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阶段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等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运用,但是效果有限。通过对这些新方法新手段在实践应用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要提高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必须从细节上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实践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 参与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西方经济学的学科本质及其定位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出现的一门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特色与伦理特色的科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布坎南将经济学定位在“介于预测科学和道德哲学之间”。同时,在过去200年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方经济学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随着经济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体系。马歇尔指出:“经济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真理本身。”凯恩斯认为“它(经济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教条。它是一种心灵的工具,是一种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技巧。”①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的本质是特有制度下,一定的意识形态与道德伦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与具有普遍性的一般经济学原理的综合体。
上海政法学院,以注重培养应用类综合基础人才为目的,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依据西方经济学学科本质,指出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与学主要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培养源于经济发展演变的经济学思维;三是培养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剔出意识形态因素抽象地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其中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最终理论应用于实践,是为后两者服务的。
2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及其效果
根据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质的分析与定位,上海政法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与教授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上,但是效果有限。
2.1 课程改革安排现状
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中,首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改革依据学科专业以及学生群体不同的学习诉求,将西方经济学课程具体划为三个门类。
首先,作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我校分上下两学期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共120课时,以充足的课时来增强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的可能性。其次,作为在经济管理领域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的专业加强课程,我校针对此类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了西方经济学专题课程,共30个课时,旨在巩固加强。最后,针对非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例如法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我校开设了西方经济学通识课程,共45学时,旨在对非专业人才进行经济学原理普及。
2.2 教授改革现状
教授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手段改革两个方面。首先,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采取传统的灌输法与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采用理论知识点与案例相结合、随堂提问、课后准备课堂presentation的方式,完善传统灌输式教育的不足,在强化经济学原理的基础知识点的同时,不断开拓学生的经济学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关心日常经济现象、分析经济问题的实践能力。其次,教学手段改革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多地依托PPT课件教学,涵盖从基本经济学理论文字的演示、经济学原理的数学推导、经济学原理的图形变换以及经济学案例的播放全部环节,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用于课堂讲授与师生互动,有效合理地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
2.3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课程安排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旧存在很多不足。
成效方面,通过同学生的日常交流,以及团学定期组织的一些活动(大富翁、理性经济人互动讲座等)来看,学生对实时经济问题的关心程度不断增强,展示了一定的将所学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济学思维也日渐活跃。而课程体系的设置,使得有升学意愿的学生能够通过专题学习,巩固加强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一效果体现在近两年经济类研究生的升学率指标上。不足方面,从课堂提问、学生所做的presentation以及期末试卷的解答中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就课堂提问与期末试卷的解答方面看,学生对于经济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点的回答较好,但是对论述、案例分析等进行理论扩展分析的能力较差,理解深度有限;学生的presentation,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过程中,对于表象的观察较为细致,感性理解为主,缺乏深层次的理性分析与解释,思维的逻辑连贯性较差,并且跑题现象严重。
3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改革效果的实现。
3.1 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典型事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方式,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解释,进而培育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有教学材料独特性、高度的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型、突出的启发性以及高度的互动性特点。”②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案例教学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教师教授的过程中,错把举例当案例,大量地课堂举例替代了案例。举例属于讲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理解知识点,相对于案例,例子选取随意,学生不需要主动参与,讨论价值较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二是现有教材以及课程教学中,本土案例极少,即使存在本土案例,也普遍存在综合性不强、缺乏代表性、时效性、设计不缜密等问题,大部分案例仍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现象及问题的经典案例,与中国经济实际相脱节,缺乏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直观性,不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3.2 参与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是相对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的,注重学生的观点表达能力,是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造形成自我观点,清晰表述自主意识的课堂环境,授课过程中参与式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学生的presentation环节。通过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点所在,搜集现实经济问题现象,运用经济学原理对经济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将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通过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效果实现的现阶段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小班授课,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但是西方经济学其基础课的特征在师资有限、学生众多的条件下很难实现小班教学;二是学生形成一个规范的presentation。一个规范的presentation需要学生至少具备如下的基本能力:首先是发现经济现象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将经济学原理同经济现象相联系并运用数学、图形等进行辅助分析的能力;再次是收集有效资料分析资料,理清所要阐述内容的条理以及逻辑发展关系的能力;最后是简明清晰的经济学语言表达能力。而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对于这些能力的专项训练是缺乏的,学生普遍不具备上述能力,制作presentation的基本能力较差,因此参与式教学效果实现有限。
3.3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新的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中得以普及,其作用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充分展现了特有的扩展信息量、节省实践、活跃课堂气氛的优点;尤其是把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教学中,明显提高了信息传授的效率,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③西方经济学的特征决定了,其经济理论的形成是以一种数理逻辑为基础的动态演进的过程,存在大量的公式与图形的推导,而现有的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主要以PPT课件教学替代传统的板书教学,而由于师资的计算机水平有限、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教学课件的制作往往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简单的静态陈述,并没有将动态的数学推导、图形曲线的变化过程展示出来,导致纯粹依靠PPT课件教学,并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相关内容的结构逻辑、变化过程与规律,虽然节省了课堂时间,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堪忧。
4 细节上深化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规范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效果,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必须要从细节上完善教学改革内容中的各个方面。
4.1 加强本土化案例的编撰与推广
学校应组织经济学教研室教师以及有经验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现象、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概括与总结,对应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学原理与知识点进行筛选,并按照经济现象与问题描述—产生后果描述—解决问题方法描述这一思维逻辑进行西方经济学本土化教学案例的编撰,旨在形成恰当的西方经济学辅助教学资料,将西方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更紧密地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更加贴近中国现状,增强经济理论与现实的直观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开发学生观察思考经济问题、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小班授课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专项训练
50人以下以行政班为单位的小班授课模式,可以使任课教师轻松地了解学生的个体经济学素质与学习状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团队交流,有利于增强教学改革的效果,有条件对学生进行较好的专项训练。笔者认为专项训练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报纸、网络、电视新闻等渠道,收集一段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动态与经济现象,培养学生关心实事经济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逻辑、经济学图形分析经济现象与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用语言来描述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讲述经济学结论的同时,不能忽视数学推导,要不断运用数学语言来解释经济学原理,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对某些已经讲过或者类似的问题进行数学推导,将经济学思想用数学逻辑进行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应用于解释经济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图形解释时,注重对经济图形基本要素、图形基本含义以及图形的变幻推导重复地展示给学生的同时,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图形以及图形变换的工作,增强学生图形联系经济学的能力;再次,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抓住主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济学思维逻辑。教师可以进行专题讲座,采用灌输与案例分析结合的方法,讲述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不断剔除与论题无关的资料、吸收论据,分析资料的共性与不同,形成“现象—问题—原因—可行的解决方法”这一基本思路,并且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追问式提问的方式来不断巩固这一思维逻辑。最后锻炼学生的经济学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大量阅读经济学资料,熟悉经济学术语的应用,并在课堂上规范经济学语言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好的经济学语言视听环境。另一方面,经常性地布置经济类文章读后感及小论文作业,批改中对不恰当甚至错误的术语进行修正,逐步规范学生的经济学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经济学语言表达能力。
4.3 加强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相互融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西方经济学这一逻辑性强、理论推演过程复杂的学科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以PPT代替板书,虽然能够在观感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逻辑推演方面的动态性的缺乏,使得教学的结果不能保证,一定要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下找到一个比例平衡点,充分利用PPT节约课堂时间、视觉效果强烈的特征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论等基础知识点以及案例进行展示,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巩固基础理论点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传统教学手段—黑板教学亲自演示理论的分析逻辑和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理解经济学知识点的基本思路,提升教学手段改革的质量。
4.4 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监督
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监督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完善系部或者教研室的自我监督机制,例如阶段性地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效果研讨会,分析教学模式、手段、方法的不足,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改革的细节内容,同时要健全向有经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实施学习听课的制度,进行教师业务素质拓展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丰富教师内在素质;二是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采用学生评价、教师间互评、督导评价、教学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于评价高的教师及时地进行相应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评价低的教师,查找问题所在,必要时进行严格约束,从而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
注释
① 黄阳平.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经济思维培养[J].集美大学学报,2008(7):54.
② 杨国才,张支南.西方经济学经典案例教学特点、问题与本土化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47.
③ 林军.浅析多媒体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52.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 案例教学 参与式教学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西方经济学的学科本质及其定位
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时代特色,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出现的一门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特色与伦理特色的科学,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布坎南将经济学定位在“介于预测科学和道德哲学之间”。同时,在过去200年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方经济学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随着经济问题的不断出现与解决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体现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体系。马歇尔指出:“经济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真理本身。”凯恩斯认为“它(经济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教条。它是一种心灵的工具,是一种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的思维技巧。”①综上所述,西方经济学的本质是特有制度下,一定的意识形态与道德伦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与具有普遍性的一般经济学原理的综合体。
上海政法学院,以注重培养应用类综合基础人才为目的,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依据西方经济学学科本质,指出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与学主要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培养源于经济发展演变的经济学思维;三是培养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剔出意识形态因素抽象地运用经济学原理,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其中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最终理论应用于实践,是为后两者服务的。
2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现状及其效果
根据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本质的分析与定位,上海政法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安排与教授方式和手段的改革上,但是效果有限。
2.1 课程改革安排现状
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进程中,首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改革依据学科专业以及学生群体不同的学习诉求,将西方经济学课程具体划为三个门类。
首先,作为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我校分上下两学期开设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部分,共120课时,以充足的课时来增强学生掌握经济学基础的可能性。其次,作为在经济管理领域准备继续深造的学生的专业加强课程,我校针对此类学生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了西方经济学专题课程,共30个课时,旨在巩固加强。最后,针对非经济管理类的专业,例如法学、社会学等学科专业,我校开设了西方经济学通识课程,共45学时,旨在对非专业人才进行经济学原理普及。
2.2 教授改革现状
教授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手段改革两个方面。首先,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采取传统的灌输法与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采用理论知识点与案例相结合、随堂提问、课后准备课堂presentation的方式,完善传统灌输式教育的不足,在强化经济学原理的基础知识点的同时,不断开拓学生的经济学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关心日常经济现象、分析经济问题的实践能力。其次,教学手段改革方面,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多地依托PPT课件教学,涵盖从基本经济学理论文字的演示、经济学原理的数学推导、经济学原理的图形变换以及经济学案例的播放全部环节,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用于课堂讲授与师生互动,有效合理地利用了有限的课堂时间。
2.3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课程安排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旧存在很多不足。
成效方面,通过同学生的日常交流,以及团学定期组织的一些活动(大富翁、理性经济人互动讲座等)来看,学生对实时经济问题的关心程度不断增强,展示了一定的将所学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济学思维也日渐活跃。而课程体系的设置,使得有升学意愿的学生能够通过专题学习,巩固加强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一效果体现在近两年经济类研究生的升学率指标上。不足方面,从课堂提问、学生所做的presentation以及期末试卷的解答中看,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就课堂提问与期末试卷的解答方面看,学生对于经济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点的回答较好,但是对论述、案例分析等进行理论扩展分析的能力较差,理解深度有限;学生的presentation,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分析实际经济问题的过程中,对于表象的观察较为细致,感性理解为主,缺乏深层次的理性分析与解释,思维的逻辑连贯性较差,并且跑题现象严重。
3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改革效果的实现。
3.1 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典型事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方式,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解释,进而培育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有教学材料独特性、高度的实践性、较强的综合型、突出的启发性以及高度的互动性特点。”②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案例教学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在教师教授的过程中,错把举例当案例,大量地课堂举例替代了案例。举例属于讲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及时理解知识点,相对于案例,例子选取随意,学生不需要主动参与,讨论价值较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二是现有教材以及课程教学中,本土案例极少,即使存在本土案例,也普遍存在综合性不强、缺乏代表性、时效性、设计不缜密等问题,大部分案例仍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现象及问题的经典案例,与中国经济实际相脱节,缺乏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直观性,不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3.2 参与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参与式教学是相对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的,注重学生的观点表达能力,是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创造形成自我观点,清晰表述自主意识的课堂环境,授课过程中参与式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学生的presentation环节。通过教师布置任务,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点所在,搜集现实经济问题现象,运用经济学原理对经济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将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通过演讲的方式表达出来。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效果实现的现阶段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小班授课,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但是西方经济学其基础课的特征在师资有限、学生众多的条件下很难实现小班教学;二是学生形成一个规范的presentation。一个规范的presentation需要学生至少具备如下的基本能力:首先是发现经济现象问题的能力;其次是将经济学原理同经济现象相联系并运用数学、图形等进行辅助分析的能力;再次是收集有效资料分析资料,理清所要阐述内容的条理以及逻辑发展关系的能力;最后是简明清晰的经济学语言表达能力。而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对于这些能力的专项训练是缺乏的,学生普遍不具备上述能力,制作presentation的基本能力较差,因此参与式教学效果实现有限。
3.3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新的教学手段,在现代教育中得以普及,其作用影响也越来越大,它充分展现了特有的扩展信息量、节省实践、活跃课堂气氛的优点;尤其是把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教学中,明显提高了信息传授的效率,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③西方经济学的特征决定了,其经济理论的形成是以一种数理逻辑为基础的动态演进的过程,存在大量的公式与图形的推导,而现有的西方经济学多媒体教学主要以PPT课件教学替代传统的板书教学,而由于师资的计算机水平有限、客观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教学课件的制作往往形式单一,基本上都是简单的静态陈述,并没有将动态的数学推导、图形曲线的变化过程展示出来,导致纯粹依靠PPT课件教学,并不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相关内容的结构逻辑、变化过程与规律,虽然节省了课堂时间,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堪忧。
4 细节上深化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规范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效果,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必须要从细节上完善教学改革内容中的各个方面。
4.1 加强本土化案例的编撰与推广
学校应组织经济学教研室教师以及有经验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现象、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概括与总结,对应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经济学原理与知识点进行筛选,并按照经济现象与问题描述—产生后果描述—解决问题方法描述这一思维逻辑进行西方经济学本土化教学案例的编撰,旨在形成恰当的西方经济学辅助教学资料,将西方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更紧密地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更加贴近中国现状,增强经济理论与现实的直观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开发学生观察思考经济问题、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2 小班授课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专项训练
50人以下以行政班为单位的小班授课模式,可以使任课教师轻松地了解学生的个体经济学素质与学习状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团队交流,有利于增强教学改革的效果,有条件对学生进行较好的专项训练。笔者认为专项训练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现实经济现象的兴趣和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报纸、网络、电视新闻等渠道,收集一段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动态与经济现象,培养学生关心实事经济的习惯;其次,培养学生运用数学逻辑、经济学图形分析经济现象与问题的能力。教师在用语言来描述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讲述经济学结论的同时,不能忽视数学推导,要不断运用数学语言来解释经济学原理,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对某些已经讲过或者类似的问题进行数学推导,将经济学思想用数学逻辑进行解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应用于解释经济的能力。教师在进行图形解释时,注重对经济图形基本要素、图形基本含义以及图形的变幻推导重复地展示给学生的同时,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图形以及图形变换的工作,增强学生图形联系经济学的能力;再次,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抓住主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经济学思维逻辑。教师可以进行专题讲座,采用灌输与案例分析结合的方法,讲述如何收集资料,如何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不断剔除与论题无关的资料、吸收论据,分析资料的共性与不同,形成“现象—问题—原因—可行的解决方法”这一基本思路,并且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追问式提问的方式来不断巩固这一思维逻辑。最后锻炼学生的经济学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大量阅读经济学资料,熟悉经济学术语的应用,并在课堂上规范经济学语言的应用,为学生提供好的经济学语言视听环境。另一方面,经常性地布置经济类文章读后感及小论文作业,批改中对不恰当甚至错误的术语进行修正,逐步规范学生的经济学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经济学语言表达能力。
4.3 加强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相互融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西方经济学这一逻辑性强、理论推演过程复杂的学科是必不可少的,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以PPT代替板书,虽然能够在观感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在逻辑推演方面的动态性的缺乏,使得教学的结果不能保证,一定要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结合下找到一个比例平衡点,充分利用PPT节约课堂时间、视觉效果强烈的特征对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论等基础知识点以及案例进行展示,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巩固基础理论点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传统教学手段—黑板教学亲自演示理论的分析逻辑和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理解经济学知识点的基本思路,提升教学手段改革的质量。
4.4 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监督
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监督的具体内容可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完善系部或者教研室的自我监督机制,例如阶段性地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效果研讨会,分析教学模式、手段、方法的不足,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改革的细节内容,同时要健全向有经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实施学习听课的制度,进行教师业务素质拓展培训,提高师资水平,丰富教师内在素质;二是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采用学生评价、教师间互评、督导评价、教学成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于评价高的教师及时地进行相应奖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评价低的教师,查找问题所在,必要时进行严格约束,从而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
注释
① 黄阳平.西方经济学教学与经济思维培养[J].集美大学学报,2008(7):54.
② 杨国才,张支南.西方经济学经典案例教学特点、问题与本土化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47.
③ 林军.浅析多媒体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