安置安全信息留言板,设置安全信箱、电子信箱,全面排查安全隐患。我科主要存在的安全隐患包括:①患者增多,医疗环境拥堵,抢救资源、抢救空间难以满足抢救工作的需要;②部分医疗器械存在安全隐患,如注射泵、除颤器等未完成充电,影响正常使用,可调节输液器流量不准,简易呼吸器配件混淆不能正常连接等;③药物使用风险,给药错误,高浓度药物、血管刺激性药物外渗等;④留置胃管、输血是护理安全风险的高危环节;⑤计算机录入信息错误,检验条码打印失败,标本送检延误等;⑥护士年轻化,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偏少,长时间高负荷工作降低了护士的警惕性与注意力。排查出以上隐患后,制定了以“年度零出错”的目标,并制定详细的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计划,对各个隐患进行针对性击破。
  1.2.2Do阶段 根据被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对策。①扩大并合理布局抢救空间,根据实际需要改扩建抢救室与输液室,建立兼具抢救与监护功能的监护区,实现抢救分流,及时淘汰或更换老化的仪器设备;②经过排查发现,“三查八对”制度落实不严是发生护理风险的重要原因,因此,科室组织定期召开急诊安全会议,反思以往的护理安全事故,指导护士自觉落实安全护理措施,尤其是新入科的护士必须要经过“三查八对”考核,交接班的时候也要对当日值班护士提醒,护士长在晨会时也要提问和检查制度落实情况;③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应用“五常法”进行管理,每台仪器都单独配备检修记录本,做好班间交接,静脉注射泵、除颤仪由当班护士充好电,呼吸机由当班护士负责消毒与各部件连接,高危药品采用设障管理;④定期组织骨干护士更新操作流程和护理制度,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理论与技术考核,对于容易犯错,安全意识不强的年轻护士,要定期对其进行安全教育;⑤护理不良事件一旦发生,就采用“三级补救制度”,一级由护士完成,主要处理那些没有影响患者治疗与健康的事件;二级由护士长、医师协作完成,作为一级补救的完善;三级不就主要是针对严重护理失误,平息患者及家属的不满,主要由院领导出面解决。
  1.2.3Check阶段 主要是检查措施落实效果。由护士长对各区护理质量,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和巡回检查。结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估措施落实效果。
  1.2.4Action阶段 总结上述阶段中的措施,效果及经验教训,编写《急诊工作指南》,急诊科护士人手一本,随时翻阅,指导临床作业,并把还未解决的问题纳入下一个PDCA循环。
  1.3观察指标 比较我科应用PDCA循环前1年,与应用PDCA循环后1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结果
  应用PDCA循环模前一年,我科共发生不良事件32例次,包括护理文书缺陷14例次,输液不良事件9例次,新入科护士不良护理事件6例次,仪器不良事件3例次。
  应用PDCA循环模式后一年,我科共发生不良事件5例次,包括护理文书缺陷4例次,院内坠床/跌倒1例次。
  两组数据相比,后者可见明显减少,提示了PDCA循环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有效性。
  3讨论
  急诊科的特点在于患者多,病情严重复杂,每一个抢救环节都有潜在风险,因此,每一位护士都要成为护理安全的监控者,树立以预防为主的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到安全隐患的排查中,使隐患排查工作更加全面、具体、高效[2]。
  PDCA循环最早由休哈特提出,经戴明改进,应用于企业管理,旨在降低企业运行风险。PDCA循环有四个步骤:
  P(plan)阶段:找出问题,制定目标与行动计划。对于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而言,就是要找出潜在的风险环节,强化护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目标的认识,积极参与到护理安全管理当中,并依据风险所在制定安全管理环节[3]。
  D(do)阶段:本阶段是PDCA循环的核心环节,主要是根据已知信息制定出详细、可行的方案,并付诸具体操作,努力实现预期目标。急诊科护理风险又可分为技术性风险与非技术性风险,前者主要是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风险,后者主要为客观因素引起的风险,针对这些风险类型,我们制定了针对性的措施,对人员、制度、设备等各个方面进行完善。
  C(check)阶段和A(action)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对P(plan)阶段和D(do)阶段的把关与总结,主要是核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总结落实效果,并将新出现的问题纳入到下一个循环中[4]。
  综上所述,结合本次研究的结果,我们认为,在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以构建可靠的护理安全屏障,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樊智娟.优质护理对降低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率的效果评价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15):105-106.
  [2] 付改芝,李庆安,李爱敏.PDCA循环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中國新生儿科杂志,2011,26(04):262-263.
  [3] 曾丽婷,刘春城,周小娜,何小丹,李丰.阶梯式健康宣教结合PDCA循环护理管理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8(17):96-97.
  [4] 陈屹一,邵浙新,蒋朱秀,殷舟,徐敏.急诊科拥挤的风险分析及缓解策略探讨[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5(06):1-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整体护理模式,观察和分析对应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和标准,随机抽取在2014年01月22日——2015年01月22日入住我院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重症患者90例视为本次临床实践研究的重点分析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这9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分成三个组别,每一组所采取的护理方式侧重点不同,然后统计与分析这三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详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这就使得城镇社区不断增加,与之相配套的社区卫生所也随之而生,但是社区卫生所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接下来就以我院25名护士做一个社区护理现状调查,将我院的25名护理人员分配到各个社区,实行划片包干,安排任务,通过对社区内的所有住户进行健康调查,分析各个社区的护理现状。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到我院25名护理人员的多方面表现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120例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对产妇进行精心护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尿潴留7例、腹胀15例、切口感染1例、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而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剖宫产手术创面大,术后常有并发症出现,术后采取综合、预见性的护理科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术后尽快康复。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护理。在干预前、干预后5个月,分别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两组生存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在新型医疗改革的形势下,当前很多医院的护理工作存在护理人员数量不够、护理质量较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护理工作水平,甚至成为医患关系恶化的导火索,不能适应医院的总体发展需求。因此,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医院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  【关键词】新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螺内酯联合应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200名患有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100例患者,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停止原先的血管扩张的药物改用卡托普利联合螺内酯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常规治疗的方法治疗,并对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討妇产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处理方法,,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试验数据。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50例为实验组,剩余5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为8.5-13.4天,平均(10.8±0.7)天,而对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对门诊角膜铁质异物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角膜铁质异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0.0%,对照组治愈率为71.7%,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到2013年收治的200例特需病房出院患者的护理资料,对延续护理中的问题以及相应对策进行回归性分析。结果:我院在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在院外满意率上,从85.0%增长到98%,患者的再回访率得到显著增加。结论:在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上,只有不断改进护理工作才能促进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提高,护理人员应紧密联系患者及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外科针灸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施行非手术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之上进行针灸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治愈率为82.5%,对照组为60.0%,两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针灸护理有助于提升非手术治疗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