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30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从古到今,“胜者为王败者寇”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即使是“败者”,也有“寇”的理由而存在。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项羽和刘邦。不可否认,他们两人的人格各有优劣。刘邦既然能够战胜项羽,终有其合理性。关键点在于项羽性格上的残暴性和刘邦性格上的知人善用性。
  论领兵打仗,十个刘邦也敌不过一个项羽。项羽自25岁杀宋义而领军,由钜鹿一战而成名,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及后来的楚、汉相争中,大小亲历70余仗,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成为一代勇冠三军的霸主。但在他31岁的最后一战中,被围于垓下而受“四面楚歌”,土崩瓦解,这一败,使他再也不可能续写他个人的英雄人格了,从而也更加突出了他个人英雄性质的人格。
  毋庸置疑,项羽人格中有极其可称颂的一面。他敢做敢为,胆大心细,这是刘邦所望尘莫及的。在钜鹿之战中,项羽能够“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史记·项羽本记》)这和后来韩信破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兵书上说,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而刘邦绝没有这种大无畏的胆量。
  项羽兵多将广天下臣服,但他不会知人善用,即使仅有的一个范增,也被陈平的离间计所谋,弃项羽而去。其他如英布等人,无不对他的所封不满,最终背弃项羽而归属于刘邦,使项羽同时要面对几个战场,后方不稳,粮草不济。特别是彭越对他的游击骚扰,更使他疲于奔命。可以这样说,项羽的最终失败,就是在这种长期的东征西突中慢慢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的。
  而刘邦则完全不同,他既有张良、陈平这一些知名的谋事,又有韩信、英布等一些虎将,同时还有萧何、曹参等一些治家的能手。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人当初都服务于项羽,比如说韩信和英布。韩信当初投奔项羽时,一直得不到项羽的重用,在无可奈何之下投奔了刘邦。当然,刘邦初时也看不起韩信,但刘邦能够听取萧何的意见,而且一用韩信就任命他为大将军。至于英布则更不用说了,钜鹿战役时,英布就是项羽的前锋,以勇猛善战而称著于当时。但他在刘邦的使者—说客郦食其的鼓动下,也弃项羽而归属了刘邦。
  项羽性格上的残暴性是他注定要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活埋秦降军二十万,占领咸阳后又大肆屠杀,灭秦族众,并焚烧阿房宫,使关中百姓对项羽产生了忿恨。而刘邦则不同,他入咸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史记·淮阴侯列传》)。
  楚、汉成皋相持时,刘邦列举了项羽的十大罪状:“第一,你负前约,没有让我称王天下,而是称王蜀汉。第二,你杀死首领宋义,取而代之。第三,你救赵之后,本该息兵,却进军关中。第四,火烧阿房宫,中饱私囊。第五,你杀死秦王子婴。第六,你坑杀秦的投降士卒二十万。第七,对诸侯王分封不公。第八,将义帝赶出彭城,自己占有都城。第九,你暗害义帝。第十,不但以臣杀主,政事也不公平。”刘邦用词虽有偏颇,但也并不毫无道理。
  项羽在齐国戰败田荣后仍杀人放火,活埋降兵,掳掠妇女,激起了齐国人民的义愤,使田荣的弟弟田横得以收集散兵和项羽在阳城相抗衡。而项羽却屡攻不下,贻误了入关中灭刘邦的最佳战机,并被刘邦率领的五路诸侯兵马共56万人攻入楚国国都彭城。不过这一次,刘邦却没有了入咸阳时的修养。他也掠走楚宫的财宝和美女,并饮酒作乐。最终被项羽率领的3万精兵打得落花流水,死伤人数堵塞得连濉水也因此而断流。刘邦最后只带了几十名骑兵逃了回去,连他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吕雉也被项羽拿获。
  


  项羽的刚愎自用和虚荣心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初项羽占领咸阳后,有人向他建议定都关中,认为关中有山有水,土地肥沃,易守难攻。但项羽却说:“如果富贵了不返乡,就像夜里穿着绣花衣走路,有谁知道呢?”然后定都彭城。他的这种衣锦还乡观念和听不进他人劝说的性格,使他失却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志在四方的魄力。而刘邦初定国都在洛阳,后听从刘敬的建议徙都咸阳。刘邦也有衣锦还乡荣耀故土的思想。“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不难看出,他们两人在志向上有着巨大的差别。
  项羽的刚愎自用还体现在轻信流言和听不进忠言上。
  在鸿门宴上,范增几次示意他杀刘邦而绝后患,但他却总不以为然,张狂自大,气得范增大骂:“跟这种愚夫不能同谋。将来夺项王天下者,必定是刘邦,我们都要成为他的俘虏。”
  陈平的离间计其实非常普通,稍加思考就能分辨清楚。
  项羽派使者去汉营劝刘邦投降,刘邦就让人先摆出盛情招待的样子,送去精美的食品,等见了使者,又故意惊讶地说:“我们听说是亚父(指范增)的使者来了,原来是项王的使者啊。”接着就将精美的食品拿了下去,换来不好的饭食。结果使者非常生气,回去便告诉了项羽。项羽不加分析,不知其中有诈就轻易上了当,从此不再采纳范增的建议。他甚至怀疑范增私下和刘邦交往,已经背叛了自己。
  而刘邦却截然不同,他自己也说:“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取胜的真正原因。至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在对诸侯王的分封上,两人也截然不同。项羽平定天下和在以后的楚汉相争中,对他人的分封极其吝啬,甚至于任人唯亲;而刘邦却比他要大度得多(这里仅指楚汉相争期间,后来的历史并不是这样)。当韩信攻下齐国,写信给刘邦提出自己想做齐国的“假王”时,刘邦懂得真王假王在意义上本无区别,为笼络韩信,干脆就直接任命韩信为齐王。在垓下战役的前期,刘邦联络韩信和彭越,给他们许愿:灭楚之后,自陈以东到东海封给齐王(韩信),自睢阳以北到毂城,封给彭相(彭越)。韩信和彭越非常高兴,立刻完成了对项羽在垓下的合围。
  


  刘邦做了皇帝后,分封了萧何等二十余人的官职,但众将领互不服气,争功不止,刘邦就不再封官。一次,在洛阳南宫,刘邦看见众将坐在沙地上不知在说什么,问身边的张良怎么回事,张良说他们在谋反。刘邦问为什么,张良说怕他以后不会封他们高官。刘邦又问怎么办,张良就问他最恨的人是谁,刘邦说是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自己曾经想杀掉他。张良听后就让他封雍齿为侯,这样,大家就觉得被刘邦记恨的雍齿都能受封,他们就不用着急了。于是,刘邦大摆庆功宴,封雍齿为什方侯。
  另一件事是他对同母异父兄弟季布和丁公的处理。在刘邦和项羽争天下时,他们两都是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领兵几次将刘邦打败,丁公也领兵追击过刘邦,但最后放过了刘邦。刘邦做皇帝后,记恨季布打败过自己,就把他抓了起来。但想到自己也需要他这样的忠臣来辅佐,就不再记仇,不但放了他,还封为郎中。丁公听说后,觉得连季布这样给过刘邦难堪的人都能释放做官,他这个曾对刘邦有恩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没想到,却被刘邦抓了起来。刘邦对众人说:“丁公做项羽的将领时不忠,就是他这种人使项王丧失了天下。”刘邦下令处死了丁公,还在军中示众,警示大家要做忠臣,不要学丁公。
  刘邦将要死时,吕后看着弥留中的刘邦,问他死后人事的安排:“萧相国死后,由谁来接替呢?”刘邦说曹参。吕后问曹参之后是谁,刘邦说:“王陵可以在曹参之后接任,但王陵智谋不足,可以由陈平辅佐。陈平虽然有智谋,但不能决断大事。周勃虽然不擅言谈,但为人忠厚,日后安定刘氏江山为国立功的肯定是他,用他做太尉吧。”事后证明,刘邦看人还是非常准确的,“萧规曹随”使汉的基业逐步稳定,而周勃则几次挽救了刘氏的江山。
  (摘自中国思维社区)
其他文献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精神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围绕精神生产的本质、特点、价值衡量和历史形式等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在研究视野、方法和内容上都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  【关键词】精神生产;本质;特点;价值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理论大厦的过程中,不仅研究了在当时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物质生产,而且富有远见地关注和探讨了精神生产问题。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有关精神生产的研究成果,论
期刊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是纪检监察工作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的时代需求,也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纯洁党员干部队伍的新举措。应当说,在加强对党员干部8小时以外的跟踪检查与多方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全面加强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的管理和运用,对广大党员干部有教育、示范、警戒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  一、充分认识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期刊
【摘要】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是新兴的以读者为中心的合作式学习环境和一站式服务模式。文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独立的IC在建设中存在的缺陷,主张构建阅览室IC。阅览室IC的建设可以弥补独立IC存在的缺陷、解决当前高校图书馆阅览室发展面临的困难,促进高校图书馆向应用型图书馆的成功转型。  【关键词】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阅览室;构建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
期刊
不同的人,其性格产生的后果,大不一样。作为一个普通凡夫俗子,其性格的好坏,一般只对自己的“钱途”、仕途乃至家庭的命运产生影响。但作为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一把手”,其性格的好坏,就不得了了,它不仅仅会关乎他个人的仕途,更重要的是将决定他所领导的这个单位、这个地区乃至这个国家的命运。  就拿明朝末代崇祯皇帝朱由俭来说吧。据史料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年)3月,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二十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也在随之不断的加快之中,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逐渐跻身到世界大国和世界强国的行列中来。为了更进一步的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综合性的优秀人才,我党和相关政府部门对教育行业进行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本文
期刊
【摘要】人事档案是个人经历和实践的历史记录,是个人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和成长过程的真实写照,人事档案既能反映出人们经历、学历和技术职称,同时又能反映个人的社会关系和奖惩等情况。在为个人求职、单位求才提供动态、真实、有效的原始资料和数据方面,人事档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人事档案必须保管好,管好、用好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问题;对策  一、人
期刊
【摘要】档案是国家、组织和个人在社会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真实的原始记录。档案资源内容丰富,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对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档案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现状进行剖析,对档案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意义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档案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的相关措施和方法。。  【关键字】档案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分析  档案作为历史的记录,知识的载体,是人类在社会各项实践活动中
期刊
【摘要】当今对于普通的纸质档案,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管理制度和技术,一般能够配备专门的档案室以及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于文件特别是保密文件的调阅也有着严格的审批制度,在选址、防火、防盗方面也有相应的措施来保障文件档案的安全。但对于电子档案,却还没有详细的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制度,电子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在不经意间造成了电子档案的管理漏洞,形成安全隐患。另外,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各种攻击以及破坏手段层出不穷,在
期刊
【摘要】中职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高低,可以用该班学生在参与中职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表示。中职班主任只有走进学生群体,多与他们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工作,那么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的管理工作项目才会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班主任承担着学业的教育者,活动的组建者以及班级各项事务的主要管理者,如果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工作,才会使中职教育事业顺利的进展,班级也会建立良好的班风。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学生
期刊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从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到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的16年间,王安石及其追随者在神宗皇帝的大力支持下,倡导变法,革除积习,这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熙宁变法”。可惜这次变法前后跌宕起伏极大,致使朝臣长期相互倾轧,以失败告终。   王安石在“熙宁变法”中,独断专行,不容异见,导致变法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