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5年3月,《博物馆条例》颁布并实施,明确了我国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肇庆市博物馆结合辖区实际,深挖整合博物馆资源潜力,“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强化社会教育功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文基于肇庆市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实践,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博物馆如何有效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创新
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并实施新的《博物馆条例》,明确我国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并强调指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要“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明确鼓励博物馆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近年来,肇庆市博物馆结合辖区实际,深挖整合博物馆资源潜力,“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强化社会教育功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文基于肇庆市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实践,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博物馆如何有效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一、肇庆市博物馆拥有丰厚的社会教育资源
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不仅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趋势,也迎合了当前我国社会公众公共文化的需求,不仅使博物馆既迎来了机遇,也带来诸多挑战。博物馆应主动顺应趋势,调整完善社会教育职能,依托和挖掘自身资源,推动和促进博物馆公众教育发展,这也是当代博物馆的首要任务。肇庆市博物馆具备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如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是社会公众接受革命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生动教材;《砚都瑰宝》端砚陈列馆展现了千年文房瑰宝——端砚的独特风采,是肇庆端砚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端州名刹-梅庵,享有“千年古庵,国之瑰宝”的美誉,是佛教禅宗文化的宣传教育基地;肇庆宋城墙是肇庆宋文化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广东唯一、全国罕见的主体和城周基本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是社会公众了解历史,了解宋文化的重要教育资源;此外,还有崇禧塔——中西文化交流教育重要场所等。这些资源都为肇庆市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了重要载体。
二、肇庆市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
肇庆市博物馆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充分深挖和整合博物馆资源,“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和加强社会教育资源。
1.“请进来”,以单位共建为抓手,强化社会教育
肇庆市博物馆除做好日常社会公众参观教育外,积极加强与学校、机关、部队等单位合作,广泛开展社会教育基地共建,依托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强化社会教育。近年来,肇庆市博物馆先后与肇庆军分区、肇庆学院、肇庆科技学院、肇庆工商学院、端州区中学历史教研会、肇庆城西社区等40多家院校、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协议,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和共建单位的组织优势,“请进来”开展社会教育,通过博物馆的参观、宣讲、夏令营、入团入党宣誓、征兵仪式、征文、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实效,使博物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主要阵地,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二课堂。
同时,肇庆市博物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和需求,不断创新社会教育方式方法,不仅推出广受社会观众欢迎的展览,还针对不同公众开展相应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如围绕“博物馆与旅游”这一主题,策划举办“我爱博物馆”少儿绘画比赛、专家文物鉴宝、“博物馆与旅游”研讨会、庆祝“5.18国际博物日”文艺晚会等待系列活动,加强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合作、对外宣传,最大限度地扩大教育受众面和教育效果,增强博物馆影响力,使博物馆真正成为社会公众学习教育的精神家园。
2.“走出去”,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为有效提供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提高教育实效,肇庆市博物馆破除“看门守岗,坐等观众上门”消极思想,积极 “走出去”开展社会教育,将博物馆的馆藏和文化教育资源,以宣讲、陈列、交流等方式走进校园、社区、乡村、军营、企事业单位等,提高社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开展“红色记忆——叶挺独立团史迹”系列宣讲活动,组建宣讲团,带着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影片等,走进中小学校等40多家单位,进行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宣讲60多场次,受教育听众达8万多人;开展“探寻北伐之路,弘扬铁军精神”主题活动,创新形式,走出肇庆,沿北伐路线,采访交流,弘扬铁军精神,缅怀党的光荣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建议
博物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通过教育和教化的活动承担起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责任。但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也更显多样性,因此,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1.转变观念,提升社会教育职能地位。教育作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逐渐被博物馆界所接受,但是在国内博物馆教育实践过程中,社会教育功能一直为博物馆日常运作中有所缺失,运行效果有待提升,改变这一局面的首要因素是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要把社会教育功能作为博物馆的首要任务,同时要实现从传统的“陈列宣传”转向“教育教化”、从 “技术至上”转向“服务至上”模式转变,以“服务”和“人”为核心强化博物馆教育功能。
2.深挖和整合资源,提高社会教育功能。目前,我国各级博物馆数量众多,并各具特色,在社会教育职责方面也是功能不一,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博物馆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以博物馆丰富和多样的文化资源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同时,制定博物馆社会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目标任务以及职责分工,从而有效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3.不断创新社会教育方式方法,更广泛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公众文化需求层次提高和多样性,传统的博物馆“教导解说性”社会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和趋势,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广泛普及应用的社会背景下,各种社会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性,因而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社会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提高社会教育的受众面和接受度,要积极发展鼓励观众参与体验的“发现学习型”社会教育方式,实现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根本转变,使博物馆教育功能更加有效的发挥,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教育“大课堂”。
参考文献:
[1]周静.《纪念馆如何创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众文艺,2014(5).
[2]杨彩艳.曹植森.《浅谈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 教育学,2015年4月总第77期.
[3]易明.《数字化时代的博物馆教育须转变观念》.中国文化报2013年9月5日.
关键词:博物馆;社会教育;创新
2015年3月,国务院颁布并实施新的《博物馆条例》,明确我国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并强调指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要“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明确鼓励博物馆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社会教育和服务活动”。近年来,肇庆市博物馆结合辖区实际,深挖整合博物馆资源潜力,“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强化社会教育功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本文基于肇庆市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实践,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博物馆如何有效发挥社会教育功能,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一、肇庆市博物馆拥有丰厚的社会教育资源
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不仅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趋势,也迎合了当前我国社会公众公共文化的需求,不仅使博物馆既迎来了机遇,也带来诸多挑战。博物馆应主动顺应趋势,调整完善社会教育职能,依托和挖掘自身资源,推动和促进博物馆公众教育发展,这也是当代博物馆的首要任务。肇庆市博物馆具备丰富的社会教育资源,如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示范基地,是社会公众接受革命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生动教材;《砚都瑰宝》端砚陈列馆展现了千年文房瑰宝——端砚的独特风采,是肇庆端砚文化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端州名刹-梅庵,享有“千年古庵,国之瑰宝”的美誉,是佛教禅宗文化的宣传教育基地;肇庆宋城墙是肇庆宋文化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是广东唯一、全国罕见的主体和城周基本完整的宋代砖城墙,是社会公众了解历史,了解宋文化的重要教育资源;此外,还有崇禧塔——中西文化交流教育重要场所等。这些资源都为肇庆市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了重要载体。
二、肇庆市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功能的实践
肇庆市博物馆适时调整工作思路,充分深挖和整合博物馆资源,“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和加强社会教育资源。
1.“请进来”,以单位共建为抓手,强化社会教育
肇庆市博物馆除做好日常社会公众参观教育外,积极加强与学校、机关、部队等单位合作,广泛开展社会教育基地共建,依托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强化社会教育。近年来,肇庆市博物馆先后与肇庆军分区、肇庆学院、肇庆科技学院、肇庆工商学院、端州区中学历史教研会、肇庆城西社区等40多家院校、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签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协议,充分发挥博物馆资源和共建单位的组织优势,“请进来”开展社会教育,通过博物馆的参观、宣讲、夏令营、入团入党宣誓、征兵仪式、征文、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共建活动,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实效,使博物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的主要阵地,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未成年人教育的第二课堂。
同时,肇庆市博物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和需求,不断创新社会教育方式方法,不仅推出广受社会观众欢迎的展览,还针对不同公众开展相应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如围绕“博物馆与旅游”这一主题,策划举办“我爱博物馆”少儿绘画比赛、专家文物鉴宝、“博物馆与旅游”研讨会、庆祝“5.18国际博物日”文艺晚会等待系列活动,加强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之间的互动合作、对外宣传,最大限度地扩大教育受众面和教育效果,增强博物馆影响力,使博物馆真正成为社会公众学习教育的精神家园。
2.“走出去”,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为有效提供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提高教育实效,肇庆市博物馆破除“看门守岗,坐等观众上门”消极思想,积极 “走出去”开展社会教育,将博物馆的馆藏和文化教育资源,以宣讲、陈列、交流等方式走进校园、社区、乡村、军营、企事业单位等,提高社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开展“红色记忆——叶挺独立团史迹”系列宣讲活动,组建宣讲团,带着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影片等,走进中小学校等40多家单位,进行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宣讲60多场次,受教育听众达8万多人;开展“探寻北伐之路,弘扬铁军精神”主题活动,创新形式,走出肇庆,沿北伐路线,采访交流,弘扬铁军精神,缅怀党的光荣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三、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建议
博物馆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通过教育和教化的活动承担起推动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的责任。但随着社会发展,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也更显多样性,因此,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1.转变观念,提升社会教育职能地位。教育作为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功能,逐渐被博物馆界所接受,但是在国内博物馆教育实践过程中,社会教育功能一直为博物馆日常运作中有所缺失,运行效果有待提升,改变这一局面的首要因素是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要把社会教育功能作为博物馆的首要任务,同时要实现从传统的“陈列宣传”转向“教育教化”、从 “技术至上”转向“服务至上”模式转变,以“服务”和“人”为核心强化博物馆教育功能。
2.深挖和整合资源,提高社会教育功能。目前,我国各级博物馆数量众多,并各具特色,在社会教育职责方面也是功能不一,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博物馆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整合,以博物馆丰富和多样的文化资源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同时,制定博物馆社会教育发展规划,明确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目标任务以及职责分工,从而有效提升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3.不断创新社会教育方式方法,更广泛满足社会公众多样化文化需求。随着社会公众文化需求层次提高和多样性,传统的博物馆“教导解说性”社会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和趋势,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广泛普及应用的社会背景下,各种社会文化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性,因而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发挥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社会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提高社会教育的受众面和接受度,要积极发展鼓励观众参与体验的“发现学习型”社会教育方式,实现从以藏品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的根本转变,使博物馆教育功能更加有效的发挥,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教育“大课堂”。
参考文献:
[1]周静.《纪念馆如何创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众文艺,2014(5).
[2]杨彩艳.曹植森.《浅谈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 教育学,2015年4月总第77期.
[3]易明.《数字化时代的博物馆教育须转变观念》.中国文化报2013年9月5日.