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个性,小班化让语文课堂美轮美奂

来源 :语文课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y2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班化教学由于班级人数少,教师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强化师生交流,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个性。要让小班化教学效率更高,教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还原文本,激活其个性体验;还要鼓励学生根据文本空白进行联想,放飞想象;鼓励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大胆提出质疑也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关键词】初中语文;个性化;小班化
  小班化教学是当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人数较少,一般控制在30人以内,因此教学活动在时间、空间方面有更大的自由性。由于教师要关注的学生量减少,故此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师生互动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则必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小班化教学的帮助下,教师能根据学生需要因材施教,用因人而定的教学策略促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以下是本人依据人教版教材的几点做法,与各位同行共享。
  一、还原文本,激活个性体验
  孙绍振教授认为,人们阅读文本的方法和观念密切相关,采用还原法尝试还原作者创作文本时的情感,再运用联系的观念加以分析,这能激活读者的个性体验,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在个性化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采用还原文本的方法,令阅读更为深入,更为透彻。
  学习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一文后,学生无不被作者轻快自然的笔法而打动,作者描述了济南的温晴冬天,表现了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为了激活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我让学生尝试运用还原法阅读,还原作者的生活背景,尝试站在作者的角度构思文本,体会作者独有的创作情感。这种方法令学生和作者形成共鸣,学生在了解了作者创作背景后发现作者曾经远赴英国担任教师,在回到中国后来到济南居住,在对比英国的冬天后,他对济南的冬天产生了很好的印象。有学生在尝试个性化体验时提出,这篇文章之所以充满情感,源于作者在久别祖国后对祖国产生的眷恋之情,因此才会在创作中用富有情感的语汇表达对济南的热爱。除了还原作者背景以外,我还让学生尝试从形态、功能、物性的角度还原文本,获得个性化体验。
  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避免用标准答案禁锢学生的想法,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尝试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还原。通过这种方式阅读文本不仅能让学生在还原中更接近作者的想法,还能让其在联系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二、填补空白,放飞个性想象
  在个性化的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某些教材文本“言虽尽,意未犹”的特点,鼓励其对文本留白处展开个性化想象,并说出自己的理解。这种对文本进行扩展、想象、填补、叙述的过程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让其头脑变得更加灵活。
  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我”从父亲的身上得到启发,明白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退缩,一定要勇敢面对。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围绕文本的留白处展开想象:“在文章中有不少描写‘我’行为和内心感受的文字,但是在描写父亲时则仅仅通过少量的语言来描绘。试想一下父亲在看见儿子冒着危险从岩石上爬下来的内心情感,他当时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尝试从父亲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学生在揣摩父亲心理后回答:“当时父亲心想:若是孩子走错一步的话,很可能会摔伤的。但是即使这样我也不能去帮他,因为那会让他对我产生依赖心理。孩子,不要怪爸爸心狠,那是让你快速成长起来的最好方法。”
  学者理查德·巴姆贝尔格在研究阅读性质时提出:阅读是一种感觉活动,人们将语言符号接收到大脑中后将其转换成概念,并利用联想等复杂的思维活动加以理解。由此可见,想象对于阅读极其重要。小班化教学能给学生提供更多想象时间,让其充分参与到思维活动中。
  三、鼓励质疑,发表个性见解
  为了发挥学生的个性,教师可以采用以疑激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对文本的质疑,并担任好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针对该质疑发表自己的个性化见解。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点拨,但是切记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作出分析,而应该鼓励学生展开发散思维,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
  学习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时有学生提出疑问:“桃花源是消失了吗?为什么找不到呢?”针对这个问题,我鼓励学生展开个性化分析,提出个性见解。在分析文本后可以知道渔人在离开时已经在沿途做了记号,而太守在寻找时也按照标志前往,但是依然没有找到。然而作者并没有提出桃花源消失了,而只是说找不到了。有学生在分析后提出了自己的个性化见解:“作者或许是想告诉人们,桃花源这样的美好场所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有心无旁骛之人才能找到它的所在之处。”还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认为:“如果结合作者生平可以知道当时社会黑暗,并非乐土。或许作者是想告诉大家桃花源这样的乐土只存在于想象,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
  心理学相关理论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学生越接受教师的关注,越容易得到成功。小班化教学促使教师观察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鼓励每一个学生提出自己的个性看法,并对其观点进行关注和点评,这能提高学生参与质疑和探究的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语文课程標准》所提出的语文学科要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要求,让教学变得更富有个性化,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自我个性,成为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蓓.小班化教学,绽放个性之花[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16(9):35-36.
  [2]山倩.张扬个性 尊重天性——小班化教学心得[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5):278.
其他文献
【摘要】中國素来被称为诗的国度,前人对诗歌多有描述:“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汉书·艺文志》)《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更需要去好好学,但是由于近现代诗歌边缘化日渐明显,学生不喜欢诗歌,在诗歌鉴赏方面更是摸不着门路,针对这些问题,探讨诗歌鉴赏的方法。 
期刊
【摘要】初中生物是一门具有较强实验性的学科,因此,这门学科对于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有较为严格的要求。通过生物实验操作,可以让同学们有效的运用到自己的所学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实验,实验教学  同学们在运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生物实验操作时,既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又能够在实验的过程中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从而加深
期刊
“红叶”是古代诗文里常见的意象。在诗词名句网中输入“红叶”一词,竟然出现549条结果,其中宋代的有290条,唐代的有127条,明代的82条。那么为什么古代诗词里经常使用“红叶”这个意象呢?这个意象有怎样的内涵呢?  “红叶题诗”来自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了解这个故事有助于“红叶”意象的理解。  最初的故事是“桐叶题诗”,和那个说白居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顾况有关。  中唐著名诗
期刊
【摘要】通过网络教育资源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了农村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加强语文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部分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可以加大对语文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力度,提高语文教师素质,培训的内容应包括:第一,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让教师熟练掌握语文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他的最大功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对教育质量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初中教育中政治教学也是备受关注的学科之一。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的教学的模式,给初中政治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此外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展开了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更好的完善教学作出建言献策。  【关键词】初中政治;多媒体技术;教学效果;运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普及的较为广泛,多媒体
期刊
【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初中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教学学科,其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为初中化学是初中阶段最后接触的学科,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化学这门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积极的分析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结合存在着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措施,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质量,确保学生化学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化学学习上更大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课堂;教学现状;优化措施 
期刊
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笔者也在这条教学之路上不断尝试,让学生在同一作者不同文本、不同作者相同主题、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的形式中进行群文阅读,旨在让学生在群文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收获。  一、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对学生是新的挑战,对教师更是专业素养的提升。如果一开始以为群文阅读的课堂上只有静默地阅读和翻看,那想法必定有失偏颇
期刊
【摘要】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所特有的一种基础文化,它影响着文化、艺术、社会行为等等。我国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在共通的一个基础上诞生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由于民俗文化是融入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因此其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本文就民俗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民俗文化;小学语文教学;功用价值  0 前言  民俗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丰富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是作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提作出的一个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围绕学生提出的一个个问题开展讨论,悟出课文的寓意。是学生的精彩提问,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欲望,点燃了他们自身思考的火花,使课堂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共同的学习者。  【关键词】问题;研讨;朗读;感悟;火花  1.问题的提出  《坐井观天》是一则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期刊
【摘要】《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的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加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同时还可以减少负面情绪,促进人的正面情绪效应和增强自我意识,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团队精神。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应提高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而现在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自小娇生惯养,都是家人捧在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