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科学知识;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地提高科学素养。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释疑解难,帮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传递情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适时调控,巩固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科学;应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受教面广、反馈及时、收效迅速等特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
确立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最佳时机是提高科学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许多科学课虽然应用多媒体技术,但效果欠佳,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多媒体技术的最佳应用时机。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多媒体技术和科学学科的特点来确定,在教学中做到及时、正确地加以应用。
一、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时运用
学生如果对学习材料有兴趣,就会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究热情。如“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一课中,教师可引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潘冬子面对敌人的重重封锁,用什么办法才能把红军战士紧缺的食盐送上山的故事视频,请学生们为潘冬子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渐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为深入理解课文知识打下了基础。
又如六年级的“根里的抽水机”一课中,教师可以播放搬运工人运送带泥土的树根的视频,提问学生“为什么移栽树木时要携带一定的泥土”,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就会从多方面去考虑,比如泥土中有营养,泥土包裹着根不容易断,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释疑解难时应用,帮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
教《大地的震动》一课时,因在我们周围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五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他们无法想象我们脚底下厚厚的地层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这时教师可通过播放北川县农行拍摄的视频(此视频清楚地演示了5.12大地震的一个片段),学生深深地被大地產生的威力所震撼,对地震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通过电脑制成动画模式,把地震形成原因在屏幕上演示得一清二楚,这样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三、传递情感时应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习《珍贵的淡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严重缺水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后果,教师可以放映一些黄土高原苍茫凄凉的影像,茫茫戈壁沙尘滚滚、荒无人烟的场景。红色的小沟、乌黑的小河、两旁堆满各种垃圾、塑料袋随风飘扬,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冲击,思想上产生巨大的反响,更加感觉到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类似《大地的震动》中运用的展现抗震救灾、人人献爱心、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视频会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影响。
四、启迪思维时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年级《白天与黑夜》一文主要使学生了解昼夜形成的原因,在讲课过程出现四种现象都能形成白天、黑夜的结果;教师可使用电脑展示出各种天体现象,让学生逐一分析、比较,边看边想,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锻炼。由此,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同时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适时调控,巩固教学效果时应用
一节课的后半段,特别是最后几分钟,学生思维疲劳,少数学生会表现得坐立不安。如不及时注意调整,将会导致教学效率下降。有经验的教师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珍贵的淡水》一课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的基础上,播放一些美丽的水乡画面,并让同学们进行关于水的诗歌朗诵,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起到了良好效果。又如,在《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的最后,用课件形式进行模拟购物,让学生充满兴趣地为出行、探亲、看病人等方式选择不同的礼物,可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可锻炼实践能力。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把握其相关特征和长处的基础之上巧妙运用,从而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责任编辑 晴 天
[关键词]多媒体;小学科学;应用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受教面广、反馈及时、收效迅速等特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对促进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
确立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最佳时机是提高科学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许多科学课虽然应用多媒体技术,但效果欠佳,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多媒体技术的最佳应用时机。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多媒体技术和科学学科的特点来确定,在教学中做到及时、正确地加以应用。
一、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习动机时运用
学生如果对学习材料有兴趣,就会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从而激发强烈的探究热情。如“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一课中,教师可引用革命战争年代红军战士潘冬子面对敌人的重重封锁,用什么办法才能把红军战士紧缺的食盐送上山的故事视频,请学生们为潘冬子想出一个好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渐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为深入理解课文知识打下了基础。
又如六年级的“根里的抽水机”一课中,教师可以播放搬运工人运送带泥土的树根的视频,提问学生“为什么移栽树木时要携带一定的泥土”,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讨论。学生就会从多方面去考虑,比如泥土中有营养,泥土包裹着根不容易断,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
二、释疑解难时应用,帮助学生把握重点、难点
教《大地的震动》一课时,因在我们周围没有出现过这种现象,五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他们无法想象我们脚底下厚厚的地层会发生这样巨大的变化,这时教师可通过播放北川县农行拍摄的视频(此视频清楚地演示了5.12大地震的一个片段),学生深深地被大地產生的威力所震撼,对地震就有了初步的认识。再通过电脑制成动画模式,把地震形成原因在屏幕上演示得一清二楚,这样不仅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了。
三、传递情感时应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学习《珍贵的淡水》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严重缺水和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后果,教师可以放映一些黄土高原苍茫凄凉的影像,茫茫戈壁沙尘滚滚、荒无人烟的场景。红色的小沟、乌黑的小河、两旁堆满各种垃圾、塑料袋随风飘扬,让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冲击,思想上产生巨大的反响,更加感觉到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类似《大地的震动》中运用的展现抗震救灾、人人献爱心、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视频会对学生的一生都有影响。
四、启迪思维时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年级《白天与黑夜》一文主要使学生了解昼夜形成的原因,在讲课过程出现四种现象都能形成白天、黑夜的结果;教师可使用电脑展示出各种天体现象,让学生逐一分析、比较,边看边想,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锻炼。由此,学生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同时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五、适时调控,巩固教学效果时应用
一节课的后半段,特别是最后几分钟,学生思维疲劳,少数学生会表现得坐立不安。如不及时注意调整,将会导致教学效率下降。有经验的教师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珍贵的淡水》一课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的基础上,播放一些美丽的水乡画面,并让同学们进行关于水的诗歌朗诵,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起到了良好效果。又如,在《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的最后,用课件形式进行模拟购物,让学生充满兴趣地为出行、探亲、看病人等方式选择不同的礼物,可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可锻炼实践能力。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在把握其相关特征和长处的基础之上巧妙运用,从而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