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福明,1982年考入南京国防理工大学,毕业后到内蒙古省军区工作,在部队一待就是15年。1997年进入中国银行,挑了一个稳当的干部职位,张福明本来可以按照预定的人生轨迹过着安稳舒逸的生活,如果他像我们中的大部分那样,人生的档案写得稳当而无味,那么,今天嘉兴就少了一位神采奕奕的企业家,世界上又多了一个避危趋安的中年人。幸好,有一些人是关不住的,无论在军队还是在银行,他们的创业热情仿佛是与生俱来,在任何环境中都闪烁着令人振奋的光芒。幸好,有这些人。
个人之间意识的参差构成了这个斑驳多彩的宏观世界。我们高兴地看到,清醒的人承担着改变世界的重任,混沌的人也能在生活的小范围内幸福着。
看报纸的平淡生活无法满足我
不知道是不是长时间在军队的关系,张福明在严明的体制下总有一种不满足。那个时代参军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吃穿都由组织包,除了训练一切都不用操心。但在和平年代里,军队大熔炉的生活对活跃份子来说实在乏味了,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规整的制度、完善的福利。所以,军队不能使张福明收心,银行关不住张福明,尽管这个时候他在大众眼里已经名利双收,是令人羡慕的对象。但这种“三十岁就能一眼望到五十岁”的生活然让他厌倦了,他“觉得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出于这个念头,他辞去了银行的铁饭碗,尽管家里人没有一个同意的。也正是这个念头,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件属于自己的事,还非把事做成了不可。
很多人觉得生活“没意思”,其中的有些人不甘寂寞,摸摸索索,终于找到了一个“有点意思”的目标,更多的人继续坐在老地方,继续“没意思”下去。辞职也有很多种,像张福明这样没有为自己留半条后路的,是最危险、也最有看头的一种。他刚走出来时什么都没有,看到一家民营公司在招聘,就直接应聘过去了,后来,张福明成了那里的常务副总经理。
那个民营企业做了3年,大老板不管事,正如张福明的职务明示的,他大大小小一手包。在5年的管理生涯里,逐渐得心应手。2002年底,他决定再次跳出来,自己干,先做网络,再做产品。
这个时候,张福明才算将人生的大旗正式挥舞起来。
作为记者,我们写创业故事,越写到后来越发现,要把创业者从白手起家,到有所成就的一路艰辛完完全全写出来,实在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更何况,一两个小时的只字片语只能对创业过程做个轮廓描绘。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业是件个人的私密事,旁人要体验个中酸甜,唯有亲历。所以,我们现在所能做的,除了忠实记录创业者的个人成长轨迹外,只能把他们灵巧的思维、闪亮的性格尽可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果您从他们的抉择中感受到什么,或者恰好,我们给您的正是您想要的.能使您遇到的缺陷和困扰得到稍许的缓解,就是对我们媒体工作者最大的褒奖。
要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谈到几乎每个创业者都会伤神的融资话题,张福明神色自若地说,当时为了离开中国银行,花了很大代价,赔了好多钱。等到两袖清风从银行里走出来,身上只剩下1万元人民币。借了49万—共50万元做了注册资金,这才把公司整出个模样。当时公司财务实在捉襟见肘,接项目时,只好要求对方先付款70%,等做完后付清剩下的。让客户预付这么一大笔钱,他们是否放心呢?张福明坦荡地说,他从来不掩饰公司的财务,客户信得过他,觉得他人品值得这个价钱,就给。可以说,最初的业务完全建立在对他人品的信赖上,有一些客户原来和张福明打过交道,他做人的积累换来了他们的信任。包括现在嘉兴创业中心的资助,资金担保全靠个人信誉。
在生意场上做个好人不容易,手中一旦握了资金,你就得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以个人信誉担保”,这短短几个字来的并不容易,从管理书上学不来,说再多的道理也嫌太轻,我们不说了,直接做吧。
张福明搞的是高科技,但他本身又不是所谓的技术人员,一个人无以成舟,要把公司载起来,他必须拥有一个好团队。在如今重利轻别离的空气中,资金并不宽裕的张福明又是拿什么吸引人才,形成团队呢?
他没有直接接过这个问题,而是细细说起了一位骨干当初是如何加入的。这位技术方面的高材生,是几个大公司瞄准的人才。张福明没有在年薪上跟别人较劲,他觉得,要让人家把公司当自己家,唯有把股份和诚心一并掏出来。他把割让的股份分为三个档次,最后给了一个最高的一档。对方也实在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多,心动人齐,干劲也上来了。不过这句话要转个偏锋,留个余地的说,见到合适的都给股份也万万不可。对一个人的考察期不能只有一天两天,一旦决定合作了,就要有一个信用机制,大家都得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否则分流出去的股份都是浪费。
决定分股的过程中,痛苦和矛盾也一路伴随。但是,你的企业能长得多大,在这一次次的抉择中已昭然若揭。这些关乎眼光,关乎胸襟,已深深植入创业者的性格中。有时候,我们说天赋异禀,有些人天生就该是企业家,就是这个道理。
张福明喜欢分析人性,从他自己开始分析。他时常思考,能让员工积极做事的原动力是什么,这不是限制上网、拼命施压就能办成的事。他时常把自己放到对面的位置上想问题,员工把青春献给公司,公司拿什么让员工觉得有所依靠,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呢?就是让他们把公司当家,劲往一块使,成果齐分享。作为大家长,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就是这个家庭的地基。
个人之间意识的参差构成了这个斑驳多彩的宏观世界。我们高兴地看到,清醒的人承担着改变世界的重任,混沌的人也能在生活的小范围内幸福着。
看报纸的平淡生活无法满足我
不知道是不是长时间在军队的关系,张福明在严明的体制下总有一种不满足。那个时代参军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吃穿都由组织包,除了训练一切都不用操心。但在和平年代里,军队大熔炉的生活对活跃份子来说实在乏味了,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规整的制度、完善的福利。所以,军队不能使张福明收心,银行关不住张福明,尽管这个时候他在大众眼里已经名利双收,是令人羡慕的对象。但这种“三十岁就能一眼望到五十岁”的生活然让他厌倦了,他“觉得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出于这个念头,他辞去了银行的铁饭碗,尽管家里人没有一个同意的。也正是这个念头,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件属于自己的事,还非把事做成了不可。
很多人觉得生活“没意思”,其中的有些人不甘寂寞,摸摸索索,终于找到了一个“有点意思”的目标,更多的人继续坐在老地方,继续“没意思”下去。辞职也有很多种,像张福明这样没有为自己留半条后路的,是最危险、也最有看头的一种。他刚走出来时什么都没有,看到一家民营公司在招聘,就直接应聘过去了,后来,张福明成了那里的常务副总经理。
那个民营企业做了3年,大老板不管事,正如张福明的职务明示的,他大大小小一手包。在5年的管理生涯里,逐渐得心应手。2002年底,他决定再次跳出来,自己干,先做网络,再做产品。
这个时候,张福明才算将人生的大旗正式挥舞起来。
作为记者,我们写创业故事,越写到后来越发现,要把创业者从白手起家,到有所成就的一路艰辛完完全全写出来,实在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更何况,一两个小时的只字片语只能对创业过程做个轮廓描绘。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业是件个人的私密事,旁人要体验个中酸甜,唯有亲历。所以,我们现在所能做的,除了忠实记录创业者的个人成长轨迹外,只能把他们灵巧的思维、闪亮的性格尽可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如果您从他们的抉择中感受到什么,或者恰好,我们给您的正是您想要的.能使您遇到的缺陷和困扰得到稍许的缓解,就是对我们媒体工作者最大的褒奖。
要千方百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谈到几乎每个创业者都会伤神的融资话题,张福明神色自若地说,当时为了离开中国银行,花了很大代价,赔了好多钱。等到两袖清风从银行里走出来,身上只剩下1万元人民币。借了49万—共50万元做了注册资金,这才把公司整出个模样。当时公司财务实在捉襟见肘,接项目时,只好要求对方先付款70%,等做完后付清剩下的。让客户预付这么一大笔钱,他们是否放心呢?张福明坦荡地说,他从来不掩饰公司的财务,客户信得过他,觉得他人品值得这个价钱,就给。可以说,最初的业务完全建立在对他人品的信赖上,有一些客户原来和张福明打过交道,他做人的积累换来了他们的信任。包括现在嘉兴创业中心的资助,资金担保全靠个人信誉。
在生意场上做个好人不容易,手中一旦握了资金,你就得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以个人信誉担保”,这短短几个字来的并不容易,从管理书上学不来,说再多的道理也嫌太轻,我们不说了,直接做吧。
张福明搞的是高科技,但他本身又不是所谓的技术人员,一个人无以成舟,要把公司载起来,他必须拥有一个好团队。在如今重利轻别离的空气中,资金并不宽裕的张福明又是拿什么吸引人才,形成团队呢?
他没有直接接过这个问题,而是细细说起了一位骨干当初是如何加入的。这位技术方面的高材生,是几个大公司瞄准的人才。张福明没有在年薪上跟别人较劲,他觉得,要让人家把公司当自己家,唯有把股份和诚心一并掏出来。他把割让的股份分为三个档次,最后给了一个最高的一档。对方也实在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多,心动人齐,干劲也上来了。不过这句话要转个偏锋,留个余地的说,见到合适的都给股份也万万不可。对一个人的考察期不能只有一天两天,一旦决定合作了,就要有一个信用机制,大家都得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否则分流出去的股份都是浪费。
决定分股的过程中,痛苦和矛盾也一路伴随。但是,你的企业能长得多大,在这一次次的抉择中已昭然若揭。这些关乎眼光,关乎胸襟,已深深植入创业者的性格中。有时候,我们说天赋异禀,有些人天生就该是企业家,就是这个道理。
张福明喜欢分析人性,从他自己开始分析。他时常思考,能让员工积极做事的原动力是什么,这不是限制上网、拼命施压就能办成的事。他时常把自己放到对面的位置上想问题,员工把青春献给公司,公司拿什么让员工觉得有所依靠,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呢?就是让他们把公司当家,劲往一块使,成果齐分享。作为大家长,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就是这个家庭的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